令狐卿 :流浪女人的“城堡”
流浪女人的 “ 城堡 ”
--作者:令狐卿
甘肃陇南市成县的外来人口张素英,近年用捡拾的建筑废料,在当地村庄废弃的砖瓦窑建造了自己的 “ 城堡 ” ,它有六七米高、三层建筑,一砖一瓦都是 60 多岁的张素英亲手添加的。她把这里布置得很好,但在某天她被强行送到救助站期间,这座个人建筑被推倒,只剩下一堆瓦砾。
张素英正在修建 “ 城堡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纪录片导演孟小为在搜狐号 “ 极昼 ” 的讲述(《一个流浪女人的 “ 城堡 ” 》),现如今张素英避走他乡,不知所踪。孟小为满腔感慨无处申诉,他提出的问题很多,核心是:我们的社会应当如何对待张素英这样的人?
张素英的 “ 城堡 ” 不是一般的违章建筑,它的建筑形态、内部结构、外表与装饰都体现了很特别的审美。张素英在他乡的建造物,很像是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的作品,带着自然主义的强烈色彩。但高迪在巴塞罗拉建造的米拉之家可以永流传,但张素英的 “ 城堡 ” 却不能见容于哪怕是废弃的场地。
对于当地村落的人来说,张素英是个不惹事的外来人,她不多言语,无偿帮助乡邻做农活,即使不说,似乎也是为扎根当地熟人社会做个铺垫。但是在 “ 城堡 ” 完工之前,在张素英打算搬进去之前,她的一切被粉碎。她在乡间所有的个人努力化为泡影,她无法摆脱的是身份掣肘与建筑物的法定身份。
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象一下,张素英给当地至少带来了两个难题:一个是对她的身份需要甄别,一个强调户籍管理秩序的机制不会允许这么个不明不白的 “ 流浪者 ” ;二是对于她搭建的、已经超出临时居所、带有永久建筑性质的 “ 堡垒 ” ,如何处置。而这两个问题又是一体两面的。
张素英进入民政部门的视野,是她选择的那种生活方式走向终结的开始。因为没有人出钱,她被福利院拒收,只能送到收容站。当张素英听说自己的房子 “ 叫人给拔了 ” ,她翻过栅栏逃出来,重返 “ 城堡 ” 所在地,看到的是变成废墟的 “ 城堡 ” 。她目睹的不仅是这些,还包括她在异乡生活的努力被摧毁。
抽烟的张素英 图片来源:搜狐号极昼,纪录片导演孟小为提供
民政部门要收留张素英,要处理好这个 “ 冒 ” 出来的外来人;行政部门也要面对张素英 “ 城堡 ” 的问题,从任何既有法规来说,它都是不该出现的,都是无主之物,一推了之最省事。你完全可以想象到有关部门的做事逻辑。完全不难理解,张素英面对的这一切,与我们其他人没什么两样。
张素英在异地重建生活的努力被全部铲除,现在提出的一个问题是:这件事有没有更好的结局?村民已经接纳张素英的情况下,当地部门有没有机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从而宽容张素英作为一个人的努力?在过去,这种情况是有的,每一个乡村在漫长的历史中,外来户安家都是常见现象。
一个可能更符合人性善的期待是,张素英在当地的努力被尊重,民政部门不用着急将她驱赶到制式福利系统中,而建设、城管单位可以评估张素英 “ 城堡 ” 的建筑质量,如果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合居住的话,也可以像对待艺术品那样加固它,在集体用地之上协商批准 “ 城堡 ” 的存在,形成独属于当地的景观。
甚至,张素英的城堡可以成为 “ 网红 ” 打卡的地方,成为社交媒体传颂的对象,而伴随着这些传播,本可以将当地政府部门的善意传播得更远。这是一种值得期待、饱含人文价值的另一个结局,遗憾的是,张素英没有等到这一切,而受到的对待源自最刻板的、也不用担责的常规行政套路。
张素英的房子被铲车推平 图片来源:搜狐号极昼,纪录片导演孟小为提供
民政部门也会 “ 叫屈 ” ,如果不将张素英带走,就破坏了守土有责的职守;城管等如果不去推倒张素英的 “ 城堡 ” ,就会有容留违建的压力。是的,这些考虑和最终的决定都很严肃,但这些严肃主义的结果,就是消灭了张素英的美学自治--一个亲手营造的家、一个用来安置下半辈子的自制 “ 堡垒 ” 。
这个故事在最近传开后,激起对张素英动手能力、审美趣味的赞叹,也激起人们久违的 “ 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 的愤怒。我们不是要激化情绪,而是感到深沉的惋惜,张素英的美学自治未能成功,似乎也象征着更多人的失败。
转自《狐度工作室》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