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峰:逝去的风景——中国的教会大学
逝去的风景 —— 中国的教会大学
--作者:刘建峰
1929 年,一位 17 岁的浙江嘉兴少年学子,由于英文成绩优秀,被保送进入位于杭州钱塘江畔六和塔下的一座大学。这座大学依山而建,从钱塘江南岸远远眺望,十几幢欧式红砖建筑参差错落,掩映在苍峦叠翠之中,这是一座小而美的大学。虽然这位青年学子的英文成绩非常突出,但是他并没选择英文系,而是进了国文系,英语作为辅修课程。尽管他年纪轻轻,但却工于中国旧体诗词,同时对欧洲文学名著也极感兴趣。由于他的中英文俱佳,入学第三年,被学术界后来誉为 “ 辞宗 ” 的国文系教授夏承焘评价道: “ 阅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表之论。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
21 岁,年轻学子从这所红砖大学毕业。 23 岁,他开始做一项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情,与上海世界书局签订了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合同。伏案寒暑 10 年,他已经译出莎士比亚的 31 部半戏剧,还剩 5 部半没译,在接近完成这项艰巨工作时,晚期肺结核夺去了这位才华横溢年轻人的生命,此时他仅 32 岁。临去世前,他握着妻子的手说: “ 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命也要把它译完。 ” 这位年轻人,就是我国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朱生豪。自朱生豪以后,所有莎士比亚戏剧集的译本无不参考朱生豪译本,直到今天,朱生豪译本仍被翻译界认为是莎剧最好的译本。
东吴大学
朱生豪毕业的这座小而美的红砖大学名字就叫 “ 之江大学 ” ,由 1845 年基督教会所办的崇信义塾发展而成,现在它已是浙江大学法学院的校区。走进浙大法学院,问年轻的学生们是否了解过去的之江大学,学生们均茫然摇头,回答只听说这里曾是教会大学,知否朱生豪就更不用说了。
清末民初,外国教会在中国兴办了一批教会大学,它们后来分别与公立大学、私立大学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而中国教会大学的建立比公立和私立大学都要早,中国的高等教育始于中国教会大学, 1879 年圣约翰大学创建,成为我国最早的大学。到 1921 年,教会大学已经有 16 所,而公立大学仅有 3 所,私立大学 5 所。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会大学给中国高等教育引进了西方现代教育模式,起到示范作用,并引发了国立、私立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教会大学还开启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 1905 年创建的华北协和女子学院成为我国最早的女子大学,后并入燕京大学。
金陵女子学校
至 1951 年开始的全国院系调整前,我国共有 19 所教会大学,其中 16 所基督教会大学, 3 所天主教会大学。 16 所基督教会大学是:燕京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之江大学、齐鲁大学、华中大学、华西协和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华南女子大学、湘雅医学院、上海女子医学院、奉天医学院。此外,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协和医学堂最初也是由英美教会创办,后来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接办。 3 所天主教会大学是:辅仁大学、震旦大学、津沽大学。中国教会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共约 2.6 万多名,另有 3.5 万到 4 万名学生曾在教会大学学习。
东吴大学
我国古代的书院应该是高等教育的雏形,但遗憾地是书院没有沿袭发展下来,最终衍变为中国现代大学。官办的太学也仅是教授四书五经,为的是预备科举考试。而西方从中世纪开始出现大学萌芽,最后发展成现代意义上的大学。随着 18 、 19 世纪西方基督教文化传入我国,西方的大学制度也随之传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一批教会大学应运而生。
建大学,首先要建校舍,中国教会大学的建筑呈现出两种建筑风格。一种是西式建筑风格的,比如之江大学、东吴大学等。还有一种就是典型的中式风格融进了西式建筑的功能,比如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华西协和大学等。最值得一提的应是燕京大学,传教士司徒雷登受命筹建燕京大学,他聘请了耶鲁大学毕业的建筑师亨利 . 墨菲设计燕京大学校园,酷爱中国建筑风格的亨利 . 墨菲最终呈现给世人的是一座精致的中国宫殿式的园林大学。校园与玉泉山塔影遥相呼应,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坐镇校门,拱桥、华表装点着校园。园中山丘起伏,曲径通幽,博雅塔(水塔)倒映在未名湖中, 88 幢宫殿式的教学楼和宿舍沿两条中轴线错落分布,司徒雷登骄傲地说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在 1926 年的校园落成典礼上司徒雷登说: “ 这些房子本身就象征着我们的教育宗旨是要保全中国固有的文明中最有价值的一切,并以此作为中国文化和现代知识精华的象征。 ” 燕京大学校园代表了中国教会大学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
上世纪 70 年代,我随毕业于西南联大的高中语文老师第一次走进燕京大学旧址(现在的北大),校园垂柳依依,鸟语花香,出奇的静谧,一派世外桃源景象。这正是教会大学所希望的环境,大学的管理者们认为,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藉此培养良好的品行,日后学生对他的母校将有强烈的认同感并以此为傲。
东吴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原址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可以说是另外一所小燕京大学,两所学校建筑风格完全一致,同为亨利墨菲设计。在金陵女大 36 年的历史中,共培养了 1000 多名有知识、有气质、有教养的中国现代女性。在拜访金陵女子大学旧址时,音乐系传出来的钢琴声在林中袅袅环绕,随着琴声我回忆起 1971 年刚上初中时的女班主任。她毕业于燕京大学家政系,给我的印象用当时的话说就是 “ 洋气 ” ,气质完全不同于其她老师,她的丈夫是一位音乐家,女儿还上小学,但早已经在弹钢琴,这在当时非常罕见。听别的老师说她出身上海名门望族,解放后所学无用,便在中学教英语和语文,由此可见她的中英文也非常之好。初上中学,还没度过小学的调皮捣蛋期,哪知什么礼貌、礼仪,全赖这位女班主任教了我们不少举止、礼仪方面的常识,至今受益。带了我们两年,她便病逝于癌症。她离开我们已近 40 年了,但她优雅的身姿和微笑依然留在我的脑海中。
东吴大学
中国教会大学为了营造幽雅、安静的环境,校园多远离闹市,且建筑风格不论中、西,均极富艺术性,再看看后来建造的大学以及今天如雨后春笋般而起的许多大学新校区,大部分都是呆头呆脑的方盒子建筑拼凑而已,毫无建筑艺术美感可言。我家离一座 20 世纪 50 年代建成的工科大学不远,经常到校园散步、游泳,这座由五颜六色不同时代的方盒子建筑堆积成的大学如果与燕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相比,燕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是美丽的天鹅,这座工科大学只能勉强算是丑小鸭。对校园建筑的不同理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的教育理念。
中国教会大学的规模均不大,学生从几百人到最多刚过千人,但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教会大学已跻身世界最优秀大学之列。如金陵大学早在 1928 年就被美国评为 A 类大学,金陵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后可直接升入美国常青藤大学的研究生院,其它如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也属世界最优秀大学。协和医学院就更不必说了,它是与美国最好的医学院约翰 . 霍普金斯医学院齐名的世界顶尖医学院之一,被称为 “ 东方的霍普金斯 ” 。
东吴大学
中国教会大学相比于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它在使用英语教学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在英美文学、音乐、医学、农学、法学、商科、新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宗教学等专业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圣约翰大学的医学、工商管理,东吴大学的比较法学,金陵大学的农学,华中大学的图书馆学,燕京大学的新闻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可以说,中国教会大学几乎在所有领域都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流的专家、学者。它的毕业生广泛执教于中国各高等院校,后来教会大学百分之八十的校长是由它的毕业生担任的,其中周诒春、曹云祥还先后出任早期清华校长。
过去在极左思潮影响下人们通常认为基督教传入中国是西方的文化侵略,实际上这是很片面的。在西方向外传教的过程中,政府固然有他的政治、商业目的,但由于政教分离,绝大部分传教士都是怀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不远万里来传播基督精神的,比如人生来平等的精神,用永生的灵魂取代逝去躯体的精神,像信仰上帝一样追求真理的精神等,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增进人民的福祉。许多传教士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过去长期被人们误解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实际上是一位品德高尚、富有献身精神的中国人民真挚 的朋友。生于杭州,操一口地道杭州话,被授予杭州荣誉市民的司徒雷登在华服务 50 年,他说 “ 我生在中国,也希望死后葬在中国。 ” 他原希望身后长眠于燕京大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最终相伴于杭州双亲墓旁,了却回到中国的愿望。
燕京大学
教会大学在中国扎下根后,开始是把传教放在第一位的,但是随着世事变迁,教会大学的功能也逐渐转移,越来越多的把现代科学知识引进课堂,宗教信仰也变为学生们自愿选择,中国教会大学最终成为传播科学文化的基地。由于处在中国文化的环境中,所以它的发展渐趋本土化,校长也由中国人担任。燕京大学第一任中国人校长吴雷川说: “ 本校自成立以来,赖有司徒校长见识远大,一切不受基督教遗传的约束,在全国基督教会所设立的各大学中,久已被推为开明先进的大学,所以当政府还没有颁布任何相关学校的法令之先,本校早已将宗教必修课及学生必须奉行宗教仪式等类自动取消。 ” 中国教会大学在传播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同时吸收了中国文化精神,反向传播给西方,起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教会大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尤注重学生心灵的塑造,西方大学的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博雅之士,这在中国教会大学也得到充分体现。我认识的一位 80 多岁的手外科专家, 1951 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他告诉我,他进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上的第一堂课,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院长亲自讲授医学伦理课。只有心灵高尚的人才会成为良医,这位手外科专家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手外科中心主任, 20 世纪 60 年代,他在我国 “ 断肢再植之父 ” 陈忠伟之后不久也完成了断肢再植手术,他最成功的一次手术是将患者的十个指头全部接活。在显微镜下接上每一根细如毫发的血管,其难度可想而知。当我惊叹他的高超技艺时,这位圣约翰的老毕业生谦虚地说: “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绩,我们靠的是集体,在 40 多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我们分成两组,轮流上手术台。 ”
每次出差我都尽量找机会寻觅过去教会大学的校址,做一次美丽校园的巡礼。在原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的数理教学楼前,常青藤爬满了高大的红砖墙面,趋前俯身细看,标牌记载着常青藤已经生长了 90 年。世事沧桑, “ 燕京 ” 、 “ 金陵 ” 、 “ 东吴 ” 、 “ 之江 ” 、 “ 岭南 ” 、 “ 湘雅 ” 、 “ 辅仁 ” 、 “ 震旦 ” 等,这一系列富有诗意且有历史感的大学名字消失了,但它的优良学风依然像这棵 90 年的常青藤一样有生命力。
燕京大学
美国《生活》杂志这样评价大学: “ 大学是这一千年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因为它创造了延续整个世界文明的场所,也培养了大量全面了解这个世界的智者。 ” 中国教会大学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已经成为逝去的风景,但它曾经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的经验对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依然有着积极借鉴作用。
转自《丝路春雨影业》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