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那年西单墙

1989-06-04 作者: 历史回眸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历史回眸:那年西单墙

01.jpg

西单墙是在北京西单十字路口东侧路北的人行道旁,几路公共汽车站都设在这里。在这些公共汽车站的后面,是一排约有 200 米长的灰色矮墙。因为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常常有人在这排矮墙上贴寻人启事和小广告,引人注目。从 1978 年春开始,有些人在这里贴大字报,看大字报的人很多,一传十,十传百,逐渐形成一个自发的聚拢人越来越多的场所。

民众寻找宣泄怒气的场所

这种在北京街头自由张贴发表政见的大小字报的源头,要追溯到 1976 年清明节时的 T 安门事件。那时,“四人帮”的罪行早已天怒人怨,趁清明节怀念周恩来的时机,人们纷纷到天安门广场烈士纪念碑前送花圈送挽联,越来越多的贴出反对“四人帮”的政治诗文,这也是促使结束“四人帮”专政的一股强大的群众力量。

民主墙集中反映文革后迫切释放积怨的群众心理

粉碎“四人帮”后的 1977 年清明节,天安门纪念碑周围也贴了很多怀念周总理和庆贺粉碎“四人帮”的诗文。 1978 年清明时,纪念碑周围贴的政治诗文更多。 1978 4 6 日一篇署名霍华和尹明的大字报发出建议,他们认为,应当把张贴政治性的大字报经常化,不必限于清明节。文章说:“我们应该把这块地方作为不中断的论坛,不闭幕的会场,不休战的阵地,随时把我们的思想言论写出来,把我们的作品发表出来,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理论家、作者,同时又是读者、听众、观众、批评家。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主人。”

当时,人们认为这就是“民主墙”的倡议书。当然,天安门广场不适于成为经常张贴大字报的地方,人们在寻找一个更为适合的场所。这时,出现了一件事,更直接引发了西单民主墙的出现。

民主墙上“百花齐放”

“文革”一开始,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被停刊了。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青年》于 1978 9 月复刊,《中国青年报》于 10 月复刊。出人意料地是,《中国青年》的第一期复刊号却触怒了当时主管宣传的汪 XX ,他下令把已经发出去的《中国青年》复刊号通通收回,禁止发售,这引起了广大青年读者的愤慨。

一个不知名的人,把这一期杂志一页一页地张贴在西单那一排矮墙上,轰动了北京城,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到西单墙去看大字报。很多人读后在这个墙上贴出短短的大字报和长长的小字报,表示反对禁止发售《中国青年》。另一些要求肃清专制余毒、要求民主、要求言论出版自由的大字报,也越来越多。如这年 12 月贴出的任畹町、魏京生等写的文稿,要求政治民主化,引起很大的反响。一些青年还自发地组织了一些民间团体,出版了一些民间刊物。来这里贴大字报看大字报的人越来越多,因而人们把这里叫做“西单民主墙”。

民主墙上大小字报的内容很多,有蒙冤受屈者的申诉,有批评建议,有揭发恶人丑事,有新闻消息,后期主要是政论。其中讨论最多的是民主与法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来探讨社会民主问题;

2 )主张民间办报、民主办报的问题;

3 )要求言论自由,废除“恶毒攻击罪”的问题;

4 )赞赏推崇西方民主的问题;

5 )公开评毛泽东的功过问题,等等。

形式多样,有诗词、小说,有对话,有致某人的公开信,有赞成或反对的批注;有署真名的,署笔名的,或不署名的;有的大字报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文采,也有谩骂讥讽式的胡言乱语,有自我批判、自我表扬的等等。

民主问题逐渐成为焦点

在最初的几个月,西单墙的大小字报绝大多数的内容以申冤诉苦为主,只是就事论事,不大涉及政治内容。很多人到这里来,主要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怨情,寻找翻身解放的机会。随着官方报刊批判两个“凡是”和真理标准讨论的宣传,西单墙大字报的内容也越来越集中到政治民主问题,越来越接近一些敏感问题,引起了人们的纷纷议论。

议论的焦点是:西单民主墙的主流是健康的,还是反动的?它是中国政治生活中一种生动活泼的表现,还是一种不安定的因素?民主墙应当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消失,还是应当加以引导,使之更加健康地发展?这些都是关系到要不要社会主义民主以及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大问题,也是能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大问题。

当时,中共的领袖人物对此看法也是不一的,邓小平和叶剑英最初都公开称赞过民主墙。 1978 11 26 日,邓小平接见日本社会党委员长佐佐木良时说,“写大字报是中国宪法允许的。我们没有权力否定或批判群众发扬民主,贴大字报。群众有气让他们出气。群众的议论并非一切都是深思熟虑过的,也不可能要求完全正确,这并不可怕。”

在当年 12 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在讲话中又说:“群众提了一些意见应当允许,既使有个别心怀不满的人,想利用民主闹点事,也没有什么可怕,要处理得当,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他还警告说:“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不同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1978 12 13 日,叶剑英也在三中全会讲话时,曾经高度评价民主墙。叶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内民主的典范,西单民主墙是人民民主的典范”。但叶的这两句话,在以后正式印发的三中全会文件中,被胡乔木删掉了。

但是关于“民主”的讨论越来越尖锐化,意识到事态开始朝难以控制方向发展的中共高层,开始逐渐有取缔“西单墙”的想法。

1979 11 月,中共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讨论关于取缔“西单墙”的问题, 1980 9 月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对关于取消“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问题,正式作了决议。

转自《经济文摘》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