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宜:《知堂回想錄》牛津版後記

1989-06-04 作者: 周吉宜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出版, 文革, 文革后, 文人, 香港


《知堂回想錄》牛津版後記


--作者:周吉宜


162.jpg


先祖父知堂先生的遺著《知堂回想錄》,現在終於又在香港出版了。承林道群先生邀寫後記,思忖自己本是行外之人,文、史各方面都知之甚少,但亦恐不能不就所知所感,勉力為之。


163.jpg


如大家所知,這部書稿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完成的。那時我還是個小學生,在我的記憶中,那是一個饑餓的年代、營養不良的年代,聽說有人餓死也不會奇怪的年代。當時我只知道,祖父的寫作也是家庭衣食主要的來源,其重要性絲毫不亞於父母的上班,因此從不敢去打擾甚至高聲講話。我還知道,祖父患高血壓,有時需要臥床靜養,祖母常年臥病在床,香港有友人願意幫助我們。那時家裏的氣氛平靜而略顯壓抑,有時父親回家來即匆匆去祖父的房間,把帶回的書交給他,母親有時會熬夜為祖父抄寫什麼。


曹聚仁先生的大名,那時就在家裏聽到過,雖然更多的細節不知道,後來的事情也無從預知,但知道他是祖父在香港的好友,在給我們以幫助。所以一九六七年春我在院子裏見到他在清華讀書的兒子奉父命來探訪,並不奇怪,甚至雖第一次見面而並無生疏之感。後來我和母親把這一消息告訴祖父,他沒有說話,印象中也沒有特別的表示,以致我當時覺得這件事告訴不告訴他都是沒有什麼分別的。時事變遷,五十年過去了,我看過了祖父的日記,看過了他與曹聚仁先生大量的往復信件,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我是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傳遞:在「文革」迫害如火如荼之際,曹聚仁先生一片真摯的關心和愛護之情,我轉達了。此刻舊事重溫,唏噓之餘也可感到些許欣慰。


六十年代末,新加坡的《南洋商報》連載了《回想錄》全文,實際上是保存了中國亂世之中的珍貴文獻,曹聚仁、李引桐、連士升等先生為此做出的努力也是不應忘記的。


為這本書作出很大貢獻的還有羅承勛先生。「文革」前,羅先生除了冒着政治風險首先在香港報紙上發表了書中部分內容外,還精心保存了全部原稿,使得著者的原文本意得以準確存世,善莫大焉。


164.jpg


「文革」被否定後,這本書在中國大陸也出版過很多次,就我的理解,出版者都是心懷敬意的,雖然有些版本出版前我們並不知情。希望這次的版本可以更接近著者的本意,以告慰逝去的著者和他的各位友人。


二○一九年五月三日,於北京



转自《照亮我》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