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又见济南火车站

1989-06-04 作者: 姜波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1.jpg

上图:刚刚落成的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摄于1911年。

又见济南火车站

--作者:姜波

这些有关济南老火车站的照片,距今已整整一百年了,来自德国慕尼黑档案馆。济南老火车站原来正式的名称应是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当时在这座火车站的南面不远处还有一座早它八年建成的胶济铁路济南站,只不过胶济铁路济南站自上世纪40年代就不作为车站使用了,所以这座晚建的津浦铁路济南站就被济南人称为“济南老火车站”了。

这部分来自慕尼黑档案馆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了老火车站即将完工时的场景:火车站主体建筑正立面、北立面、检票口、火车站售票厅内部、修建中的过街天桥、修建完成的过街天桥、从过街天桥上俯瞰整个火车站等等,向我们还原了济南老火车站初建时的状貌和一段珍贵的历史。

济南老火车站始建于1908年,1911年底建成。从照片上看,济南老火车站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在忙着进行最后的整修,高高耸立的钟楼上即将安放的大钟仿佛行将预告一个全新的时代的降临,而在这条铁路的终点站浦口对岸的南京,一个新的政权也在酝酿之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即将灭亡,整个中国的命运也即将改变。

我对济南火车站最早的印象,是上世纪80年代末来济南上学的时候,那时候买票还在那座曾被称为“纳粹钢盔”的半圆形的售票厅里,当时印象最深的,除了高耸的钟楼,就是买票窗口前被无数人的袖口磨得光洁照人的厚厚的花岗石窗台。

1992年大学刚毕业不久,就传来老火车站即将拆除的消息,不少济南市民纷纷来到济南老火车站前留影。我也连续起了几个大早,带着一部海鸥120相机来拍摄老火车站最后的影像,有张和火车站钟楼的合影还依稀可见自己青涩的青春面容。1992年7月2日上午8点零5分,济南老火车站开始拆毁,没过多久,这座已经存在了八十多年、造型优雅的日耳曼风格的建筑便从人们的视野里彻底消失了。以后的二十年里,济南老火车站似乎从来没有从济南人中的记忆里消褪,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它的怀念反而历久弥深,在不同的场合述说着对它的思念和对失去它的惋惜,而我也从一个懵懂青年成为一个关切这个城市历史的中年人。

去年7月我在法国学习遗产保护的时候,当获知德国存有济南老火车站的资料时,我毫不犹豫地从巴黎坐火车赶了过去。

以前济南火车站的资料也断断续续有所披露,但主要以日本人拍摄的照片为多,时间也多是上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以后的,当年老火车站建成初期的影像,一直是个谜,真要感谢这部分来自慕尼黑档案馆的照片,帮助我们还原了那段历史。

津浦铁路始建于1908年,但它的酝酿却是19世纪末清政府铁路大发展时期,当清政府还在酝酿要修一条南北的铁路时,英德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于1898年9月于伦敦为共同承修这条铁路达成协议,两国共同贷款给清政府然后分段承建。1899年5月清政府和英德财团草签了修路的借款合同,后来由于义和团运动等情事的影响,直到1908年清政府才和英德两国正式签订借款合同,分南北两段同时修筑津浦铁路。津浦铁路全长1009公里。北段自京奉铁路天津总站以南两路接轨处起,至山东韩庄,长626公里,为德资修建,所聘用的是德国工程师。德国在1899年草签借款合同后就开始路线的勘察,所以在清政府修筑铁路之前,这条铁路的火车站建筑风格就已经确定了。

济南老火车站的风格很像德国境内现存的同时期的火车站,起码和我见到的1904年修建的威斯巴登火车站极为相象,制高点是一个钟楼,主体是一个半圆拱的玻璃大厅,但从当时济南火车站图纸上看,济南火车站当时似乎也想加上一些中国的符号,如原图纸在火车站的售票大厅屋顶上曾设计有二龙戏珠的图案,按说这种皇家的图腾是不能随意使用的,但这时的清政府已经风雨飘摇,已没有心情去讨论建筑的细节,或者根本就没有看过设计图纸。

当时津浦铁路北段的总办是大名鼎鼎朱启钤,文献记载他来到济南督建了黄河大桥,想必济南火车站也是在他督建的职责范围。作为津浦铁路北段的总办,他还成功地促成临枣铁路和枣台铁路修建,使枣庄的中兴煤矿和津浦铁路、大运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整个枣庄近代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中兴煤矿由一个地方小煤矿一跃而成为中国当时最大民营煤矿。朱启钤的身份后来在北洋政府中一直十分显赫,曾做过交通总长和内务总长。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于1929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古建筑研究学术团体——营造学社,当年的梁思成就是其中的法式部主任,朱启钤创办这个以研究中国传统建筑为使命的学术团体,不知道和当年他督建济南火车站有没有一些关系。

在整个津浦铁路六十个车站中,济南老火车站最为雄伟也最为壮观。这座日耳曼风格的建筑对后来济南商埠的建筑风格影响很大,而当年老火车站的选址也是颇费周折,当时胶济铁路已经开通,如果津浦铁路车站设在胶济铁路南边,交通上会造成很大不便,而在北面地势低洼,需要把整个车站垫高,从照片上看,整个车站的基础最少被垫起五六米的高度。这也使济南老火车站的钟楼显得更为高大,直到被拆毁前它也一直是济南的地标建筑。

2.jpg

上图: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南立面,站前道路尚在铺设,钟楼上尚未安装大钟。(摄于1911年)

3.jpg

上图: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的东、北立面,注意,此时大钟已经装上。(摄于1911年)

4.jpg

上图: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的售票大厅屋顶上的装饰。(摄于1911年)

与以往的历史照片不同,在这组老照片中有两张火车站前施工现场的照片,在照片的下方,有十几名工人正弓着腰,吃力地拖着石碾压路……近处的地面还是颗粒粗大的石子,远处的地面已经平整了许多,从这群人的身材看,其中显然还有未成年人的身影……他们身后的围墙护栏已经安装了一半,有的工人正在抬着石料,有的在安装,一片忙乱的景象,再远处穿着浅色衣服带着白色礼帽的人物,应是当年的德国工程师或者监工。在济南火车站所有的历史照片里,这是第一次出现劳动者的形象。我们在赞美济南老火车站的壮丽宏伟时,过去很少想到这些在烈日下、在寒风中一砖一瓦建设的工匠。从最初的石料的开采,到屋瓦的铺装,都是由中国工匠完成的。或许几年前他们还在农田里耕作,甚至连这些建筑的模样都没见过,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让我们真切地体会了近代文明的坚实步履。

沿着津浦线一路走下来,你会发现沿途车站的风格南北各异,北段的车站是德国风格,南段的是英国风格。津浦铁路所用的材料大部分是来自英国和德国,从而也造成了建筑风格的明显差异。

从照片上这些劳作的工人的穿戴和建筑即将完工的情况来判断,当时正是秋天,1911年的秋天也是清政府的多事之秋,和济南火车站高耸的塔楼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清政府已大厦将倾,远在四川的人们为保住铁路不被外资染指掀起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清政府从湖北调去镇压的军队使武汉三镇兵力空虚,这也为后来的武昌起义埋下了伏笔。让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发展铁路这一迈向文明的举措竟加速了自己的覆亡,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述的那样:“如果没有四川人们的护路运动,辛亥革命成功可能还要推迟几年。”

对于山东而言,由于烟台、青岛的开埠,胶济铁路的开通,近代化所带来社会进步已经被社会各界所认可,所以相对胶济铁路,津浦铁路修建的速度是很快的,特别是黄河铁桥的修建,不仅是当时国内工程史上的壮举,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铁路桥。由于黄河关乎济南的安危,原来德国公司设计方案对黄河的危害估计不足,后来在地方绅士的建议下,津浦铁路黄河大桥的方案几经修改,才建成了今天的模样。

如今的济南火车站周围,所剩的历史建筑已屈指可数,而火车站北邻的官扎营,除了1922年建厂的成丰面粉厂的老厂房部分得以幸存外,其他历史街区已经拆毁殆尽,变成一片繁忙的建筑工地,据说老火车站将在那里复建,这座据称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复建的火车站,不知将给济南带来怎样的文化体验?大家正拭目以待。

5.jpg

上图: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东面的济南老天桥,从桥洞中可见远处的陈家楼教堂。(摄于1911年)

6.jpg

上图:修建中的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站内天桥。(摄于1911年)

7.jpg

上图:建成后的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站内天桥。(摄于1911年)

8.jpg

上图: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即将建成时的全景照片,站前有工人在铺路。(摄于1911年)

9.jpg

上图:济南火车站路轨及站台,一辆火车正缓缓驶入。(摄于1911年)

文章版权归《老照片》所有,转载请与《老照片》编辑部联系
(Email:
laozhaopian1996@163.com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