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运:50年代的童星,父亲是中国汽车工业创始人,一家与清华有不解之缘

1989-06-04 作者: 孟运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1930年代至1970年代, 汽车工业, 清华大学


50 年代的童星,父亲是中国汽车工业创始人,一家与清华有不解之缘


--作者:孟运


2019 4 27 日,是清华大学 108 华诞。就在这一天,清华大学汽车系升格为车辆与运载学院,我有幸受邀去参加这次盛典。我能参加这次盛典,并不仅仅因为清华是我的母校,更是因为我的家庭和清华之间的渊源之深。



62.jpg

孟运学长与父亲孟少农、弟弟孟颀合影( 1967 年)


1935 年,我父亲孟庆基(参加革命后以字代名改为孟少农)从长沙一中以全省高中毕业会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 清寒公费生 ,进入了成立于 1932 年的机械工程学系学习。父亲刚入学就满怀爱国热情参加了著名的 一二 · 学生运动。在就学期间,父亲发奋读书,成绩灿然。不想到大学二年级期末,爆发了 · 卢沟桥事变,日本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此危急时刻,清华大学举校南迁。当南迁到达长沙时,在抗日热情的驱动下,父亲和三十几位同学一起投笔从戎,进入陆军交通辎重学校学习实践。直到 1939 年夏,他又回到西南联大继续学业。


63.jpg

第五届留美公费生在香港集结,置装后合影留念。后排中为孟少农,前排左 1 为屠守锷( 1941 年)


1941 2 21 日,第五届清华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名单公布,共有 17 人,我父亲即是其中一员。这 17 人不仅有清华学子( 9 人),还有北大、协和等校的高材生。在这短短的名单中,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耀然夺目--中国核化学奠基人汪德熙、 两弹一星元勋 屠守锷、著名胸心外科专家黄家驷 ……


64.jpg

国立清华大学第五届留美公费生考试录取名单( 1941 2 20 日)


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批留美公费生中的绝大部分人抛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了疮痍满地的祖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满腔的热血来报效自己的国家。他们十几人回国后几乎全部是中国各自学术领域的奠基者和带头人,有 10 人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有 7 人是清华学子。


我父亲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庚款公费留美,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汽车专业,仅一年半就取得了硕士学位。毕业后,父亲抱着 实业救国 的理想,放弃进修博士,陆续进入福特等多家汽车企业任职,历经了汽车行业从工厂设计建造到汽车研发生产的全面实践,从而成为难得的汽车全才。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父亲才能成为之后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始者之一和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奠基人。


当中国抗战胜利后,父亲很快结束了在美国的工作,于 1946 6 月乘坐战后从美国西海岸开出的第一班通华航船 总统号 回到了上海。


7 月初,父亲应清华机械工程学系主任李辑祥教授之邀,回到清华任教。当时的清华大学经过日军侵占和破坏,已经破败不堪。


65.jpg

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的清华


父亲回来后,就立即投入了对全面瘫痪的供电、供水、排水、锅炉房、暖气等设施的修复工作。他组织工人师傅和助教们一起边研究、边解决。到 9 月前后,当清华的大部分师生自西南回来时,学校的各种设施已经大体能够使用了。


1946 年秋,父亲在清华机械系正式任教,开出了三门四年级的选修课,即《汽车工程学》、《制造方法论(工艺学)》和《工具学》。这三门课程没有教材,父亲就自编讲义,每天废寝忘食地在图书馆和课堂之间奔波。在课堂上,父亲旁征博引、深入简出,并结合大量实例,讲课极具吸引力。学生们都特别爱听他的课,不少讲师、助教也常来旁听。


父亲除了讲课之外,还筹建了汽车实验室并充实了试验工厂。他从天津买来报废的一辆中吉普和两辆日本 达特桑 小载货车,并把它们修好,供学生练习使用。另外还搜集了一批破旧汽车零件当作教材。


后来学校给机械系拨了一笔几万美元的外汇作为扩充试验工厂之用。父亲通过在美国的关系买来十几台机床,包括普通车床、六角车床、万能铣床、磨床等等。在 1948 年的中国,六角车床还极为罕见,于是父亲给老师、学生们在六角车床上表演了一次高速切削 —— 车床转得飞快,削铁如泥。直至几十年后,每当他说起当年的这次表演还会眉飞色舞,兴奋异常。


父亲回国时,正值蒋介石发动大规模内战。满怀着一腔报国热情的父亲,刚踏上祖国土地看到的就是特务们在光天化日下的暴行,是清华的学生被特务抓住毒打,是 沈崇事件 ,是政府用刺刀、水龙对待学生们的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运动 …… 那个时候的中国,经济形势恶劣,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早晚不同。


66.jpg

1948 年,孟少农先生在清华的薪津清单


父亲的工资很快就从 450 元增长到近千万元,可这些工资就是维持一个人的生活也不富裕,发下工资后还要尽快买回粮食。这些情况让父亲陷入深深的思索--出路在哪里?真理在哪里?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让父亲很是苦恼。正在这个时候,父亲认识了于陆琳--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于陆琳出身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山东著名教育家于明信,几个哥哥姐姐大都是教授和学者。抗日战争爆发后,母亲随当时已是共产党员的三姐、我的三姨于若木,一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三姨从陕北公学毕业后,和陈云同志结了婚,并随陈云同志去了东北战场。而母亲则被派回北平清华大学,负责对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地下党组织建设。


67.jpg

孟少农、于陆琳夫妇


经过几个月接触和了解,父亲知道了母亲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不但在思想上走到了一起,在感情上也走到了一起。父亲觉得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彻底的净化,抱着 朝闻道,夕死可矣 的决心,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的事业。 1947 8 月,由母亲和张文松为入党介绍人,父亲被正式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清华教授中第一个共产党员。从此父亲开始了新的人生。


随着国民党在战争中的不断失败,国民党的统治也更加残暴,许多进步教师、学生上了黑名单,不得不离开学校去解放区。 1948 8 月,形势越来越严峻,上级通知父母立即撤回解放区。在动身前,父亲给仍在英国的同学宋镜瀛写了封信,要他尽快赶回国内,接替自己在清华的课程。父亲把当时在清华的住房和全部家具都留给了宋先生。


9 月初,父母历尽艰险,来到了运河边的泊头镇,找到中共华北局城市工作部。就是在这里我出生了,父亲用运河给我起名字,就叫孟运。


10 月,父亲动身赴石家庄,到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报到,担任技术室主任。这时,北平就要解放了,企业部部长黄敬同志要父亲回北平准备参加接管工作。 11 月份,父亲到京西石景山钢铁厂住下,等候进城。而母亲则带着我到了当时的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第二年,新中国诞生了,华北公营企业部改为中央重工业部,父亲成为机械工业局筹备组成员。


1950 1 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莫斯科同苏联政府领导人会谈并商定,苏方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为此,父亲受命组织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 3 27 日,筹备组正式成立,任命郭力同志为筹备组主任,孟少农、胡云芳为副主任。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光辉历程自此开始,父亲也终于有机会实现他在中国造汽车的愿望了。从筹建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父亲先后在一汽、陕汽、二汽担任主要的技术领导职务,为新中国汽车工业做出了无法替代的重大贡献,被授予国家一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全国第一批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汽车工业筹备组成立后,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而清华大学就成了父亲最重要的人才基地。父亲到清华动员四年级的学生参加筹备组组织的生产实习,在清华为筹备组招来的各地大学生办暑期培训班。 1952 年前的清华机械工程学系毕业生中就有七十多人参加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筹建工作和建设,而筹备组的干部也多是清华机械工程学系的早期毕业生,他们都成为年轻的中国汽车工业的骨干技术力量。回顾清华大学汽车专业的发展历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清华汽车专业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和中国重大历史进程的息息相关、环环相扣。


68.jpg

抗美援朝时期的宣传画《我们热爱和平》,左为本文作者孟运


1952 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战火正酣。中国政府发出了和平的信号,新华社的阙文叔叔为四岁的我和马越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我们各自抱着一只和平鸽,在甜甜地微笑。这张照片被刊登在 1952 6 1 日儿童节《人民日报》的报眼,后又被制作成彩色宣传画,被大量印刷发行。它同时还被印在信封、明信片、笔记本、搪瓷杯、茶叶盒和祖国慰问团赠送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纪念品上,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这张名为《我们热爱和平》的照片和二战时《愤怒的丘吉尔》一样,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两张照片之一。


这张照片也成了父亲一生的骄傲。无论是谁问他: 那个抱和平鸽的小女孩是您女儿吧? 他都会笑得一脸灿烂地回答: 是啊!是啊!


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中国已经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汽车工业迎来了第二次发展机遇,中外合资成为这一次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旋律。时任机械工业部汽车局局长的饶斌同志对培养出自己的汽车人才十分关心,就找到他的老战友、时任清华校长的刘达同志,建议清华设立汽车工程系。 1980 7 月,经清华大学党委和校长工作会议研究后决定以动力机械系的汽车和内燃机两个专业正式组建了清华汽车工程系,为中国汽车行业,特别是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2 年成立机械工程系始,清华大学对我国车辆工程高级科技人员的培养至今已有 87 年。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汽车市场。在 21 世纪第三个年代到来之前,世界和中国的汽车工业格局已有了巨大的变化,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这种重大技术变革的人才需求和科研需求, 2019 4 17 日,正值清华大学 108 年诞辰之际,清华大学成立了车辆与运载学院。把中国建成一个世界汽车强国,是中国几代汽车人的梦想。现在,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清华大学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我的父母和清华大学的渊源也延续到了我本人。 1975 年,我也从海军部队走进清华,成为清华无线电系的一名工农兵学员。


多少年来,只要一提到清华,我就会想到我的父亲、我的母亲,还有我在清华学习的那些日日夜夜。清华大学带给我的感觉永远是亲切的、温馨的--这是家的感觉。



转自《清华校友总会》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