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庆:大办钢铁 收获几何

1989-06-04 作者: 彭永庆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大办钢铁 收获几何

--作者:彭永庆

大跃进时期,我还小,才 10 岁左右。我还记得大树是 1950 3 月解放的,刚解放工作组就进村,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从减租、减息、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公私合营、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公共食堂,这个建国之速度确实很快,我想大跃进的含义就在这里,难怪全国上下、县与县、村与村交界都设了一道“跃进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干了那么多事,真是惊天地、动鬼神。那个年代的确有排山倒海之势,什么“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多有气势、多有魄力,多么大的志向,多么大的胸怀。这些大跃进之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可为首创,眼观天下唯为独尊。

1958 8 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义在北戴河召开,发出了“全国全党为生产 1070 万吨钢而奋斗”的口号。于是全国上下掀起了大办钢铁的热潮。全国广大农村强劳动力都往工业上调,生产队全留下老弱病残,在家搞农业生产,粮食、熟黄在地里收不进屋;连小学生都停了课去四处抢收。 10 多岁的小学生到大树公社最高的大队杨家沟去收包谷,那些地方山路崎岖,坡陡谷深,连大人都恐惧三分,而学生去了,这是何等之勇气。

为响应“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办钢铁、以钢为纲”伟大号召,汉中校、富林中学两个中学,宣布停课去支援“大办钢铁”。在汉中校中山堂开动员大会,听邱安昌部长作的报告。两所中学的师生必须马上去修由芦山到宝兴的钢铁之路。

动员会刚结束。为鼓舞士气,汉中校音乐老师现场创作了“钢铁之歌”教大家唱。“苦战三十天,把钢铁之路修平坦;苦战三十天,自己煅烧得又红又专;苦战三十天,把胜利红旗扛过泥巴山,插到汉源县”。第二天, 200 多名师生,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锡明的带领下,坐着美国产的“大道奇”汽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队伍沿着崎岖的山路翻越泥巴山、麂子岗,当晚夜宿雅安,第二天直奔芦山。

初级师范两个班的学生多数是十六七岁的人,心底纯朴,没有一点顾虑,第一次出远门,感到既光荣又兴奋,一路上谈笑风生,歌声不断。那时路况不好,汽车开得很慢,特别是翻泥巴山,简直象蜗牛爬行一般,早上 8 时出发,经过近 9 个小时的颠簸,下午 5 时才抵达雅安,住在河北街招待所。第二天清晨又向芦山进发,下午 1 时到达芦阳镇,下车原地休息待命。下午 4 时接到命令,修路地点在双石乡。从县城到双石乡是山路,不通车,只有步行。这段路将近 50 里,路又陡又窄,其中一段是在有名的大岩腔下,眼向上望,悬崖绝壁,使人提心吊胆。两天的坐车颠簸,晕车疲倦,再加上半天没有进食,此刻同学们个个无精打采,没有力气,欢笑声全无,静得只听见大伙粗重的喘息声,疲惫不堪的师生们经过 3 个小时的进军,于下午 7 时到达双石乡。吃过晚饭,指挥长李锡明给筑路队伍明确了修路地段,汉中校、富林中学施工地点在双石乡街后面的半山腰上。

参加芦山修钢铁之路的学生、部队和各县调来的民工,成千上万的筑路大军,分布在 100 多里的路段上,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平时没有对话,只有炮声相闻,捷报相传。

30 天大突击要修好 500 米的毛路,无疑是个很艰巨的任务。天公不作美是最大困难。芦山的天,象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云一遮,雨就来,一会儿瓢泼大雨,一会儿艳阳高照,同学们的衣服一会儿湿,一会儿干,分不清是汗水浸湿衣服还是雨水淋湿衣服。这里的土壤是深红色的大粘土,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掏在撮箕里死死粘着,使很大的力气就是倒不完出来,直接影响工效。

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提高工效。我们在芦山双石乡山上砍来大斑竹架成滑道,编些竹笆放到滑道上,用一根长绳拴着笆子,把泥团直接倒在竹笆上,利用斜坡的惯力,加快运土速度,同学们分工负责,上面有人拉绳子,下面有人掏泥,各司其职,提高工效。在那个年代每人只有两套衣服,工期紧没有洗衣服的时间,一个星期后,所有同学的衣服都被泥团染成黄色,个个都像泥瓦匠,筑路“黄军”。

浮土运完,花岗石就成了“拦路虎”,要搬掉花岗石需要爆破技术人员,校长欧阳春芳决定派了我和九襄石牌坊的任福荣去大岩腔爆破队学习爆破技术。教我们的教练是一位解放军李干事, 30 岁上下。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给我们讲装炮、点炮都是十分危险的工作,必须倍加小心。他指导大伙装完炮后,叫大伙躲藏到安全区,再去点炮。谁知那天出现意外, 30 炮只响了 29 炮,等了 30 分钟都未响,李干事便去排哑炮。刚走到哑炮处,突然哑炮就响了。李干事被哑炮炸得血肉横飞,手脚都飞上空中,眼睁睁看见掉在大岩腔的沟里。我们 10 多个学员,吓得目瞪口呆,悲伤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断往下掉,这一幕我终身难忘。

在以后的日子里,校长为了我们的安全,每天用的雷管,她亲自管理,叫我们处处小心。一位中年妇女个子小年龄大,力气不足,每天和我们一道风里来,雨里去,深怕出了意外而默默无闻的操劳。

为了营造“大跃进”气氛,各工段上开展劳动竞赛,你追我赶,深怕掉队落后。天天都有记录刷新,天天都有人上擂台,汉中校“保尔突击队”,富林中学“钢铁突击队”,一方挑战,一方应战,擂台赛精彩不断。曾经我用 10 磅二锤一口气打了 1720 锤,炮眼深度达 1.5 米,压倒所有工段的二锤手。眼看时间过半,石工队缺少人,进展缓慢,立刻增加打钢钎的人,男生不足,女生也不示弱,请战参加打钎子。在学打钎子时经常打不准,打在掌钎子的同学手上,双手直流鲜血,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进医院。大家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早日完成任务。女同学开始只能打啄米锤,经过一段时间磨练,帼国不让须眉,妇女顶起半边天,到后来什么甩锤、吊锤、背锤都能熟练运用。打炮眼干打不行,灰尘大,钎子磨损快,就改打湿眼,打一锤里面的石浆喷出,将掌钎同学的头发、脸都变得雪白,眼睛都睁不开,没法,还是要坚持苦战。

石工力量加强,每天的炮眼数不断刷新,由开头的几十炮增加到最近几天的 124 炮,打多少炮眼,就必须要装多少炮,保证当天任务当日完。我们两位炮手的任务也日趋繁重。早上装炮,中午 12 点放炮,一点钟上工地就开始装炮,六点钟放炮,一天两次,甚至三次。

点炮时,必须遵循先点长的,后点短的,先远后近的原则,不能漏掉一炮。由于炮位太多,最后几炮都未点完,前面先点的已经炸响,我吓得赶紧卧在地上,大家没见我撤退出来,立刻惊呼起来:“彭永庆你怎么样了!彭永庆你还好吧?”可是惊呼声被炮声淹没了。过了好一段,炮声刚停,硝烟尚未散去,我顽强地站起来,同学们看见我没被炸死,才缓了一口气。几分钟后,李锡明来了,上前问:你叫什么名字?如果今天被炸死了,我们怎么向你父母交待?我木鸡似的,一言不发,只是呆笑。

修路苦,生活也苦。没有吃过肉,连汤菜里的油也看不见,蔬菜是老南瓜陪伴,早上吃玉米馍馍,下午吃米饭,有时可以吃到一点红豆腐。说起红豆腐还有一段插曲,我是炮工,每天上工,必须先走一歩。有一天早上到食堂拿起馍馍,用筷子夹了一个红豆腐边吃边上山,恰巧被本班的王奸安(化名)看见,说我偷红豆腐,还写大字报粘在双石街上“表扬”我。

完成了修路任务,大家归心似箭,由于芦宝公路尚未通车,师生们只好靠双腿步行,下午四点从双石乡出发,走到白家店天就黑了,我们想在一家老乡家过夜,人家不同意。无奈只能在雨中继续前进,又没有电筒,借着公路面淡淡的反光走到多营坪,人太累,有点支持不了,看见路边一堆稻草,同学们钻到里面就大睡起来,过了半个钟头,我把他们叫醒,继续向雅安进发,凌晨五点才到河北街招待所,躺在地上就大睡起来,饿肚辘辘吵醒大家,又不知道在何处吃饭。到了中午才听说在雅中吃饭。待我们赶去时,大批修路的人都快吃饱了。我班有个何春银同学头天就未吃饭了,孤身摸黑找到同学们,五尺男儿的他伤心地大哭了一场,逗得同学们说他是“粑哭猫”。

就在大家满怀喜悦扛着胜利的红旗翻过泥巴山,像凯旋的战士,巴不得早日见到家人报喜时。路过清溪镇,眼前的景象让同学们大吃一惊,昔日雄姿的城墙已经被拆得面目全非,整个古城墙从北门到南门,从东门到西门,城墙上的火砖都被挖完运走了,留下很多缺口,它不像以前,像一条巨龙似的护着古城,而是像一个衣不遮体、风中颤抖的叫花子,向人们诉说着悲惨的遭遇,像破了像的帅小子从此失去活力,隋朝四年修的千年古城就这样因大办钢铁而毁坏,这是多么痛心的事。这可能就是有人说的“我们要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谈何容易。清溪古城不仅历史悠久,建筑奇特,文物满城,地势险要。现在的汉源县,原名清溪县,大渡河北岸的河道七场(现石棉县)都在清溪县管辖之中,北通邛笮古道,过大相岭直达荥经黄泥堡,清溪自是古驿站之地,非常繁华。而今留下一陇黄土,为修“洋高炉”,而损坏一座千年古城,真是佛面刮金,肚中寻豆,而今又要打造清溪古城,难矣哉。

清溪城墙的火砖四十斤一块,质量很好,又厚又大,力气大的只能背三个。在河西建高炉期间,全县劳动力都调去背砖,从清溪到河西的马路上,背砖的人们就像蚂蚁那样行走在这条古道上,蚂蚁搬家,人多力量大。汉源各公社都调来了主要劳动力都在河西搞试点学习取经,背矿石的人群成千上万,牵梭不断。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下,实行了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建了几百座洋高炉,顿时整个河西上空被浓烟笼罩,人声鼎沸,拉风箱声、马叫声、公共食堂大伙食打仗火似的吃饭时的碗筷碰击声、厨房里的炊事员锅儿碗儿铲子声,成了一个大阵营交响乐团,好不热闹。与在秋风中荒凉悲凄颤抖摇摆的古城形成强烈反差。到如今只有清溪文庙还显出他当年的风采。我想拆城墙背火砖、修高炉炼钢铁的作法不外是乎刨肉补疮而已,决不是什么大的举措。至于汉源所建的高炉后来出了多少铁鬼才知道。结局是全县无粮,工业也就不欢而散,大办钢铁收获几何谁知?

当天回家,家中无人,断了炊烟。听说我母亲也调到河西钢厂做饭去了,第二天回校复课,那天正学习《石壕吏》,不知怎样读到“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何阳役,犹得备晨炊”,这不真是写我患有心脏病的母亲吧。

复课不到半个月,县上指示又来了,叫芦山回来的两个班 100 多人去轿顶山修路,为大办钢铁备足原料。学生以服从命令为已任,背起行李就向轿顶山进发,第一天在马烈小学过夜,第二天下午四时,爬上方村垭口往宰牛坪进发。刚走了几里,来人通知,我们的修路地点就是方村垭口至宰牛坪的 650 米。这时已经将近下午 5 时,在老高的山上,前无村,后无店,肚子又饿,眼看天就要黑了。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栖身之地,于是所有师生现砍树,搭棚,割竹刷子盖房,经过三个小时的苦战,盖起了一个 10 多平方米的草棚。天下着毛毛细雨,当天晚上谁也顾不得男女有别,近百人就住在草房过夜。第二天早上起来,被盖全湿,真是活受罪,哭笑不得。这是我们出世以来,露天造房的壮举。后来住房找在离工地 10 多里的“缸钵窝”。天亮就开饭,饭碗一丢就爬山上工地,到达工地加紧施工,下午 5 时才下山,吃了晚饭,无水洗脸洗脚,和衣而睡,又如狗卷。上山时穿的鞋子全部烂了,为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宜东同学李从海会编“茄马子”草鞋,买来稻草打草鞋解决燃眉之急,男女同学穿上勒着指丫子,个个叫唤,双脚流血,不如不穿。光着脚上山下山,山间一槽,全是小石刀片,从不畏惧奔跑其间,通过艰苦磨练,脚板长了老茧,没有痛感,成了赤脚大仙。苦战两月,到了冬天,大雪纷飞,回家过年。当时是汉二中团支部书记张安述,成都人, 18 岁,政治教师,死才 20 岁。三年读书,修路占去半年时间,学了多少知识,心中自有数算。到了工作岗位只有叫天。这一代人,命运就是惨,有人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们这代人恰恰相反,从来无文篇。至今回想办钢铁,心中突然没有甜,写下这篇颂,留作纪念。留下诗四首,好让后人看。

(一)芦山行

千军万马奔芦山,大办钢铁筑路难。天气一日几度变,衣服全湿又晒干。

钢铁之路未建成,结果仍是零圈圈。人力财力花多少,怨声载道是苦冤。

每日南瓜相陪伴,汤中毫无油点点。挟个豆腐来下饭,恰巧碰见王奸安。

说我偷吃红豆腐,永庆名字四处传。为何奸安这样做,心中有鬼难通天。

(二)毁古城

万人河西炼钢铁,白攻夜战人未歇。高炉座座直冒烟,毁坏古城只一旦。

清溪古城隋朝建,屈指一算上千年。西南文物也有名,可是命运确实惨。

四周城砖全挖光,只剩一条土圈圈。万人背砖建高炉,几多烂铁谁人见。

要想恢复千年城,不知何年何月天。这个功劳真不小,后代子孙记心间。

(三)轿顶山

红旗插上轿顶山,已是初冬天已寒。寒风袭面身在抖,男女同学无鞋穿。

天寒地冻光脚板,天天坚持要爬山。曾经写诗赞雪山,山景好似仙景般。

言中有句仙山佳,奸安说我心不满。大字报上揭发我,差点赶出校里边。

(四)结语

大办钢铁万人怨,办了钢铁误了田。粮食完全跟不上,全国饿死几千万。

这个责任无人负,借口天灾有三年。彭总庐山说真话,反遭迫害赴黄泉。

办钢得了多少利,劳民伤财怨满天。千秋功过谁来评,总有一天有人判。

解放刚过才几年,物质基础薄如绵。经济基础说不上,估着公鸡要产蛋。

建房必须先预算,水泥钢筋人工钱。吃的粮米要算好,千万不忘油和盐。

这个道理都不懂,还说什么人胜天。欢欢欢,空空道人上了天。

怨怨怨,地下阴魂在叫冤。罢罢罢,苍天流泪无人见。

2013 7 23

转自《浅草》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