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 壮丁—老兵—荣民—台胞, 姜思章的流浪六十年

1989-06-04 作者: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壮丁—老兵—荣民—台胞

——姜思章的流浪六十年

作者:徐瑾

75.jpg

1950 年刚到台湾时的姜思章只有 14

1950 5 月中旬。

舟山少年姜思章的生肖为鼠,当时未满 14 周岁,正就读初中一年级,少年懵懂。他并不知道,自己放学路上偶然的一次遭遇,将从此彻底改变他的命运,成为那场历史洪流中一个特殊群体的一员。

时隔近 60 年,姜思章仍记得很清楚,那天他是与同学一行 3 人,在离家一华里的地方被国民党十九军十八师某连强行抓走,该部队番号为 1918

姜思章被“抓壮丁”后一个星期, 1950 5 13 日开始至 16 日,是国民党历史上著名的“舟山大撤退”: 3 天之内,败退的国民党政府将密布于舟山群岛的 10 余万国军与万余居民秘密撤退至台湾。

随着极度超载的轮船,姜思章从浪激嘴码头上船,离开了舟山,亲人的哭喊、哀求、诅咒之声犹在耳侧,在饥饿与惶恐中来到台湾。

对于这个场景,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她的新著《大江大海 1949 》中有着更为悲情的记载:在大船真正开始离岸之前,这样的骚动有好几起,从船头、船中到船尾,被绑着的人都在设法跳海,然后被射杀。步枪拿了出来,冲锋枪和机关枪都上阵了,海面一片密密麻麻的扫射,尸体浮上水面,像死狗死猫一样在海浪里上下起伏,尸体旁一片逐渐扩散开来的血水。

刚到台湾北部基隆港,姜思章即遭遇意外一幕:蒋夫人宋美龄率反共抗俄妇女联合会干部遥遥接见。此后,姜思章开始了训练、出操、做工的军营岁月,他与家人逐渐音讯不通,也因拒绝在“以军作家”、“志愿留营”等运动中签名而遭遇当众羞辱、禁闭、调职甚至军法审判。

76.jpg

在军中服役 10 年后,姜思章考上政工干校,开始了新生活。

尽管两岸禁绝往来,姜思章仍坚信“定可回家”。几番努力,他考上了政工干校,以服役 10 年换来“下半辈子自由”。与其他老兵的流离落魄不同,靠着年轻与谋生技能,姜思章退伍后进入中学教书,继而结婚生子,但仍旧想尽各种门路与在大陆的家人联系,甚至得到过舞厅小姐的仗义帮助。

最终,在香港朋友的热心帮助下,找来一位与姜思章母亲同姓的香港人,姜思章认他作舅舅,借着这张身份证,从模糊地带的香港借道,于 1982 年辗转回到阔别 32 年的故乡舟山。姜思章的传奇经历,屡屡被人引用。这个倔强的舟山人始终淡淡的一句话:返乡不难,只欠决心。

77.jpg

1982 年,姜思章认了一个香港“舅舅”,辗转回到家乡与父母团聚。

这仅仅是开始,在姜家共叙离别之情时,左邻右舍均闻讯赶来,询问自家亲人的下落,这令姜思章百感交集:“感同身受之悲,更有同船共命之情”。

自己达成回乡心愿之后,如何让百万计大陆赴台的外省人自由返乡,成为姜思章的心头所系。

造化弄人,但是姜思章始终不放弃自主抗争,无意之间,命运又开启了历史一道新的大门,让他成为台湾“老兵返乡运动”的发起人。

78.jpg

现在的姜思章一家已是三代同堂。图片提供 / 姜思章

姜思章访谈:现实的台湾和内心的中国

无奈一重重

徐瑾:你此前谈到近日正忙于搜集整理 1950 年国民党军队“舟山大撤退”各项机密档案,以便于今后写作,有什么收获吗?

姜思章:关于“舟山大撤退”,现在台湾这边的档案资料已经解密,可以公开了。

我个人追究这一事件的目的在于探求真相,因为我是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那一年我才上初中一年级,国民党后来一直说“抓小孩子当兵员”应该是个别部队缺员的行为。我一直怀疑是国民党最高领导下的“抓丁”命令。

找到的一些资料证实了我的猜想。比如,他们当年抓兵时就有“抢救舟山青年”的计划;还有一个证据是,当时从舟山撤离的时候也有空军,空军动员一些民工把器材搬到码头然后搬上军舰,正在搬运时,陆军的军队来了把这些民工统统抓去当兵。如果仅仅是个别部队单独行动的话,空军那么多重要的枪炮、弹药、器具没有运到船上,肯定会向陆军抗议的,但空军不敢,说明这是上面统一的命令,也就是抓人是第一位的任务,我现在已经找到这些命令的资料。

徐瑾:关于撤退到台湾的军队数量一直存疑,蒋介石在 1950 年前后的讲话中,用了不同的数字: 50 万、 60 万、 80 万、 100 万,实际上是多少呢?

姜思章:人数到底是多少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有一个参考资料,当年台湾从日本人手中“光复”时,户口普查的人数是 500 多万,这是 1945 年、 1946 年之间的台湾总人口,到了 1949 年就是大陆整个解放以后,台湾官方的宣传材料是 800 万,按这个估算,就有 200 多万人来到台湾,具体多少,还需要更多档案资料。

徐瑾:你是从舟山被强行带走,但不可否认,有人是自愿离开。那么像你这样的情况,在老兵或者荣民中,是普遍还是特殊? 他们的认同又是怎么样的呢?

姜思章:国民党的老兵 80% 以上是被强迫来的,但老兵大部分文化程度并不高,几十年国民党“反共抗俄”的教育,加上主要生活来源还是仰仗国民党,基本上他们已经认同了国民党,现在也都变成国民党选举投票的基础了。

大部分人已经忘记了当年颠沛流离、妻离子散的情形,也很少在台面上讲这些事,加之几十年的“洗脑”,往往把这些归咎于整个时代悲剧,只有在私下聊天才会表露出想家的情绪。有一段时期,国民党对这些退伍的老兵并不好,所以有一些抗争,包括“返乡运动”,后来国民党把老兵待遇改善了,老兵又倾向于国民党了。

按照民进党的说法,我是“死不悔改”的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老兵中基本认同是中国人,他们的历史、文化、血缘上的意识仍相当强烈,他们不一定认同共产党,但内心仍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不过因为妻子、朋友、儿女都是台湾人,也会觉得自己在现实层面是台湾人,但内心还是中国人。

徐瑾: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台湾,也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老兵,因为政治上普遍支持“泛蓝”而被骂过“中国猪”,算是国民党的利益群体,但也有观点认为老兵属于被国民党遗忘的群体。

姜思章:在台湾的民众,更早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没有本省外省之分,因为婚姻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虽然语言上南腔北调,但不能很明确地区分了。

比如在菜市场,一个是做山东包子、馒头,一个本地人卖台湾地瓜蚵仔煎,感情好得很,都是隔壁邻居,互相帮助。

但本来外省人、本省人已经弭平的鸿沟,在民进党执政时又把它人为的撕裂、扩大了。民进党有一段时间一直排挤国民党,同时排挤国民党的荣民。所以老兵本来已经觉得落地生根了,又因为是“中国人”而备受羞辱,最糟糕的是陈水扁上台那几年。国民党现在还没有力量把这个情况扳正过来,所以我们一直在讲马英九太无能。

命运是历史的偶然

徐瑾:开放老兵探亲已经过去 20 年了,但有台湾媒体认为老兵还是有孤儿意识,是这样的吗?

姜思章:开放大陆探亲后,刚开始是满腔热情,后来渐渐地探亲也产生一个后遗症,就是有时亲情流于以物质来体现和计算,于是有的人会有很大的疏离感,故乡仍旧是故乡,但是距离慢慢越来越远。

徐瑾:老兵到了台湾之后,刚开始大多数人以为可以很快回来,因此错过安家的黄金年龄,这也加深了老兵的悲剧。

姜思章:对,那个时候来的老兵也认为不必在台湾结婚,因为上面宣传一两年就回去了。当时也的确没有结婚的条件,很多人包括有经济能力的人到台湾来开始也没有买地买房子,官大一点的都是公家配置的。

当年,老兵的生活从物质上来说是很苦的,家庭上也不是特别幸福,精神上更苦。白天出操准备没有时间想,到了晚上夜深人静就自然想家了,特别是过年过节特别想,所以那时候到了过年过节,防备官兵们的情绪问题是一个重要任务,有很多人喝得酩酊大醉,还有因为思乡而自杀的。

当时,国民党还有一些很硬性不合情理的规定。比如军官以及技术士兵满 28 岁才可以结婚,但同时要求一般士兵服役到 45 岁。但到了这个年纪,退下来就基本是废物了,很难融入社会,当时退下来的老兵满大街都是,卖报纸、修皮鞋、卖爱国奖券的都是这些老兵。

大部分退下来的人都没有很好的工作,更没有很好的家庭。这样一来,要么不能结婚,要么结婚也是台湾社会层次比较低的女性,结果后来孩子教育、生活问题一大堆,国民党不得不开设“荣民之家”这样的机构来关照退伍老兵。

徐瑾:现在台湾老兵的情况怎么样?

姜思章:现在老兵都凋谢啦,当然也有很少部分退伍后获得了事业的成功。活着的老兵大部分在荣民之家打打麻将喝喝茶,对国家形势和时局的认知也大部分以报纸上的报道为依据,但现在国民党的报纸都不是主流报纸了,所以转而看电视为主。

徐瑾:无可奈何地被带走,无可奈何地等待反攻,无可奈何地留在他乡,这好像就是老兵的集体命运,你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但最后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自主回乡,积极抗争,你的信念是什么?

姜思章:你其实已经总结了老兵这个群体的一生,就是无可奈何,这就是老兵的宿命,来的时候不想来,想回的时候不让回。太多的无奈,太多人无法选择,太多的悲剧,被迫离家客死异乡的不知道有多少。

其实,国民党“舟山大撤退”是历史的必然,舟山解放只是时间迟早的事,甚至台湾,如果不是因为朝鲜战争等突然因素,也是迟早解放。但我们这些人的命运是历史的偶然,历史造就了我们的境遇。

转自《经济人》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