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后首个民间摄影组织记录下的1976-1986
“文革”后首个民间摄影组织记录下的
1976-1986
2014 年 1 月的某日,也许是北京最冷的一天,此时,正在家中看书的著名摄影批评家鲍昆先生收到一条微信,这是一位收藏界的朋友,叫刘钢。刘钢在微信中说,他在潘家园发现了几百张可能是“四月影会”(“文革”后第一个民间摄影组织)时期的老照片,摊主开价是 10 万,他想请鲍昆老师来鉴定一下。鲍昆当时心头一震,心想不太可能啊,这些“老照片”他和“四月影会”的朋友们找了多少年都没有找到,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
将信将疑中,鲍昆驱车直奔潘家园,到那里时已临近傍晚。在灯光下,鲍昆打开那一卷卷带有年代气息的照片,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影像展现在鲍昆面前。鲍昆当场断定这些照片就是“四月影会”第一、二、三回展览的照片(可能是送稿样片),同时还有很多第一届( 1985 年)第二届( 1986 年)“现代摄影沙龙”(“四月影会”的后续组织)的作品。--这些珍贵的照片是怎么来到潘家园的呢?摊主马先生告诉鲍昆,照片是收废品的人送来的。这批史料性的作品最终被刘钢先生收藏了,不过价格比鉴定前翻了一倍, 20 万。
李晓斌:残局
李晓斌:肤平祛斑灵
李晓斌:两个军人
李晓斌:看戏去
任曙林:彼此
王苗:笼里笼外
王苗:冷与热
穆雨晴:大学宿舍
鲁忠民:晨妆
2 曹志刚:小泥鳅
贺延光:疲顿的乐队
这些珍贵“历史照片”重现江湖的消息很快在“四月影会”老朋友们的圈子中扩散开来。一天,当年“四月影会”成员,前《中国摄影》杂志主编闻丹青找到鲍昆,告诉鲍昆自己手头留有一批 1976 年“四五摄影”时的照片,如果加上这批新发现的老照片,正好可以策划一个展览,来表现 1976 年至 1986 年这“十年”间中国摄影的一个重要转型。而鲍昆也一直有用这批照片做个展览的愿望,于是二人一拍即合。
2016 年 4 月 24 日下午 3 点,《四月前后-- 1976 至 1986 》大型摄影文献展在 798 艺术区映画廊开幕。 1986 年,曾经有一个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展览《十年一瞬间》,它记录了 1976 年至 1986 年中国生机勃勃的 10 年。 30 年以后,又一个以 1976 至 1986 为主题的摄影展览即将举行,历史不仅仅是用来回忆的,温故而知新,它更应该是一种鉴证。
刘世昭: 1977 年 1 月无人管理的自行车处
佚名
李晓斌:无题
佚名
罗小韵:力挽狂澜
转自《东方历史评论》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