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小主:赵丹
赵丹
--作者:明珠小主
引言 戏子
提及 “ 戏子 ” 的渊源就要追溯到旧时代。在当时,唱戏的、演戏的人都称为 “ 戏子 ” ,他们社会地位极低,受他人鄙视之苦。然而,就在那个年代有这么一位 “ 富二代 ” 加 “ 官二代 ” ,偏爱 “ 戏子 ” 这一行,还干出一番大事业。他就是 20 世纪 30 年代至 60 年代的银幕霸屏传奇电影人--赵丹。
01 第一章:萌芽
赵丹原名赵凤翱。祖籍山东, 1915 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父亲是退伍军官,之后从商,在南通开了一家电影院,赵丹从小耳濡目染,一心想做个演员。
在上小学时,他就开始登台公演魔术、双簧、话剧。除了编排上演的节目,还有每周上台的机会,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想出出风头。
年轻时的赵丹
有一回游艺会,我藏在小屋中给自己脸上涂松烟墨,求逼真,被先生正好撞见。
“ 你一个人在这里干什么? ”
“ 我是在化装一个工人。 “
“ 什么?简直是个小贼 ……. 快快!幕倒要闭了,快快! “
他话还没有完,我一镇定眼神--眼前五颜六色的,原来我已经站在台上了。
(原载《青年之友》第 1 卷第 7 期)
上中学后,赵丹的戏瘾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父亲还为满足儿子爱演戏的兴趣,开了一个戏院,常常聘请戏曲名角和进步新文艺工作者来小城演出。赵丹和他的小伙伴们,看到进步剧团演什么,他们也演什么。这也是赵丹刚开始懂得戏而且干得最起劲和兴奋的时期。
年轻时的赵丹
中学毕业后,父亲给他学费,叫他去上海大学学律师,说那派头可是又神气,又阔绰啊。殊不知,他转身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进入美专学习画画去了。一年以后,他父亲才知道,叹了口气,又喜爱地再掏钱把儿子的画精心装裱。美专毕竟是研究专门技术的地方,也渐渐地让赵丹感觉到演剧艺术是一种专门技艺上的学识。
赵丹与同学们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02 第二章:逆袭
1933 年 3 月 16 日, 17 岁还没有毕业的赵丹迎来了演员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参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那是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琵琶春怨》,邀请他担任配角,短短几个镜头,却一鸣惊人。
当时的报刊评论道:
当他躺在床上快要死去的时候,那双大眼睛就像会说话一样,把病人无限悲哀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绪淋漓尽致表现出来,可见天才。
《琵琶春怨》左:郑小秋 中:高倩苹 右:赵丹
很多名演员也都是从龙套配角而来,甚至没有名字、没有镜头、没有台词,却未必没有未来,路人甲也应该是有表情的。
我演戏最初也是先从 “ 跑龙套 “ 开始的,但在不断的演戏过程中,要不断地琢磨,努力地琢磨,然后开始挑大梁。我想,一个好的、有志向的演员不能一辈子总是 ” 跑龙套 “ ,要有自信和抱负啊! ”
—— 赵丹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赵丹成功地在舞台和银幕上扮演过 100 多个角色,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展示出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特征。
赵丹及其饰演的多个角色
赵丹以及很多同时期的演员们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长远地 “ 活 ” 在观众心里,历久而不衰,电影明星成为了当时无数年轻人梦寐以求的职业,而不再是任人玩弄、供人消遣的 “ 戏子 ” 。
03 第三章:极致
只要说到赵丹,总会绕不开他的 “ 戏痴 “ ,关于他迷恋演戏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赵丹推崇苏联电影学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崇尚戏要贴近生活。《十字街头》便是他第一部斯坦尼式影片。影片风趣幽默,却含义深刻,男女爱情温婉却不落俗套,赵丹在其中扮演男主人公失业大学生 “ 老赵 ” 。他自己曾说:
“ 老赵这个人物处世阅历不深,稚气,追求朦胧的正义,那种罗曼蒂克的生活,忍饥挨饿,然而无忧无虑简直就像我们自己的生活一样。 ”
《十字街头》赵丹与白杨
或许正是因为与人物有着共同的生活体验,才使得赵丹的表演犹如清水芙蓉一般将老赵这一角色落魄而不沮丧,失意而不悲观的人生态度演绎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部被誉为中国影坛开放的一朵奇葩的《马路天使》。《马路天使》中小红的姐姐小云,是个妓女,赵丹为了把这种关系演绎灵活,践行 “ 艺术源于生活 ” ,专门穿戴整齐跑去暗娼巷子里体验生活,从而揣摩并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马路天使》赵丹与周璇
赵丹演戏演得认真,排戏也一样认真,严谨的一丝不苟,与生活中说说笑笑的他判若两人。
《雷雨》是赵丹自己导演的话剧。当年,著名女演员王丹凤来剧团演出,扮演四凤,有个扇炉子熬药的动作,而她在扇的时候总忘不了自己的娇媚。赵丹皱着眉头,让大家都停下来,停止排戏,让王丹凤在一旁生炉子烧水。王丹凤累得汗淋淋,鼻子也擦黑了,一壶水总算烧开了。一旁的赵丹便对她说:
“ 你体会到怎么生炉子了吗?起先你干嘛抿个嘴唇,艺术脱离真实,就是丑!即使是抽象派艺术,也是以艺术家的真实情感做基础的。 ” 王丹凤承认,在她的演员生涯中,赵丹给予她很大的帮助,情愿挨他的骂。
(载自黄宗英一篇回忆录)
赵丹和黄宗英
尾 不灭
1979 年末,赵丹接待日本电影界访问者,日本朋友邀请赵丹与栗原小卷共同主演中日合拍的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出演棋王况易山,赵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但不幸的是影片尚未开拍,赵丹因腹部疼痛被送进了医院,疼痛不断加重,赵丹却只想尽快出院,他恳切地对医生说:
“ 我是个演员,可是有 15 年没上银幕了,我只想早点出院,再去拍几部电影。 ”
赵丹和日本演员栗原小卷和中野良子
然而,赵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很快被确诊胰腺癌晚期。昏迷中,他似乎仍然在琢磨着电影角色,说着台词。清醒的时候,他会思考一些关于中国文艺的大事。
直至 1980 年 10 月 10 日,赵丹与世长辞。
晚年的赵丹没有一部戏能演,这对他个人而言是一个悲剧。有人说:艺术就是他的生命,艺术没有了,他的生命也没有了。
赵丹所在的年代,正是中国电影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平庸走向辉煌的时期,以他为代表的电影人以自己的热情、真诚、勇气和忘我工作共同谱写出了中国电影史上光辉灿烂的一幕,也为他自己的人生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他不是 “ 戏子 ” ,不是明星,这样的人当称为 “ 人民艺术家 ” 。
转自《东方明珠》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