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渝:百年学校薪火传

1989-06-04 作者: 朱新渝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1910年代至2010年代, 四川, 渝中区, 重庆


百年学校薪火传


--作者:朱新渝


风光旖旎渝中秀,两水东流半岛环。滔滔长江河,清清嘉陵江,在重庆朝天门合流后滚滚东去。


143.jpg



处于两水环抱之中的半岛--重庆市渝中区,古称江州, 昔为四川重庆府治巴县所在,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区内地形依山傍水,建筑鳞次栉比,文化商业发达,中小学校众多,历来都是重庆城的中心城区。


144.jpg

两江环抱的重庆市渝中区(上世纪五十年代)


渝中区现面积 23.24 平方千米,人口 65 万左右,前身是 1955 11 月命名的重庆市 市中区


彼时的老重庆市,尚属四川省管辖。


市下面辖有市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 . 、九龙坡区、北碚区、南桐矿区等七区,以及后来辖入的巴县、綦江、长寿三县,通共七区三县。


1995 3 月,重庆市将原属于沙坪坝区管辖的大坪和化龙桥两个街道划入市中区管辖, 市中区 易名为 渝中区


145.jpg



渝中区历来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区内各种文化设施及中小学校星罗棋布。


现在重庆中央商务区大楼那块地方,历史上便是重庆府学文庙及夫子池所在之地。夫子池乃文庙的泮池,亦被用作放生之池。


重庆府学文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146.jpg

重庆府文庙(夫子池)


后文庙经战火损毁,又于明洪武四年(公元 1371 年)重建,并经明 . 清两朝数百年间不断进行维修保护。


抗战期间,日军对当时的陪都重庆实施了长达五年多的狂轰滥炸,重庆文庙及附近区域亦被炸成一片废墟。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经写有一篇 重庆文庙修葺计划 ,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147.jpg

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


2015 年,在重庆市档案馆有关 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 文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件 1941 8 月梁思成先生致时任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副秘书长许大纯先生的信函(影印件)。


因此,这封佚信,成为研究梁思成先生与重庆文庙历史的宝贵资料。


148.jpg

重庆档案馆藏梁思成 1941 8 月致许大纯信函


1918 年,由爱国开明人士重庆总商会会长汪云松先生,联合时任教育局长温少鹤先生等人发起筹备,在夫子池文庙一侧,建立了一所 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学校专门招收川渝等地的有志青年学子前来学习,一年后经考试合格后即可送往法国留学,以期为当时的贫弱中国培养有用人才。


149.jpg

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1919 8 28 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正式成立,汪云松先生亲任学校董事长兼校长。


全校共有学生百余人,学制一年,设有法语、中文、数学、工业知识四门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后能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以便毕业后能够赴法勤工俭学留学。


150.jpg

汪云松先生( 1873 1958 )画像


民国三年即 1914 年,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旁边不远,设立了一所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后称四川省立重庆女子师范学校),由四川巡按使陈延杰所创办,首任校长是吴季昌。


学校设有国文、算学、历史、地理、格致(物理、化学)等十几门课程,并且聘请了很好的老师进行教学,堪称为当时川东女子最高最好的学府。


学生只要进入该校学习,便可从幼稚园开始一直学到高中毕业。


抗战时为躲避日寇飞机滥炸,学校曾迁往江津白沙镇, 1946 年迁回原址。


151.jpg

四川省立重庆女子师范学校学生


上世纪的五十、六十年代,也是在夫子池那儿,曾经开设有一个 大众游艺园


园里面各种各样的剧曲、相声、说唱评书、杂剧表演 ...... 应有尽有。电影整日一场接着一场不停的放映。园里还有许许多多好吃好玩的小玩意儿。


那时候花上一块钱买一张票,便可以进园去无拘无束的玩上一整天而乐不思归。这可真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啊。


三、


沿夫子池再往临江门那边走一点儿,过现在的大马路那边,顺着一条小道缓缓而上,便是现在的邹容路 139 号--重庆市二十九中学大门。


学校校舍是解放以后新建的,为一所完中,现有初中三个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学习。二十九中历来教学质量优良,学校大门口赫然挂有一块由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重庆市重点中学标牌。


152.jpg

重庆市二十九中学校(解放牌校区)


由此,在解放牌文庙夫子池这一块地方,近百余年间曾经先后有三所学校存在。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而今唯余重庆二十九中学校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说今天的二十九中的前身为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和重庆女子师范学校。


四、


无独有偶,在现在渝中区化龙桥红岩村旁山坡上,曾有一所原名四川省重庆市第二中学,现名重庆市二十九中的学校。


重庆市第二中学历史悠久,其前身为巴县中学,创建于清光绪末的 1907 年。


巴县中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无论是在辛亥革命中的重庆府起义、五四救国声援、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奔赴延安、国统区地下斗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老巴县中学师生的积极参加,奔走呐喊!


153.jpg

巴县中学校旧址


1938 年,为避日机轰炸, 巴县中学迁往巴县渔洞溪石房子办学。抗战胜利后 1946 年,学校又搬回两路口大田湾原址。


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重庆第二中学,校址原在市中区两路口大田湾体育场现在的篮球馆附近。


1953 年,因修建大田湾体育场需要,学校搬至化龙桥交农村现址。


2000 年,与重庆二十九中合并,成为重庆市二十九中(红岩村校区)。


154.jpg

重庆市二十九中(红岩村校区)大门


学校前临嘉陵江,背倚虎头岩,居高临下,占地 150 余亩。


学校设有初中三个年级及高中三个年级,高中生全部住读,初中有部分走读生,学校是重庆市重点中学。


晨光初曦,教室里琅琅读书。晚霞绚丽,校园中漫步切磋。


155.jpg

二十九中(红岩村校区)操场


现在的二十九中(红岩村校区)学校,教室宽敞明亮,校园美丽整洁,师资力量雄厚,学生成绩优良,高三每年都有许多同学考入重点大学学习。


学校树立了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的办学理念,形成了 龙魂碑韵 的校园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人才,成为一所不可多得的优秀中学。


歌乐青松不老,红岩豪情万丈。


见证了中华民族奋发拼搏,由衰到强的光辉历程,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正砥砺前行,塑造着新的下一个百年辉煌。正所谓:


四校一身,薪火相承;

尊师重教,百年传兴。

莘莘学子,殷殷园丁;

群贤毕至,报国齐家。


156.jpg

地点:黄花园 摄影:戴前锋


很小很小的时候,以为整个重庆只有渝中区。年龄越来越大,意味着我也要渐渐迈出脚步去看这个世界了,我会离重庆越来越远。


虽然记忆不太清晰,但我知道小时候的重庆跟现在不一样,有时候担心下一代看不到山城雾都的吊脚楼,有时候又欣喜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可能这就是对家乡的感情吧。


有时候会觉得,这一辈子,能让我不管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条件爱护,就连缺点都盲目地爱的,也只有重庆了吧。


你是否也作此感想呢?



转自《时光里独立书店》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