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剛:右童分子
右童分子
--作者:李可剛
反 “ 右 ” 运动初期,各单位号召大鸣大放,给党员提意见。当时,四川达县(现已改为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一家帽鞋生产合作社的职工冉某,给县城关镇的某领导提了意见,并请人画了一幅漫画。冉某因此被划为 “ 右派 ” ,不久跳大桥自杀身亡。至于漫画,最后查出是小学 5 年级学生、年仅 12 岁的张克锦所画。
当时, 12 岁的张克锦对于 “ 大鸣大放 ” 之类,完全不知道是咋回事。张并不认识这位镇领导,他的家人也与该领导没有任何瓜葛和恩怨。因他很小就表现出了绘画天赋,曾获得过少儿绘画大奖,有了一些名气,邻居冉某就请他帮忙画了一幅题为《一手遮天的 ××× 》的漫画,讽刺该领导,这就闯了大祸。不过张克锦毕竟只是个 12 岁的孩子, “ 右派分子 ” 其名于他似不合适。有关领导经过认真研究,最后确定冠以 “ 右童分子 ” 之名。
张克锦这顶 “ 右童分子 ” 的帽子,一直戴至 21 年后的 1979 年,中共中央决定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之时才被摘了下来。当时,张克锦的《平反通知书》由有关方面送交到他原来读书的那所小学,即现今的达州市通川区第一小学。
当年划为 “ 右派分子 ” 的人,并没有都抓进监狱,但张克锦不知为何却被关了 7 年。那是 1958 年 4 月里的一天,张克锦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看见窗外有人向他招手。他一看,是街道居民委员会分管治保工作的一个阿姨,很熟的。老师看见了,就让张克锦到教室外面去。
在教室外面,阿姨对张克锦说: “ 你跟我一起到城关镇去一下。 ”
“ 我在上课,到那里去做啥子? ” 张克锦不解地问。
阿姨说: “ 领奖。 ”
“ 领啥子奖嘛? ” 张克锦问
“ 领吆麻雀的奖。 ”1958 年春天,全国人民响应毛主席 “ 除四害 ” 的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包括消灭麻雀在内的运动。人们在街送巷尾、田间地角各个地方,或拼命挥动竹竿,或使劲敲击脸盆,声嘶力竭地呐喊着四处追撵,让麻雀得不到片刻停歇而累得从空中掉落下来,毁灭于 “ 人民战争 ” 的汪洋大海之中。
张克锦疑惑地对阿姨说: “ 那几天吆麻雀,我只是跟着大人们在山上东奔西跑地跑了一天,连一只麻雀也没有吆下来! ”
阿姨有些生气地说: “ 娃娃家哪来那么多的话,叫你去你就跟着一起走嘛! ”
张克锦只好闭上嘴巴埋着头跟阿姨来到城关镇。一到那里,便见礼堂里人山人海,还没有等张克锦回过神来,已经被人双手反剪着推到台上。一片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中,张克锦吓得大哭起来。
一个 12 岁的孩子,就这样被抓进了监狱!当时既没有向他出示逮捕证,也没有让他签字画押。正是在监狱之中,张克锦被戴上了 “ 右童分子 ” 的帽子。
张克锦平反落实政策后被安排了工作,退休前为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总工会工人文化宫美术专业干部,活得还算不赖。那么小就被关了 7 年,出狱后又一直戴着帽子受到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折磨,历尽艰辛,棱角理应磨秃了吧?不!张克锦完全不是那种低头哈腰、谨小慎微、反应迟钝、一脸晦气之人。他长发披肩,打扮入时,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得多。他爱好广泛,徐绘画书法以外,尤喜读书集邮,也喜欢与京剧票友们相聚,拉琴吊嗓,自娱自乐。因为读书较多,常常喜欢评估(古)论今。讲话时神采飞扬,口若悬河,乃至于手舞足蹈。他家的住房比较宽敞,还开设了少儿美术书法培训班,许多朋友都把孩子送到他这里来,利人也利己。
我是张克锦的老熟人。他对我说,当年被划为 “ 右童分子 ” ,全国 “ 获此殊荣 ” 的大概只有他一人。我说,真是委屈你了。他却说,已经过来了,也就无所谓了。历史只不过和我开了一个玩笑,给了我一个 “ 吉尼斯 ” 金牌!
叶永烈先生所著《反右派始末》一书中,曾说四川雅安的李天德是中国年龄最小的 “ 右派 ” ,时年 19 岁。但我在四川东北某地的一位朋友,划 “ 右 ” 时年仅 17 岁。跟划 “ 右 “ 时年仅 12 岁的张克锦比起来,他们只能退居其次了。 ”
在荒唐的年代竟有如此荒唐的事! ……
转自《达州论坛》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