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三朝元老”赵小兰

1989-06-04 作者: 李菁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三朝元老”赵小兰


--作者:李菁

当地时间 11 29 日,特朗普过渡团队官员向媒体表示,特朗普将提名赵小兰出任下一任交通部部长。现年 63 岁的赵小兰曾在小布什政府时期担任劳工部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 6 位女部长,内阁中最年轻的一位,更是首位华裔阁员。

2009 年,卸任劳工部长前的赵小兰曾在北京接受过本刊的采访。此后不久,在其身边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还电话采访了远在纽约的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赵家两代人的故事,其实也正是华人在美国社会的一段奋斗史。本文原载于 2009 年第 5 期杂志。


05.jpg


赵小兰

赵家往事


越洋电话那头的赵锡成仍保留着一口可亲的家乡口音。谈起往事,赵锡成感慨万千。出生于 1927 年的赵锡成是上海嘉定人, 1946 年, 18 岁的赵锡成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航海。当时交大很多同学后来各有成就,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国家领袖的江泽民。


1949 5 月,赵锡成的学业因内战而被迫中止。赵锡成的叔叔赵以忠是位资深船长,赵锡成于是来到叔父所服务的“天平轮”实习。那时的上海时局情势紊乱,“天平轮”被拉了军差,辗转到华南各港口航行,“天平轮”在海上几次遭受炮弹袭击,好在虽近在咫尺,终侥幸逃生。 60 年后回想,赵锡成仍心有余悸。但他没预料到,不久时局突变,上海港口被封,他与留在上海的双亲从此隔海相望。


“那时台湾的经济也很萧条,很多从大陆撤退过去的人找不到工作。”赵锡成回忆。所以他一直兢兢业业,即便在新婚第二天,仍然准时去工作,“那时候能有一份好的工作非常不容易,生活也艰苦,所以我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小兰出生当天,赵锡成只是匆匆将妻子和岳母送到医院,便又起锚远航,直到小兰满月后父亲才见到自己的第一个女儿。回忆往事,赵锡成对夫人朱木兰充满感激之情:“她是我一生中给我启发和鼓励最多的人,一辈子为了家庭牺牲自己。”


06.jpg


赵锡成、朱木兰与幼时的赵小兰


赵锡成与朱木兰的结合也颇有传奇色彩。 1948 年,在船上实习的赵锡成回嘉定探亲时,经友人介绍,认识了从南京来嘉定县立中学借读的朱木兰,两人一见倾心,但不久这对年轻人便因战争失去了联系。执著的赵锡成利用每一个上岸的机会四处打探朱木兰的下落,苍天不负有心人, 1950 年,一次船到达基隆时,赵锡成翻阅报纸,在“教育部”公布的高中毕业鉴定考试及格名单上,突然看到了苦苦寻觅多时的“朱木兰”三个大字。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朱木兰,有情人终成眷属。


航海是一项很艰苦的职业,一年中会有 9 个月在海上漂泊,但为了小家庭,年轻的赵锡成一直默默忍受与亲人离别之苦。凭着那种务实、肯吃苦的精神,他很快从二副升为大副及代理船长。但是这也给他带来了某种烦恼,赵锡成说,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待人宽厚,所以每有客人来,他总是亲自接待,但对方总对他这位不到 30 岁的船长抱以怀疑的态度。有一次他带船到新加坡,一位资深的老英籍领港上船告诉赵锡成:“我要找船长。”赵锡成回答:“我就是。”对方先是惊讶,转而劝说他到国外深造。


赵锡成有点动心了。那时台湾也有各种专业考试,赵锡成参加了高等航海的特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保送去美国的机会。当时台北各大报刊都登载此消息,称他为“状元船长”。“可是那时候我们的经济很差,从台湾地区去美国要交 2400 美元的保证金,这笔钱我都拿不出。”幸运的是,很多船东支持赵锡成的意愿,其中包括董建华的父亲、香港船王董浩云,他们还资助了赵锡成一些费用以助他出国深造。


美国梦


1958 年,背负了一家人对新生活希望的赵锡成只身来到美国,此时,朱木兰已经怀着第三个女儿小美 7 个月。“幼时的我对台湾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父亲一直不在身边,妈妈为了照顾我们也没有出去工作,但她毫无怨言,我们孩子也从来没有感觉到父亲不在的缺失。”“你看我们家那些老照片,我的表情看起来都是非常谨慎、非常小心的样子,因为爸爸不在身边,我好像有一种责任感,我得好好照顾我的妹妹们。”赵小兰微笑着回忆。


赵小兰还记得父亲是在圣诞节的第二天离开台湾的。像每一个新移民一样,举目无亲、没有任何根基的赵锡成,初到美国也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凭着在船业多年的经验,赵锡成在纽约招商局代表处找到一份工作,周末还要到另一家航运公司兼职。与别人共租一个房间的赵锡成每天带着两个大箱子,换 4 次地铁,才能回到住处。为了多赚一些钱,早点接家人团聚,赵锡成还挤出时间到餐馆打工。


07.jpg


赵锡成与妻子朱木兰,以及大女儿赵小兰(右一)和小女儿赵安吉(左一)的合影


相对于物质条件的缺少,精神上的孤苦则是一道更难的挑战。有一段时间,赵锡成连续两个月没有收到妻子的信,而通信是他们唯一的联系方式,他忧心忡忡,不知道离家时已怀孕 7 个月的妻子究竟发生了什么。正在这时,赵锡成又辗转得知在大陆的父亲去世的消息,他一下子支撑不住,在大街上昏厥过去。他后来才知道,不善英文的妻子在信封上写错了他的地址,导致音信中断,丈夫在焦虑不安中过了 2 个月。赵锡成说,当时他有些动摇,这样的日子太艰难了,想回去。可是妻子却回信说:“你是为我们家庭才去美国发展的,你必须坚持下来。”“在那时,你如果有机会去美国,那你必须好好把握,因为这样的机会太少了。爸爸妈妈都太不容易了,他们为了我们、为了这个家做了太多牺牲。”


经过一番刻苦打拼,赵锡成终于有能力把分离 3 年的妻女接到身边。“那时候去美国的机票非常昂贵,我们坐不起飞机,爸爸辛苦攒下来的钱只能够买货船的票,妈妈是货船上唯一的女性,带着 3 个孩子,现在回过头想,我才知道妈妈当时是多么不容易。”赵小兰说。


08.jpg


赵家初到美国时


到了美国,赵小兰上小学三年级,但那时老师的话她一句也听不懂,只好每天把黑板上的英文抄下来,等到晚上爸爸下班后,再帮她把每天的课程翻译一遍。“那时候我拼命想学好英文,没想到现在却把中文忘记了。”赵小兰轻轻地笑着说。


“想起来那段时间也许挺恐怖的。爸爸每天上班,剩下我们母女几个都不会说英语,我不知道妈妈是怎么处理这一切的。”


初露头角


“坦率地说,少年时期的我对于未来并没有什么长远目标,我所希望的就是能够生存下来。”的确,对这个新移民家庭来说,“生存”是他们最现实的考虑。


像很多东方人一样,赵家对孩子的教育特别看重,他们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赵小兰从小学习好,或许受到经商父亲的影响,她后来对经济发生了兴趣,时常关注报上的失业、通胀、汇率及股市的消息。高中毕业后,她进入久负盛名的曼荷莲女子学院( Mount Holyoke College )主修经济学。


09.jpg


赵小兰


就在赵小兰读大学一年级那年,赵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赵锡成创办了福茂航运公司。靠着在这一专业里多年累积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几年后,福茂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大学毕业后的赵小兰顺理成章进入到父亲的公司工作,而且从最基层的业务做起。这两年的经历对于赵小兰非常值得,所有涉及航运问题的商业活动,赵锡成都会让女儿参与处理。因为业务需要,福茂计划增添 3 条大船,赵小兰在父亲指导下,完成了贷款、租船、保险一系列复杂而细致的商业谈判,这段经历,让她积累了海上运输、保险及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在此期间,赵小兰还写了一本关于美国造船工业的专论,这也为她日后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读 MBA 打下了基础。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两年时光,对赵小兰来说,意义非凡。回忆那段生活时,赵小兰说:“那真是时时刻刻战战兢兢,教室如战场,老师上课没有教科书,也不讲课,每天发三项课题给大家,每一项课题都是描述一个有问题的公司。学生的功课就是去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之道。如果没有用心准备,是万万不可能应付严苛的老师的。”每天下午课程结束后,赵小兰要立即到图书馆找资料,经常到凌晨左右才能完成三项课题。


“哈佛这一段经历对我的人生是最重要的,因为它给了我自信。”不仅如此,它也使赵小兰在专业人才的成长道路上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赵小兰后来在银行界工作,成功地处理了雪佛龙石油公司财务危机,她说在类似困难的时刻,她总想起哈佛商学院教授的话:“从混乱中制造秩序,然后冷静分析,找出解决途径,拟定执行计划,百密不能一疏。”


10.jpg


赵小兰


良好的教育背景,加上之前丰富的工作经验,使得赵小兰哈佛毕业后,马上被花旗银行慧眼相中。她在花旗的敬业和优秀表现,吸引了银行上层的注意。在一次午餐会上,花旗银行总裁夫人认为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航运和金融人才,一再鼓励她参加“白宫学者”的选拔。


“白宫学者”( White House Fellow )计划,是在前美国总统约翰逊提议下成立的,目的是选拔白宫以外而在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的年轻人进入到白宫,与联邦高级官员一起工作。“白宫学者”选拔条件非常严格,他们年龄必须在 28~36 岁,受过高等教育,有特殊的领导才能,除了由工作单位和社会上有声望的人士推荐之外,还要经过长达 9 个月的笔试、口试等。为她作推荐人的,是花旗银行总裁、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纽约圣若望大学校长、陈香梅女士以及美孚石油公司总裁这 5 位很有分量的人士。

1984 年,赵小兰在数以万计的竞争者中,以高分被录取进白宫。而根据白宫的统计报告, 1983 年报名申请“白宫学者”的,有 5.5 万人之多,而最终录取者仅为 13 人。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轮面试中,赵小兰与其他 31 位候选人一起又接受了为期 4 天的考核,而主持这一考核的即是当时的副总统布什。这也是赵小兰与布什家族结缘的开始。

11.jpg


赵小兰


当时年仅 29 岁的赵小兰,是 13 名入选者中最年轻也是唯一的华裔女性,在总统幕僚中负责交通运输及贸易工作。她所处理的是一些特别困难、复杂以及引起纠纷的问题,当白宫必须介入时,她要受命草拟白宫关于这一问题立场的文件,所以赵小兰的工作,主要是和民间、国会、工商界及学术团体等各部门联系。正是“白宫学者”的甄选,给此前没有从政经历的赵小兰提供了一条公平的起跑线。


“白宫学者”的身份,对赵小兰来说还有另一特殊意义,“因为我是那里唯一的一位亚裔”。


再进白宫


白宫学者任务完成后,赵小兰来到旧金山,被美国商业银行聘为国际金融副总裁。此时运输部部长伊丽莎白·多尔夫人邀请赵小兰协助她管理美国运输部的海运署。


海运署是美国运输部下的一个发展型机构,仅仅在那一年,这个署就因 6 艘船只金融借贷担保的不履行,而损失 1.6 亿美元。因赵小兰在银行和国际航运工作的背景,使多尔夫人决定聘请赵小兰帮助政府如何遏止损失的扩大。


海运署的职位给了赵小兰更大的展示空间和平台。 1989 1 月,赵小兰又被老布什总统提名,出任联邦运输部副部长,赵小兰由此成为联邦政府中职位最高的一位亚裔女性。运输部是一个有着超过 10 万名员工、近 300 亿美元预算经费的部门。赵小兰上任运输部副部长不久,就遇上一连串事件,包括核潜艇爆炸、泛美航空公司班机坠毁、东方航空公司罢工以及阿拉斯加埃克森油轮泄漏等。赵小兰的工作效率得到一致肯定,让她在从政路上有了更多的准备。


12.jpg


赵小兰与美国前总统小布什


“我是被‘发现’的,我从来不认识总统,是他们找到了我。”在“白宫学者”的选拔中就认识赵小兰的老布什,从来不掩饰对她的青睐。小布什决定提名赵小兰为劳工部部长人选时,赵小兰曾一度犹豫不决,是老布什亲自致电赵家,鼓励她接受这一挑战。


究竟是她的哪种品质吸引了布什父子?“这个我很难说,你应该去问他们!”赵小兰打趣地笑起来。转而她很认真地考虑了片刻后回答:“有些人在得到一个职位后,他们想的是得到下一个更高的职位,可我从来不那样想问题。作为一个美国移民,我得到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我对任何一个给我机会的人,都充满感激,我都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把它做好,不会让给我机会的人失望。如果说我有什么优点的话,我想这应该是很重要的一条。”


赵小兰的事业顺风顺水,但一直拖到快 40 岁她仍未走入婚姻,这让外界有了她太关注于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个人生活的猜测。“是缘分不到!”赵小兰特地用中文回答。


13.jpg


赵小兰与丈夫麦康诺


1993 年,赵小兰与来自肯塔基州的联邦参议员麦康诺结婚。周六结婚,周五赵小兰还在休斯敦与联合慈善基金会分会开会,如果飞机误点,恐怕连婚礼也会迟到。被问到这一点时,赵小兰佯装抗议地说:“嘿!至少我赶上结婚了!”麦康诺是共和党内一位很重要的参议员,乔治·布什 2001 1 20 日的就职大典,就是由麦康诺全权筹备和主持的。


东西方之间


赵家 6 女个个学有所成, 6 千金中有 4 位出自哈佛大学,个个非同一般。赵锡成说,他们对几个孩子的教育原则很务实,注重因材施教:一是一定要学习好充实自己,第二尽量发展自己报效社会。赵锡成不无自豪地说:“小兰从没惹过我生气。”赵锡成还说,赵小兰小时候便像个大人一样,常常对他们说:“爸爸妈妈你们出去吧,我可以担当家事的!”


赵锡成对女儿们的教育,有些方面是完全东方式的:必须按时回家,周末全家集体活动,包括整理花园的花草、清理游泳池,甚至家门口 120 码的沥青车道,都是赵锡成带着几个女儿一起做完的。“每个周末,我们必须 7 点起床,拔草,我们得像团队一样工作,必须勤奋,不能懒惰。你知道吗?到现在,我的园艺技术都好于我丈夫,不过不要告诉他!”赵小兰说。


14.jpg


赵锡成与女儿赵小兰


“我们家庭一共有 6 个女孩子,爸爸妈妈告诉我们,你们可以做男孩子可以做的任何一件事。”爸爸有他特殊的培养方式, 80 年代,赵锡成访问韩国、日本时,都会带一个女儿同他一起去,“当他参加商业活动时,也喜欢带着我们,因为他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年轻时的朱木兰因为战争,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待几个女儿全部长大之后, 51 岁那年,朱木兰决定重返校园,以完成自己多年的夙愿。她去了纽约圣若望大学攻读亚洲人文历史硕士学位,开着丈夫为鼓励她而赠予她的一辆白色奔驰车,朱木兰每周至少 3 次,往返于纽约威斯彻斯特的家和皇后区之间,从未缺过一堂课,甚至从未迟到过。在朱木兰的毕业典礼上,赵锡成与 6 个女儿拥着她,为其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并且激动不已。


赵小兰坦言,即便她已经到美国 40 多年,对美国文化也并不完全了解,而每接手一份新工作,也都是如履薄冰。“但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从未感到过自卑,从未畏缩退却。”她很坚定地说,“这可能源自我对家庭的信心,我总是想,如果我撑不下去了,回到家人的怀抱中,一切都云开雾散。我经常跟身边的美国朋友说,我来自一个有 5000 年历史的国家,他们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都走了出来,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我没有野心,我所做的只是想有意义地生存下去。”赵小兰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生命是场旅行,重要的是心怀希望、永不放弃。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我们怎样面对这些挑战、怎样在逆境中奋起,这是最重要的。在逆境中怎么应对,是我的东方教育背景教会我的。”


出现在公众面前的赵小兰永远优雅端庄,那么作为 1.7 万名员工的老板的赵部长是位好老板吗?赵小兰听到这个问题,很少见地哈哈大笑起来:“我是吗?我每天都在努力。”她严肃地说,在美国做个领导者并不容易,因为你不能“统治”,必须激发、鼓励大家。

15.jpg


赵小兰


早期移民美国时生活的艰难,对日后成为劳工部长的她很有裨益,“我的工作就是要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而我知道一个移民在美国社会有多难,所以我会有更多的同情”。赵小兰经常告诉部里的工作人员,你们每天 17 点下班回家的时候,可以把文件放在办公室里,但是你们要明白,它们不仅仅是文件,它们是人们的“生活”。被搁置在办公桌上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想我对处在困难中的人们生活的艰难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我希望帮助他们”。


“有时候我的确很严厉,我身上有两部分文化,一部分是东方的,一部分是西方的。”赵小兰说,西方社会是“语言的”社会,你想要什么,必须直接表达出来,而不能指望别人来猜测。但是在中国或东方,大家却从来不直接说“我想要什么”。


如今,赵小兰成为华人参政的一个典范。她本人也非常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这种角色,“我知道我身上代表了许多华人参政的希望,我觉得这是一份责任,而从来没觉得是一种负担。我知道我必须要做好,只有我做好了,外界才会对亚裔有信心”。赵小兰非常清楚,而她也从自己的角度解读华人参政少的原因:“一是因为语言沟通方面尚需改善;第二,美国政治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活动,你必须直面这种挑战。对亚洲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克服这种文化上的障碍。”


作为一个在美国首次登上最高职位的华裔,赵小兰说:“我只是打开了那扇大门。”随着奥巴马政府上台,赵小兰在白宫的 8 年岁月画上了一个句号。在奥巴马内阁名单中,华裔朱棣文成为候任能源部部长。赵小兰悄然开启了华人从政的那道大门,必定有更多的后来者,沿着她的路继续前行。


(图片来自网络)

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