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伟:老照片里的北大荒知青故事

1989-06-04 作者: 杨立伟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黑龙江, 建设兵团, 文革, 知青


老照片里的北大荒知青故事


--作者:杨立伟


杨立伟, 1957 年生于哈尔滨市, 1974 年中学毕业下乡到黑龙江省抚远县, 1979 年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省政协工作。 1992 " 下海 " 经商,现为深圳市黑龙江商会会刊主编。



67.jpg


1974 9 月我在哈尔滨市第 40 中学毕业,当时还不满 17 岁。我在全校 800 多毕业生中第一个报名上山下乡,我用大红纸写出一篇大字报贴在了学校的大楼里,标题是:《我的志愿:到农村去!》


68.jpg


我的决心来自父亲的教育,他是当年老处级干部中少数能响应号召送子务农的,这张照片曾经登在 1974 9 月某天的《哈尔滨日报》上。


69.jpg


父母姐弟全家送我下乡,这是临行前全家的合影。我戴着大红花,弟弟当时不满 13 岁,姐姐已经下乡,哥哥已经参军,因此我是完全符合当时留城分配工作条件的。可是我放弃了,而且在全学校主动第一个报名下乡,并且一走就去到了最远最艰苦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6 68 团,这种情况在当时也极少有,是革命激情吧。

70.jpg


同学们纷纷前来送行并合影留念。前排右一是我,左边的孟繁荣和我一批下乡到 68 团,后来分到 18 连。后排的三个同学在一星期后冒着雨把我送到火车站,在数千拥挤的人群中把我从车窗里塞进北上的列车并且一直等到火车开动。之后一个月内他们也分别下乡到不同的地方去了。


71.jpg


这是学校当时的工人宣传队、团委、红卫兵委员会欢送我们首批下乡三名同学,前排左数第三、四、五人为下乡者。左一是工宣队师傅,当时学校都驻有工宣队,文革后期是 工人阶级领导一切 的。右一是团委老师,后两三排的都是红委会学生干部。前排右边第二人是张景华,与我同时报名下乡并到了一个团同一连队,此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同入党提干,并肩战斗三年半时间,是我在下乡期间最亲密的战友。 1977 年高考恢复后他考入东北林学院。


工宣队送我们每人一套《毛泽东选集》,这在当时被称为 四卷宝书 。我在下乡期间曾多次通读,重点文章反复读,书上画满了圈圈点点。 1979 年我返城时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留在了北大荒,但是带回了这套书,至今还保存着。


72.jpg


1974 9 16 日,我下乡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68 16 连。这是个当年新建点的垦荒连队,条件异常艰苦,全连只有一顶破帐篷。到下两个月后,经过全连几十人起早贪黑的艰苦劳动,我们终于搬进了自己刚盖好的新宿舍,是用木头刻成再糊上泥建造的。这是 4 个上海知青的合影,他们身后就是我们刚搬进去的新房子。


73.jpg


下乡后第二年春,团里召开每年一度的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 ,我连共 4 人参加。前排左边是我,当时是农工排副排长,我旁边的是北京女知青,炊事班长小袁;我后边是黑老马--马成山,拖拉机车长,他是 1958 年转业官兵,新中国第一代海军陆战队员,他已于三年前去世,把终身献给了北大荒。后排右边的是连队副指导员,北京知青, 1966 年下乡的老高三毕业生。


我们头年下乡到 68 团共 300 多哈尔滨新青年,是 9-12 月来的,时间太短,本不参加这次评先进,可因为我参加了连队打井并最后独立带人完成了这项危险艰难的任务,算是有 特殊贡献 ,破格受全团通令嘉奖,奖品是个塑料皮日记本。


74.jpg


当时能成为一个拖拉机手几乎是所有知青特别是男知青的梦想,人人都愿意把着方向盘留个影。照片上的三个人,当年也就 20 岁左右,如今已经有两个不在人世了。


75.jpg


知青们站在联合收割机上合影。当年我们习惯按俄语音译称之为 康拜因 ,每年麦收时是它大显身手的季节。


76.jpg


1976 年春节是我下乡一年三个月第一次探家回哈尔滨,与父母在松花江边合影。如今,老人都已故去多年了。


77.jpg


1976 4 月哈尔滨组织学生干部到兵团参观,准备让他们回去带头掀起下乡高潮。我参加了接待工作,前排 5 人是我们两年前同一批下乡的知青,后排 6 人是学生干部,还都带着红卫兵袖标,他们后来都下乡来到了我们团。那一年我们团接收了 1000 多名哈尔滨知青。


身后的建筑是团部百货商店,是那时我们这里最豪华的建筑物了。


78.jpg


在这批学生干部中我碰到一个熟悉面孔,是我小学低两年的校友,叫林晓杰。我热烈欢迎他到我们团来,他也非常积极表示一定来,我俩特意合影一张,左边戴着红卫兵臂章的是林晓杰。


两个月后,我参加了团里去哈尔滨接新青年的任务,在哈尔滨欢送知青下乡的大会上,我又见到了他,戴着大红花,已经报名下乡到我们团来了。他送给我这张照片,相约回团后再见。不想,此后我再也没见到他,这一别竟是永诀!一年多以后的某天,我猛然听到噩耗:林晓杰在担任他的连队司务长期间,因为下井捞取掉下去的柳罐,被井架损坏辘轳掉进井里砸死!


79.jpg


1976 9 月我从哈尔滨接新青年回到团里,这时兵团已经改为农场,我团名为 前哨农场 。我当时在连队担任文书兼出纳和团支部书记,两个月后,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连队副指导员,当时我 19 岁。这张照片左边是连队统计小陈,后来他被推选工农兵大学生走了。


80.jpg


1977 12 月,我仍在 16 连担任副指导员,此时农场整党工作队进驻我连。经过整党和基本路线教育,调整了我连领导班子。这张照片是整党结束最后一天照的,前排左一是原任连长,中间的是工作队长老吴,右一是新任连长。


后边左一右一都是工作队员,右二是张景华,时任副连长,他已经参加了 1977 年高考,此后不久就上大学了。


正值隆冬,冰天雪地。后面的房子是我连刚盖起的唯一砖瓦房,比起几年前住的木刻楞房子要高级一些了,还有了电灯电话。这栋房子里住着 100 多知青。


合影后工作队就撤离了,我被任命为连队党支部书记,主持全连工作。此后就发生了 1978 年元旦全连知青断粮,我带两个人一匹马走 75 里路去场部求援和春节去场部要猪肉,年三十半夜把鞭炮点着扔进宿舍等等的故事,鞭炮就是扔进这栋房子里的。


81.jpg


1979 3 月我返城回到故乡哈尔滨,同年 9 月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从下乡到此时已经整 5 年,我 21 周岁。



转自《新三届》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