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英贤:保存40年的一张准考证

1989-06-04 作者: 段英贤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保存 40 年的一张准考证


--作者:段英贤

段英贤,男, 1959 年生人,北国冰城人氏,长居南国三亚。 1982 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冶金机械系,毕业后在国企从事技术工作,高级工程师,《阅读悦读》签约作家,黑龙江省摄影家学会会员。散文及摄影作品多次在当地主流媒体刊登。目前在海南三亚定居。

这张准考证,是文革后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后第一次高考的准考证,考生是我。考试时间和科目为: 1977 12 17 日上午 8 30-10 30 数学,下午 1 00-3 00 语文, 18 日上午 8 30-10 30 政治,下午 1 00-3 00 理化史地,记得当时考试时间还作了修改。报考类别:理科,考号: 114151 ,地区:哈尔滨,考场: 14 35 中),试场:第 6 试场,考生所在单位:黑龙江省安装公司,加盖的公章为:哈尔滨市动力区革命委员会招生□□办公室(有两个字认不清了)。

14.jpg

记得当时各科试卷均为省里出题,还记得语文的作文题目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我这次考试成绩是 220 分,因填报志愿较高,考试落榜,记得考场离我家较近,两天中午我都是步行回家吃的饭。也没人陪考。准考证的背面写着 考生须知,一共 7 条。

此次考上大学的考生俗称 77 级,毕业时间为 1982 年春季。

半年后我又一次参加高考,此次分初试、复试。复试为全国统考,我的考试成绩为:语文: 62 、数学: 52 、政治: 80 、物理: 84 、化学: 86 ,总分 364 分,以一表最后志愿考入全国重点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这批考生当年 9-10 月份开学,通称 78 级,毕业时间为 1982 7 月。所以就有了历史上少见的一年有两届学生毕业的现象。

15.jpg

第二次高考的准考证我也一直保存着,可惜一次搬家时不慎丢失了。多年后知道, 1977 年全国有 570 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 27.3 万人。第二年 7 月又有 590 万人进入考场,竞争 40 万个名额。我们国家的命运也在此时出现拐点,许多人的人生发生了转折,这些我们都是亲历者。

记得当时许多人接到的通知书都是用录取的大学的信封邮来的,一看信封就知道是哪所大学了,可我的通知书是用报考时我填档案背面那页折成信封邮来的,外皮上没写学校。抽出里面的一张纸,上面工工整整地印着“段英贤同学 你已被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录取,请于某某日前报到”的字样,那个年代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很简单,信封简单,格式简单,内容也简单。可是,那小小一张纸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16.jpg

还记得离家时带走的新鲜物件,是母亲给买的灰色棉线毯子。半夜下车,是被学校派来接站的大解放车拉进学校的。我们班 29 个人,大多数是农村考上来的,最大的老大哥 1946 年生人,最小的是 1962 年生人。全班只有一个从沈阳考过来的老大姐工作五年以上,是带工资来上学的,还有一个男生是干部子弟,家庭条件比较好,其他 27 个人全都申请了助学金。

40 年过去了,我们责任在肩,我们一直努力,我们永不言弃,我们始终无怨无悔!

外一篇:

走出命运的拐点

7 7 日,苇花飘香,百鸟飞翔。我们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冶炼 78 级同学及家属 30 余人,在毕业 30 年之际来到原母校所在地鹤城--齐齐哈尔,相聚在一起,共同纪念 30 年前那个难忘的日子。(编者注:本文写于 2012 年)

17.jpg

回到曾经的母校,校园的一切依然如故。故地重游,百感交集,倍感亲切。

30 年前,我们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冶炼 78 29 名同学,在离校的最后时刻合影留念,随后洒泪惜别,告别母校,告别同学。从边陲小镇富拉尔基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走上自己的工作学习岗位。

18.jpg

30 年的岁月,一万多个日夜,我们冶炼 78 级的 29 名同学已年近花甲,岁月染白了我们的双鬓,时光烙深了我们的皱纹。值得慰藉的是,我们没有辜负母校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在各自的领域施展才华,奉献社会。

我们的同学中。有大型国企的副总,有私企董事长的亿万富翁,有 211 大学的校长,还有国家级研究院的副院长,更多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脊梁。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貌,改变不了的是我们那颗滚烫的心和对母校的眷念之情。

19.jpg

1977 年的冬天,国家命运出现了拐点,我们的人生发生了转折。这些我们都是亲历者。经历了动荡坎坷,我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校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从教室到图书馆,从早到晚空前绝后地用功学习。那时的口号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向科学技术进军,振兴中华!

20.jpg

校园的林荫路上经常回荡着我们的朗朗读书声。每年的迎新班会,我们欢聚在一起。我们在嫩江戏水击浪,红岸公园留下我们的身影。还记得三伏天我们在武钢实习,高炉前洒下我们辛勤的的汗水。四年的学习生活我们结下深厚友谊,我们亲如骨肉兄弟。

21.jpg

30 年过去了,我们责任在肩,我们一直努力,我们永不言弃,我们始终无怨无悔!

母校东重,我们冶炼 78 的同学回来了,带着骄人的业绩,带着无悔的人生,带着爱人儿女。虽然物是人非,但我们心里有您。我们又一次投身到您的怀抱,我们又一次和您相亲。离别后的 30 年,我们一直把您怀念,我们的青春四年始终留在您这里。您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也都印在我们的记忆里。草木葱茏,风姿依旧,荡漾在校园里,我们百感交集,今生今世我们永不忘记!

22.jpg

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很快就要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母校的校园。再见了母校,再见了东重,我们还会再来看您!随后我们参观了一重和齐钢,那里同样也留下过我们昔日的足迹。下午我们来到扎龙鹤乡,赏美丽的仙鹤空中起舞,我们放飞心情。

23.jpg

傍晚时分,在欢快的民乐声中,联欢晚宴在大金山国宴楼举行,宴会大厅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 30 年前我们在校时的画面,由李强同学主持,同学们把酒言欢,共叙过去,现场气氛热烈欢快。大家感受到浓浓的同窗亲情。

难忘今宵,难忘过去。今天我们回到母校的摇篮,故地重游让我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歌声和欢乐声与我们相伴,我们将彻夜无眠……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冶炼 78 全体同学

2012 7 7

注: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已于 1997 年整体南迁秦皇岛更名为燕山大学。

转自《新三届》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