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朝光:建国初停映美国影片纪实

1989-06-04 作者: 汪朝光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1940年代至1950年代, 电影


建国初停映美国影片纪实


--作者:汪朝光


27.jpg

民国时上海的好莱坞电影海报


1949 5 27 日,上海市的政权由国民党易手于共产党。上海开埠以后 100 年的发展历程,杂糅了中与外、土与洋、旧与新等多重因素,形成了极具国际性、现代性而又不全脱本土特质的风貌。电影是上海的特色产业,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象征之一,而美国电影又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那么,新政权在电影文化上将会实行怎样的政策呢?


求稳定宽容待美片


当中共接管上海时,美国作为国民党的主要支持者,当然也就是自己的敌人,清除敌人的存在及其社会影响自然顺理成章。不过当中共确定其对上海的电影文化政策时,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是不能不考虑的。就电影本身而言,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也是美国电影在中国最重要的市场,美国影片占据着上海电影放映市场的半壁江山,并有大量的观众和影迷。就经济与社会方面而言,其时,全市有影院 50 家上下,从业人员数千人,每天的电影观众有数万人,他们的动向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而此时中共直接管理的电影制片业只有东北电影制片厂和北平电影制片厂两家,出品数量十分有限,无法满足上海电影市场的放映需求。进口苏联影片亦因来源、翻译、观赏习惯等种种因素,无法填补美国电影一旦撤离市场后的空缺。而且,中共此时亟待解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问题众多,客观上也无法对电影业予以更多的关注。有鉴于此,中共在上海建政之初,除了接收 中电 中制 等国民党官办电影业之外,对民营影业允许继续存在,对美国电影也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政策,允许其继续放映。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当时对于处理外国在华文化事业及接管大城市持慎重态度,有过如下的指示精神: 剩下的帝国主义的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可以让它们暂时存在,由我们加以监督和管制,以待我们在全国胜利以后再去解决 必须维持上海,统筹全局 。稳定社会全局,有利接管过渡,是中共在建立全国政权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而稳定大城市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上海对美国电影实行宽容政策,以通过迎合广大影迷的喜好而实现稳定上海社会的目的也因此有了现实的需要。


1950 2 15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对有毒影片审查标准的指示》,使美国电影继续在上海放映有了政策依据。该指示提出,审查标准不可过严,须考虑私营影院营业和观众需要,如禁演过多,而进步影片一时又不能替代,可能造成观众减少、影院关门,故禁演必须慎重;审查一般以下列情形为标准,视情节轻重禁演或删剪: 1 、反对人民民主、反共、反苏; 2 、宣传淫猥色情,妨碍新社会秩序; 3 、内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有严重抵触的。这样的审查标准较为宽泛,从而也为美国影片的继续放映留有一定的余地。


当时上海市市长陈毅喜好文艺,思想开明;常务副市长潘汉年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熟知城市社会特质;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兼文化局长夏衍是电影行家,对美国电影的艺术特性颇为了解。当时曾有人给陈毅写信,要求禁映美国电影,并且批评夏衍 手软 ,为什么让《出水芙蓉》这样的美国影片照常上映。夏衍向陈毅和潘汉年请示,潘说他在香港看过《出水芙蓉》,不能算是 黄色影片 ,陈毅说不要禁, 让那些道学家去吼一阵吧 。中共华东局书记饶漱石会英语,喜欢看美国原版影片, 1941 皖南事变 脱险后暂居上海期间,他也曾到电影院看美国电影。他们的态度对美国电影在上海得到一时宽容对待不无关系。


虽然美国电影可以继续放映,但因其内容毕竟多有不符中共政策及宣传之处,因此,上海军管会文教委员会文艺处电影室组织了包括著名演员赵丹和蓝马在内的审查小组,对美国电影进行审查。他们将审查影片分为急查、缓查、待查三类,提出对 反共、反苏、反人民、反对世界和平运动,宣扬帝国主义武力与侵略思想、挑拨战争的影片,应该禁映 ;但禁映影片须由电影室提出书面报告,再由中共华东局宣传部批准后,才能发出禁令。在当时留存上海的 600 余部美国影片中,列为急查的 140 余部,缓查的 360 余部,暂准能上映的 110 余部。不过,审查小组认为有问题的几类影片,如以太平洋战争为题材的,写美国以保护国身份帮助中国、为中国牺牲及国人的感激;诬蔑有色人种残暴野蛮及白人残杀有色人种的题材;以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实际宣扬资本主义武力;以国际特务为题材;以俄国革命时驱逐贵族、表现同情贵族者等。这些影片经由中共华东局宣传部长舒同批示, 暂不在禁演之列 。反映出当时中共在政策制定与执行层面上的谨慎态度。


由于实行了对美国电影的宽容政策, 1949 5 月以后,除了一些被认为具有明显的 反共 反苏 辱华 倾向的影片外,美国电影在上海的放映基本上未受影响。当然,这时已经没有美国新片的进口,放映的美国影片全部是库存旧片。在当时的电影广告中,既有如《美人计》、《卡萨布兰卡》、《郎心似铁》这样的经典影片,还有更多的战争片、西部片、歌舞片等。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出水芙蓉》。这部由美国米高梅公司拍摄的浪漫歌舞喜剧片, 1948 年曾以《水莲公主》之名在上海放映, 1949 5 月以后则以《出水芙蓉》之名继续放映。而当日后美国电影在上海被停映后,《出水芙蓉》则成为好莱坞 黄色 影片的代名词。


有条件地限制美片的放映


中共在上海建政之初对美国电影放映采取的宽容政策,并不意味着是对美国电影本质上的宽容。早在 1948 10 26 日和 1949 8 14 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电影工作的指示》和《关于加强电影事业的决定》,强调 阶级社会中的电影宣传,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 ;提出 电影艺术具有最广大的群众性与普遍的宣传效果,必须加强这一事业,以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及在国际上更有力地进行我党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宣传工作 。实际上,对美国电影的政治批评早就存在,而且一直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共领导的左翼电影运动兴起之后的批评主流。在左翼影评人的笔下,美国电影不仅是 邪恶 色情 的代表,而且是 帝国主义电影 的象征。抗战胜利后,随着国共矛盾的加剧,内战的重起,以及美国对国民党的支持,美国电影被左翼影评人斥为 毒素 影片。在上海执行对美国电影宽容政策的夏衍,对美国电影的批评同样也极为严厉。他认为,美国电影描写的 不外是 酒色财气 四宗 带青年人去看美国影片,实际上等于带他们去喝酒、抽鸦片、逛妓院、看淫书 …… 也许,看这些坏电影的害处,比喝酒抽烟还要可怕 。当上海接管初期的社会稳定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城市秩序逐渐步入正轨之后,中共对美国电影的政策便逐渐开始变化,由基本任其放映,向着逐渐限制放映并最终停映方向转化。


1949 11 20 日到 12 14 日,文化部电影局召开第一届全国电影行政会议,提出 1950 年的工作方针是 争取进步片优势 提高思想性艺术性 缩小外片需要量 。此后,中国影片经理公司成立,逐渐开始建立生产、发行、放映三位一体的电影产业体制,统一发行,计划供片。这些政策措施等于从源头上控制了电影放映市场,也使美国电影的市场空间大大缩小。


1950 年以后,美国电影的放映市场及其社会影响持续衰退。 1950 2 月,国民党飞机轰炸上海,为支援上海的反轰炸斗争,北京市影院同仁大会于 2 25 日一致通过拒绝放映英美影片,并自 3 2 日起实施。 5 24 日又决定对于进步之英美片不加拒演,但须经华北影片经理公司统一排片。因此实际放映数量大为减少。天津自 6 月起亦停映美片。美国电影的放映市场日渐收缩。


在全国限制美国电影放映的大环境下, 1950 4 8 日,上海市文化局召开影院业座谈会, 各影院代表均一致赞成在目前新情况下,应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办法,对进步影片加强推广,对消极影片加强限制 。会议决定: 1 、从 5 1 日起,锵全市影院分为四类,其中两类不放美国影片,其他两类放映美片的影院每月放映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两周,放映比例不超过总数的 20 %~ 30 %; 2 、限制报纸刊登美国影片广告的篇幅,禁止美片作路牌、海报及广播宣传; 3 、调高美国影片娱乐捐至 50 %,美片广告费加价 20 %。还制定了对不遵守规定的影院视情给予口头劝告、书面警告、停映三天至七天直至长期停映等处罚规则。此后,上海放映美国影片的数量及观众人数明显下降。 1950 3 月,上海放映英美影片(其中绝大多数是美国影片) 145 部,观众 90 万人次。而 5 月只放映英美片 75 部,观众 40 万人次。


与此同时,夏衍多次主持召开电影创作会议,鼓励私营片商多拍电影,以更多的国产影片替代美国影片。


为抗美援朝美片被停映


如果按照本来的发展进程,美国电影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 1950 6 月朝鲜战争的爆发,却改变并大大加速了这样的进程。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骤然紧张。进行广泛的思想动员,清除由亲美、崇美而产生的恐美、媚美思想,成为中共面临的急迫政治任务,全面清除美国电影的影响,亦成为完成此项政治任务的重要方面。


刚好是在朝鲜战争爆发的 1950 6 月,《大众电影》在上海创刊,随后刊发了多篇对美国电影的分析与批判文章,如《美帝影片浪费了我的少年时光》、《我曾经疯狂地迷过 蓓蒂葛兰宝 现在挣脱了美帝影片的魔掌》、《怎样清除美帝影片的影响》等。


1950 7 11 日,文化部发布有关电影事业的五项暂行办法,其中《电影旧片清理暂行办法》规定:凡所有已映演与已人口之中外各种影片,均以旧片论;旧片内容如有反世界和平、反人民民主、违反中国民族利益,或宣传淫猥色情迷信恐怖等足以妨碍新社会秩序者,视其情节轻重,得加以删剪或禁止映演。同时,文化部负责人发表谈话,表示将实行 积极发展国营电影 扶助与指导私营电影业,鼓励其摄制进步电影,以期共同抵制与代替有毒素的美国片与国产旧片,争取进步电影在电影市场上的完全优势 的政策方针。限制直至完全停止美国电影的放映,已经成为政府的公开政策宣示与行动方针。


尽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电影因为官方的限制和影院的放映安排,在各地的市场空间大为缩小,但上海的美国电影放映仍然维持着一定的规模,每月的观众仍在 30 万人次上下。


美国影片的市场地位主要源自观众的喜好及欣赏习惯,限制以至完全停止美国影片的放映,除了行政手段之外,也需要尽量争取观众的认同,改变他们的欣赏心理与习惯。为此, 1950 9 5 日,上海《文汇报》发起对美国电影的讨论,提出: 美帝影片因为长久的在中国放映,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中大量放映,对观众的影响的确非常深。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有部分观众对美帝影片认识不清,而且觉得美帝影片在很多地方比进步影片高明。为了使问题得到彻底的澄清,希望各位读者不管怎样的疑问和意见,全都提出来,希望经过公开的讨论,得到解决。 此后,在连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文汇报》不吝版面,刊发了十多期关于美国电影的讨论文章,并多次发表编者按,引导讨论。


28.jpg

愤怒声讨美帝电影的《文汇报》


《文汇报》对美国电影的讨论,基本倾向是政治批判,讨论文章的大部分涉及到诸如美片宣传侵略、毒害思想、荒谬无聊、黄色下流等等。发表的文章有诸如《我曾经做过许多荒唐的事》、《我险乎成了 神经病 》、《纯艺术观害了我》、《我从陷坑中爬了出来》、《我也受过毒害》等等。通过现身说法,加强了美国电影对观众造成了深重 毒害 的印象。这样的批判实际上沿袭了左翼电影批评的惯常思路。


但是,讨论中赞成美国电影的文章虽然数量不多(或许是没有全部发表),不过这些文章似乎也代表着不少观众的看法,即肯定美国电影的艺术性及观赏性。有篇文章说: 我对报端加于美帝电影的竭力抨击产生疑惑 美帝电影中的场面及导演、演技,在我看来是要胜于我国及苏联的;你说,美片中常见那种熟娴优美的舞蹈,中国演员中会的有几人?苏联的演员在电影中看到的大多臃肿无线条可言,基本条件就不够(当然不是说每个角色都要漂亮的),我也看过些俄译剧本,觉得不近人情的可笑。美帝电影中也有替无产阶级说话的片子,如《青山翠谷》等。 …… 是不是英美与我们为敌,即使他们有长处,我们也不屑去效法了呢? 作者举出美片 的例证有《茶花女》、《红菱艳》、《一曲难忘》、《翠堤春晓》等这些公认的名篇佳作。结果,这篇文章引来了数十篇反驳文章,批评他 把电影当成完全的寻开心的东西,而把电影中的明星,当成是一种 欣赏 的对象;尤其这欣赏,不是欣赏她们的演技,而是欣赏她们的线条,中间充满了玩弄女性的态度。 …… 完全是好莱坞的标准,是反动资产阶级的标准,是一种堕落的艺术标准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坚持被批判的观点,认为他 可以代表上海观众大多数人的意见


当朝鲜战局发展到美军大举北进,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时,中美已成为战场上直接交战的对手,再放映美国电影显得颇为不合时宜。 1950 10 月中旬,专放美国电影的上海大华电影院主动停映美国影片。 11 月初,媒体首次公开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主题,报道朝鲜战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消息。此后,上海各影院向文化局提出自动停映美国影片的申请。 11 10 日,巴黎电影院提议拒映美片; 11 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八家主要报纸联合声明:决定自即日起停止刊登美国影片广告以及类似之宣传品。随后,美国影片公司在沪工作人员自行停止排映发行美片。美国影片的放映已经难以为继,当月放映的美国影片不到 10 部,观众不到 5 万人,不及高峰期的二十分之一。 11 12 日,上海市电影院商业同业公会发表通告,自 14 日起停止放映美国电影。美国电影放映的另一主要城市广州此前亦决定拒映美片。


根据 1950 10 23 日文化部电影局组织的旧片审查委员会的规定,将设立三个审查小组和一个英美电影说明书改写小组, 有计划有步骤地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在落后群众的生活与思想中的影响,并配合进步影片的发行工作,使其转入绝对优势 ;同时 以正确观点,将审查通过之英美电影,根据具体内容,采取批判方式改写其故事说明书 。这说明,中共最初并无意完全禁绝美片放映。然而朝鲜战争的持续与中美关系的恶化,使美片放映实际上不再可能。就这样,导致了中国大陆银幕对美片的禁绝,而这一禁就是三十年。待其重回中国大陆的银幕,已是 1979 年中美建交之后的事了。真可谓别时容易见时难。



转自《老衲读史 2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