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中国第一个自由主义记者之死

1989-06-04 作者: 洋流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中国第一个自由主义记者之死

--作者: 洋流

28.jpg

连中秀才、举人、进士三榜,却辞官不做。

办报两三年,便迅速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

崇尚法制、信仰自由,却为官僚权贵所胁迫。

无党无派,却死于党派暗杀。

他就是黄远生

中国第一个被暗杀的自由主义记者

29.jpg

有官不做,学霸扮学渣

黄远生, 1885 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

曾祖父黄凤楼是道光年间进士,做过知县、同知。三个叔伯父均为举人,父亲黄儒藻也是秀才出身。母亲姚氏,也颇通诗书。

因良好的家庭熏陶,黄远生自幼便广涉经史子集,父母还特地聘请了一位外籍女教师教他学习英语。

十八岁,黄远生参加县试,考中秀才;同年秋中举人,为江西省第七名。第二年,参加了清朝组织的最后一次会试,高中进士。当时还不满 20 岁,是年纪最小的进士。

短短两年,连中秀才、举人、进士三榜。在当时,黄远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

按照惯例,会试之后,还有一次由皇帝亲自出题的殿试。表现好的,可以入翰林院编修。

黄远生却不愿在翰林院任职,就学霸扮学渣,故意“考砸”。

尽管这样,因他此前已中进士,获得了“知县即用”的资格。黄远生还是拒绝了河南知县的官职,东渡日本,入中央大学攻读法律。

6 年后,学成回国。正值清廷大倡新政、推行法制,满怀抱负的黄远生感觉看到了希望,便接受任命,历任清政府邮传部员外郎、参议厅行走、编译局纂修、法政讲习所讲员等职。

进士记者,报界之奇才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对清廷大失所望的黄远生退出官场,创办了《少年中国周刊》,正式开始了记者生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士记者。

黄远生被称为“报界之奇才”,是因为,他在短短几年内,迸发出卓越的新闻天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除了《少年中国周刊》外,黄远生还主编过梁启超创办的《庸言》月刊,担任过上海《申报》、《时报》、《东方日报》的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报》的撰述,同时还经常为《东方杂志》、《论衡》和《国民公报》等报刊撰稿。

30.jpg

在从业的四五年里,黄远生写下了大量的新闻通讯和时评政论。《远生遗著》里收录了 200 多篇文章,几乎全部直接或间接与时事有关。其工作量之大、创造力之盛,令人惊讶。

时人赞誉黄远生的文章“洞朗轩辟,幽隐毕达”。他的文章犀利泼辣、观点鲜明、见解独到,能从常事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深度,影响力极大。

独立、客观、公正,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记者

黄远生的头衔很多,“报界之奇才”、“新闻界出色人物”、“报界之骄龙”、“报业三杰”之一……

真正有分量的,还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

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呢?

独立、客观、公正。

黄远生所处的时代,报馆或为大总统、或为政府、或为官僚、或为党会、或为豪强雄杰奸商私人占有。

黄远生曾说:“人当独立自尊……而余自为学生,以迄今日,对此四字,乃无丝毫做到,宁不愧死。”

31.jpg

黄远生遗墨

他正是将“独立自尊”这一人生原则贯彻到职业生涯中,挺直了一个自由主义记者的脊梁与风骨。

黄远生还主张,报人应与党派划开界限,成为“超然不党之人”,“无所偏倚”;新闻应严格尊重事实,客观公正,避免舆论成为私利的工具。

独立、客观、公正,黄远生以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与亲身实践,为黯淡沉闷的民国报业吹进了一股现代之风。

此外,黄远生身上的现代性,还在于对报纸新闻性的坚守与创新。

在黄远生之前,王韬、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也以办报著称,但其身份都是政论家,所写文章也以政论为主,新闻反而居于次要位置。报纸不能成为真正的新闻纸,报人亦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记者。

而黄远生,一开先河,以新闻采访和写作驰名于世。他开创了通讯这一新闻文体,还开设一个自媒体品牌,叫“远生通讯”,堪称民国初年新闻界的第一品牌。

“远生通讯”对诸如宋教仁被刺、袁内阁两次倒台、二十一条、唐绍仪被迫下野等重大问题都进行了及时而深入的报道。他总能抓住读者的心,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32.jpg

启蒙世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黄远生不仅对新闻界和舆论界有着巨大的影响,还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黄远生所处的时代,正值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文化觉醒前最黑暗的时刻,旧的欲去未去,新的将生未生。

33.jpg

黄远生所处的时代

在这古与今、旧与新、中与西转折的焦点时刻,黄远生以其奔放的激情与深沉的忧患意识,填补了时代的空白。

在《忏悔录》一文中,黄远生写道,“今日无论何等方面,自以改革为第一要义”,要改革国家,则必须改造社会,而欲改造社会,最终必须“改造个人”。这成为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的先声。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在《五十年来之文学》一书中,将黄远生称作新文学的“先声”。

五四运动的鼓吹者蓝公武更明确指出,《新青年》所提出的“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正是黄远生未竟的事业。

34.jpg

《新青年》书影

实际上,五四时期的新文化先驱者几乎都受到黄远生思想的启发与影响。

黄远生死后,其影响仍遍及整个思想文化领域。仅就当时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新青年》和《新潮》而言,提到他名字或涉及他言论的文章就有 30 多篇。

骂袁世凯,骂革命党,骂同行,真正的无冕之王

黄远生曾说,新闻“第一义在大胆,第二义在诚实不欺”。

上至国家总统,下至各级官僚,黄远生都敢指斥揭露,批评袁世凯,批评革命党,批评同行……可谓“黄大胆”。

黄远生批评最多的,便是袁世凯。

35.jpg

袁世凯

他曾在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临时约法》对袁世凯来说完全就是一纸空文,毫无约束力。”

对于当时国家出现的各种病状,黄远生也认为皆由袁世凯而起,“政局之日趋于险恶者,非他人为之,乃袁总统自为之也。吾国运命可以二言定之:盖瓦解于前清,而鱼烂于袁总统而已。”袁世凯“终将为亡国之罪魁。”

对袁世凯称帝的企图,黄远生也作过警示,在 1912 6 月的《政界小风潮零记》,就分析了“恐怕大总统要做皇帝”的动向。

除了袁世凯,黄远生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活动也冷嘲热讽,揭露和讥讽 “孙大炮”出卖国家利益、借助日本财阀的资金图谋执政等事。

他对辛亥革命后的政坛和舆论环境也给予了批评。黄远生把辛亥革命后的政坛斥之为“循私弄权,无异于前清”,新闻自由亦“不及前清远甚。”

对于甘当袁世凯“家奴或走狗”的同行,黄远生自曝家丑地进行了批判,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屏绝因缘,脱离偏依”,对最大权势袁世凯的态度应是“以公明之正义督责之”。

黄远生极力揭露和抨击各种内幕和丑恶,锋芒之尖锐,时人不及,义愤之高涨,前所未见。但正是“以故名益盛,而仇者忌者日益滋”,为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中国之大,容不下一支自由的笔

袁世凯称帝前夕,极力收买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为之造势。名震海内外、拥有强大舆论号召力的黄远生,便进入了他的视线。

36.jpg

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强邀黄远生担任御用的上海《亚细亚报》总撰述,黄远生心虽不愿,却也不敢一口回拒。

随后,袁世凯又对黄远生表示:如能撰写赞成帝制的文章,则将酬谢十万元,并奉送一个部长的席位。袁大总统出手真是大方,可谓一字千金。

为袁世凯称帝背书,这个就突破黄远生的底线了。

想拒绝,又经不起袁氏的再三催逼,便写了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敷衍了事。

袁世凯“龙颜”大怒,不满意他的搪塞,又派人逼他重写颂文。黄远生这才如梦方醒,深知再也不能与魔鬼周旋下去。

1915 9 3 日,他逃离北京,南下上海。

在途中,他就在上海各大报刊刊出了《黄远生反对帝制并辞去袁系报纸聘约启事》,明确表示反对帝制,与袁世凯决裂。

抵沪后,又连续 9 天在《申报》和《时事新报》上刊登启事,宣布自己与曾担任的《申报》驻京通讯员及上海《亚细亚报》的撰述,一概脱离关系。但《亚细亚报》在出版广告中仍把他的名字列为总撰述,他只得又连续 7 天报纸上声明与《亚细亚报》划清界限。

37.jpg

《亚细亚日报》

为了彻底躲避袁党的追逼, 1915 10 月,黄远生乘坐轮船离开上海,来到了美国旧金山。

名记之死,谋杀还是误杀

孰料旧金山也并非清静之地。

38.jpg

1915 年的旧金山唐人街

黄远生一到旧金山,当地的报纸便报道中国名记者 Yuan Yung Huang 抵美的消息。

Yuan Yung Huang 本来是“黄远庸(黄远生,原名为基,字远庸,远生是笔名)”的音译,而“远”又与“袁”刚巧同音。华侨中反袁人士便奔走相告,说是袁世凯的本家来了。

而当地国民党人又恶意宣传,使华侨都以为,黄远生是袁世凯派到美国来鼓吹帝制的亲信。

1915 12 25 日,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旧金山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

下午 6 时,旧金山唐人街的广州楼内,黄远生正在饮茶、吃饭。一个黑影悄然靠近,从背后连开两枪。

中国第一个自由主义记者,当场被暗杀身亡,时年不满 31 岁。

死讯传至国内,黄远生好友好纷纷谴责,袁世凯利用不成,杀人泄愤。

后来又有消息称,暗杀黄远生的是当地“爱国华侨”。因为他们以为黄远生是袁世凯的走狗。

谋杀还是误杀?因凶手一直未被捕获,黄远生之死,便成为了一个谜团。

直至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当年刺杀黄远生的凶手刘北海,在台湾临终前,才道出了真相:

他刺杀黄远生是受国民党美洲总支部负责人林森(后曾任中华民国政府主席)的指使,而刺杀的命令来自国民党党魁、后来的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

39.jpg

孙中山

有学者分析,黄远生的死,与被“革命党误为袁党”关系不大,完全是因为孙中山无法容忍异见的批评。

原来,黄远生对革命党的批评,影响了孙中山在海外华人中的政治根基和革命资金来源,进而妨碍了孙中山的计划。孙中山大为不满,便下令刺杀黄远生,既除掉了眼中钉,还让袁世凯背了 70 多年的“黑锅”,可谓“一石二鸟”。

黄远生之死,在当时引起极大的震动。他留下的《远生遗著》,收录两百余篇文章,是中国第一部通讯集。

40.jpg

《远生遗著》书影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黄远生自度度人、自觉觉人,是时代不可多得的一位清醒的孤独者和先行者。

他被誉为“民国黑幕中的一颗明星”,却被黑幕所吞噬。

黄远生曾说:

“夫人生之最惨,莫惨于良心之所不欲言者,而以他故不能不言,良心之所急于倾吐者,而乃不得尽言,而身死或族灭乃次之。”

以笔为枪,畅所欲言,不枉此生,快哉!快哉!

转自《世界华人周刊》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