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散人:少年时代我们接受的反美教育

1989-06-04 作者: 湖滨散人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少年时代我们接受的反美教育

----作者:湖滨散人

2001年9月11号,美国纽约双子星大厦遭受恐怖袭击,轰然倒塌,全世界为之震惊。当时我所在学校的几位老师幸灾乐祸,欢呼不已,有的甚至说:“美国鬼子,真是活该!”我当时不禁为之浩叹,这些还是接受了所谓高等教育的被称之为知识分子的中国人,为何冷血到如此地步?恐怖主义是整个人类的大敌,本·拉登残害的对象不是美国总统或国务卿,而是数以千计的无辜老百姓啊!后来随着信息进一步披露,我们还发现,在三千多名死难者当中,也还有我们黄皮肤黑眼睛的同胞,这对于乐见美国遭受灾难的国人来说,真是情何以堪!

我深深地感到长期以来我们的反美教育是多么成功!最近笔者读阿英(钱杏邨)的《小说闲谈》一书,其书介绍一篇登载在清末光绪年间的《绣像小说》半月刊上的小说《苦学生》,其主题就是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华工禁约”(即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旨在限制华人移民美国的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的。这篇小说肯定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具有反美意识的文献,我只是想说,中国人的反美意识实际上“所由来者渐矣”。新中国成立以后,主流意识形态长期对国民,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反美教育,反美意识早已深入人心。

在那个年代,我们深信不疑的是领袖的文章讲话、报刊和广播上的言论、教科书的课文和老师的谆谆教导。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毛泽东选集》就出版了,该书第四卷的后半部分基本上都是反美檄文,比较有名的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等,这些文章的基调是说美国帮助国民党打内战,是中国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蒋介石是美国利益的代替者和代言人。当时我家里有一部竖排版繁体字的《毛泽东选集》,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翻翻,对毛主席说的那些话当然是深信不疑。毛主席还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对美国发起批判和抨击,他多次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决定战争最后成败的是人,而不是先进的武器。美帝国主义没有倒,还有原子弹,我看也是要倒的,也是纸老虎。他还说,结束帝国主义主要是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是全世界人民的任务。

所谓苏联变成修正主义国家后,他还郑重地告诫国民,帝国主义,当然首先是美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的身上,我们要时时警惕。当时的主流媒体也作一些这样的宣传,报刊上,各种图书、宣传画中,尤其是我们的各种教科书中,都一个腔调,一个说法:美国是中国人民的头号敌人!他们以中国人民为敌,以社会主义为敌,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我们人民解放军解放我们的神圣领土宝岛台湾,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和政治渗透策略。同时老师还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民还没有解放,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美国人民,比如说,美国的种族歧视还非常严重,黑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美帝国主义已经坐在火山口上了,惶惶不可终日。美国的社会制度非常落后,他们生产过剩,往往会把卖不出去的牛奶倒到大海里,但是就不给穷人喝,你说资本家可恶不可恶?

对当代中国人影响较大的战争无疑应是50年代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现在有人称之为朝鲜战争。我们小时候唱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那么第二首歌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和豪情让我们热血沸腾,也让我们更加憎恨发动朝鲜战争的祸首美国鬼子及其领导人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我们曾经学过魏巍的散文《谁是我们最可爱恶人》,曾经为文中的文采所折服,为文章的情感所震撼,以至于一直到现在对当中的一些抒情性段落还能够横流倒背。后来我们还读了了魏巍的另一篇散文名作《依依惜别的深情》,为文章中所渲染的中朝军民之间浓浓的情感所感动,甚至读着读着,不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所以说,我们新中国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首先接触的政治事件是抗美援朝,在内心早就深深埋下了反美的种子。

60年代初中期,正是美国在越南陷入泥潭的时候,中国人民坚决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的战争。我记得小时候,处在穷乡僻壤的我们学校常常举行抗美援越的游行示威活动。我们整理好队伍,打着红旗,举着标语,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地进行所谓的游行示威活动,我们当时的小学每个年级一个班,一共才六个班级,大概形成了一个三百五十人左右的游行队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游行队伍人数太少,气势太弱,因而声威无从表现出来。但是我们没有自惭形秽,只是迈着坚定的步伐,挥动着小拳头,呼喊着反对美帝国主义,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援越斗争的口号,蜿蜒地行进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我痴痴地想,美国人有没有谁知道中国的一所处在穷乡僻壤的小学的师生们举行的这些抗议活动?如果他们真的听到我们呼喊的高昂的反美口号声,会不会吓得胆战心惊,魂飞魄散?

有一个“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举行文艺演出,其中一个反美节目给我很深的印象。在操场一隅,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中间空出来的地方作为表演的舞台,一个学生扮演美国总统约翰逊,他戴着面具,面具对约翰逊的脸部进行了夸张化的处理,特别是高耸的鼻子,令人看后觉得有些滑稽。他先模仿约翰逊的口气说了一些耍赖皮的话,然后悻悻然准备走出人群,夹在人群角落的四个同学依次亮出手中的红缨枪,喝住了“约翰逊”,最后走投无路的“约翰逊”不得不高举起自己的双手,表示投降。这样的表演当然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表现得最为充分的是当时意识形态观念。尽管如此,但是我们还是看得很入神,在观看的过程中,当然也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些观念。

1969年1月美国总统约翰逊届满下台,我们总是认为他肯定是黯然下台的,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在我们的心目中,总统或国家元首下台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情。你看赫鲁晓夫不是下台了吗?刘少奇不是下台了吗?他们为什么下台,当然是做了坏事,不得人心。约翰逊下台当然也可以作如是观:他敌视中国人民,侵略越南,在全世界到处伸手,做太平洋的警察……现在约翰逊下台了,他的继任者尼克松是追随他的政策,以全世界人民为敌,继续作恶,还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一时我们也说不清,也没有人想去弄清楚。

1970年初,柬埔寨的内阁总理兼国防部长朗诺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废黜了正在法国访问的西哈努克亲王。1970年5月20日毛主席发表了一篇由乔冠华起草,他自己亲自审定的声明《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简称为“5.20声明”),全力支持西哈努克亲王,反对美国支持的朗诺集团,反对美国的印度支那战争。声明还对尼克松政府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尼克松的法西斯暴行,点燃了美国革命群众运动的熊熊烈火。中国人民坚决支持美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我相信,英勇战斗的美国人民终将得到胜利,而美国的法西斯统治必然失败。”声明发表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21日,北京举行盛大的集会,支持全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当时的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宣读了毛泽东的这份声明。我们的农村学校也多次集会,声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会上,一般要大声地呼喊口号。我记得有一次领着我们呼喊口号的老师将“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错误地呼喊为“我一定要解放台湾”,引起了全场哄堂大笑——这倒是在火药味十分浓厚的庄严肃穆的背景上的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点缀。我们的语文课没有教材,老师就用这篇声明作为教材,当时的张宗骥老师为我们编写了详细的学习辅导资料,这份资料由我们学校的右派分子王光忠用漂亮的手写楷体刻印,非常漂亮,真可谓爽心悦目。学习了之后,再谈体会,谈了体会之后,就开始写作文。记得我当时写的一篇鹦鹉学舌的作文被张老师修改后登载在墙报上,让我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

1970年4月,在日本名古屋参加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队访问中国,这就是所谓“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中美关系初露曙光。当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同美国客人斯诺进行了一次长谈,毛主席请斯诺传递信息,欢迎美国新任总统尼克松访华。不久,报纸上便登载了美国总统即将访问中国的《公告》,《公报》谓,“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尼克松在一九七二年二月下旬风尘仆仆地从华盛顿飞往北京,给寒冷的北京上空带来了丝丝暖意。毛泽东会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认真、坦率”的交谈。从发布消息到正式会见,新闻媒体的种种措辞,外交程序的种种安排似乎都在表明,毛主席就是东方大国的君主,现在正接受夷狄番邦的美国国王的朝拜。离开北京后,尼克松按计划访问上海,周恩来全程陪同,他们在上海继续会谈并签署了著名的《中美联合公报》,后世称之为“上海公报”。尼克松飞走后,周恩来返回北京,当时在首都机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人民日报》报道的通栏标题我现在还记得一个大概,新闻的引题是“毛主席无产阶级外交路线的伟大胜利”,正标题是“周总理胜利回到北京”;同版还刊登了北京群众欢迎周恩来返回北京的照片。其实这些都在表明,毛泽东非常重视中美关系,他虽然曾经对美国使用过被当今人所津津乐道的所谓强硬手腕,但是当形势的发展到适当的时候,他便迅速地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毫不犹豫地改善中美这一重要的双边关系,为中国未来发展扫清了一个非常大的障碍。从此以后,报刊上长篇累牍攻击美国的文章越来越少,而随着中苏关系的越来越紧张,反修防修教育就代替了反美教育。不过,反美的意识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民众的大脑中,也许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吧。

转自《共识网》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