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瑶: 北大的五一九运动

1989-06-04 作者: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北大的五一九运动


--作者:王书瑶

166.jpg

一、什么是五一九运动?

中国人没有不知道五四运动的,但是,对五一九运动,则鲜为人知。就是亲身参加了这次运动的人,也常常不知道“五一九运动”就是自己参加了的这次运动。

如果提 1957 年的反右运动,过来人和城市的文化人都会知道,说反右运动扩大化到了五十五万人,大家也都知道,可是,却极少有人知道, 1957 年的反右运动之所以能扩大到 55 万之众,其关键因素却是五一九运动。没有北大的五一九运动, 1957 年的右派人数就不会达到 55 万之众。

五一九运动到底是什么呢?

公元 1957 5 19 日,北京大学贴出了 1949 年后中国的第一张大字报,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全校就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大字报,这些大字报,提出了许许多多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的敏感问题和重要问题,但是,这个时期之内,北大的大字报运动是孤独的,直到 5 26 日之后,北京高校、全国高校,才开始出现大字报,进而在全国几乎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都贴出了大字报,由此大字报运动遍及全国,迅猛之势,如大火燎原。

这就是五一九运动。

二、五一九运动是北大的同学和老师主动发起的民主运动

1957 5 19 日中午,在北京大学大饭厅的东墙上,贴出了一张大字报,内容是:质问北大团委,出席第三届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么产生的?是谁选举了他们?署名是历史系几名团员,实际作者是许南亭。

到了下午,又贴出了两张大字报,一张是“一个大胆的建议”其中建议在墙上建立民主论坛或者是民主墙;同时他还谈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看法,作者是哲学系一年级的学生龙英华;另一张的主题是“建议设立民主墙”,开辟自由论坛,取消党委负责制、人事档案公开、取消政治必修课等四项建议。作者是数学系三年级学生陈奉孝、张景中、杨路、张世林四人。

到了晚上,又有一首诗贴出,题目是“是时候了”,作者是中文系的沈泽宜和张元勋。

到了第二天下午五时,全校共有 162 张大字报贴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物理系四年级学生谭天荣的大字报“一株毒草”,他说:“到现在为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离我们无知的青年还有十万八千里,我们国家没有检查制度,可是一切报刊(例如《人民日报》,中国青年和物理学报)的编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绝对无知,对辩证法的一窍不通和他们形而上学的脑袋中装着的无限愚蠢,就是一道封锁真理的万里长城,”除此之外,他还说了许多令人“目瞪口呆”的话。

21 日,物理系三年级学生刘奇弟贴出了“胡风绝不是反革命,我要求政府释放胡风”的大字报,赅人听闻。

还有其后的许多大字报,都把矛头对准专制主义,要求民主政治,因此,这是一次北大学生借整风之机,或者在整风的口号之下,主动发起的爱国民主运动。

三、北大五月十九日后的校园活动,构成一次运动。

按着《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运动是指“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的而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

五月十九日后,北大出现的群众性的大字报活动,符合这里面有关“运动”主要条件。

1 、这个运动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的问题; 2 、它的目的是消除社会各种弊端,反对独裁专制,防止斯大林的悲剧在中国重演,保卫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顺利发展; 3 、它的声势很大,不仅北大的学生老师参加了这一运动,而且还在全中国到处都引起了大字报的活动; 4 、这个活动是群众性的。

唯一不符合的条件只是,它不是有组织的活动:党委、团委、学生会都不曾领导和组织过它,就算有这么一、二个群众性的组织出现,也很难说这个运动是有组织的:它是没有组织的群众自发的活动。

四、为什么说五一九运动是使当年右派人数达到 55 万的决定因素?

首先,北大错划了 800 右派,如果北大根本就没有出现大字报,北大本身就不会有学生被划为右派,任何人都没有表达意见,自然就不会在学生中抓右派,但是,后来北大的学生跳了出来,于是北大就成了“反右运动”的重灾区。

不仅自己贴大字报,而且还引发了全国上下都贴出了大字报,于是,打击范围就自然扩大了:贴大字报和对大字报运动发表意见,是这些干部、学生和教师成为右派的主要原因。

我在前面说过,在 5 26 日之前,北大的大字报运动是孤立的,只是由于不断地宣传和传播,才在北京高校和全国高校、最后到所有的机关团体都贴了大字报。这个过程相当艰难,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其他高校才给予响应,如果没有北大的创举,全国一定不会有大字报运动!

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是夸大了“五一九运动”的作用,不过,任何一个普通右派,都可以想一想,你不贴大字报、或者不对大字报运动所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你会成为右派吗?如果没有北大的大字报在前面的引导,你所在的学校或其他单位,会有大字报吗?

北大的许南亭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贴出了全国第一张大字报,没有这个先导,你有没有勇气、有没有可能,大胆地贴出大字报?

我相信,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也许有的地方也有大字报贴出,可是,只有北大的大字报才引起了全国的反响。

2009-7-6

转自《北工大杨昌鸣》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