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十八颗鲜红的手指印

1989-06-04 作者: 王立新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十八颗鲜红的手指印

--作者:王立新

1978年11月24日,在冬日寒风中抖瑟的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十八户农民,聚集在一间茅舍里,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

尽管“大包干”之风也吹到了小岗,由于底子太薄、人心太散、土地太瘦,虽然把一百一十五人先划为四个作业组,后又扩大为八个作业组,仍是调不动大家的积极性。

难道穷透了底的小岗,竟无半点拯救的希望了么?

生死攸关的春种时节,硬逼出了三位“揭竿而起”的农民。

第一位是生产队长严俊昌。“学小靳庄”的时候,他就是生产队长,上午赛诗下午唱样板戏,一天农活干不了三个小时。盛怒之下,他撂了挑子。公社书记逼他上任:“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干来干去,全队揭不开锅了,连一队之长也离乡背井,踏上了外流之路……

第二位是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

第三位是会计严立学。

他们向全村最年长的关庭珠老人请教:“怎么干,才能有吃的?”

“只有一条道儿!”

“什么道儿?”

“包产到户!”

三人私下议论开了:“如果‘包产到户’能干好,咱们就豁出去!”

他们决定召开绝秘会议,对十八户农民的命运做出严峻的选择……

小小茅舍里挤满了愁眉不展的农民。

面面相觑。

鸦雀无声。

不知过了多久,传出一个苍老而低沉的声音,年过六旬的老人严国昌说话了:“你们放心,这样搞下去准能搞到饭吃!不过……不过,你们倒霉肯定不得轻,说不定会打成‘现行反革命’,那时可就毁喽。”

又一位老人严家芝接着说:“你们这样搞下去,一家老小可就成问题喽。”

沉默被打破了。

愤懑难抑的农民七嘴八舌呼喊起来:“你们要是倒霉,我们帮助把你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

“全村养着!”

全场沸腾了。

三个生产队干部在逃荒中都未流过泪,面对如此舍身相护的群众,再也抑制不住了,泪如泉涌。

严宏昌从衣兜里掏出一份早已拟好的条文,声音打颤地说:“就是杀头也让脑袋掉在富窝里!我们写了一个保证书,对咱们小岗搞秘密‘包产到户’做了两条规定,如果同意就请各户按上手印……”

“再补上一条!”

“把你们的孩子抚养到十八岁!”

严宏昌掏出钢笔热泪盈眶地补写上了这灼人心肺的第三条,然后,把预先准备好的印泥取出来,轻轻地放在一张破旧桌子上。

十八户农民争先恐后地站起来,涌到桌前,用粗糙的食指在殷红的印泥中有力地按了按,把一簇簇硬茧托起的沉重指纹,依次按在白纸上。约定如下:

一、“包产到户”要严守秘密,任何人不准对外说。

二、收了粮食,该完成国家的就完成国家的,该完成集体的就完成集体的,粮食多了,要向国家多作贡献,谁也不要装孬。

三、如果因“包产到户”倒霉,大家把我们的孩子抚养到十八岁。

签字人:严宏昌(手印)、严家齐(手印)、严俊昌(手印)、严美昌(手印)、严立学(手印)、严国平(手印)、严立富(手印)、严家芝(手印)、严立华(手印)、关友申(手印)、严立坤(手印)、关友江(手印)、严金昌(手印)、吴庭珠(手印)、严学昌(手印)、关友章(手印)、严富昌(手印)、韩国云(手印)

1978年11月24日

如今,这份“绝密文件”陈列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里,向人们昭示着那年掠过中国大地的那场急风骤雨。


转自《共识网》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