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漫步北京的文学指南:一场带着故事的旅行

1989-06-04 作者: 王苗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1910年代至1940年代, 北京, 作家


漫步北京的文学指南:一场带着故事的旅行


—— 作者:王苗


23.jpg


名人往往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如张爱玲之于上海、莫言之于高密。


在这个意义上,北京是幸运的。除了老舍的 茶馆 、鲁迅的旧居和林海音的 城南旧事 ,北上的江湖客、流亡的漂泊者和寻梦的失意人都在它的文学历史上留下深深浅浅的记忆,例如郁达夫、沈从文 ……


带着故事的旅行也带着温度,下文提供了漫步北京的文学指南。春天不仅适合赏花,还适合循迹。


酉西会馆: 乡下人 沈从文


24.jpg

杨梅竹斜街 ·61 号湖南酉西会馆 · 沈从文故居(图片内容:青云阁)


前门往南煤市街上有一条杨梅竹斜街。


街道 25 号,是乾隆御赐给大学士梁文正的府邸。走不了多久,有一个高耸的楼阁,上书 青云阁 三个大字,它是清末民初高级娱乐场所,梁启超、谭嗣同、鲁迅、梁实秋等社会名流都曾来这里休闲喝茶。再往深处走,有清末民初著名的出版机构世界书局等。


61 号则是湖南酉西会馆的遗址--沈从文初到北京,贫穷无依时,曾经在这里落脚。


我是 1923 年夏天到北京的,开始住在会馆里 ……

我从会馆出门向西十五分钟就到达中国古代文化集中之地,就是琉璃厂 ……

然后再往东二十分钟来到前门大街 ……

这使我这个来自六千里以外小小山城的乡巴佬无一处不深感兴趣。

—— 沈从文


即使生活捉襟见肘,北京的厚重和博雅还是让沈从文找到了在军队、在其他地方不能找到的东西。


联想到作为优秀小说家的沈从文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停止了文学写作,投入到历史文物、古代服饰和博物馆研究的经历,再回过头看看他年轻时在前门、琉璃厂一带游荡的身影,命运仿佛在斗转星移中就冥冥注定了。


前海北沿 11 号: 零余者 郁达夫


25.jpg

前海北沿 11 · 郁达夫故居(图片来源:无疆侠侣)


在两个热闹的酒吧中间夹着一个破旧的砖砌的拱券小门,小门上方的红色门板上,用黑笔潦草地写着 前海北沿 11 几个字。门里依稀可见断壁残垣和堆放的凌乱的杂物--这里是光鲜亮丽的现代酒吧背后最不爱示人的补丁和垃圾场。


曾经的前海北沿 11 号,是郁达夫的家。


1924 年,郁达夫的发妻孙荃携长子龙儿来京投奔郁达夫,于是他在什刹海前海北沿上租了一所民房居住,既能一家团圆,又离当时北大所在的沙滩红楼很近。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坛上著名的 零余者 ,他的文学作品充满悲凄、压抑和痛苦。他身上有着很多落拓文人的特点,比如天天喝得酩酊大醉,到妓院去狎妓等,但他又不是普通的轻浮放荡的登徒子,而是有着很复杂的情感。


对这座城的感情也是。虽然北京给他带来了包括长子夭折在内的众多不愉快经历,但郁达夫终究还是爱北京的:


对于一个已经化为异物的故人,追怀过来,总要先想到他或她的好处;随后再慢慢地想,则觉得当时所感到的一切坏处,也会变作很可寻味的一些纪念,在回忆里开花。


关于一个曾经住过的旧地,觉得此生再也不会第二次去长住了,身处入了远离的一角,向这方向的云天遥望一下,回想起来的,自然也同样地只是它的好处。

——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


南城会馆:张恨水的 世俗 北京


26.jpg

怀宁会馆 & 潜山会馆 · 张恨水(图片内容:老北京微缩景观)


旧时北京的会馆多分布于南城,分为同乡会馆和行业会馆两类,前者为客居外地的同乡人提供聚会、联络和居住的住所。


与很多家境贫寒的外地青年一样,张恨水一到北京就住进了安徽籍的怀宁会馆。他并没有在怀宁会馆住太长时间,很快就搬家了,从怀宁会馆搬到了安徽潜山会馆。


张恨水的本职是一名记者。记者的身份让他在北京各个场所游走,得以接触到较多的社会现状,熟悉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了解形形色色的人生。他笔下的北京也是五方杂处、三教九流、鲜活生动、丰富多彩。


这里有着对北京自然山水 、风土人情和时令节候的记述,也有着对各阶层人们的吃穿住行、休闲娱乐事无巨细的描摹;这里有着落入风尘的妓女和天桥卖艺女子,也有拉车的、要饭的底层阶级;这里有着精通诗词、气质古典的旧式人物,也有着洋派时髦,张口闭口 密斯特 的上流社会的红男绿女;这里有地位显赫、呼风唤雨的高管权贵、也有骄横跋扈的军阀豪强,还有侠肝义胆的江湖奇侠 ……


这些集猎奇、探秘、异地风光、传奇故事等内容为一体的作品不仅对北京市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样可以冲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在北京之外的地方获得巨大的反响。《啼笑因缘》虽是一个 土生土长 的北京故事,却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张自忠路:冰心的爱与美


27.jpg

张自忠路 · 中剪子巷 33 · 冰心故居 (图片来源:微信公号 “TimeOut 北京


张自忠路之前叫铁狮子胡同,一路分布着不少文物建筑,如巴洛克风格的段祺瑞执政府、古色古香的和敬公主府和小巧别致的欧阳予倩故居。


国民政府定都北京后,海军部也从南京迁到北京。 1913 年,一个叫谢葆璋的海军军官从福州老家来到北京,担任海军部军学司的司长。他把家安在了不过数百米远的中剪子巷的一个小院里,和家人一直居住了几十年。他有一个在文学界和广大民众中影响深远的女儿,叫谢婉莹,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冰心。


冰心晚年在回忆文章《我到了北京》中记录过初到北京的这段日子,她用 陌生和乏味 ”“ 茫然和默然 来形容那时的心情。她不喜欢这里灰扑扑的古旧城墙和一刮风就尘土漫天的恶劣天气,心情一度十分郁闷。


而冰心另一个感受是,在北京这种暧昧晦涩的环境中,她发现自己突然长大了。到了北京后,她先前开阔的世界一下子只剩下小院子上空那四角的天空,从父亲身边的 野孩子 变成了母亲身边的 乖女儿


我白天帮母亲做家务,晚上就在堂屋的方桌边,和三个弟弟各据一方,帮他们温习功课,他们倦了就给他们讲些故事,也领着他们做些游戏,如 老鹰捉小鸡 之类,俨然觉得自己是个小先生了。

—— 冰心


似乎从这时开始,那个温婉安静的冰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在温馨祥和的谢家大院里,冰心像一朵宁谧的花,静静地生长,静静地绽放。而此后在京的十数年,冰心的个人性格和文学气质与这种氛围脱不了关系。


北大老红楼:杨沫的青春歌唱


28.jpg

北大老红楼


老北大红楼所在的沙滩一带是北京最美的地方之一。因为身处北京城的最中心,这一带至今仍保留着静谧古朴的面貌。


端庄典雅的红楼更是充满文化气息,简约的四层红砖小楼、走起路来笃笃作响的木地板、宁静的院落,把人们带到历史的场景中去。


在小说《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也很喜欢在这里散步。那时的她重新回到北平,被党组织派来从事地下工作。因为没有住的地方,她去投奔之前在北大认识的朋友。傍晚时分,她有时一个人,有时约上好友,伴着夜色缓缓地散步。从红楼走到故宫的护城河,她看着月光下巍峨的角楼心潮起伏,既为这个古老国家优秀的文化传统感到骄傲和自豪,又为它的衰败没落和受人欺凌而压抑愤懑。


《青春之歌》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影响力极大。小说第一次描写了 九一八 一二 · 时期北平的学生运动,并塑造了以北大学子为代表的青年学生群像。《青春之歌》的题材和角度在当时的文坛都非常新颖,出版后反响强烈。林道静也成为无数青年人的偶像,在海外也有极大的号召力。


《青春之歌》可以说把其作者杨沫的前半生经历写了进去,林道静无疑就是杨沫的自我投射。


法源寺:李敖的历史构想与北京书写


29.jpg

北京法源寺


位于南城的法源寺,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但因为知名度较低,又是中国佛学院的所在地,与香火旺盛的其他寺庙比起来,这里多了几分寂静和清幽。


一代大师李敖在其代表作《北京法源寺》中将法源寺放到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详细记载了历史上法源寺见证的洪波涌起和风云变幻。


《北京法源寺》于 1991 年在台湾出版,是李敖在台湾坐牢期间写作的小说,也是李敖本人很看好的作品,自诩为 五十年唯一自选集


李敖在台湾坐牢期间,写作了这样一部以历史上的北京为背景的小说,其实也并不是偶然。李敖少年时曾在北京生活多年,古城深厚的文化氛围对他的人生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告诉你那个北京吧,你穷嗖嗖到他店里去,他一看见就知道你买不起他的东西,他会跟你说很客气的话,然后倒一杯茶给你。这个味道现在有吗?没有了吧?那真正文化的,礼貌的,当然你可以说那是虚伪的,可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那种分寸捏得很准。

—— 李敖


李敖的祖籍是山东,后祖辈又从山东去了东北 闯关东 ,李敖的父亲李鼎彝是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北大毕业后回到东北大学做讲师。 九一八 之后,东北已经是日本人的地盘,为了摆脱日本人的控制, 1936 年,李鼎彝携全家迁往北平。从 1936 年一直到 1948 年离开北平,李敖在北平居住了十二年。



转自《北京文学地图》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