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炎:回忆红卫兵首领的一次激情演讲

1989-06-04 作者: 甄炎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回忆红卫兵首领的一次激情演讲

--作者:甄炎

1966年8月18日,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伟大领袖毛泽东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等第一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和红卫兵。这一天,毛泽东身穿军装,在天安门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和红卫兵,接受并配戴了红卫兵敬献的袖章,至此,红卫兵运动在全国风靡开来。

一年以后,扬子江畔的云阳县城虽地处偏远,但革命的烽火如同大中城市一样越燃越旺,正向着纵深发展。现在我回想起来,革命领导权的争夺决定了群众组织正加速向派系方向演化,正营垒分明,都争当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正宗而排斥其它,美其名曰誓死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大抵是八九月之交的某日,我看见在云阳师范学校张贴的一张海报,说“红云”要举行报告会,希望革命战友都前往参加。彼时我是年纪尚轻的小学生,自然非革命战友,但从小的红色教育,特别是毛主席“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举行到底”的教导在时刻鼓励着我,故对报告会很感兴趣,真想听听稀奇,看看热闹,一睹红卫兵领袖的风采。

“红云”即“毛泽东思想红卫兵云阳部队”的简称,它的前身是“国际红卫军和秋收起义红卫兵云阳部队”。发起者的原意是要成立一个国际化的红卫兵组织,不是世界革命的中心在北京吗?毛主席是世界革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是全世界的革命领袖、红司令,所以诞生于四川云阳的星星之火要燎原到世界,叫做“赤化全球”。据说后来周总理闻讯,指示文化大革命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还是先在中国搞,暂时不要扩散到国际上去,以免引起国际纠纷,予以了制止。于是,其名又改为“秋收起义红卫兵云阳部队”,寓意这是毛主席的嫡系,是比八一南昌起义还要正宗的武装部队。幸好,那时还没有“云计算”概念,如果有,被无产阶级宏大理想鼓动起来的革命接班人,肯定会顺理成章起名“云部队”的,其强大功能必将压倒一切敌人!可谓时运不济,这个颇富革命浪漫主义的称谓又在争斗中被对手“拐派”简称为“秋派”,鄙称“秋二”。

此刻,云师小操场外的稀疏树林里,杂草丛生,月光皎洁,秋风送爽,包括我在内的大约百来人,少男少女,男则穿着背心、一律短裤党;女则短衣长裤,绝无裙子也无花衣等资产阶级服装,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聆听“红云”一号头目金泽富的革命形势报告。

他说,我讲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文化大革命非搞不可?第二,当前的严峻形势;第三,我们的任务。

金泽富是云阳中学66高学生,麻子,五短身材,毛发浓密,显得孔武有力,此时着红色背心、灰色短裤,他口才很好,讲起话来铿锵有力极富煽动性。

他说,文化大革命是两个司令部的斗争,毛主席的司令部代表了工人阶级、贫下中农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刘少奇、邓小平代表着地主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他们是混入党内的地主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中央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规定得十分明确,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们是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实际上,解放十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上层到基层,已经形成了一股又粗又长的资产阶级黑线。他们隐蔽在毛主席身边,幸好毛主席英明地识破了他们的阴谋,要不我们真要陷于千百万人头落地的白色恐怖之中。毛主席先是粉碎了彭罗陆杨集团,他们文武勾结,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在毛主席办公室安装窃听器,搜集情报;总参谋长罗瑞卿以大比武为名训练自己的部队;中宣部长陆定一利用掌管喉舌的权力制造封资修舆论,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更是企图把北京变成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连评海瑞罢官的文章都要那到上海去发表,北京日报不予转载。彭真搞了个二月提纲,鼓吹什么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当代中国的真理是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嘛,他就是要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来诋毁毛泽东思想,妄图跟毛主席平起平坐。贺龙呢,更是包藏祸心,利用他外侄廖汉生当北京军区政委的机会私调十万部队进京,差点把北京中南海给端了。幸得毛主席洞察一切,迅速改组了北京军区,这才避免了一场兵变发生。所以毛主席才果断的以革命大无畏精神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免得我们革命人民吃二遍苦受二遍罪。去年八月,毛主席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揭了老底,现在看来所有这些,都是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阴谋行动被毛主席一步一步打乱了。去年年底,最大的保皇派陶铸被深挖了出来,大家可以想见这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在中央盘踞得有多深,有多复杂,这说明了黑线之粗。那么黑线之长呢,也是触目惊心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四川省委书记廖志高,省人委省长李大章,万县地委书记燕汉民,行署专员王仲英,到云阳县委书记綦积善,县人委县长陈安祥,以及下面的头头脑脑,都是刘邓的各级走狗。我们必须把他们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彻底肃清他们代表的剥削阶级思想的流毒。

金讲第二个问题更是富于激情。他讲,敌人是绝不甘心失败的,变着各种戏法同毛主席革命路线作殊死搏斗。运动初期,他们派工作组到大专院校妄图压制运动开展,打击革命师生,还把积极分子宣布为反革命,王光美把清华大学蒯大富宣布为反革命,还是毛主席亲自给他平的反。红卫兵新生事物兴起后,他们又授意成立幕后操纵以高干子弟、干部子弟或者三好学生为主体的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实际上是以革命名义伪装起来的保皇组织,这些麻子兵公开祭起反动血统论的口号,讲什么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直到揪出了最大保皇派陶铸,麻子兵才土崩瓦解。你们看,文化大革命一年多来,革命充满着曲折反复,可以说是披荆斩棘过来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们经历了一月风暴、二月逆流、三月黑风、四月高压、五月联合、六月惨案、七月围剿、八月胜利(这几句话笔者记忆特别深刻,当时就想他真会归纳,按我的理解可能依次是指一月上海夺权,成立人民公社;二月镇反,万县2.22事件;三月,我就不知道了;四月五月被县武装部强制与11.27实现表面的革命大联合;六月无疑指发生在万县市公安局造成30余人死亡的6.3惨案;七月各县围剿万县东方红;八月指打倒王关戚,停止揪军内一小撮。现在想来,红卫兵首领把全国不同层面发生的事件聚集一块用时间串联起来,有的风马牛不相及,以此证明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倒是很有趣儿,你不能不佩服他们革命的狡辩能力)同志们,下一步还将遇到什么,我们不知道。只有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去夺取革命的最终胜利。

第三个问题,金再三强调要发动群众。他引用了十六条,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敢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将决定这场文化大革命的命运。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只能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不能采取任何包办代替的办法。要充分运用大字报、大辩论这些形式,进行大鸣大放,以便群众阐明正确的观点,批判错误的意见,揭露一切牛鬼蛇神。金还绘声绘色讲了凤鸣中学一个初中女同学顶住家长的高压,不怕捆、不怕打、英勇和走资派作斗争的故事,把她关了三天以后,她挣断绳索跑到县城,才寻求到我们的支持,我们派去一队人,终于揭开了那里阶级斗争的盖子。金讲,革命的目标是要建立新的政权,发展到必要时候,还是要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因为反动派不打不倒,请同志们务必要有思想准备。十六条说文化革命委员会和文化革命代表大会是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的新组织形式。它是我们党同群众密切联系的最好的桥梁。它是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权力机构。革命造反派必须执掌政权,在这些权力机构里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永葆江山千秋万代不变色。

金演讲时,“红云”第三号首领邓扶民不时插话。他带深色边框眼镜,一副文弱书生样子,好像那天他身着鱼白色短衬衫,声音低沉。他谈古论今、引经据典,给我印象颇深。比如,他说云阳扼川东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汉代实行盐铁官营,云安煮盐、假汤溪河、长江航运行销千里。东汉王莽篡权,大将公孙述曾引兵到此,占据长江天险,以图大业。抗战中国民党死守三峡,构筑金汤,日寇止步宜昌。解放战争蒋介石最后溃逃四川,有数万匪特在此散失,就地隐蔽,所以敌情十分复杂,我们切不可麻痹大意云云,真像摇鹅毛扇的。

那时,一切地方官位悉数废除,革命群众组织首领皆以“勤务员”名之,此名源于毛主席我们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的论述。不料中国人向以英雄排座次为国粹,文化大革命也未能与之决裂,遂将勤务员编号,以示具有巴黎公社革命性质。我听说“红云”这边,金泽富拜一号,姜锋拜二号,邓扶民拜三号,其它不曾记得。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后来发生九县一市围剿云阳的山地大战,双方首领数度排序,此为后话。

听我母亲说,金泽富家居云安镇城郊滴水寺旁,其父老实巴交,常来城里挑粪挑潲水维生计,金儿时常随之,是真正的贫下中农;邓扶民出身书香,其父似有政历污点,倒像是前朝遗少。金的风采我还亲睹一次,那是1968年1月,“秋派”困守云中校,壁垒的学生宿舍大楼前操场上, “杀杀杀战斗队”缴获来的敌方战报被成堆焚烧,金信步走来,当着围观人群重重拍了一下屁股说:“这是什么?这就是造反派的脾气!”,赢得众人喝彩。去年,听家乡人说,金被判刑18年后早已回归社会,自学法律而成为律师,生意很不错。邓则仍是教书先生样,据说在做学问。他们和敌方同学之间早已冰释前嫌,同为劳释人员常在一起聚会,摆龙门阵。

我的感叹是,一介小书生,秉持“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读大学不成,奉旨造反,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自励,群雄四起,他们指挥千军万马破坏旧世界,到头来误入歧途、责任自担。年届垂暮,其个中之味,历史教训不知他们作何感想?在中国走向何处的当下,回看红卫兵运动兴起与衰落不也意味绵长?

(2013年8月15日)


转自《共识网》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