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磊、马敦:马德涵先生史略

1989-06-04 作者: 白磊、马敦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马德涵先生史略


--作者:白磊、马敦

15.jpg


马德涵

马德涵先生,回族,又名德威,字向治。 1868 年(清同治七年)正月初三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小皮院,祖籍江苏江宁。父亲马玉堃曾经任太平军遵王赖文光的随军医生,后随扶王陈得才入陕,遂定居西安。落户本地后专为穷苦百姓看病,因此与街坊四邻关系非常密切。因家中穷苦,马德涵先生自幼无钱上学,他的文化知识全是跟随父亲学习所得,除了教育他文化知识,父亲更培养了他刚正不阿、不受强暴、急公好义、勇敢坚强的品德和性格。

14.jpg

早在 1894 年,即清光绪二十年的时候,马德涵就已经是反清秘密组织哥老会成员,并于同年考进四川陆军军官学校。 1906 年经哥老会会员侯宝斋介绍,马德涵参加了同盟会,投身于“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革命活动中。在担任四川东乡县新军把总(清军中的低级军官)期间,他在军界积极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马德涵立即投身到保路运动之中。 6 17 日,四川保路同志会宣告成立,推举立宪派人士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马德涵任交涉部副部长(罗纶兼部长),四川保路同志会发布了《保路同志会宣言书》等文告,四处张贴,宣传保路。四川各族人民也纷纷加入保路斗争的行列中,各阶层人士举行了各种形式的集会、演讲活动,掀起了群众性的反帝爱国热潮。清政府不但不支持民众的爱国行动,反而血腥镇压请愿代表。马德涵同罗纶等人坚决支持“流血争路、路亡流血、路存国存、保路救国”的战斗纲领,决心将保路运动进行到底。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清政府采取了两面派手段:一方面收回铁路国有的命令,一方面却暗地配合四川总督赵尔丰镇压保路运动。此时,四川总督赵尔丰已秘密逮捕了罗纶、蒲殿俊、张澜、马德涵等人。成都附近十余州县以农民为主体的同志军,在同盟会员和哥老会首领的率领下,四面围攻省城,各州县同志军一呼百应。全川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反清斗争势如燎原。 9 25 日,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领导荣县独立,建立了辛亥革命时期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

辛亥革命胜利后,马德涵先后担任四川、甘肃军政府参军参议。此时他已届不惑之年,数年来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中,他目睹了封建帝制的推翻,以及汉蒙满回藏五族共和的建立,这正是他为之奋斗的理想。为了在西北民族地区施展自己的才华,马德涵于民国初年应甘肃省督军马良安之邀请,担任甘肃省传习所主任。 1916 年,他又受甘肃、宁夏镇守使马麒(马步青、马步芳之父)的邀请担任了宁海军教练官,并兼任了马步青及其夫人苏步青的家庭教师和美术教师,正是由于这样的身份,使得马德涵与回民军队上层人物马安良、马福祥、马锡武等人关系较为密切,后来马德涵在他的自述中这样写到:“与马安良建议整军办法未成,我就几处工作,凡与回民马氏人物我都有建议他们的内容,并介绍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情况,宣传同盟会之救国思想。”

1928 年,马德涵因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顾,便携家眷返回西安,次年恰逢陕西年馑,关中大地出现严重旱灾的同时,又有风灾、雹灾、虫灾、瘟灾、水灾、火灾、兵匪之灾一同降临。使陕西全境 92 县悉数蒙难,八百里秦川饿殍盈野尸骨遍地,甚至人人相食惨绝人寰。据民国 19 年底( 1930 年)陕西省赈务委员会主席兼民政厅长邓长耀的灾情报告,全省有 200 多万人活活饿死, 200 多万人流离失所逃亡他乡, 800 多万人以树皮、草根、观音土苟延生命于奄奄一息。马德涵与回族知名人士冯瑞生、白楚珍、米三等人倡议组织陕西回民救灾会,同时向全国回族发出“快邮代电”,募集救灾钱款,同时向陕西救灾当局交涉到一批粮款,进而还找到华洋义赈会会长朱子桥先生,由该会按月拨付救灾物资。救灾会不分回汉,登记灾民,并在西安钟鼓楼附近的化觉巷、小皮院、洒金桥清真寺开设粥场,每天给予施赈者多达四五千人,同时组织回民青年组成“掩埋队”,对一些饿毙的灾民进行速葬,以减少瘟疫发生。

16.jpg


回坊西羊市号马子健宅,马德涵在此接待周总理

1931 年发生震惊国人的“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我国东北,激起全民义愤,消息传来,马德涵先生借回民礼拜之际,在西安小皮院清真寺向回民群众慷慨陈词,痛斥日寇暴行,他随即与冯瑞生、乌光焕等人组织成立了西安第一个抗日民族组织--西安回民救国同盟会(后改为陕西省回民抗日救国会),马德涵任会长,参加回民教众甚多,并吸收了一部分满、汉民众参加。西安回民救国同盟会的主要工作是游行抗议,抵制日货,为东北抗日将士募捐,并印发宣传品和漫画,宣传抗日救国的爱国思想。 1936 12 月,“西安事变”发生后,马德涵、吴鸿宾、马绍常等人率陕西回民抗日救国会,动员回族各界人士共同抗日,马德涵还参加了在西安桥梓口天安客栈召开的回族知名人士座谈会,会后在《西京日报》上向全国回族同胞发出通电,号召各地回族同胞予以响应,并敦请白崇禧、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宾等回族将领响应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正义行动,并希望他们派员来西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6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四方面军主力 25000 余人,遵照中央和军委命令,西渡黄河作战,在河西走廊,西路军孤军奋战,伏尸盈雪,由于兵力悬殊,最后粮绝弹尽,惨遭失败,穿着单衣草鞋的西路军健儿视死如归,无后勤补助,无任何救援,与二十余万敌军飞机、重炮、骑兵组成的强悍火力敌军,顽强战斗半年,西路军最终经过血战高台、倪家营等地,在没有救兵、没有供给,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导致西路军全军覆亡。西路军战死者 7000 多人,被俘 12000 多人。被俘西路军将士的安危,一直牵动着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心,中共中央想方设法进行营救,除了派出以刘伯承为首的援西军外,还通过各种关系进行谈判,积极营救被俘的西路军官兵。

17.jpg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立即策划营救西路军被俘将士的工作。他通过杜斌丞和在西安从事中共地下工作的吴鸿宾寻找合适人选,以充当使者,进行营救工作。 1937 1 月,周恩来在西安接见了吴鸿宾和回族爱国商人马宪民,他热情地赞扬了西安回族同胞的抗日救国运动,之后,他将话题转向营救西路军的工作上,他说:“你们可能听说了吧,我西路军在甘肃河西走廊的处境很不好,要想方设法去营救他们。你们周围有无能与那边(指马步青方面)说上话的人,只要他们对被围困的红军不加伤害,对他们所提出的条件可以答应。”周恩来特地强调说:“目前要尽一切力量保全这些人的生命,若无合适人选,也希望你们能以回族同胞的名义去凉州疏通一下。”吴鸿宾向周恩来推荐了马宪民,马宪民欣然表示同意,但他感到任务迫切,担心自己人微言轻,提出能找一个与马步青能说上话的人,自己甘愿陪同前往。经过反复考虑,吴鸿宾想到了与自己关系较熟的马德涵,他深知马德涵为人正直,政治上可靠,且与马麒熟识,与马步青有师生之谊,遂连夜拜访马德涵,告知有几个朋友在张掖被马家军所围困,希望他出面找马步青疏通一下,马德涵满口答应。

18.jpg


回坊地下党领导人吴鸿宾

次日,吴鸿宾向张文彬汇报此事,张文彬让吴鸿宾转告马德涵,此事是周恩来同志亲自委托,吴再次找到马德涵,将事情的真相原原本本告诉他,并转告了周恩来的殷切嘱托。马德涵当下应允,并兴奋地说:“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我甚为佩服共产党,这次西安事变的解决人所共知,共产党不计前嫌,团结各方抗日,救民族于危亡。周先生为人我非常钦佩,这次蒙他对我如此信赖,交付此项重任,莫说是担些风险,就算是为此事拼上性命也是值得的!”随后,周恩来特地将马德涵接到位于西安七贤庄的八路军办事处商讨营救方案及细节,会谈结束后,周恩来紧握马德涵的双手说:“马先生,一切都拜托了!

1937 2 16 日晨,周恩来派人送来一千块银元做路费,并由张文彬买了三张西安至兰州的飞机票,剩余的钱则为马步青等人准备了些礼物。临行前,党组织又送来五百块银元以作盘缠,并告诉马德涵,到凉州(今武威)后,可去北门外海藏寺找一位地下党同志,并详细告知这位地下党同志的穿戴特征及接头暗语,让马德涵将西路军被俘人员的情况、河西战况及与马步青谈判详情告诉他,他会发电报告诉西安党组织。翌日,马德涵与马宪民、张文彬三人启程飞赴兰州后,次日,马德涵找到青海驻兰州办事处,言明自己与马家父子的关系,并以举办个人书画展为名,要去凉州会晤马步青。办事处经过联系,马步青表示十分欢迎马德涵先生前往。马德涵在张文彬、马宪民的陪同下携带礼品乘汽车去凉州面见马步青。由于有师生之谊,马步青招待甚殷,安排马德涵一行住交际处南厅。师生见面分外亲切,马德涵向马步青介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国共合作抗日的意义。当马德涵婉转地提出此行目的时,马步青颇感诧异,继而怀疑马德涵是共产党,经马德涵喻以和平团结抗日救国的大义后,马步青答应此事可商谈解决。第二天,马德涵又将马宪民与张文彬引见给马步青,他们进一步向马步青介绍了国共抗日运动的发展及意义,此番对话使马步青震动很大,经多方交谈,他答应如数释放自己辖区内的被俘红军,并亲自书写两封信件,一封由马德涵带去面呈张掖驻军韩起功旅长,另一封则由张文彬带去青海进行营救工作。在张掖,马德涵了解到被俘红军已送往青海的信息,一周后,三人返回西安,将此行的情况写成书面材料,由张文彬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对马德涵先生不计辛劳长途跋涉的义举表示感谢,对此行的结果表示满意。

1937 4 月,国民党青海省主席马麟赴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后,经西安返回西宁。在西安暂住几日。吴鸿宾向张文彬报告了这一消息,周恩来得知后,决定面见马麟,这一举动对营救西路军工作有重大意义。但是如何见面?见面地点安排在何处?八路军办事处不妥,在马麟的住处又不方便,清真饭庄则不安全,于是,在我地下党组织和回族同胞的精心安排下,马德涵以个人名义邀请马麟到家中做客,并在西安有名的回民饭庄天锡楼包一桌宴席送到西羊市 49 号家中,请马麟及随行的国民党青海省政府秘书长谭克敏届时前往。马麟等人应邀准时前来赴宴。当马德涵向马麟介绍周恩来时,这种特殊的会面使得马麟大惊失色,出乎意料之外,但他很快恢复正常,连忙伸出手向周恩来说道:“啊!幸会,能见到周先生十分荣幸。”席间,周恩来向马麟讲了我党的抗日方针和政策,希望青海方面优待并送还西路军被俘人员,马麟表示赞同中共团结抗日的方针,承诺为营救西路军尽力。散席后,周恩来与马麟握手告别。事后,周恩来也向马德涵先生甘冒风险在寓所安排自己与马麟会面深表感谢。

19.jpg


曾任青海省府主席的马麟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路军将士被俘后的情况,马德涵将吴鸿宾引荐给马麟,希望能在西宁谋份差事,马麟当即吩咐谭克敏给马步芳写信,推荐了吴鸿宾。无带着马麟的推荐信,赴西宁面见马步芳,详细了解了西路军将士被俘后的情况,并暗中将获得的情报通过信件告知马德涵,再由马德涵转交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回到兰州后,吴鸿宾还特地向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的党代表谢觉哉作了详细汇报。

在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在马德涵先生等许多仁人志士的积极努力下,先后有 4000 余名西路军官兵被分批释放。可以说,这次营救的成功,为中国革命事业保存了有生力量,这些红军将士在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前赴后继英勇向前,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这正是马德涵等参与营救工作的仁人志士们所希望看到的,也是对那些牺牲的西路军将士英灵的告慰。

为了感谢马德涵对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 1938 年夏,周恩来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特地送给他一幅德国制造的助听器,以解决他的听力模糊之苦,马德涵爱不释手,一直使用到去世。毛泽东也委托周恩来赠送给马德涵一条陕甘宁边区生产的毛毯和一块粗毛呢,以表谢意。

20.jpg


马德涵抗战画《醒狮抗敌》

抗战期间,马德涵一直同中国共产党保持联系,他按月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畅谈时事,并将八路军从延安带回来的报刊和宣传品在回民群众中传阅,在回民群众中做工作,介绍多人通过八路军办事处到云阳抗日干部训练班培训。陕西回教救国会成立时,他被选为理事,并在其他回族民间进步组织中担任要职。据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报告记载,仅在 1938 年上半年,马德涵就介绍了六名回、汉进步青年去延安学习。

国难当头,马德涵意志坚定,多次写信问候周恩来,并推荐自己的长子马夔、次子马毅、三子马铎、四子马灿“愿效力与共产党”。 1938 8 月,由马德涵将杨静仁、鲜维俊引荐给当时在汉口的周恩来,他的次子马毅也从桂林赶赴汉口,一同会见,并合影留念。周恩来赠与马德涵一笔钱款,并写名片将马毅推荐给时任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安排马毅在其下属的六处三科做抗日宣传工作。不久汉口战事告急,周恩来还特意告知马德涵父子,请他们速返西安。

21.jpg

1949 5 月,西安解放前夕,马德涵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四处奔走,宣传各族民众积极迎接解放。 5 20 日天刚亮,他便号召回民烧好开水欢迎即将进城的解放军,并在庆祝西安解放暨欢迎解放军的大会上发言,坚决拥护“进军大西北,解放大西北,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1949 6 月初,国民党胡宗南残部马继援率军反攻,此时正值扶眉战役前夕,古城西安和咸阳等地国民党特务纷纷造谣,说解放军要将西安回民斩尽杀绝,马家军此役是为回民报仇,号召回民要“里应外合”以“配合国军”。为了粉碎谣言,也为了我人民解放军能顺利开赴西北战场,马德涵、马平甫分别在清真寺召开回民大会,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揭露谣言的反动本质。马德涵和马平甫还与金启祥、马师瑞等回族知名人士五十余人参加西北军政委员会召集的西安市各族各界人士座谈会,联名写了《西安穆斯林告马军官兵书》,全文刊登在《群众日报》(《陕西日报》的前身)头版显著位置,由我第一野战军在扶眉前线制成传单广为散发,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还向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广播,起到了瓦解敌军,安定人心的积极作用。此外,《群众日报》还刊登马德涵先生拥护新政协,希望迅速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发言,题为《马德涵代表回族群众希望速建民主联合政府》,号召回民团结一致支持解放军解放大西北。

22.jpg

新中国成立后,马德涵历任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陕西省、西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省、市人民政府委员。周恩来总理对马德涵先生的生活也一直十分关心,多次询问马德涵的情况,多次向陕西省的领导介绍马德涵营救西路军的功绩,并指示若有什么困难,请政府帮助予以解决。 1955 5 月,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结束后途经西安,在人民大厦亲自接见了马德涵先生,将他介绍给陕西省长赵寿山,指示陕西省要关心马德涵先生的生活,周恩来紧握马德涵先生的双手说:“今后有什么事情就告诉赵寿山,请他给予解决。”

23.jpg


马德涵老人参加吴剑夫组织的游行

1958 年,马德涵先生病重,陕西省及西安市的各级领导多次到医院探望。 5 20 日,马德涵以 91 岁高龄与世长辞,当晚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民委就发来了唁电,《陕西日报》刊登了他去世的讣告,并组成了由时任陕西省副省长时逸之为领导的治丧委员会,省、市的领导参加了吊唁活动,并送葬到墓地。陕西省委和西安市委送去了印有“帮助革命精神虽死犹生”字样的挽幛,陕西省民委送去了“民族大家庭失去了一份力量”的挽幛,时任陕西省长的赵寿山等省、市主要领导人也以个人名义向马德涵先生送了挽幛,各界代表和群众三千余人出席了安葬仪式。

24.jpg

马德涵先生的一生,跨越了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他始终走在反帝反封建反侵略反压迫的前沿,在民族革命解放的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的站在了共产党和绝大多数人民一边,为民主、为正义、为解放事业不畏艰险,奋勇当先。他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本文在写作整理过程中,参考了《马德涵先生纪念文集》(《陕西穆斯林》编辑部编辑出版)《近现代回族人物研究》(政协陕西省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5 12 月出版)《百年回坊之抗战忆事》 政协西安市莲湖区委员会编),文中所有事略史实均出自以上资料,限于体例,不再一一注释,如有商榷之处,恳请各位方家指正。

转自《西安回坊》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