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国北方乡镇的特写——读《运河人家》

1989-06-04 作者: 原文 #民间书架 的其它文章
分类:

百年前中国北方乡镇的特写 —— 读《运河人家》


作者:张宏明


张宏明,山东大学 1978 年考古专业, 1982 年毕业。历任安徽省文物局综合科长、副调研员、文物保护处处长、调研员。



001.jpg

《运河人家》封面。


在网上看到海天出版社策划出版 寻找中国 丛书,其中三本先行面世。听说这些书是曾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所写,我便动了心思,想借一双双 蓝色的眼睛 ,看看他们如何看待已属过去时的中国。


对海天出版社,我不陌生。在多年前策划出版《中国玉器通史》大型图书时,我曾去过深圳,合作很愉快。该社的领导尹昌龙、于志斌,两位都是安徽人,后者还是我三十多年的老朋友。于总爽快答应了给我先睹为快的要求。


002.jpg

《运河人家》护封展开。


说实话,打开包裹的那一瞬间,我有点小失望。巨小开本的小册子有点像口袋书,与我平素接触的 大部头 形成反差。细看书名,首先喜欢上《运河人家》,因为这书封面飘逸出旷野平原上沿河而居的那种祥和安宁。


我曾经为大运河安徽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出过辛勤的努力和贡献。因为这个情结,我想看看这本书是以什么样的情怀与笔触,书写什么样的内容和故事。


在我看来,《运河人家》是小格局。涉及的人物是居住运河边小镇上的李姓人家,作者从其结婚、生长、孩童经历、上学、见闻逐次展开内容。


003.jpg

《运河人家》原作书影。


不仅李姓无名,小镇也无名,而且 李姓 是一个信基督、住在教堂里的教民。作者似乎在有意隐藏什么。我因看不到对作者和原著的更多介绍,只能判断出书中所涉时空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距天津不太远的一个地方。


读扉页上作者的献词: 我的女孩和男孩,在那些过去的岁月里,你们在大运河的沿岸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长,谨以此书献给你们 ,感觉作者好像是在写自传,不是写旧识的邻居。


《运河人家》薄薄的不足七万字篇幅,分成十二章与结束语。也可能是西方人写中国故事,我通读后感觉与国人讲故事、写小说不同,它写作上存在刻意省略、回避的现象。


比如时间不清,地点不明,人物不详。书中大人如李氏、李太太、王将军、梅医生、齐少校、王太太、童先生都是虚指,这些给人以 神龙见首不见尾 的味道。


不过,三个外国人有姓有名,是朱迪、耶苏、乔纳森 · 利思牧士。书中的小孩子也都有小名,即平安、天贵、天喜、甘霖。还有一位有姓有名的杨丁。自然,考证揣测作者的用意不是本文的主题。


我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生活在华北平原南端的皖北平原,书中所提到的用笆斗 包水 灌溉,小时候就见过农民使用过。而踢键子、抽陀螺这些中国独有的儿童少年游戏,我在上小学课余时间也玩过。所以对书中描写的内容不陌生,其记述的真实性尤其过年情景、庙会、制盐、拉纤、魔术、杂技等,也就毋庸置疑了。


004.jpg

《运河人家》插图。


005.jpg

《运河人家》插图。


本书前八章以记述景物、节庆、民俗风情为主;第九章流浪儿、十章医院、十一章动乱时代、十二章长大以后,又主要是以传播思想和文化价值观念为主,像解说词一样,引导人们一步步不知不觉地走进教会,走进医院,走进爱国精神,走进现代化 ……


《运河人家》是一个情景交融、立善为基的大爱故事,文字上寓情简洁,思想上 帮助中国 ,内容上惩恶扬善,结构上层层递进,有褒扬,有贬剿,有抒情,有写景。尤其过年与庙会,好似一幅北方风俗画,真实、生动,情景交汇,形成百年前中国北方乡镇的特写。书中插录的照片,更是难得的图像资料。


本丛书的主编李辉先生以《触摸历史,在別人的亲历中》为题,为 寻找中国 丛书写下总序。我很欣赏他的如下文字: 走进中国,发现中国,是西方人的亲历记,更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行程 。这是一个著名作家的心声,更像一个历史学者、思想者的结论。



转自《六根》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