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渝:古稀故乡行(下)
上图:作者在故乡天塘村留影。
古稀故乡行(下)
--作者:程正渝
9、为祖父立碑
右图:、程一中(1896—1960)。(百度百科提供 )
清明节前桥市乡连着下了几天雨。到了4月4日上午还在下着细雨。我对方伦说,明天就是清明节了,这块碑今天无论怎样也要搬运到天塘去。于是方伦叫来一辆小四轮拖拉机,又叫来他儿子永兵、舅子国中,连同拖拉机手四五个人,在雨中搬转石碑,怎奈石碑有六百多公斤重,当然无法搬上拖拉机。我又对方伦说,你叫拖拉机手自己叫人,他肯定能找到帮手,我出搬运费就是了。方伦对拖拉机手一说,那拖拉机手果然掏出手机来,不一会儿就来了几个大汉,还带了木缸子,很利索地把石碑搬上了拖拉机。
拖拉机拉着石碑和方伦准备好的水泥、河沙等,沿着乡村公路向北驰去。
我和桂英打着伞步行上八蓼到天塘方伦旧宅等候。
拖拉机在公路上坡处出了故障,直到下午才修好;在细雨中,拖拉机终于把石碑拉到背岗山东边出口处;六个大汉把石碑卸下来后,用准备好的木杆绳索套好,抬起,喊着号子,互相搀扶着,沿着泥泞的坡地艰难地一步一步抬到祖母的墓前,放下,--我心中的一块石头也随之落在了实处!
方伦当场付了工钱:拖拉机手一百元,其余5人各50元。民工们高高兴兴地乘着拖拉机走了。方伦说,在桥市乡打零工一天的工资是50元,所以大家都满意;又说,明天立碑就不雇人了,他已安排亲戚们来干。
翌日,也就是2010年4月5日,清明节,清早起来,我和桂英照例在楼下的饭馆每人一碗米线加一个煎荷包蛋(5元);然后到旅社结清了账,背着行李包到方伦家放好。然后买了些纸花从八蓼直接步行到天塘村祖母的墓地。
不一会儿,方伦、方羔、方仪、方伦的大嫂张金枝和长子泳胜、次子永华、方伦二嫂萧灵芝、方伦之子永兵、方伦的妻弟国方、国中等都陆续到达我祖母的墓地。由方羔主持先放了鞭炮,杀了公鸡,看了风水,定了方位;大家才动手挖土、铲土、培土。当墓前的约70公分深的坑挖好后,由方羔指挥,大家动手把石碑立了起来;接着大家填石块,灌水泥;并在石碑前插香,点蜡、烧纸。
由方羔主持,我和桂英在祖父的纪念碑前磕了三个头。
然后,大家站在碑前摄影留念。
上图:纪念碑前留影。左起:程泳胜、程正渝、程方伦、程方羔、刘桂英、程永兵、萧灵芝、程永华、张金芝、程方仪
上图:程一中纪念碑正面。
石碑正面的铭文是:(见插页)
石碑背面的铭文是:
程一中(1896-1960),
又名程良易 桂阳天塘人
。早年投奔孙中山先生,
历任醴陵、湘谭县长;第
八军、第十二路军政治部
主任;实业部主任秘书;
农商银行上海分行经理等
职。1947年为“民联”领
导人之一,后参与湖南和平
起义工作。解放后当选湖
南省人民代表,并在政协
任职。
程考贤(1867-1899),
一中之父。
朱慈安(1873-1958),
一中之母。新铺岭人。
萧金香(1894-1919),
一中之妻。珠溪人。
杨允文(1903-1985),
续弦。浏阳人。
程元宇(1913-2000),
又名开贵,一中之子。
交大学子。民革成员,
离休干部。
张国华(1915--2000),
一中儿媳,四川秀山人。
南京女子法政学校毕业。
民革成员。离休干部。
祖父一中的纪念碑终于顺利地树立完毕。
天下起细雨来。
我完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我顿时感到浑身无力,像得了重病似的。
接着我们大家在天塘方伦家吃午饭。方伦妻正英做了丰盛的饭菜款待大家。这时我感到疲惫不堪,几乎什么都吃不下去了。
之后,方伦给每个人付了50元劳务费,方羔是一百元。我也照例给初次见面的人一百元。
在回桥市的路上,我浑身像散了架似的,只得蹒跚而行……
我就这样又离开了故乡天塘。
10、尾声
2010年4月5日下午,我和桂英同方伦父子搭班车到桂阳县城,住在方伦在城里买的住房里。这套房子有150平米,三室两厅,宽敞舒适。他的长子永兵和儿媳陆金宵住在这里。高大的永兵在学驾驶执照;小巧的儿媳在海尔专卖店当营业员。
方伦说,他退休后,和老伴带上孙子也住到县城来,这里托儿所和小学都要好些。又说,小儿晓兵是1982年出生的,从湖南工大毕业,现在在广东梅州高速公路管理处当副主任;也已结婚成家了。
入夜,我们上街逛欧阳海广场。广场空旷,灯光暗淡,行人稀少。我们到欧阳海的巨型塑像下摄影留念。欧阳海是我的同乡,又是同龄人,就在我大学毕业的1963年,他在部队演习时,因抢救列车阻拦惊马而牺牲。英雄的塑像成了故乡的象征。
这回我到天塘来,为祖父立碑,多亏方伦一家热情相助。方伦一米六几的个头,也56岁了,因皮肤白皙、身体略胖而不显年纪。他和方仪弟兄俩说话语气平和,行为举止低调。大不同于一些声高气傲的乡里人!方伦在横榨领和天塘都当过教员,以后在学校当过多年会计,现在月工资三千多元,过几年就要退休了。
在离别前,我对方伦说了两件事:
一是方美问一级残疾是否有救济金的事,请方伦向有关部门打听落实一下。(后来方伦打电话告诉我,他到残联咨询,答复是没有救济金;可到村里申请低保。)
二是应着手续编族谱。
1、范围:可缩小,如从第十三世祖智深公起续编;历代在村中有影响的人也可列入,如程剑思是智涵公一支的,也可另列。
2、内容:不能像过去那样,除了记男丁外,什么也没记载;每个人都应有简明记载,如出生年月,职业,有影响的作为等。
我还对方伦说,我祖父这块纪念碑背面的碑文应该加上广明公:
程广明(1840—1911)
一中之祖父。
朱东娇(1837—1903)
一中之祖母。
--这个疏漏是很遗憾的!
4月6日下午四点,我和桂英乘班车去郴州,方伦父子送我们到客车车站。到了郴州已经天黑,我们抓紧时间住进旅社睡觉休息。
4月7日凌晨K9003次列车从郴州出发。由于是节假日期间,泳胜只给我们买到硬座票。车厢走道都挤满了人,根本补不上卧铺票,我只能俯趴在小桌上睡觉,趴累了又仰靠在椅子上迷迷糊糊地睡,也没能上厕所,--竟有些像文革时挤火车!
熬到7:40,列车总算抵达深圳了!
我终于在古稀之年完成了一次不平凡的旅行:为祖父程一中在故乡立了一块纪念碑!
张爱玲在怀念爷爷奶奶时,写道:“她爱他们,他们不干涉她,只静静地躺在她的血液里,在她死的时候再死一次。”
是啊,我们的先人在我们的血液里活着;我们又将在我们的后人的血液里活下去……人类世世代代就是这样在世界上生活下去的。
上图:1997年弟兄姐妹合影。左起:程正江、程正海、程正渝、程正潭、程正洲等
上图:2007年与子侄们在上海留影。
前排右起:程正渝、刘桂英、程尊静
后排右起:程尊平、程尊现、程尊华
很巧合,就在2010年4月份的《纵横》杂志(全国政协的机关刊物)上,刊登了我整理的父亲程元宇的遗作:《策反--民革与上海解放》,文中讲述了祖父、父亲和母亲解放前在上海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事迹。--这篇文章还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等网站收录。
这样,祖父和父亲、母亲等前辈就依然活在回忆录的文字里;并且还将在网络里,和书本里继续活下去!——这是多么奇妙,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呵!
2012年5月,我在为本文修改定稿时,在北京出生的孙儿德睿已快一岁了,外孙乐乐也快三岁了,--这也是令人高兴的事!
上图:2012年在北京与孙儿德睿合影。
70年前祖父主持修建的三层楼洋房子,仍然在故乡天塘村的中央矗立着!
1945年除夕,我家在故乡天塘村四世同堂吃年夜饭的情景也历历在目!
2010年4月,我在故居洋房子的三楼窗户眺望天塘村,山清水秀的风景依然如昨!
上图:从洋房子三楼眺望天塘。山清水秀的风景依然如昨!
一幕幕童年往事也依稀如在眼前……
2010年4月-5月初稿
2012年4月-5月定稿
感谢作者来稿。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文责由作者自负。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