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台湾海峡,一条回家路郝家人走了61年

1989-06-04 作者: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1930年代至2010年代, 两岸, 苏北盐城郝荣庄

穿越台湾海峡,一条回家路郝家人走了 61


--作者:不详


006.jpg

2011 4 月,郝柏村率庞大的亲友团第五次回郝荣村祭祖,叮嘱后代记住坟位。图为郝柏村夫妇与子孙们在父母目前留影。


穿越台湾海峡,一条回家的路究竟要走多久?对于 1938 年春离开家乡盐城的台湾前 行政院长 郝柏村来说,从 1999 4 月首度返乡,这条魂牵梦萦的回家路他走了漫长的 61 年。 2011 9 8 日,郝柏村搭乘 盐城-台北(桃园)直航 首航班机第六次回到家乡, 1500 公里的航程只用了 1 小时 50 分钟。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台办原主任张宗煜说,如今两岸交通便利, 18 年间郝柏村率子孙先后六次回乡祭祖寻根,修订完成四大册《苏北郝氏宗谱》,每次都要反复对后代强调 中国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 曾经 5 次参与郝柏村返乡接待工作的张宗煜近日接受记者专访,娓娓道来其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007.jpg

2011 4 月,郝柏村第五次回家乡,向家乡赠送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011 4 月,第五次回乡祭祖的郝柏村,向盐城葛武镇党委书记李晓东赠送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条幅。他说, 这首诗虽说是唐代的,实际上诗里面的意境就是写的我。我离家整整 61 年,回家后头发都白了,郝荣庄的儿童相见不相识。 离家时郝柏村还是风华正茂的 19 岁青年,再回故乡,却已是历尽沧桑的 80 岁老人。


1999 4 5 日,郝柏村一家人回到了郝荣村, 整个村上的人都出来迎接他,郝老先生高兴得不得了!满面笑容,从开头笑到最后,还特别喜欢问村里人 你是不是姓郝? ”“ 我是十八世,你是多少世? ””


成如今郝荣村最年长者


郝荣村位于盐城市区西南约 40 公里处, 1919 8 8 日,郝柏村出生在这里,至 9 岁去尚庄小学住校读书之前,他的童年时光都在村里度过。


郝氏家族始祖原为苏州富户,明代初期,迁移至苏北盐城郝荣庄,传至郝柏村时,已经历了十八代。如今郝荣庄改名改郝荣村, 535 户人家, 2700 余人, 98% 姓郝,现有郝氏传人 25 26 世,村里数郝柏村最为年长。


1935 年, 16 岁的郝柏村初中毕业于盐城中学,考取南京陆军军官学校炮科,从此成为职业军人。 1938 1 20 日,校长蒋介石在武昌主持了他们的毕业典礼,并特批十天假期,允许家乡在还没有沦陷地区的毕业生,都可以回家探望父母。


19 岁与父母一别成永诀


郝柏村说, 我走汉口、郑州、衢州,到了苏北,回到我的家,见到我的父母,停留了十天。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有机会见面,所以全家照了一个相,这张照片,在我家里,我的子孙,大家都要记得的。


郝柏村儿子郝龙斌曾告诉张宗煜,父亲跟他提起那年的往事, 奶奶说, 儿子回来了! 爷爷说, 你瞎说 。结果,夜里有人敲门,打开门,真的是 3 年未见到的儿子回来了。


008.jpg

挂在 郝氏故居 墙上的,摄于 1938 年春唯一一张全家福


郝氏故居 正屋东方墙壁上挂着这张摄于 1938 年的全家合影。那年, 19 岁的郝柏村一身戎装回到家,全家专门乘船去县城,拍了这张全家照,郝柏村说,这是他的母亲第一次照相,也是她留在世上唯一的照片。这张全家福,郝柏村一直随身携带。到了台湾,他请人把这张照片绘成大幅油画,挂在家中的客厅里。他还请人依据照片制成父母铜像,安放在书房里,日夜相伴。


结束十天假期,告别父母。郝柏村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1999 4 5 日上午 9 时,郝柏村领着全家人,在父母 显考郝公肇基妣袁氏珍宝之墓 前上香、磕头。再 父母,已是一甲子之后,那一刻,长跪不起的郝柏村双泪长流。郝龙斌说,印象中,他从没看过父亲掉泪。


009.jpg

1999 4 月,郝柏村首度回乡祭拜父母。行完跪拜礼后,郝柏村带着家人环绕目的一周,并将酒水洒在父母坟上。


祭拜父母之后,郝柏村迫不及待地走向定格于 61 年前记忆中的老家。踏上进村的小路,郝柏村就满有把握告诉郝龙斌: 我们家就在前边。


刚走几步,迎面碰上郝荣村里唯一与郝柏村同属第 18 代且同龄人郝道平,但却相见不相识。郝柏村风趣地说: 不是儿童相见不相识,是八十老翁不相识。


10.jpg

郝荣村里的 郝氏故居


儿时戏水的小河、小河上的小桥、郝氏宗祠里童年读私塾时相伴的那棵百年银杏树,依然是记忆中的模样。伫立在银杏树下,郝柏村感慨 一别六十载,人已老,树已高。


再走村里的小巷,郝柏村惊讶: 巷子比我以前走的时候窄多了。 郝龙斌说: 那是因为你当年人小个子矮的感觉,现在你长大了,觉得它狭小。 大家都开怀大笑。


11.jpg

首次回到阔别 61 年的家乡,郝柏村在乡亲的簇拥下,畅叙乡情。


郝柏村走进自己小时候住过的小屋,他告诉孙女郝汉祥,父亲对他要求很严,从小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在他 6 岁开始上私塾时,父亲就让他独自住进这间房间,按照《朱子格言》要求他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每天早上叠被、扫地, 每天读书,每天要写 100 个字,写不好写不完不能出来玩。


郝柏村说,那时候,郝荣庄与葛武镇只有一个尚庄小学,距离他的家 15 里路, “80 多年前,我们要坐船去,大约要坐两三个钟头。我 9 岁就离开了家,到尚庄小学去住校读书,上所谓新学堂。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


12.jpg

郝柏村在故居向子孙们讲述自己过去的经历。


1999 4 5 日下午,郝柏村特别回到当年就读过的尚庄小学,未进校门便看见一位少年犹似自己当年,叫住这少年,请他在自己手心写下名字。


在教室里,郝柏村告诉大家: 这是我上的第一个洋学堂 。郝柏村听尚庄小学校长介绍学校的发展之后,询问校长: 校史有没有把我的名字写进去? 校长向郝柏村赠送了一本校史, 郝柏村 列在知名校友之中。


1999 年,郝柏村首次回乡寻根,他告诉随团的台湾记者: 我的根就在这里! 他强调,中国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人不一定要归根,但是决不能忘了根。


13.jpg

2005 10 18 日,郝柏村第三次回郝荣村扫墓。在郝氏宗祠题写了 不忘根本中华之光



转自《 郝氏大家族》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