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西点军校留学生率敢死队阵亡

1989-06-04 作者: 胡博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西点军校留学生率敢死队阵亡


--作者:胡博

说起美国西点军校和南京保卫战两个名词应该都不陌生,但要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恐怕都会觉得奇怪,西点军校和南京保卫战能产生什么关系?笔者今天就讲述一个能联系到一起的故事,一位曾在西点军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为保卫南京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叫张谊。


79.jpg


张谊


一、八名留美生之一


张谊,字正初, 1907 年出生于山西省沁源县城通仙街的一户商贩家庭。由于母亲早逝,张谊是在父名张万同的拉扯下长大的。张谊与 1921 年考入进山中学时受到进步青年影响而产生从军报国的想法,便在毕业后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1926 10 月,张谊考入黄埔,开始接受为期一年的入伍生活。 1928 4 月开始正式接受军官养成教育,是第六期交通第 3 中队的学生。


1929 5 月,张谊学成毕业,他并没有像大部分同学一样前往军事机关或野战部队服务。张谊认为国内军事教育仍然落后,许多教学大都照搬日本。而日本很可能成为将来的敌国,用日本模式打日本,必定被动。因此,他主动申请报考新成立的留学欧美预备班准备出国深造。


留学欧美预备班对报考要求十分严格。预备班要求报考人在军校的毕业成绩必须是各兵科的前 30 名,且政治考试成绩要达到 90 分以上。对于这些要求,在校成绩优秀的张谊全部符合,因此他被顺利地预定为 8 名留美生之一。


经过短暂的语言补习,张谊等人受到蒋介石的宴请。在中央军校后园的一座洋楼里,留学生们齐聚蒋介石身边用餐,随后蒋勉励众人并要求留学生特别要注意顾全国家体面,留学经费应该用的必须用,不必要用的不可以随便浪费(留美生每月经费 120 美元)。其次,要求留学生不论在军事学校受训练还是去部队见习,都要注意学习,不要像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学生连“小部队战斗都不会指挥,只想当大官,有什么用处?”


抱着美好的愿景,张谊和其余 7 名同学于 1929 7 月启程前往美国。和别人不同的是,张谊选择的留学军校是西点军校,可要进入这所军校需要获得美国国会的批准。当其余 7 人已经分别就读其他军校时,张谊只能耐心的等待着入学批准。这一等,就是两年。


1931 9 月,张谊如愿进入西点军校,这也是国民政府第一次派送学生进入西点学习。


西点军校的严酷使张谊压力倍增,尤其是数学科目的英文教材,使他学习起来感觉难度极大。幸运的是,他得到学长--已经读到四年级的王之全力帮助,这才得以成功升入二年级。但当王之毕业回国后,失去“老师”补习的张谊再也无法跟上西点的教学进度,不得不在 1932 年秋被迫退学。


就这么狼狈回国吗?张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既然自己无法完成西点学业,那不妨另寻军校,无论如何也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这样,张谊在 1933 2 月成功进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继续学业,并在刻苦学习了两年半之后,与 1935 6 月学成毕业,完成了他在美国的留学历程。


二、为保卫首都坚持到最后一刻


张谊回国后,受到黄埔学长桂永清的邀请。桂永清正大力建设教导总队,尤其是军士营极缺优秀干部,张谊这样的留美生自然成为桂氏最佳选择。 1935 9 月,张谊得到军政部正式任命,成为教导总队军士营第 4 连少校连长。由于军士营是教导总队扩建的基础,每完成一届培训即扩编一个营级单位。因此张谊在职期间尽心尽力,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为总队培养出大批优秀士官。


80.jpg


桂永清


1937 7 月抗战全面爆发,张谊虽然请战开赴前线,但未能如愿。不过当国民政府宣布要坚守南京时,张谊知道自己为国奋战的时刻来临了。张谊把妻子崔氏遣回老家,并写好遗书以表死守南京之志。


12 8 日,日军第 9 师团在占领淳化后兵分两路直攻南京城的光华门和中山门。从 9 日开始,南京城外全线开战,这其中尤以第 87 师阵地最为激烈。当天下午,张谊所在的军士营奉命驰援第 87 师一部防守的红土山。张谊奉命后当即率领所部进入阵地,配合友军共同击退日军的进攻。


81.jpeg


教导总队


在陆军兵营的战斗中,日军依靠炮火掩护突入守军第 87 师的阵地。为保兵营不失,军士营营长吴曙青决定组织敢死队投入反攻。张谊毅然报名,并率领敢死队冲入敌阵,经过肉搏成功将日军赶出,但军士营也在战斗结束后因伤亡过重而被调到中山门附近休整。随着战况的不断恶化,军士营在没有得到补充的情况下又在 12 日奉命驰援紫金山,终因势单力孤被迫于 12 日深夜从日军包围圈中突围而出。


当张谊带着第 4 连残部进入城内“安全区”时,已经是 13 日拂晓。随着日军突破城防大量涌入城内,张谊在收拢了一些友军的溃兵后,为保“安全区”民众安全,决定继续带着收拢起来的百余人向城西转移。一路上第 4 连不断与日军入城扫荡的小股部队遭遇,几经战斗才勉强抵达城西古林寺暂驻。


由于南京城此时已被日军占领,唯一可以突围过江的下关也告沦陷,张谊等人已经无法脱险。在此情况下,日军步兵第 33 联队在 14 日凌晨终于发现了位于古林寺的中国军队残部,他们立即组织包围进攻。


在此情况下,张谊和所属三位排长陈选铭、刘宗辉、罗彬及收拢起来的来自于不同部队的百余士兵都没有丧失斗志,他们皆愿死战不降,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继续抵抗,子弹用完后就用刺刀和大刀,直至最后一人……


这位曾就读于西点军校的中国留学生,在指挥了南京保卫战中最后一次成规模的抵抗后,将自己的热血撒在了古林寺下。

转自《网易历史》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