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纪霖,《一个民族的精神史》

1989-06-04 作者: 原文 #民间书架 的其它文章
分类:

许纪霖,《一个民族的精神史》


--作者:熊景明


作者简介:熊景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顾问,并负责中心的 民间历史 项目。 40 年代出生于昆明, 70 年代末移民香港。 1988 年- 2007 年,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工作,并从事农村社会研究,参与国际农村扶贫项目。近年在香港及大陆倡导 家史写作



001 (1).jpg


许纪霖,《一个民族的精神史》,香港,三联, 2019


八十年代出道以来,许纪霖一直以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 30 多年后,炉火纯青,为该领域专家。不断超越他的,是他自己。这本人物研究专辑讲述了十三位知识分子的故事,包括张之洞,杜亚泉,汪精卫,林语堂,钱穆,巴金,瞿秋白,沈从文,丁玲,郭小川,郭沫若,李慎之,及作者的恩师王元化。


作者的终极关怀是思想史,是民族精神。他试图通过剖析这些赫赫有名的文人,作家,学者,看他们的成长的环境,思想资源,个人遭遇,乃至习性与爱憎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建构他们的精神世界与追求。从这些撑起民族精神半边天的 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窥见一个民族的精神深度与缺陷


作者一方面拉开距离,看到的不仅仅是个人,也是时代,是社会转型。废除科举制度后, 失落的一代 成为游士,走革命道路顺理成章。民国成立,并没有在地域上,在思想上统一中国。有情怀的知识分子为共产学说吸引,有的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也有丁玲这样的忠实信徒。而其中具有独立人格及思想者,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作为终身使命,先有钱穆,后有王元化。虽然寥若星辰,却在暗夜长空中闪烁。


探索人物内心世界是许纪霖之兴趣,也是他的所长。文章若被 标题党 放到网上,每一篇冠以 你所不知道的 XXX” ,并不算夸张。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被作者刻画得入骨入髓。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才华洋溢,然而每个人的性格,所遭遇的时代,运气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各自的精彩人生。读来兴味盎然。


书中唯一鲜为人知的人物,是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之一,《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晚清以来的知识分子,均以启蒙为己任。处江湖之远,可办学办报刊。杜亚泉致力编译西方的科技著作,主张 指导个人,改良社会 ,受到志在推翻一个旧世界的陈独秀 气势汹汹的责难 。陈独秀代表的潮流无法阻挡,百年之后,重读两人的主张,一声长叹。


许纪霖的写作,字斟句酌。他将论文写成优美的散文,可圈可点之段落,通篇可见。 时间终结了。当满街人群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当一代俗儒著书立说,全为稻粱时,李慎之在苍茫暮色之中,发出秃鹰般的绝唱。那个渐渐远去的中国士大夫的身影,显得是那样的空旷、孤独和绝望


时光到了二十世纪之末,随着工商社会的崛起,意识形态的消解和知识分子的学院化、专业化,士大夫作为一个精神性群体,终于在历史的地平线上消失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民族精神,何以寄托?这是本书留给我们的思考。


002 (3).jpg

本文作者熊景明近影



转自《渡十娘》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