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生:1950年的昆仑山

1989-06-04 作者: 路生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皮山县, 赛图拉, 新疆

1950 年的昆仑山


-- 作者:路生


我一直想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但找了很多导演和投资人,一次次被碰破鼻,甚至把脸都给碰肿了--那些导演和投资人对我说的并不感兴趣,他们喜欢拍杨玉环呀貂蝉什么的,总喜欢弄些历史的美女或美女的艳遇啥的,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我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赛图拉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多人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那么,现在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赛图拉在新疆,在新疆,在喀喇昆仑山上,海拔 3700 多米,是皮山县的辖地。


11.jpg

赛图拉哨所


我,以前在军营工作时,曾到赛图拉采访过,我的一个战友在赛图拉当过兵,我们都有一个网名叫 “3700 信仰 3700 米这个高度对喀喇昆仑来说,有点偏低,但依然是我们非常喜欢,总想一直被叫下去。


现在就让我唠唠叨叨地向大家介绍吧--赛图拉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古老的商贸通道,由此可以到达印度,又是新疆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 1877 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加强赛图拉一带的边防, 100 多名清军与当地群众联手,自带干粮,牵着骆驼、马匹拉土运石,历史时数月,建立起了赛图拉、克里阳卡和麻扎达拉设卡。从此,祖国最西边境有了真正意义上的 防御大本营 ,承担起了西部边关 800 多公里的喀喇昆仑山的守防任务。


12.jpg

昆仑天路


30 多年后,清朝亡了,国军士兵进驻赛图拉,从清军手中接防。至 1928 年,在赛图拉的国军士兵已由当初的 10 多人增至 100 人,成立了一个叫 边卡队 机构,在卡拉 ( 胡鲁木山口 ) 修筑堡垒,巡逻至康西瓦以远的地方。


其后,守卡兵力逐渐增至 200 人, 1937 10 月至 1942 年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 边卡队 增至 1 个团,下辖 3 个骑兵连,赛图拉卡、康西瓦卡、苏盖提卡、哈拉赛卡各有 1 30 40 人的排,设防并沿边巡逻。赛图拉是这些个哨卡的通称,当时以赛图拉卡为中心,向康西瓦卡、苏盖提卡、哈拉赛卡提供后勤支持,国军甚至还在这一带建立了秘密的粮站。


一代代的边防军人在赛图拉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不管是谁,都完成着守卫祖国西部边疆的任务。


13.jpg


我要讲的故事是从 1946 年开始的,那时,赛图拉的国军士兵越来越少,大约只剩下了一个班,有七八个人,而且,没人再管他们了。怎么办呢?这七八个士兵,取暖用的是牛粪火,吃的最好的是玉米面糊糊,天冷时,大家就紧紧挤在一起,互相用身体取暖,天天盼着上面能派人来换防,但天天迎接他们的却是能让他们坚守边防的皑皑雪山。


这样的日子过了 4 年,到了 1950 3 月,解放军来了,是第 2 军第 5 师第 15 团的部队,进驻赛图拉。国军士兵出门相迎,解放军走上前来,国军士兵忍不住抱怨: 你们怎么才来换防呀! 随后,发现解放军的军装和自己的不一样,又说: 部队怎么换装了!


14.jpg


解放军不知如何面对这群国军士兵,沉默了半晌才告诉国军士兵山下发生的事情,国军士兵哭了: 爬冰卧雪、吃糠咽菜 …… 我们等了 4 年,咋就不知道天变了呢! 随后又说: 现在好了,我们可以回去了,你们是打了胜仗的部队,把赛图拉交给你们,我们也就放心了!


看着国军士兵印着雪域高原的黑脸庞和破破烂烂的军装,解放军说: 如果你们愿意留下,我们欢迎,想回家的话,我们发路费。


国军士兵多少有些迷惘地相互打量了一阵,有一两个年轻的表示愿意留下来,其余的都胡子拉碴地说,好长时间没见过爹妈和老婆娃娃了,也不知道是个啥情况,想回去看看。


15.jpg


解放军发了路费,但想走的国军士兵蹲在地上并不走,解放军问是不是钱少了不够用,他们也不说话,抓耳搔腮,都是很难为情的样子。过了很久,其中的突然拿出路费,跪在地上大声哭了起来: 长官,我们有个不情之请啊!


原来在距哨所不远的喀什喀尔河(墨玉河)对岸,还有一个国军士兵和他的妻子,不过他们已经死了,被冻成了冰木乃伊。当时,活着的国军士兵没有安葬他们,而是将他们存放在了一个冰洞里。那位哭着的国军士兵说: 这样就走了,我们哪能安心!


16.jpg


解放军渡过河流,找到了木乃伊国军士兵和他的妻子,把他们安葬在了哨所附近。随后,解放军发现,岗楼的墙壁上有一些弹痕和弹洞,就问: 以前,这里发生过战争吗? 国军士兵没有回答,从地上爬起来,擦了两把眼泪,头也不回地走了。解放军目送着他们,朝他们的背影敬了个军礼。


我知道这个故事,大约是 1995 年,那时,我在新疆某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很荣幸也很难得地采访到了驻守在赛图拉的一位解放军排长。从 1950 年到 1995 年, 40 多年过去了,但这个故事在解放军士兵中仍被一代代地流传,仿佛发生在昨天。排长告诉我,他们现在驻守的地方还叫赛图拉,不过已经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 —— 三十里营房。从三十里营房到国军先前驻守的赛图拉哨所有 15 公里路。


17.jpg


1950 换防 后,解放军继续驻守赛图拉哨所,后来为了改善驻守条件,将哨所东移至 30 里外的另一个地方,国军驻守的赛图拉哨所随即被废弃,成了 遗迹 。同时,解放军于 1958 年,在这道边防线上设置了神仙湾哨所等哨所。


神仙湾被医学专家称为 生命禁区 ,神仙湾哨所海拔高度为 5380 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最大温差 30 多度,冬季长达 6 个多月,一年里 17 / 秒以上大风天占了一半,空气中的氧含量不到平地的 45% ,而紫外线强度却高出 50% ,是不折不扣的 高原上的高原 。一代代解放军战士在此为祖国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谱写着一曲曲边防军人卫国戍边的赞歌。


排长说,尽管国军当年驻守的赛图拉哨所被废弃,但他们没事儿时,总喜欢去那里看看。哨所遗址是个四合院建筑,东南北三方都是大河滩。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所在的平台高出河滩足有十米多,南面是大山流下的小河,营房不远处有个高高的哨楼,呈典型的六角形,约有六七平方米。哨楼建筑墙壁上密布射击孔,哨所院子有足球场大,地上残留着许多马桩头,是国军士兵用来拴哨所巡逻的军马和骆驼的。


18.jpg


打这以后,我就想找个导演,拍下这段故事,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愿望没能实现。因为不能实现也便常去影院,心想着万一在影院,看到这个故事该有多好啊--也许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或者很多个人像我,惦着这段故事,他们通过自己的途径现实了他们和我的愿望。但是,我很失望,始终没有看到,因而,常坐在影院里面对那些花花绿绿的女人和艳情的故事,想到赛图拉、想到康西瓦、想到神仙湾 …… 一个人偷偷摸上几把眼泪。


记得,当年的采访中,我曾问过排长: 那么,当年离开的那些国军士兵呢,后来有消息吗? 排长摇摇头,过了很久才说: 只是听说他们中有东北的、甘肃的,还有四川的 ……” 排长还说,当年离开的那些国军士兵之所以没有回头,可能是怕回了头,看到这哨所、这雪山,就舍不得离开了 …… 他们当时走的是桑株古秘道,新藏线之一,应该是安全抵达皮山,然后各回各家,再无任何音讯了。


19.png


也记得,当年,被采访的排长还告诉我,那个国军士兵和他的妻子是巡逻时冻死的,面部被鸟类啄食成洞。解放军把他们从河那边背过来,安葬他们时发现,哨所遗址外约 100 米处有大小不等的坟堆无数,其中近 30 个坟堆较为明显。同时,在赛图拉附属哨卡附近,都埋葬着无数边防官兵。


( 注:本文参考了新疆建设兵团有关赛图拉哨所及赛图拉镇相关史料,图片来自网络 )



转自《路生观史》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