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禄:台湾怎样再造“黄埔军校”

1989-06-04 作者: 陈其禄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黄埔军校, 台湾


台湾怎样再造 黄埔军校


--作者:陈其禄


002.jpg

台北中正纪念堂油画,画的是蒋介石创办黄埔军校时的情景


黄埔军校,蒋介石的地盘,革命党人的江湖。


它是老蒋人生巅峰的起点,他在这里缔造了自己的军政圈子,再和这些人一起叱咤风云半个世纪。哪怕在他败退台湾、处于人生最低谷时,他对俗称 黄埔 的陆军官校依然念念不忘。在党政会议上,他频频提及 黄埔精神 ,以及自己当年带着 500 名黄埔师生北伐的故事;在官邸里,他说教育要 文武合一 ,而国民党最大的失败就是教育。


于是,一个新的 黄埔军校 在高雄凤山出现了,不仅招生梯次接棒大陆、从 “24 期学员 开始,连军旗、军歌、学制、校训等,无一不是大陆黄埔的再现。


1950 年开学那天,老蒋大笔一挥,写下黄埔校训 亲爱精诚 ,再向学员训话: 当年我们以一个黄埔军校打败了军阀,还打败了日本。今天我们也同样要以一个黄埔军校来 光复大陆


台湾黄埔 一战成名


台湾黄埔 的建立,首要功臣是孙立人将军。


1947 6 月,国共内战正酣,孙立人自东北战场返回南京述职。当时蒋介石有意让他担任南京的陆军官校校长,但孙直言东北局势被动,办学缓不济急,他愿意为政府训练 30 万新军,直奔东北战场。


他说,纵观全国局势,唯独台湾远离大陆战场,且兵源充足、练兵可不受干扰;高雄凤山作为新军训练基地最适宜。


高雄,台湾的战略要地,在日据时代颇受日本人重视,除左营港为岛内最大军港之外,还有 6 座军用机场,凤山则驻有日军海陆联队,拥有总面积达百万平米的军营和仓库,以及完备的训练设施和军眷住宅。


不过,老蒋一听孙立人要在台湾练兵就连连摇头,直说台湾离首都太远了,训练基地最好选在南京,不然就是北平、武昌等交通便利之地,调兵才快。孙继续解释:由南京陆路运兵到东北,还不如台湾自海路运兵快。就这样,孙立人在老蒋办公室里磨了半天,终于获得蒋的首肯。


1947 10 月,陆军官校台湾军官训练班在凤山成立,后改为第四军官训练分班,组织上隶属于陆军官校成都本部,孙立人任班主任。 1949 年金门战役,以该班毕业生为骨干的第 80 201 师,在金门彻夜死守,消息传到台北,蒋介石还感动落泪。


于是,一战成名的训练班开始受到老蒋重视。 1950 9 月,蒋介石手令 黄埔 在凤山复校,等于让培训班直接升格。一个月后,他站上官校检阅台振臂高呼 反攻大陆 ,直言黄埔军校是军人的魂,学校办好了, 解救同胞 就有希望。


这番话,自然是说给部下们听的。那是个岛内人人高唱 反攻大陆 的时代,国民党大败之初,追忆黄埔的辉煌,或许成了老蒋个人的精神支柱--自从失去南京以来,他心中苦闷异常,还在日记中透露过想自杀: 如果 党国 真绝望,则尚有余此残躯立足之余地,何面目见世人乎?故近日时有 殉国 问题于脑海中 ……”


那阵子,父亲讲话再激扬,儿子们私底下还是担心得很。蒋经国特意吩咐侍从们:要一秒钟不停地看着老头子。


003.jpg

1953 6 16 日,蒋介石在台湾高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主持第二十四期结业典礼


蒋家后代的 黄埔一梦


统治台湾期间,蒋介石一直很重视凤山军校,不时南下视察。这里寄托着他对 党国 的期许,而这种信念,也自然地落到了孙辈们的肩头上。


蒋家第三代、蒋经国的 3 位嫡子孝文、孝武、孝勇,都曾进入凤山军校就读。按蒋介石的想法,孙辈们要继承衣钵,不经受一番磨练是不行的。


1956 年,长孙蒋孝文进入凤山军校就读 黄埔第 28 ,因为成绩不太好,只能当插班生。当时 大公子 在军校里没受多少优待,校长谢肇齐命令教官将他与其他学员一视同仁,仅看在他插班的份上派专人加强辅导。


如此军校生活,搞得蒋孝文适应不良,半年内不仅课业大幅落后,还闯出大祸:他 开溜 到高雄市一家舞厅里,为争夺舞女而开枪闹事,还殴打到场维持治安的军警。最后,他只能以 口鼻疾患 为由退学。


弟弟蒋孝武更厉害。刚入校没多久,他因不守军纪而被点名批评,不仅不服,还当面痛骂批评他的教官。此后再也没有人敢管他,他可以睡到自然醒、开小灶,随意出校门 …… 情况传到蒋介石这里,这位爷爷也束手无策,只好让孙子退学了事。


老三蒋孝勇则有些不一样。和哥哥们相比,他显得更勤奋、进取。 1964 年, 16 岁的蒋孝勇放弃考大学,选择了陆军官校预备学生班,让蒋介石极为欢喜。蒋孝勇曾在《哀思与憾事》里回忆,爷爷在他报到前一天,特地把他叫到书房勉励,还打开皮包、拿出钱袋,给了他 200 块新台币: 你独自到官校去,必有零用之需,钱包里我也就这么多 ……”


1967 年,他顺利升入陆军官校,还在一场机械化武器考试中名列前茅。然而,次年一场夜间训练时,他翻越壕沟时扭伤脚踝,严重得必须打入钢钉辅助步行。


为了安慰孙子,老蒋特意写了一封信: 勇孙:如你足疾久不愈,恐难成为健全的军人,实为我半年以来最大之忧虑,乃非言语所可形容也 …… 只有一切听从医生之言,凡使你足疾能愈之办法,都得照办,再不可有勉强充好汉之行动,手拄拐杖,无论上课或上餐厅,亦只有提用,勿以为羞是要 …… 若非如此持以自制与勉强行之,则恐难望痊愈了 ……”


后来,他有意返校上课,搞得奶奶宋美龄心疼了: 依我看,索性就别让孝勇再回军校了,他那只受伤的脚好不容易才治好,万一将来在军校里继续受训,如果再要扭伤了,又将如何得了呢?


最后,蒋孝勇从军校退学、转入台大,让蒋家后人终与 黄埔 无缘。老蒋寄托在孙辈上的 黄埔一梦 ,也就此没了下文。


这里有电影,也有情歌


蒋介石戎马半生,反对他的人不断指责他 好战 。不过,在一些国民党要员眼里,黄埔对老蒋而言还有另一个意义--实践他的教育理念。


自从定居台湾以来,蒋介石一直提倡教育改革,凤山军校也是其中一环。 1954 年,该校参考美国西点军校,提倡 文武合一 的理念,将 2 年学制延长至 4 年,分为军事教育和学年教育两块,前者包括每年夏季为期 10 周的军训,后者则与普通大学教育相仿,强调机械、土木、外语和政治课程。学员毕业后除了授予军衔,还会获得理学士学位。


1975 年蒋介石去世后,台湾政治氛围开始松动, 台湾黄埔 也逐渐强调军民合一的理念:扩大招生、开设 2 年半学制的专科班(出了十几位 专科将军 ),同时注重社团活动发展。在台湾民歌盛行的 70 年代,官校的 黄埔合唱团 和吉他社经常在各地巡回演出,还自编两首 黄埔情歌 传唱,后来成为了新生晚点名时的必备曲目:


《黄埔恋歌》:


风轻吹的一个黄昏,红红的一轮夕阳

潺潺的一湾流水,有只鸟儿在枝头轻啼

我要往远方的时候,陆军官校使我留恋

我永远不能忘记,使我难以忘怀的地方


《黄埔湖畔(落叶飘飘)》:


晚风吹起落叶飘,黄埔湖畔独人行

夕阳西下垂杨柳,自问相思何从起

因为是我想念你,难道感情如云散

你岂知我心的痛苦,落叶飘飘全是为了你


凤山军校还开放部分校区,支援拍摄军教片《黄埔军魂》、《壮志豪情》等,让民众得以一窥尚为军事禁区的 台湾黄埔


有趣的是,《黄埔军魂》的主演、曾任 立法委员 的资深演员柯俊雄,当时为了躲避兵役,先是拜托剧组帮忙办理延期服役,然后搬家 5 次、与军方玩了 2 年的 躲猫猫 。当他终于被户政单位抓到、送进军营不到一个月时,《黄埔军魂》就开拍了,他又被凤山军校借调走, 逃兵 摇身一变成了 军魂


被涂改的 五大信念墙


1999 年,官校又引入学分制,尽管保留了军事教育,但其党政色彩逐渐被解构。 2000 年台湾政党轮替,更加速了这一流程。


当时,有着浓厚国民党色彩的 台湾黄埔 成了民进党搞修正的首要目标之一。凤山官校先是被降级,校长由中将降为少将; 2006 年,在台湾唱了 56 年的官校校歌,因为歌词中有 党旗 主义 等字眼,被上级机关要求修正。


当时高层认为,为了贯彻行政中立、军队不涉入政党原则,必须修改《黄埔校歌》;而在修改版校歌出台前,原校歌禁唱。讽刺的是,校歌被禁唱的同时,一块设于 1977 年的歌词石板还留在校园内,至今未动。


这首歌从大陆一路传到台湾,对台军而言意义非凡:不少军歌都取材自它,如《陆军军歌》、《黄埔军魂》等,若要禁唱,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2005 年,有 立法委员 要求台军晚点名时不可唱《我在中华》,改唱新编的《勇敢的台湾人》,搞得台军干脆取消晚点名,理由是 无歌可唱


后来校歌没有改,但它一直被禁到 2008 年、国民党重新执政。那一年的黄埔校庆,马英九以台湾领导人身份视察官校,并现场领唱《黄埔校歌》,代表它被正式解禁,还让不少大陆来台的黄埔老兵潸然泪下。


但是,有个东西是改不回来了。校史馆外墙上,原有 主义、领袖、国家、责任、荣誉 五大信念 碑文, 2007 主义、领袖 两词被删去,其他词则要重新排列。现在这面墙上,就和白纸被涂了修正液一般,灰色石瓦被抹了 5 块灰色涂料。


老蒋当年手谕复校的 黄埔 ,历经台湾社会变革,如今已是另一副模样。不过,那份历史沧桑还活在校歌里,学员们的臂章上也依然是蒋介石手书的四个大字: 亲爱精诚



转自《老衲读史 2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