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贤:过去40年,中国消灭了91.6万所小学

1989-06-04 作者: 陈良贤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过去 40 年,中国消灭了 91.6 万所小学


--作者:陈良贤


今年 7 月,为了腾出地方来缓解县里学校班级人数过多的问题,湖南娄底新化县教育局搬出了自己的办公楼。


根据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班级平均规模不应超 45 人,但新化县有 37% 的班级人数都不止 55 人。这种情况在中国并不少见。


一面是学校班级挤爆,另一面却是学校数量在减少。教育部同月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6 年,全国小学的数量为 16.7 万所,连续第 42 年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班级拥挤、学校却在减少的情况?又是哪些学校消失了?


被消灭的农村小学


中国小学消失的速度是惊人的。


1976 年到 2016 年的四十年间,共有 91.6 万所小学在中国消失。从 改革开放 前的百万小学,到如今小学数量已不足二十万所,而其中消失的基本都是农村小学。


83.jpg


学校数量减少之前,中国的小学曾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且与 文革 有关。


文革 期间,中国的高等教育受到巨大冲击,但中小学的数量却在不断飙升。


所有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国家不再投资或少投资教育经费 这一建议在《人民日报》头版被提出后,全国掀起了一股全民办学的狂潮,出现了 乡办高中、村办初中、小学办到家门口 的景象。


学校数量的增长只不过是为了满足当下指标狂热,有学校,却谈不上有教育。


文革 结束后,各类不合格的学校被撤并,小学数量首次出现连续减少。不过,此时的中国农村已形成了 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 的基础教育格局。 1981 年时,平均一所小学可以覆盖 1.08 个村庄(文中的村庄指的是行政村)。


等到 80 年代中期,城镇化和 计划生育 开始影响到小学数量。


随着乡村镇建设的开始,中国村庄的数量开始迅速减少。从 1985 年到 1995 年,中国消失了二十万多个村庄,平均每天有 55 个村庄从地图上消失。


同时, 1982 年被定为基本国策的 计划生育 开始显示威力,中国的适龄儿童数开始持续减少。村庄凋零、生源萎缩,那些难以为继的村办小学因此消失。


84.jpg


90 年代中期出现的 撤点并校 加速了小学消失的速度。


撤点并校 是学校撤并政策的俗称,包含把学校关闭和降为教学点两种措施。撤并学校的初衷是为了应对生源减少问题,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高规模效益。


然而,地方政府推行 撤点并校 的动机不单单是为了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出台,地方政府需要承担义务教育经费的大头,通过缩减学校和教师编制可以明显减少教育财政支出。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曾在 2007 年做过一个调研,发现撤销学校能减少一笔不菲的教育经费。通过撤销一些小规模学校,将生源聚集并减少相应教职工,每年可减少的教育财政支出就有 1670 万元。


85.jpg

2015 3 月,甘肃天水。孩子们在没有灯的教室里就着晨光学习,教室外就是甘肃的大山,窗户映出了土黄色。 / 视觉中国


所以,当国务院在 2001 年颁布文件,正式提出要 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适当合并 后, 撤点并校 就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态势横扫全国小学,仅 2001 年,中国就减少了 6.7 万所小学,速度创历史之最。


撤点并校,问题多多


在允许各地进行撤并学校的文件中,还有 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 这一限制条件。显然,这个前提被忽视了。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曾在 2008 年对全国 8 个县 77 个乡镇进行调查,发现 撤点并校 后,有 58.9% 的小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更远了,平均距离增加了 9.19 公里,只有 10.0% 的学生家校距离变近了。


86.jpg


为了解决上学远的问题,一些家庭不得不让孩子坐车上下学。


由于许多农村学校无力为学生提供校车,相关监督体制又一度缺失,很多农村学生的校车往往是面包车、农用车,经过简单改造后,这些车就承担起了运送孩子的任务。超载、超速情况时有发生,发生了多起悲剧。


北京师范大学的袁桂林教授曾统计了 74 宗有关校车安全事故的数据,发现有 74% 的死者是农村学生,多与 撤点并校 后上学远有关。


2010 12 月,湖南衡阳,载有东塘村几十名小学生的三轮车在前往因果村小学的路上坠河, 14 名小学生死亡。因果村小学距离东塘村五公里远,因为 撤点并校 ,东塘村小学被并到这里。


比起校车,地方政府更加青睐建立寄宿制学校。到 2009 年时,全国农村小学寄宿生的比例就已达到了 10 %,而在云南、青海这些地方,农村小学寄宿生占比更是超过 30 %。


87.jpg

2011 5 27 日,江西九江瑞昌市洪一乡双港小学简陋的学生宿舍。 / 视觉中国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和住宿条件一样差。


国家审计署曾在 2012 年抽查了 12533 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发现有 36% 的宿舍生均面积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每住宿生 3 平方米, 40% 的学生宿舍楼内没有厕所。七八个人挤一个大通铺,也不少见。


一些寄宿制学校甚至无法解决孩子吃饭的问题,许多学生只能从附近摊点买吃的,有的甚至要自带一周的干粮。因为吃不好,农村寄宿学生患有营养不良或肠胃病的比例偏高。


由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合作的 农村教育行动计划 项目组,通过对 114 所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样本跟踪调查后发现:因为营养不良导致寄宿学生的身高,比同龄人的平均身高低 9 厘米。


88.jpg

2011 11 月,陕西陇县河北镇。并校后方圆十里的孩子都在韦家堡小学寄宿读书,每周回家背些干粮。 / 视觉中国


更严重的是上学远导致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


华中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小学生不喜欢寄宿制学校,过早离开家庭会引起孩子心理的诸多不适。上学路途远已经超过经济贫困、学习困难,成为农村儿童辍学的第一原因。


2008 年到 2011 年,中国小学辍学率已从 5.99‰ 上升到了 8.8‰ ,退到了 1997 年的水平。辍学的主体已从小学五、六年级变成了一、二年级。


如此结果,事与愿违。 2012 9 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对持续了十年的 撤点并校 运动紧急叫停。


城乡不均,家长买单


进入 后撤点并校时代 ,没有学校再被强制撤并,但农村小学的数量依然在下滑,因为学生都跑去城镇了。


除了随迁子女因跟着父母而在城市读书外,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主动将孩子送进城读书。


由于农村小学难以满足学生父母对优质教育的诉求,不少有条件的农村家庭将孩子送到乡镇或县城读书,还为此买房或租房陪读。这也是为何中国的教育城镇化水平远超户籍城镇化的水平。


(注:教育城镇化是指农村户籍学生成为城镇学校学生,接受与城镇户籍学生一样的教育的过程)


89.jpg


农村学校不如城镇学校,这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教师的经验水平,还是学校的基础设施,村小都难以赶上城镇小学。一位老师教一门课,在城镇学生看来天经地义的事,但在村小却并不现实。


90.jpg


而且农村教师的待遇较差,毕竟连学校本身都在撤并的生存线上挣扎,教师的待遇可想而知。


2012 年,黑龙江多地的农村教师就因工资太低而抗议罢课。面对日益凋敝的农村,新老师不愿长留、好老师易被挖走。


为了让孩子接受和城镇同龄人一样的教育,农村家长拼尽全力让孩子进城读书,或陪读、或住校、或寄居。甚至造就出了一种陪读经济。


县城学区房的畸形价格就是一例,房地产开发商把家长们对优质教育的诉求转为了对学区房的刚需。就如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秦玉友所说: 家长成为了城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买单者。


91.jpg


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形成了 农村小规模学校、县镇大规模学校 的局面。拥挤的是城镇学校,一些中部省份的小学甚至出现了一个班上百人的情况,反倒是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班级变成了 小班化 教学,甚至出现了教室空置的现象。


今年 1 月,云南鲁甸 8 岁的小学生王福满因为一张照片走红。为了上学,他步行了一个小时的山路。因为天冷,衣着单薄的他到教室时已一头冰花,这一幕被老师拍下传到网上。


这样需要跋山涉水才能上学的农村孩子还有千千万万个,他们和城市孩子的距离,比他们上学要走的距离,还要远得多。



转自《米筐投资》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