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君:来到钱穆故居,我在寻找三个答案

1989-06-04 作者: 风君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来到钱穆故居,我在寻找三个答案

--作者:风君

21-1.jpg

在儿子上中学之前,风君给他讲了一年多的历史,选择的书籍便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之所以会选择这套书,在于风君喜欢钱穆先生写中国的历史,是带有一种温情在写,带有一种自傲在写,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充满正能量。

趁端午节放假的机会,昨天,风君一家开车从苏州到了无锡钱穆钱伟长故居,想去一探这位国学大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故居位于靠近苏州的无锡新区鸿山街道七房桥,路程并不远,交通也挺方便。现在的钱穆钱伟长故居并非是钱穆生活时的原样,由于两次大火,钱穆原先居住的地方破烂不堪,无法居住便搬迁到了附近的地方安家。现在的钱穆钱伟长故居是按照钱氏鼎盛时期的建筑规模重建,占地 5400 平方米。很大气。

在去钱穆先生故居之前,有三个问题始终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一是钱穆作为一名中学生,为何会有如此高的学术成就;二是为何钱穆先生对国家的历史为何会抱有如此感情;三是钱家为何会人才辈出。

参观完钱穆故居,风君对这三个困惑有了些认识和解读。在此,风君试着谈点看法。

21-2.jpg

钱穆故居

一是中学生钱穆为何会有如此高的学术成就?

民国时期的很多大师要么名校毕业要么留洋归国,和这些高大上的大师相比,钱穆纯粹是屌丝出身,草根出身。最高的学历是中学,就读的第一所中学是常州府中学,刚创办不久。钱穆因参与学潮读了 4 年便自动退学,其后就读南京的私立钟英中学,不久学校因辛亥革命爆发而停办,钱穆辍学回家,至此再无上过正规的学校读书。

就是这么一个屌丝,其学术成就这么大,为啥?来到故居,风君看了钱穆的介绍,感觉钱穆先生能够有这么大的成就,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勤奋,七房桥不是交通很方便的地方,不热闹但适宜读书,钱穆在乡间教了 10 年书,苦读了 10 年,一日不敢松懈。

二是家风,钱穆父亲是个读书的种子,却不是个应试考试的高手,得不到多少功名。尽管钱穆的父亲生活过得贫困,但读书学习是家风。在钱穆父亲去世之后,面对生活无着,族人介绍大哥去当学徒,但钱穆的母仍然坚持将大哥送到学校去读书。面对这样的家庭,相信钱穆在学术研究上不敢有丝毫松懈。

三是他人,钱穆身处文化发达的江南,在其成长过程中得到不少贵人相助,所以能够从中学到大学教书,这是一个极大的飞跃。

二是钱穆为何会对国家历史会如此温情?

我们在看民国大师的生平史时会发现,很多人在幼时失去了父亲,这是人生中三大悲之一,和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同列。 12 岁的时候,钱穆便失去了父亲。孤儿寡母,生活自然过得很凄惨,这点和鲁迅有点像。

不过,和鲁迅成年后的愤世嫉俗不同的是,钱穆对国家历史充满了温情,在其笔下的中国历史是美好的,不是那么的暴戾,不是那么的屈辱,不是那么的自卑。

在鲁迅的笔下,父亲生病以及去世后,他遭受到了诸多的白眼和歧视。但在钱穆的回忆中,当地人到镇上购买东西,有赊账到过年前才结算习惯,母亲怕家贫导致年底还不上钱,坚持要现结。但当地的店家仍然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坚持赊账到年底才结算的习惯。这虽不是母亲所愿,但多少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温暖。

在钱穆一家最为困难的时候,钱氏家族的怀海义庄伸出了援手,提供了资助,这能够为钱穆一家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义庄模式是由范仲淹在苏州最早发起的,其运作的核心部分便是宗族里有公田,依靠这些资产增值收益,为困难的族人提供帮助。

中国的传承制度是儿子平分家产,不像欧洲和日本采取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制能够有效保持家族资产不流失和不削弱,有长期保持贵族地位的经济基础。而在中国采取析产继承制,随着后代的增多,家产再多的家族最终总会有一些族人因生病等各种原因导致贫困不堪。而这个时候,由家族义庄提供帮助便很重要了。

很大程度上,义庄带有慈善救济的作用,消弭贫富差距,为贫困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套运作方式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而钱穆一家正是这个中国传统的救济制度受益者。

从这点来看,钱穆小时生活虽然困苦,但他得到了家族以及周遭人的善待,而这些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此,风君便很能理解钱穆先生会对中国历史带有如此大的温情与好感。

钱穆的祖父、父亲以及大哥皆寿短,而钱穆活了 96 岁。虽说有生活改善之缘故,但风君认为和钱穆先生豁达、充满感恩之情不无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国家历史、对社会现实极端不满的人会健康长寿。

三是钱家为何人才辈出?

无锡钱家是望族,钱穆一家便出了钱穆以及他的侄子钱伟长两个大名人。鸿山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居然出了 7 名院士。如果算上钱钟书这些名人,无锡钱家真是太牛掰了。

出一个两个名人不稀奇,稀奇的是扎堆出名人,就像大师在民国云集一样是同样的道理。那么钱家为啥这么牛?

风君觉得,要出人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至少等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人愿意这么做,二是有能力这么做。

首先来看,无锡钱家或者我们再放大一点,江南这些地方为啥出大师多。我们可说,这些地方经济发达啦,有钱啦。但问题是,中国有钱的地方多得去,唯独江南这些地方有钱又有文化,真任性。

风君觉得,这肯定跟当地的人文有关系的。大家可能会普遍有种感觉,江南一带的人太文弱了,要是想来场革命简直难以想象。事实上,流血的革命确实少点,但在文化革命上一点也不差。

翻看中国的历史,两次异族入主中国,抵抗最为激烈的地方便是在江南。蒙古军队所向披靡,灭掉欧洲国家费不了多少时间,但攻打南宋却是花费了 50 多年。南宋的主场便是在江南。再看清朝,满洲人在北方很爽,没费多大的精力占领了北方。但在江南遭到了激烈反抗,这才有满清入关后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两大暴行。

我们注意到的是,江南为何会对异族如此激烈反抗,很大程度上在于江南坚定中国传统。所以根本无法接受蒙古人如此歧视南方人,歧视读书人,以及满族人的蓄发命令,这在他们眼中,无疑是对中国传统的亵渎以及颠覆,为此会拼死抵抗。

也正是这种社会基因,江南会更加重视传统的礼教。这样一来,重视教育又会接受外来的东西,固然会更加容易出大师。

其次,钱家能够保证有能力的人去学习。在钱穆的回忆当中,族人吃喝玩乐确实让人感到不爽,但当地的义庄制度,能够保证那些家境贫寒但天资聪颖的年轻人继续学业,仍然会有咸鱼翻身的机会。

转自《草地周刊》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