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硯無田:盛宣懷·上海老公館·歷時120多年·終於被拆

1989-06-04 作者: 原文 #这样走过 的其它文章
分类:

盛宣懷·上海老公館·歷時 120 多年·終於被拆


--作者:食硯無田

57.jpg

1 :靜安寺路 110 號,盛家老公館(年代不詳)

58.jpg

2 1993 年,南京西路 526 號成都北路口西北角,原盛家老公館,後為人民銀行儲蓄所及建承中學。現已拆除。

59.jpg

3 1940 年代,南京西路成都路口航拍,路口西北轉角即盛家老公館

60.jpg

4 1993 年,紀錄片《大動遷》南京西路成都北路口航拍截圖

清末民初,盛家在滬上的房產若列份清單,一定是長長的;若要論年份最久的,當推靜安寺路老公館(公館毗鄰斜橋今吳江路,故俗稱斜橋盛公館)。老公館建於何年暫查無實據,只能根據 1872 年盛公時任輪船招商局會辦來推算,約建於 19 世紀中期。老公館占地 105 畝,為花園洋房群,是盛家在上海的大本營。市面上從未見過 1949 年以後的老公館照片,所幸在被拆除前,滬上街拍達人秦興培先生在拍攝《上海印象 1993 》視頻中掃到此路口,視角與老照片(圖 1 )相同,於是有了這張珍貴的截圖照(圖 2 )。經兩圖對照,老公館靠路口的那幢大花園洋樓大致未變。《大動遷》是上海電視臺於 1993 年夏至 1994 年初拍攝的一部關於上海成都路高架橋建設前搬遷戶安置的紀錄片,圖 4 為片中南京西路成都北路口航拍截圖,與圖 3 對比在老花園洋房與修德新村間的建築是後造的(建承中學校舍)。

61.jpg

5 :盛莊德華太夫人遺像( 1927 年去世)

62.jpg

6 1915 年,盛公暮年在老公館內留影,次年即離世

據盛家後人追憶,老公館最初時方圓百多畝地,前門開在靜安寺路(始建於 1862 年, 1945 年改名南京西路,圖 1 ),後門則位於愛文義路(始建於 1900 年, 1945 年改名北京西路),西頭近斜橋路( 1894 年前築建, 1943 年改名吳江路,故老公館俗稱斜橋盛公館)口,東端在今成都路以東。老公館內,僅傭人就有 277 個,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貼身保姆,每一房都有管事、跟班、帳房,每位太太、少奶奶又都有一班隨從。老公館天天車水馬龍,達官貴人雲集,而盛老爺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漢等地來去匆匆,老公館內外事物全靠莊太夫人一手打理。 1911 10 月,盛家老爺盛宣懷離開日本返滬就住進老公館,從此在上海當寓公直至 1916 4 27 日離世。按照家鄉常州的風俗,盛宣懷的靈柩在老公館停放一年半後,到了次年冬至 (1917 11 18 ) 才舉辦出殯儀式。據傳,莊太夫人為舉辦盛大出殯儀式與工部局協商,在盛家老爺出殯時,整條靜安寺路為之開綠燈,員警維持沿路交通秩序。而工部局則以辟通成都路作為交換條件同意為盛家出殯儀式保駕護航。但此說與實情有出入。經查工部局董事會會議錄悉,是年為盛家出殯之事,董事會先後三次談及此事。為還其真相,現將相關會議記錄摘錄如下:

1917 9 12 日(星期三)

出殯隊伍通過南京路 總董通知董事們,戈登 . 馬立司(即小馬立斯,瑞金二路 118 號馬立斯別墅主人。筆者注)先生代表已故盛宮保先生的親屬詢問,如果他們向工部局所指定的租界內的慈善機構捐獻白銀 1 萬兩,工部局是否會發給許可證讓出殯隊伍沿南京路通過。在與馬立司先生的會談中,代理總辦似乎覺得:如得到這樣一個特許,他們可能願意捐獻多達 2 萬兩白銀。在討論過程中總董宣稱,他個人的意見認為根據這些條件發給許可證就等於工部局接受賄賂,而且據他所知督察長對此事持反對意見,他認為,此事應由警備委員會作進一步考慮,董事們表示同意。

1917 9 19 日(星期三)

出殯隊伍通過南京路問題 戈登 . 馬立司先生提出另一條包括南京路上從新世界到市政廳之間的計畫,如果能作某些細小修改,督察長將不會提出反對意見,而且既然不通過浙江路,如果已故盛宮保的親屬能與電車公司就中斷電車行駛問題達成必要的安排,葬禮在星期日下午早些時候舉行,同時所有細節安排能滿足督察長的要求,在董事們看來,就沒有足夠理由來反對。

會議考慮了發放所需通行許可證時是否要向各醫院提供任何捐款,古柏先生認為,堅持要捐款並不等於接受賄賂,因為捐款完全是獻給租界慈善機構的,它們將會因此從工部局的這一行動中獲益。這一先例很難認為是不必要的。最後,在其他董事對此事發表意見之後,會議決定通知馬立司先生,工部局希望喪家向公濟醫院捐款 1 萬兩白銀,向同仁醫院和仁濟醫院各捐款 5000 兩白銀。

1917 12 5 日(星期三)

盛宮保殯葬儀仗隊 盛家帳房聶先生來函要工部局協助,代表他家將 1 萬元分給上海的幾家醫院,聶先生解釋說,這筆錢是作為在已故盛宮保先生的出殯儀仗隊伍通過租界時所給予的方便和所作的安排的酬謝。

在與聶先生談話中代理總辦推測,盛家願在適當時機再度向本市醫院捐獻一些錢,目前他們希望為捕房特別捐助一筆福利基金。董事們認為,最適當的是向捕房遊樂和獎勵基金會捐助,但此事應由警備委員會作進一步考慮。同時還決定向聶先生致函,對盛家的慷慨表示感謝,他們目前捐助的一萬元分配如下:公濟醫院 4000 元,仁濟醫院 2000 元,同仁醫院 1000 元,餘下 3000 元盛家明確要求捐給天安堂作為建造新校舍之用。

從以上會議記錄看出,工部局對盛家出殯一事相當重視,前後討論了三四次,而且處理結果也合法得體。工部局的確是個廉潔高效的機構,它不可能也沒必要將貫通成都路作交換條件與盛家交涉出殯事宜。實際上,成都路貫通約在 1930 年代(圖 8 ,見《靜安區地名志》),而 1918 年成都路仍未貫通(見圖 7 )。

63.jpg

7 1917 年,境內(今靜安區)租界狀況圖

64.jpg

8 1918 年,由《字林西報》出版英文地圖,靜安寺路盛家老公館位置截圖

65.jpg

9 1936 年,境內(今靜安區)地圖,參謀本部陸地測量局制。圖中成都路全線貫通

盛家老公館,除一棟老花園洋房外,其餘的在盛宣懷和莊夫人相繼去世後,就被盛家後代拆建為里弄住宅出租,後又陸續賣出。如,修德新村,原是盛家花園一角, 1935 年建有三層新里 74 幢,次年售於中國銀行。抗戰期間,連僅存的一棟老花園洋房也賣了,先是由上海衛生療養院入住( 1939 年行路圖標識),之後也成了中國銀行房產( 1947 年行路圖標識上海中國銀行成都路辦事處)。 1950 年代,人民政府接管原中國銀行房產,老公館花園洋房成了中國人民銀行靜安辦事處。 1962 年,七一中學遷此,銀行僅保留靠路邊的儲蓄所。 1966 年,七一中學遷至陝西北路新址,建承中學( 1958 年改名成都路第二中學, 1985 年恢復原名,成都路 471 號)高中部遷入直至 1994 年和工行儲蓄所一起被拆。從此,盛家老公館建築走完了 120 多年風雨路。

转自《弄堂 longdang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