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先:抗战英雄 ;魂兮归來-----怀念罗曙
抗战英雄 ;魂兮归來
-----
怀念罗曙
作者: 黄梅先
罗曙字东浦 。是罗佩金 元配镇南徐氏夫人所生 的第二个儿子 。
其父罗佩金上将 ( 生于 1878 年死于 1922 年。是云南辛亥重九起义的领导之一。护国运动的发动和领导者。继蔡锷后任四川督军。后被唐继尧杀害 ) 罗佩金九岁母亲病故。父亲娶继室腾氏待他不好。助长了他的逆反心理。
祖父的学生在江苏做知府,特聘颇具文才的父亲去任幕府。父亲罗森就带十一岁的佩金同行。这下正好,摆脫了祖父的严管,后母的凶捍,佩金如脱疆的马驹,他缠着知府衙里的拳师学拳,偷偷听看门老头讲长毛造反的故事。
等十六岁回到昆明。越发放荡不拘 , 几年间专好结交游士、俠客。议论国事饮酒作乐。 “乃一狂少也 ” 。
祖父多次家法責打,无效。 1898 年,罗森考中举人,对二十岁的儿子,这 位孙少爷实在无法,思之再三: “给儿子娶个媳妇,收收心,再好言劝慰 劝慰,取个功名,才能对得起祖宗 " 。
于是给儿子娶了镇南官宦小姐徐氏为夫人。徐夫人美丽、温柔。次年他们 的长子罗亭午出世。可罗佩金依然不改,被祖父关在别院,派家丁看管,每 天作一篇文章。他又翻墙跑出去参加义和团造反,在昆明放火烧洋教堂,几 乎吃官司 ----- 。在父亲、妻子的苦苦劝说下,罗孙少爷答应参加 1902 年的 府考,果然以第二名高中秀才。
“怎么样,不就手到擒来吗! " 接着他进了高等学堂 ( 即五华书院 ) 读书。在 学堂,罗孙少爷又成了书生们的头,专读禁书,聚众议时政,欲反清政府。 这还了得!只能开除交罗老太爷管教。就这样罗佩金内不容于家、外不容于 世。徐夫人只好变卖手饰,给他做盘缠,他步行去广州,去闯天下。
一去七年。 1910 年初,新近被云贵总督任命为陆小总办的英俊的新军军官 罗佩金跪在堂前给祖父、父亲叩头。当年顽劣不驯的气质蕩然无存,恭顺有 加。只有妻子知道他,内心深处的那种激情依然在眸光中闪灼。当年十月, 妻子又给他生了个胖小子,取名罗曙字东浦。产后妻子一病不起,不到三个 月就撒手人环。
这个罗二孙少爷,两、三岁就出奇的不安份,瞎闹异常。他如果有记忆, 第二年父亲就娶回一位继母,这继母是位苏州美女,但继母也不喜欢他,也 不怎么搭理他。父亲很忙,十天半月也见不着一面。听说他们这些新军造反 成功,皇帝没有啦!父亲更忙了。后来祖父、太祖父相继过世。父亲才算回 家耽了一年多。父亲高兴的看着他爬高、上低,瞎胡闹。吩咐佣人看好就 行,对大哥可不一样,背不出书,就罚跪、打板子。
罗曙长到七岁,开蒙老师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又不敢不教这位新任四川督 军的二少爷。一天父亲带着卫队付官一大群人回家了。还有那位苏美人 , 范 氏姨娘。范姨在回云南的路上,川滇交界处的老鸦滩生下了一个小妹妹。
从父亲回来后他就得规规矩矩上小学堂,父亲时时过问学业,不长进照样打 板子。他总觉得父亲的责难中带着慈爱和欣赏,他太像父亲了,无论刁钻顽 皮,还是绝顶聰明。父亲时常坐轿去茨坝,他也被允许骑着小马跟去。那里 盖着新宅,更好玩的是漫山遍野的果树、苗木。跟乡村孩子抓蟋蟀,冲牛屎 虫、打架、爬树,离开严肃的大宅他真痛快。
1921 年罗曙 11 岁,父亲又被一大批军队的大官,伯伯、叔叔们硬是拉走, 听说不远就在南面的蒙自、开远一带。大宅门里也有了生气,小妹妹长到四 、五岁,真是个漂亮小可爱,見到二哥总是要缠住、带她玩。全家上、下喜 气洋洋,范姨刚生了个小弟弟。不高兴的只有大哥,还有舅舅、舅妈,他们 掌着家,管着府里的事。
又过了一年,一天父亲急匆匆的回来,进了内院里,看范姨和小弟弟 , 许 久才出來。他抱着小妹,把我和大哥、舅舅叫到大堂里。说: “他要出门一段时间 , 家里交由大哥和舅父负責 " 。匆匆帶着卫队 , 付官去, 五华山 ---- 。此去再沒有活着回来。听说父亲在华坪苴却,被匪徒杀害。
自这一大变故后,大家庭失去顶樑柱,罗曙也突然长大,成熟许多。接着 他上了中学堂变得沉默少言。只有 22 岁的大哥舒暢得很,再没人能管他了。
罗曙读中学堂,年事渐长,知识阅历也增长,他开始了解父亲,敬佩父亲, 立志要报仇。而“家”这个位於长春坊,柿花巷的大宅,总使他感到越来 越陌生。花钱 , 大哥不在意,他总有三朋四友喝酒、打牌。小妹见到二哥总 是愁眉不展。继母也有官太太们赔着打麻将解闷。更奇怪的是才三岁的小弟 突然病亡。僕人们三三、两两,窃窃耳语,见二少爷回来就走开。范夫人 数月不下床 , 悲痛欲绝。小妹静娴见二哥拉住不放,大大的眼里总是淚汪汪 ,
只有大哥和舅父、母。若无其事。到底怎么了?即使大哥娶了熄妇,舅舅一 家走了,大哥还是老样子,天天高朋满座,喝酒唱戲从早到晚,谁也不多理 这个二少爷。这个“家 " 再也不成为家了。
1928 年唐继尧死了,家里张灯掛彩,着实放了一阵鞭炮。就在那年, 33 岁 的范氏夫人,病厭厭的活过五年后也到地下去追寻丈夫和小儿子啦!。那年 小妹靜娴才 11 岁。在这个家里,二哥和小妹最亲,他们都是无父无母的孤 儿。范姨就葬在浅埋过父亲棺槨的曇华寺后山上,他曾赔着小妹去上坟, 妹跪在母亲的坟前拖也拖不走。大哥从来不去,还把范姨的照片遺物烧得干 干淨淨。府里悄悄的流传着: “小少爷的死是大少爷买通奶妈干的”的確 这个奶妈,后来就吊死在自己房里。
1930 年罗曙二十岁了。他中学毕业,下一步该怎么走,他还拿不定主意, 大哥却要张罗着给他娶媳妇。一天大哥特意大办酒席,请的都是名人,有周 钟獄、李曰垓、虞恩 ----- 。原来是要说服罗二少爷娶虞晉候的女儿,虞 二小姐为妻。听说这位二小姐刚满十八岁,美丽非凡,父亲是陆军上将,早 年也死於唐继尧之手。叔父继承家业,近几年成为名满全国的滇中富商。是 虞家来求婚的,看中的是父亲超威将军的名望和义气。想到父亲的冤死,罗 曙感激众位叔 , 伯之情,再也沒有推脱的理由。为了要 “摆给唐家人看看” 罗、虞两家办了当时昆明最最有气派的婚礼。据说,女方的嫁装从崇仁街虞 府出來,一直摆到大南城 ------ 。可是婚后这两小口却没办法相处。这两家 的小姐、少爷都是养尊处优惯了,不会迁就对方。虞小姐刁钻古怪,又是个 花钱的高手。罗二少爷想到大哥就心理不平恒,也聚起一帮朋友喝酒、唱戲 票友、睹钱也彻夜不归。他们的婚姻维持不到一年,终于分手,也开了大户 人家离婚的先例。 21 岁的罗曙发誓不能辱沒祖宗,不混出点名堂决不回家。 他唯一丢不下的就是孤苦伶仃的小妹,他不敢见小妹,他怕自己又下不了走 的决心。小妹十四岁了,就在长春路咸宁寺昆华女中读书,经常被罚站在大 哥的酒桌前,听大哥沒完沒了的训斥。走前罗曙留给大哥一封正式信件。
这是 1931 年罗曙离家前的唯一照片。 ( 来自黃湛保存的一张小照 )
罗曙郑重其事的写道: “我厭倦了这种生活,也厭倦了这个家。我自願放棄,属于我的家产继承 权。但必须保证小妹罗靜娴以后出嫁时足够的陪嫁!”
从此他再也没有回过昆明。
1931 年罗曙在上海就读於 “建筑专科学校”。读书 , 他是很吃力的,必竞 丢了书本两、三年。 同年驻沈阳的日军发动了侵华的 “九,一八”事变。 接着东北淪陷,上海的学生们罢课、上街游行、赴南京请願,要求参军上战 場。紧接着 1932 年“一,二八”松沪会战爆发。罗曙参加了学生战地救护 团。他亲身体验了战争的惨烈,十九路军的巨大牺牲。他终于明白了自己要 要做个军人!多难的中国需要強大的军队。他们去南京报考中央军校,结果 被录取在工程兵分校,要学习三年才能成为合格的工兵基层指挥员。在军校 他接到了小妹的来信,小妹称他为 “我的小哥哥”:我想你,几月不通音讯,上海的战事激烈,我们非常担心 你的安危,快告诉我,你现在哪里?近况好吗? ----- 。罗曙告诉小妹,自 已决心做一名格的军人,继承父亲的遗志,报效国家。三年的军校生涯,他 们一直鸿雁不断。 1935 年底,他接到妹妹来信:
“我迫不及待的告诉你 , 可能我们很快又会相见,是这样的,我和黃湛已经 订婚,他大我一岁,是黃毓成将军的二儿子。在先 , 大哥不同意,说他家是 爆发户,他爹是唐继尧的大将。直到周干爹和金汉鼎大叔出面作媒,大哥才 沒话说。可能我们会到南京来读书,他舅父朱丽东也在上海。 " 罗曙大大的 舒了一口气。小妹选择了好人家,小妹能平安幸福是他最大的愿望。
1935 年底黃毓成将军全家到了南京。罗曙和靜娴小妹终于相见。小妹十八 岁出落得婷婷玉立,二哥快认不出她了,只有那双大眼睛依然清彻明亮。小 妹告诉二哥,公爹黃斐章听说儿子喜欢上了 “鎔轩之女”欣慰感慨,待之 若女。大哥也不敢待慢,给小妹陪嫁了一笔颇丰的嫁资。小妹在南京大厦大 学预科读书,未来的妹夫黃湛已经云大土木工程系毕业,此时正在铁道部实 习。正当这辈年青人努力寻找自己的社会位置时,一場巨大的风暴越来越逼 近。这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最后一博。也是中华民族新生的开始。
这是十八岁的罗靜娴,通过同学朱竞认识了她的表哥黃湛,他们是一见倾心,开始了長达五十六年的相扶相携。直到 1993 年静娴病逝。
罗靜娴与黃湛的订婚照,她也想赶快离开令人窒息的罗家大宅,他们一年后订婚,罗小姐心情舒畅,人也长胖了。
那时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东北、内蒙、绥远。近而指向平、津,华 北告急。而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呼声,仍要围剿红军,激起了西 安事变。和平解決之后,国共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己成定局。之前罗曙已 分到南京卫戍部队,机械化工兵总队,三营一连任副连長。
1937 年初黃老将军谢绝了蒋介石的任命。要回云南 , 罗曙希望妹妹快回故 乡。在和黃家相处的日子里,他深感到他们的真诚和踏实,为小妹庆幸。又 是江南春暖花开时,罗曙到火车站去送他们,由上海,经香港、海防回昆。 这就是罗曙和妹妹的最后一別,这一別长达五十年,直到罗曙在台湾病逝。
1937 年是中、日大战开始的一年。日寇亡我之心爆露无遗。 “七 . 七”泸 沟桥事变,再也抑制不住满腔愤怒的中国军队开始顽強抵抗,全面抗战爆发 上海却依然歌午昇平。 “八 . -三”上海抗战再次爆发,不到两月上海地区 淪陷。日寇欲用闪电战占领南京速亡中国。海、陆、空并进,狂轰滥炸 , 占 领苏州、镇江。罗曙所部奉命在公路沿途赶修碉堡。 正如李根源从苏州到南京路上所见: “行行复行行,战马奔如飞,战车驶 如电,成队向东开,其众有数万,口操巴蜀音,短小而精干,又有工程兵, 漏夜挖壕堑,淋雨透征衣,无或片言怨,是真好男儿,报国志所願 ---- ”。 南京己是无险可守,为了大员们和国府机关能完全撤出,蒋政府还宣传着 “誓死保卫南京”。 12 月 10 日罗曙接上级命令: “选择靠近北城一江门附近一隐蔽入口,带一排工兵下挖遂道,到城外長江 边, ---- ”。三天后乘黑夜派人去连部领给养,回来的人报告说连部己无 人 , 到处是死屍,没有完整的房子,洞口已被断牆蓋住很难进出。罗曙决 定,只有忍住饥渴,迅速往城下挖去,又挖了两天,挖出到城门侧下,从通 风口听到城上鬼子的吆喝声。怎么办?从城边到江面有近百米的开扩地,夜 里探照灯灯光时时掠过。大家商议,唯有朴入长江,奋力游向江心,才有几 分活命。先出去的人,被城楼敌兵发现的可能少些,越到后面越难活命。只 能抽签决定跃出的顺序。罗曙抽到第十三号。每人抱住一块木板,屏息靜气 等着,出到第六、七个人时,只听城楼鬼子吆喝,机枪就扫过来。到罗曙, 只能爬出去,连续的翻滚、奔跑、爬行。如果被探照灯照住,不足几十米的 射程,不打成萝筛才怪呢!后面的十多个弟兄能否活下去,只能凭运气了。 这正是寒冬腊月,冰冷刺骨的浩浩江水正等着呢!罗曙用足了最后的力气, 朴向江水,拼命向江心划去。渐渐的他失去了知觉 ---- 。当他醒来时,发现 自己在一间破烂的窩棚里,一位老人正用烧酒揉自已的胸口,又嘴对嘴的呼 气吸自己肚里的水,他闻见了火上锅里的魚香味。罗曙终于活过来了老人告 诉他,早上去江里打魚,发现江面飘着一个黑点,划近一看,是伏在木板上 的一个兵,拉近一摸胸口还有点热气,就背回窩棚里施救。他给老人叩头, 认老人做干爹,两天后老漁夫划船送他过江,他把身上的钱索数送给了干爹 ,自己扒火车去追赶部队。抗战胜利后他又沿着长江南岸,一路下去五十里 逢村打听,始终沒有找到这位救命恩人。使他遗憾不已,此是后话。
他在江北找到了部队。这次他们一个加強排,只有五个兵活着回来,他晉 升为上尉连长,参加了武汉保卫战。武汉失守后,罗曙逮属的中央工兵大队 ,配给薜岳指挥,从 1939 到 41 年参加了三次长沙保卫战。日寇损兵数万,长 沙依然固若金湯,为了拿下重庆,迫使蒋政府投降。日寇用重兵绕过长沙, 进攻川湘重镇常德。在过资江时,罗曙奉命架浮桥:
“不顾一切代价必须让大部队通过。 " 日寇的飞机輪翻轰炸俯冲扫射,浮桥 炸断了又修复,修复了又被炸断,活着的工兵们在营长的帶领下,跳入冰冷 的河水中,互相支撑着用肩膀杠起浮桥 ---- 炸弹在浮桥前后、左右爆炸。一 声巨响后罗曙失知觉 ---- 。一天后在下游十多公里处,有一支小部队负责掩 埋河流中战友的屍首,死人太多,他们在河边挖一大坑,用竹竿绑上铁钩把 屍体拖往大坑,一阵強疼刺醒了罗曙,他终于哼哼出声: “这里还有一个活着”!他们仔细翻看,是个少校。喊来民工把罗曙抬到 野战医院。命是保下来了,重度的脑振蕩,使他在其后的一年多在桃江县医 院才慢慢恢复。他逐渐的从走路,说话学起,照顾他的是一位小护士姚小妹 大出医生的意料,他的听力也在一点点恢复。在日常的吃、喝、拉、撒中, 他又一次感到人间的温暖,他们相爱了。他们爱情的结晶,是个小女孩,但 是战爭没有结束,他们的部队在重庆整编。从爱人欣喜的笑容和帶来的报纸 上,他知道自己受獎晉级。要离开三十多年来,他第一次感受到的这温馨的 家,又又使他如此的揪心。他知道军队的纪律,不能不走。 当抗战胜利后罗曙找到桃江县医院时,却没找到她们母女俩,据说: “姚小妹回到湘西老家,又嫁了人,他的女儿也不能再回他身边了。”
1946 年军委下属工程兵总队,经补充、整编训练后仍然驻防在京、沪一 线。罗曙资格老、战功高,己晉级为上校,但因为没有后台,又不善于拉关 係,奉承上司,在职务上只是个付团长。长驻蕪湖。弟兄们劝说他: “ 36 岁啦!应该就地成家。 " 介绍了小他十二岁的当地人胡淑英女士,胡女士出 身小家碧玉,高中肆业,窈窕而清秀。 47 年初他们结了婚。小妹也为二哥高 兴,他们也该有自己的孩子啦!就在当年罗曙唯一的儿子罗世明出世。此时 远在大后方的罗静娴夫妇已有四个子女。小妹多想说服二哥退役回家。
机会来了, 1947 年妹婿黃湛当选为祖笈云南镇沅县国大代表。 48 年 3 月到南 京开会。从三月开到五月,这台戲才算结束。这边是蒋介石荣登总统,那 边是辽沈,平津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共党胜,大半个中国已归了共产党。会 完后罗曙开车到南京,接黃湛去蕪锡。他们共渡了五天,深谈三夜。他们都 感慨前途渺茫不知所从。黃湛極力劝罗曙退役回昆。在边僻的云南,他们都 有技术,只有实业救国之途可取,那是青年时代的梦想啊!罗曙深知:
“三十八岁的付团长,还能在军队里干什么,但儿子还不到一岁,贤惠的 妻子只能靠自已,二十多年,九死一生,都给了这支机械化工兵部队 ----" 最最使他下不了決心的是,离家时的诺言: “愧对父亲,愧对祖宗啊”! 最后他告诉妹夫: “会为这一天作准备,但不是现在”。他们正如千千万 万小人物一样,不了解共产党,在习惯了的生活中却不能掌握自已的命运。
1949 年上海会战前,黃湛接到罗曙的电报: “部队将去台另有任务 , 先送 淑英和世明回昆,待安排就绪赴港接”。不待安排就绪,蒋政权就以空前的 速度崩溃。罗曙冒上司的责难,请假到香港。左封电报,右封电报,催妹夫 送自己唯一的希望,妻子和幼小的儿子来港去台。並一再要求黃湛也必须去 台。黃湛猶豫不决,拖过了三天这最后的机会。
1949 年 12 月 9 号,云南起义。一切皆成泡影。罗曙的电报还在往昆明发。 再也沒有回音。他带着极端痛苦的心情回到台湾 ------ 。音讯一绝三十多年
罗曙从部队退役,退役费投入生意又血本无归。无望、孤寂笼罩着他。有 一位好心的女教师同情他,嫁给了他。他们又收养了一个小女孩,起名罗世 琦,在花连重建了一个家。近七十岁时他失聰,听不见声音了。这是日寇炸 弹留下的后遗症,更不幸的是,一場車禍使他瘫瘓在床。夫人、女儿照扶了 他八年。罗曙,于 1985 年逝世。
又是三十年过去!罗世明现己是六十九岁的老人。他的儿子罗劲松和罗氏 家族的成员都在怀念你、呼喚你!抗日英雄;魂兮归来。归来一赌山河的壮 丽。归来重享亲情的温馨。
1986 年黃湛、左罗 静娴、右胡淑英、中间小孩罗劲松。 ( 罗曙孙子 )
注:
羅佩金的祖父 羅瑞圖
是 清朝
翰林
,父親羅森是清朝 舉人
。
1904年(光緒30年),羅佩金赴日本留學,入 東京振武學校
。
歸國後,起初經岑春煊介紹,羅佩金被 廣西省
的 龍濟光
任用為隨營學
1911年(宣統3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
爆發,羅佩金隨 蔡
1915年(民國4年) 袁世凱稱帝
。
感谢作者来稿,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文责由作者自负
转自《民间历史》网( www.mjlsh.usc.cuhk.edu.hk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