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指标的探讨:英国案例分析
社会分层指标的探讨:英国案例分析
时 间: 1998-03-27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李培林
主持人:
评议人: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实录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第116次学术研讨会邀请了茅于轼、盛洪、李强、张平等几十位学者,由李培林研究员作主题发言,讨论了社会分层的理论的发展和意义。会议认为,社会分层作为社会学和经济学都关心的问题,是分析社会结构发展规律的理论。进行社会分层指标体系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学术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兼顾效率与公平、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可为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下面是这次学术研讨会的综合观点。
社会分层的理论概述和研究目的
传统的社会分层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的主题。社会分层理论分为两大派。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学派,一个是韦伯学派。马克思主要是根据对生产资料占有来划分社会阶层;韦伯则采用多指标体系来划分,他确定了三个指标:财富、声望和权力。韦伯之所以确定这三个指标,是因为他认为人们在追求社会地位时,不同的职业阶层有不同标准。比如经济界追求财富,按财富多少决定社会地位;知识分子就追求声望,声望可以给他带来各个方面的相关利益;政治界追求权力。在不同社会,不同的社会群体追求的社会资源是不同的,这里是把资源的概念扩大化了,不仅仅指经济上的财富。此外,马克思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结构决定人们的社会行为;韦伯的出发点则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行为是构成社会结构的一种主动的生成力量,这是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在方法论上的不同。当然,马克思和韦伯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古典经济学家,他们都研究宏观的定性的理论分析。
受他们的影响,最近的一、二十年,社会分层理论发展成了三大派。第一派是阶级学派,仍主张划分社会的各阶级。这一派里又有两个分支。一支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以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怀特为代表;另一支以英国牛津大学的高德索普教授为代表,我们称之为新韦伯学派,因为他强调从非经济资源的占有来划分社会阶层。第二派主张职业声望做为主要指标来划分阶级。这一学派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戴蒙为代表。他不按阶级,而是按职业来分层,把经济的、社会的、教育的各种指标做成一个综合指数,用综合指数的评分来给一百多个职业分层排列。排在前五位的是大学校长、法官、大检察官之类的职业,排在最后的是清洁工之类的,其中,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是比较靠前的。第三派以近几年颇受关注的法国学术院的院士,皮埃尔·布迪厄为代表。他的理论特点是用人的消费嗜好,或者叫偏好,来划分阶级,你属于哪个阶级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你消费了什么东西,消费了哪个阶层的东西。他把生活里的四、五十种消费品按偏好分出等级,这些消费品从汽车、房子到香水、鲜花、无所不包,比如在中国,按房子可分为有房阶级、无房阶级、租房阶级,按汽车可分为有车阶级,有好车阶级,打的阶级,骑车阶级等等。这种划分阶级的方法在社会学的经典理论里是很少有的,所以这个理论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新的划分阶级的视角。
研究社会分层的目的,从经济学界的角度看,就是为政治经济决策服务,毛泽东当年搞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明义,就是要弄清楚"团结谁,依靠谁,打击谁"。再如收入分配的分层研究,其目的就是调节收入差距和社会差异,缓和社会矛盾。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紧密相联的,一般搞社会分层,最终都要归结到社会流动问题上,通过社会流动掌握社会结构的发展规律。布迪厄的消费理论,对社会流动作了很强的假设,这个假设认为,社会是一个再生产的机器,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的再生产,父亲原来是哪个阶级,到了儿子,甚至孙子辈,大多还在哪个阶级。资本主义进入成熟阶段后,社会结构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所以社会再生产的功能是很强的,表面上,大家是通过教育之类的东西进行自由竞争,但布迪厄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很强的再生产机器,你是什么阶层,就决定了你进什么样的大学,在欧洲,这个特点比美国明显得多。比如,在法国,政界人士都出自高等行政学院、巴黎政治大学;企业界都出自一些工商管理大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分层,就是要掌握分层的规律。
几种典型的社会分层指标体系
英国是资本主义世界中分层指标最完备,最具有代表性的。下面我们就以英国为例说明几种典型的社会分层指标体系。
第一种分层是按职业划分,在英国,职业分层指标分为按行业划分的职业结构和按组织技术资源占有划分的职业结构。
从1992年起,英国把全部的经济部门划分为9个大行业,57个小行业。从这种分类来看,农业变动不大,服务业则在不断增长,下表反映了这种变化:
表1 1971-1996年英国按行业分类的职业结构变化 %
行业分类 1971 1981 1991 1996
农业:
农林牧渔业 1.9 1.7 1.3 1.3
工业:
矿产和能源、水供给业 9.5 7.6 5.0 1.1
制造业 30.6 24.2 18.3 18.2
建筑业 5.4 5.2 4.5 3.6
服务业:
商业销售和旅馆餐饮业 16.7 19.1 21.4 22.6
交通和邮电通讯业 7.1 6.6 6.1 5.9
金融保险业 6.1 8.0 12.1 17.5
公共机构、教育和医疗 18.2 21.7 23.7 25.3
其他服务业 4.5 5.9 7.6 4.5
合计 100 100 100 100
资料来源:1971-1991年的比例数根据绝对数测算,这些数据不包括自我雇佣者,所以在自我雇拥者多的行业(如农林牧渔业),该比例数比实际数字要小,数据来自Employment Gazette,Oct.1994.转引自Stephen Nickell,Sectoral Structural Change and the State of the Labour Market in Great Oxford University,April 1996。1996年的数据来自Labour Market Trends,Nov .1997,ONS.
这种分类反映了职业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变化。
另外一种职业分层是按组织技术的资源占有量分层,就是把全部就业者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政府官员、企业经理、行政主管和其他各种专业人员,他们约占就业总数的1/4强;第二部分是,一般专业技术人员,职员、秘书约占1/4弱,第三部分是工艺人员、私人服务和保卫服务人员,他们也占1/4弱;第四部分是销售人员,车间和机器操作者,及其他体力劳动者,他们占1/4强。这种分层,已经是按职业高低,即组织技术资源的占有量高低来划分了。
第二种分层是按收入和财富分层。
收入的分层有两类。一是按狭义的收入,即按工资收入分层,这是较易测量的。工资收入可以区分不同职业间的差别,由下表可以看出,金融保险业工资比较高,农业的工资就比较低。
表2 1997年英国按行业划分的工资收入结构 单位:英镑、小时
行业 平均每周毛工资 平均小时工资 平均周工作小时 平均周加班小时
(非加班)
农业 271.5 5.7 45.8 5.3
破产和采掘业 474.0 10.8 45.7 5.9
制造业 361.7 8.5 42.0 3.6
电汽水供应业 455.2 11.3 39.8 2.6
建筑业 361.2 8.1 44.1 4.3
批发零售和修理业 321.2 7.9 40.9 1.8
旅馆餐饮业 242.2 5.9 40.3 1.0
交通和邮电通讯业 370.2 8.2 45.1 5.5
金融保险业 493.7 13.5 36.6 1.0
房地产和租赁业 412.0 10.3 39.9 1.5
政府和公共行政部门 377.6 9.9 38.1 1.2
教育部门 377.7 10.7 35.1 0.5
医疗保健和社会工作部门 326.7 8.5 38.4 1.1
其他社区和私人服务部门 348.4 8.7 39.9 1.7
资料来源: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New Earnings Survey 1997,Part A,1997
除了按工资的绝对数,还可按工资的百分比,划分层级,最常见的是分为五等分或十等分。分成五个20%或十个10%,每个层次有一个平均数,就可以表示出来某个收入是属于哪个层次。
广义的收入,除了工资,还包括了养老金、福利收入、投资利润、储蓄利息收入,及其它收入。英国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对社会收入再分配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英国的初始收入如果按五等分来计算,最高的20%与最低的20%收入差距是19.8倍;如果加入了家庭的货币福利收入以后,二者税前毛收入的差距缩小到6.2倍。福利政策对缩小收入差别是作用最大的一种措施,在减去直接税后,二者的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到5.4倍,税收虽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影响,但比起福利政策,税收对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是不大的,在减去间接税后,二者的税后收入差距又扩大到6.4倍。最后,加上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物津贴之后,二者最终收入相差3.7倍。可见,由于福利和税收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上层20%的家庭与下层20%家庭的收入差距从初始收入的19.8倍,下降到3.7倍,当然,这种高福利涉及到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公平多了,象欧洲的高福利国家,效率肯定就有问题,低增长,高失业,就是付出的代价。
在收入分层中,有两类是英国特有的:这就是按家庭类型分组来进行收入分层和按就业状况分组。
按家庭分组,是分成夫妇养老金家庭,单身养老金家庭,夫妇有子女家庭,单身有子女家庭,单身无子女家庭,分类调查的结果表明:按家庭构成类型进行的分类,其收入高低是有规则的,这就是:夫妇无子女家庭收入最高,单身无子女家庭其次,然后是夫妇有子女家庭,夫妇养老金家庭,单身养老金家庭,最穷的是单身有子女家庭,这种分类提供了一种很有意义的东西:首先,可以知道,哪种类型的家庭在收入上处于低层,其次,可以分析造成低收入的原因。比如单亲家庭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非常大的社会问题,大概不亚于失业问题。
按就业状况分组,把家庭分为八种类型(见表3)。因为欧洲的失业率太高,平均在10%以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弹性工作时间,很多人每天工作两个小时或三个小时,非全日工作,即Past-time work,成为一种很普遍的就业形式,而且这种工作和全日制工作马上就出现了收入差距。从这种分类可以看出就业、收入和家庭之间的相关关系。
表3 1979-1994/95年英国家庭结构及收入结构
家庭结构(%) 收入结构(英镑)
1979 1994/95 1979 1994/95
按家庭类型分组: 100 100
夫妇养老金家庭 9 9 164 250
单身养老金家庭 8 8 156 232
夫妇有子女家庭 47 37 200 285
夫妇无子女家庭 18 21 272 384
单身有子女家庭 4 8 155 182
单身无子女家庭 14 17 237 313
按就业状况全日工作家庭 100 100
自我雇佣家庭 6 10 237 379
单身或夫妇全日工作家庭 24 23 275 398
夫妇一人全日一人非全日工作家庭 20 13 215 310
夫妇一人全日一人无业家庭 21 13 203 296
一人或多人非全日工作家庭 6 7 183 253
户主或配偶60岁或以上家庭 15 17 148 229
户主或配偶失业家庭 3 6 122 151
其他就业状况家庭 5 10 136 187
注:家庭分组的比重是按家庭人口在不同类型组中的分布,类型组的收入是指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平均每周收入。资料来源:Dpartment of Social Security,Households Below Average Income 1979-1994/95.London:The Stationery Office,1997.
关于财富的分层,比收入分层更能反映个人之间的贫富差别,因为财富包括个人的金融资产和不动产及社会保险金权益,这些都是影响个人生活消费水平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英国从1975到1995年间,最低10%居民的财富份额由4.2%降到3.2%,最高10%居民的财富份额由21%上升到26%,总的来说,社会财富占有的结构是稳定的。但个人财富拥有状况的资料,是不易获得的。在我国,财富只能以个人银行存款来替代,但这只是金融资产,很多不动产现在根本没法统计,这部分资料,国外一般是从税务部门得到的,但按法律,税务部门必须为个人的资产保密,因而只能得到笼统的分层资料。
第三类对社会进行分层的指标是按阶级阶层划分,目前有两大阶级分析学派。以美国的怀特为代表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认为无产阶级的人数不断增加,几乎占到就业人口的一半,而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相对较小的阶级,另一派以英国的高德索普为代表的新韦伯学派,认为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职业结构发生了升迁的趋势,体力劳动的就业人数下降,而低水平和高水平的非体力劳动的就业人数增加了。
怀特把全部从业者划分为12个阶级,见表4,排成矩阵形式,所有者一栏的纵向表示对生产资料中资产占有的差别,非所有者三栏的纵向表示对组织资产占有的差别,而非所有者栏的横向表示对技术知识资产占有的差别。怀特在分析中发现,无产阶级人数最多,占40%,资本家阶级人数最少,占2%或以下。
表4 80年代英国、美国、瑞典的从业者在阶级矩阵中的分布
所有者 生产资料中的资产
非所有者(工薪劳动者)
资本家阶级 4、专业经理 7、半专业经理 10、非专业经理
美国 1.8% 美国 3.9% 美国 6.2% 美国 2.3%
瑞典 0.7% 瑞典 4.4% 瑞典 4.0% 瑞典 2.5%
英国 2.0% 英国 5.6% 英国 7.9% 英国 3.2%
小雇主 5、专业监工 8、半专业监工 11、非专业监工
美国 6.0% 美国 3.7% 美国 6.8% 美国 6.9%
瑞典 4.8% 瑞典 3.8% 瑞典 3.2% 瑞典 3.1%
英国 4.5% 英国 2.2% 英国 3.8% 英国 3.4%
小资产阶级 6、专业非经理 9、半专业工人 12、无产阶级
美国 6.9% 美国 3.4% 美国 12.2% 美国 39.9%
瑞典 5.4% 瑞典 6.8% 瑞典 17.8% 瑞典 43.5%
英国 6.0% 英国 4.1% 英国 14.4% 英国 42.9%
技术/专业性资产
注:美国N=1487,瑞典N=1179,英国N=1315。专业这个词,在阶级4-6作者用的是英文expert,在阶级7-11用的是英文credentialled,但都是为了表示对技术、学历和专业资产的占有程度,所以为了便于理解,在中文中统一地以专业程度来表示,另外是描述从业人员的阶级分布,因此不包括失业者,家庭主妇和领取养老金的人员。资料来源:Wright(1985),Table 6.1,P195,Marshall et al,(1988),Table 3.1,P.36。
高德索普把全部从业者分成7个阶级,即服务阶级,日常非体力工作阶级,小资产阶级,农场主阶级,技术工人阶级,非技术工人阶级和农业劳动阶级。他提出的"服务阶级"的概念,主要包括上层职业人员,即大业主、企业经理、行政主管和专业人员,这些人构成中产阶级的上层。
近年来,分层理论中引入了按知识和技术进行分层的概念。因为以前的就业等级分层,看不出知识、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而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普遍感到信息技术和知识可能将要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其发展会超过人们的意料。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中产阶级的分化。按社会学总结的一条规律,社会越到后工业化时期,中产阶级越庞大。但近十年来,美国出现了与此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中产阶级的分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影响,组织成为网络形式的了,信息传达的成本降低,原来的一部分中间管理层被取消和解雇,从中层降到下层。同时,还有些中间管理层的人,能和现代信息技术挂上钩,就一下跳到上层去了,比如比尔·盖茨,原来是一个大学生,他跳过了资本积累的规律性阶段,创造了一个能几十倍,几百倍增值的东西,一下进入了上层。
由于人们认识到这种信息技术知识对社会影响的趋势,及这种趋势可能对以后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所以,高德索普等人都在进行一种分层,使之反映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中技术带来的影响。这种分层,分为经理和主管、专业人员、职员、技术工人、半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六个技术等级的阶层。前三个叫非体力劳动者,后三个叫体力劳动者。从1968年到1997年,非体力劳动者从33.48%增加到65.1%,体力劳动者从66.52%减少到34.9%,而且,非技术工人的比重越来越少,现在只占4-5%。
社会分层理论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现实意义
改革二十年来,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个人收入的两极分化,因有机构成提高而引起的隐性失业显性化,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等等。社会分层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政策,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推动改革的发展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社会分层的调查,国外往往是由政府的公共部门进行的,收入的分层往往是由社会保障部门、福利部门来调查。其目的一方面是要确定对哪些人、哪些家庭进行补贴,另一方面是要防止某些人钻体制的空子,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在建立过程中,不完善的地方很多。有些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同时还有些人明明已经自谋职业,收入还比较高,但仍在原单位领取下岗补贴,这就需要靠社会分层的研究来补充。
社会分层把社会分成各个利益群体,正确地处理各利益群体的关系,对推动改革是很有意义的,一项政策出台之前,先要分析一下,这个政策是对哪个群体有利的,对哪个群体不利,应选择对多数人有利的政策。改革之所以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改革给大多数人带来了利益。在制定政策时,如果能考虑到人群是利益群体,让他们在政策引导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改革的进程。比如,政府机构改革中,要考虑到政府工作人员也是利益群体,如果让他们离开政府机关能获得更大利益,他们就容易离开,政府机构的调整就容易进行下去。
社会分层还有另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分层和流动,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同时,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社会分层的体制有着不同的开放程度,开放程度大的,流动率就高。流动对于分层结构是很有意义的。人群占有资源不同导致了分层,有适当的分层和差距,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但差距过大,造成两极分化,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竞争的公平,因此,就要强调社会流动,以流动保证公平。美国是世界上流动率比较高的国家,社会给人造成的流动余地是比较大的,一个人可以从大学生一下子变成亿万富翁,象比尔·盖茨,高流动率促进了公平的竞争,在全社会提高了效率。中国在古代搞科举制度,是把教育作为流动渠道,这是很优秀的制度,因而中国当时能超过其它国家。近儿百年,中国社会的流动率仍非常高,但这是阶级被打碎的流动率,而不是规范制度下的流动率。我们的社会没有制度化的分层体系,没有规则化的公平竞争,因而高流动率没有带来高效率。近几个来,制度化的流动有点规范化了,我们还应努力建立规范的流动制度,这个流动制度可以选择教育作为流动的渠道,教育的普及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布迪厄做的市场研究指出,欧洲的教育制度乃是社会再生产的机器,上层家庭的子女比较容易地受到好的教育,而好的教育又能使人获得比较好的地位,教育的差异与社会阶层的差异有相关性,在我国要保证教育的普及,第一要扩大对教育的投资,取消对教育的限制;第二要降低教育费用,使全社会都能机会均等地通过教育实现流动。
点击: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