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分营:通信信息产业组织结构的一个重大调整

1998-09-25 作者: 徐立 原文 #天则双周论坛 的其它文章

邮电分营:通信信息产业组织结构的一个重大调整

时 间: 1998-09-25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徐立

主持人:

评议人: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实录

我讲的问题是邮电分营。从我国来看,过去,邮政和电信是在一起经营,它的组织体制和组织结构上是和这一起来的。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呢?因为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从某一个意义上来说,是对整个邮电产业本身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从另外一个更深的层次上来说,邮电、邮政、电信这个产业,在人们的观念中,一方面把它做为国家的公用事业(过去,公用事业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当作企业),另一方面,从制度上,大家还把它看作自然垄断产业。邮电分营以后,从制度上,从研究公用产业部门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起点,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邮政和电信分别经营的问题,而从产业结构上说,是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产业变化的开始。在座有很多制度经济学的专家,他们可能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研究。我这儿主要是讲一讲我们在邮电分营当中,对方案制定的考虑和做当中的一些问题。至于说与信息产业的关系,我在这儿不多谈,主要是说一个思路。

第一,我介绍一下邮电合营,过去在我们的概念中,邮电局是邮政电信一起经营的,这样一个体制,在人们观念中已经形成了,看到邮政、电信,就是邮电局,"局"又代表官方色彩。我们一直没有把它当作企业来经营,而且也没有把它当作产业部门,可能是把它作为公用事业。

要谈到邮电合营的基础,就要讲一下邮政和电信产生的过程。邮政的产生,从我们国家来说,邮政的真正实现,现代邮政的历史并不长。送信件的邮政,主要是官方文件的传送,一方面由于过去人们的流动性差,再一方面,人们信息交流的要求不强,更多的是官方的,过去我们是以传递官方文件建立起来。西方国家的邮政最早可能也是以官文出现的,官办的,传递的是官方文件。所以,在现代邮政的划分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分歧。以什么来衡量现代邮政,过去有的认为现代邮政是以传递民信开始,这个也很难确信。后来,有的是以英国发行"黑便士",就是国家发行的第一枚邮票看作是现代邮政。但是,对现代邮政的划分,大家还没有准确意见。但我觉得,现代邮政应该是以制度上的来考虑,把对官方文件的传递转向对民间邮件的传递来作为标志划分,比较合适。

邮政的发展过程,从历史来看,比电信要早。那么,为什么电信后来依附到邮政上来发展?而且建立了网络,合到一块来经营?这就是由于邮政先发展,有了自己的网络,尽管它的传递形式是以实物、信函为主的,当有了这个网络以后,当1837年,电报出现以后,电报传递是点对点的传送方式,从传输手段来说,邮政和电信是截然不同的,电信是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以声或光,以信号的方式的传递信息,而不是以实物的形式传递信息,它们在一块儿,就是因为电报出现以后,点对点的传输方式要依附于邮政的网络。当然它可以不依附,关键问题是,电报最后到达用户手中的时候,它的传输需要邮政代为投递,它就需要邮政的网络。从我国来看,我们的电报是在很小的范围内点对点的传送,而邮政可能是从海关邮政开始,这个中间,我国的邮政,电信的发展跟其它国家一样,也是跟国家的海关联系起来,然后逐步走向到民间传递信息,邮政和电信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合在一块儿。由于邮政、电信从物理的网络结构上来说,当时的电信网络还是以传递电报为主的,尽管物理网络上有电报的传送网,但是它要延伸到用户这一块儿,就要依附于邮政的网络来给它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电信发展的基础合作经营,是跟经济的、现实的环境同步的。在这个基础上,以后又出现了电话网。电话网跟电报网络在一些传输手段上可能采取的都是同样的方式,依附在这个上面建立了电话网,然后再利用过去的一些网点,邮政的网点和电信的网点,逐步地把电话网建起来。电话网或基础的电信网的建立,它的快速发展也是在近百年的时间,这个产业成为电信产业的历史时间是不长的。

这有一个图表示邮政和电信的发展。

1837年电报出现,跟电话合营。到现在,逐步地交叉、分离,电信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就逐步分离出去了。这是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邮政和电信的合营,我们认为是电信要利用邮政的网络。

邮电分营,一个原因是邮政、电信本身有不同的技术基础,尽管都属于信息通信业,邮政是以实物传递为主的,传递的主要是信函、包裹,还有一些新业务。电信传递的网络方式跟邮政是截然不同的,它传递的是以声、光、电方式传递的信号。二者有不同的技术基础。在网络设置上,随着技术的发展,邮政网络的设置跟电信网络的设置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电信的网络,从物理网络到业务网络,跟邮政已经不一样了。在光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卫星微波为辅的一个主干网延伸出去到本地用户,网络的构成上不一样。由于技术基础,网络设置不一样,那么经营管理方式上也是不一样的。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邮电必然分离。尤其是到了现阶段,由于电信技术的发展,专业分工得更细、邮政专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业务,邮储集邮等等,整个的业务范围也不一样了,这就必然地要求邮电分离。同时,由于邮政和电信合营以后,使我们在管理体制上和财务的结算方式上混在一块,造成了专业本身分工不明显,专业经营上不明显,专业核算上也没有分开。这样一来,使我们在核算成本和进行管理中带来了很多问题。我们谈到邮政和电信经营的时候,往往是一锅地在谈。邮政每年都在亏损,究竟亏多少,亏在什么地方,哪些专业亏损,还有,到了地市县经营的时候,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是说不清楚的,电信中存在着交叉补贴,邮政和电信混在一块的时候,电信要进一步细分,对专业进行细分,就存在着很大困难。这样,要进行专业细分和建立现代的电信运营体制和邮政运营体制,邮电合一就不合适了。在这种情况下,也必然要求邮电分营。一方面是技术基础、网络设置、经营管理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必然要分营,另一方面,发展要求它必然分营。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实现了邮电分营。最早是英国。英国是1964年开始的邮电分营。1982年,英国实现了政企分开,以后的一些国家,都纷纷对邮政和电信实分别经营,营建各自的专业进行经营。我们现行的邮政电信管理体制,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我先来讲一下。

邮电部下面有一个邮总、一个电总,邮总、电总跟管理局应该是相对平行,它们在业务上对管理局进行指导。有一部分专业总公司,比如集邮公司、卫星公司,它在业务上,网络上又是相互交叉的,它下面的一些专业公司又隶属于各省。这种管理模式是比较复杂的,在核算和换算上都非常不利,非常复杂。要逐步实现邮电分营,就是实行政企分开,邮政和电信各管一片。中国电信管理省电信,国家邮政管理省邮政。我们开始考虑邮电分营是1982年,当时我们已经提出邮电改革,一个是邮电分营,一个是政企分开,已经制定了这么一个改革的方向,但是一直没有做。也一直在研究,反反复复地研究,但是时机不成熟。我们国家曾经邮电分过,是69年,当时条件确实不成熟,把电信总局划给了军队,总参通讯部,当时叫总参电信总局,邮政就划给了交通部,因为邮政的主要干线传输还主要依赖于火车,当时铁交邮合到一块儿,还有汽车邮递合到交通部。到了71年,电信本身作为为社会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在一些国际性活动和国际组织上我们没法参与,在这个情况下,就恢复了邮电部,把电信重新拉回来。在那个时候,邮电分营是不成功的,一夜之间就分了,分了之后又合了。到84年,我们曾经在湖北荆州作过试点,到92年,坚决要求合起来。因为当时,邮政的发展和电信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很大的不平衡。邮政发展比较缓慢,而电信发展很快,其它邮电合营的发展很快,他们感到邮政的发展很困难,就合起来了。到了95年,这个问题又提出来了,因为当时考虑政企分开之后,邮电合在一块,对电信发展有很多不利因素。我们重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要尽快研究这个问题。97年3月份,我们在重庆和海南作了试点,重庆正好建直辖市,在建市的时候就一次性地解决了体制的问题,把原来的邮电管理局划分开。海南省管理局还没分开,从省到县的分开了,邮电分营,从82年制定邮电改革方向时,有两条,一条是邮电分营,一条是政企分开。到了98年,走过了十年。法国分营用了8年。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分营?因为改革之后我们的邮电发展很快,平均下来有将近40%的增长速度。最高的是95年,将近60%,在世界上是最高的。我们现在正好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八五、九五这一段邮电发展也比较快。那么会不会因为分营而影响发展?而且,当时也提出来了,既然邮电合营能发展这么快,就证明了它还能适应我们现阶段的发展。如果它不适应,就会产生很大的阻力,发展就不应该这么快。大家认为邮电合营应该再进行一段时间,到邮电合营的矛盾暴露得比较多的时候,再来进行邮电分营。我认为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邮电合营,对邮政有交叉补贴,一方面,对邮政的交叉补贴存在;再一个,电信内部各个专业之间的交叉补贴也是存在的,由于它没有分开经营,也没有单独核算。对专业的划分不是那么清楚。邮政从八五年期间到现在的三、五年间,从亏损20亿,到30亿,50亿,到今年恐怕要到70亿,80亿,上半年已经40亿了。如果再这样吃大锅饭,混下去,邮政的亏损就没法计算了,大家也没法分清自己的专业了。电信的发展也看不出本身的优势,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本身的优势。这是从专业核算,专业经营的角度看。另外一个角度,邮电分营触动最大的,是国家已经提出政企分开,如果邮电分营再不进行,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来主持这个工作了,邮电分营不进行,对于今后下一步邮政的经营,电信的经营,包括信息产业的发展,确实带来很多不利,从体制上看留下了很多后遗症。这也迫使我们选择这个时机,从去年到今年3月份,制定方案,6月份,方案下去,这个过程是非常短的。也有很多方案在讨论。邮电分营的过程中,主要的难点,邮电合营的情况下,局所的建设是合在一块儿的,管理上也是在一块儿的。这个要分开,难度确实很大,电信选择这个点,邮政也在这儿,尤其到了县以下,邮政和电信的交换点其实是在一块儿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划分,是个很大的难题,如果单独建,需要拿出很多钱,全国大概要200亿,为了邮电分营,新建营业员业场所。这是财务上的一个难点。再一个是人员上的,过去是合营的,综合性人员在一起,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还有资局所的资局长,营业人员,既做电信业务,又做邮政业务,我国体制上还有一个农话部分,农村电话和集体电话,过去是地方财政所有,其它是国家所有,这块人员由于电信改革以后,农村电话撤点,并网以后,有的转到了邮政,但名义上还是农话的,还是地方财政的,这一块儿怎么划分,也是个问题。

在设定方案中有这些难点。我们提出了三个方案,一个方案是,从省以下,因为省涉及以后的体制改革,省以下,从地到县,一直到资、局、所,邮政电业一分到底,全部分开,各自经营。这是一种方案。另一种方案,县以下规模在100人,200人以下的占70%,真正在200、300人以上,收入在300万,500万以上的局少,三等局也就是六、七十个,全国不到一百多少,其它都是规模比较小的,尤其是到边远地区,有的县局可能就二、三十人,这就提出来了,由于它规模小,本身也不便于今后往网络上发展,往上层走,二级网,无级网,那么这一块有没有必要分营,不分营,它代办电信业务行不行?这个方案也占一个很主导的地位,就是县以下不分了,邮政业务它主管,电信业务代办。还有一个方案,县级部分把县给电业局。

理想的模式与现实之间还存在着矛盾。理想的模式是希望今后建立现代的通讯企业制度建立现代的公司制的邮政和电信,那么最好是一分到底。但从我们的承受能力和减少代价的前提下,县局不分是最好的。县局不分有几个好处。一个是,我们测算了一下,一个是轻装我们的电信,电信的人员很大一部分在县局以下,县局不分,可以使电信减少15万左右的职工,它的劳动生产率可以从27万一下子提高到40几万,四十八、九万。再一个,网络本身到了县以下。C3网和C1、C2,本地网已经建立起来。本地网的概念,过去是以地市为单位,但是它不完全是以地市为单位,有时候是要跨区域的。现在的本地网,简单地说,可能就是一个区号,一个区号就是一个省以下的本地网为单位结合的主网。这样,县局不分,它的网络建设已经向省电信局收缩了,它的电信业务给邮政代理是完全实现得了的。这县局县分开和县局不分的方案,确实是很矛盾的。我们算了一下,如果不分,给邮政二百个亿,邮政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邮政本身,全国还不到200亿,如果它代办业务,可以拿到200亿的收入,比它本身的邮政业务还多,使它本身的劳动生产率也得到提高。但它的代价是要接收原来15万的农话的,县以下的电信所有专业之外其他电信人员,大概有15万的电信人员,但是,最终下来,这三个月里,各个方案的比较是经历了反复的周折的。最后我们的方案还是一分到底,但这是一个理想的模式,为今后的电信发展和电信改革奠定了基础,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在权衡之后,选的还是一个理想的方案。从理想上看,确实是一个理想的方案,但是,现实可行的是,节省成本,县局不分是最现实可行的方案,也是最快的方案,最容易实现的。但是我们没有选择它这个问题,我们还值得再探讨,但是在实践上我们是选择了最理想的方案。这个我们正在做,目前县以下已经分完了,地市有很多也分完了,今年,大概在下个月底,全国地市的邮电分营就已经结束了。

在这个方案中,党政军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几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问题。这些地区本来规模就很小,一个县,也就二、三十人,跨的区域又很大,本来就亏损的,把规模分得更小,它更亏损。这样一来,在制定方案时,我们考虑到这点,对西藏等地方可以由他们自己决定,究竟分或者不分。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分。因为有个问题,今后不管分还是不分,放在哪边儿,它们都是亏损,可亏损,找谁要这个钱,是个问题。找邮政要,邮政也是个问题。找电信要,电信也是个问题。这样一来,干脆分了,各管各的,分营以后,各管各的。当时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各省也是这么考虑的。在具体操作方案的时候,最后大家都选择了一个我们认为是最理想的模式在走的。当然代价会大一些,今年新建的投资,正好国家对基础产业的投资下去了,正好我们建新的电信网络,这个代价,我们原来估计是200亿,如果县局分下去。现在看。200亿找不住,可能要300—400亿,包括重新建局房,对邮政进行补贴。

我把这些方案都介绍了一下。现在回头来看,在实践中,邮政和电信分开以后,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现代的企业制度。通过对邮电原来政企合一,固有的观念,是国家的公用事业,把这些抛开以后,我们要进行邮电分营。因为我们要通过邮电分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电信能够真正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今后电信的发展,把它过去承担的对邮政暗补的义务彻底划清楚,为下一步电信体制的改革做铺垫。至于电信下一步怎么改革,由于这个问题还在讨论之中,我不想多说。邮政是很明确的,它是政企合一,带有政府的责任。但是,即使邮政带有国家,它承担了一些义务,一些责任,但是,它有一些专业的分工,下一步还是应该按企业化的来,而不应该把整个邮政混到一块儿,应该按企业进行,而不应该因为它承担了一些义务和责任,对它的亏损就完全应该由国家来担。应该通过分开经营,让它逐步地减少亏损,逐步地今后它也要走向企业化,走向市场的。

邮电分营本身在产业中,是很重要的,简单看,它好象是邮电部门内部组织体制的一种分开经营,就象一个企业分成几个企业经营的问题。工业部门里,一个企业分成几个企业经营,已经很普遍了,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邮政电信的分营,代表了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樗着公用企业,在我们观念中有自然垄断的企业,制度上的变革,这是一个很大的制度变革,是向工业社会折变革,它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下一步的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从世界各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后,通过这个改革,而且今后经济学上要研究这种瞳业组织结构的时候,它是有很典型性的,这种自然垄断,过去我们谈的公用事业,对我们国家和世界各国都是很有典型意义的。

讨论部分:

一、 姜 :


大家都很困惑的一个问题,是邮政收费很高,还亏损严重,服务态度很差,大家还拿它没有什么办法,大家知道天则是以研究制度学为主要的兴趣点的。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这是不能接受的一种现实,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徐立先生给我们做了一个大致的制度上的分析。

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既得利益集团在垄断一块资源之后,这时他们发现,要按过去那种垄断,至少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他们是做不到了。在这种时候,可能想起来,要把它们分成两块,第一块是为大众服务的,这块还可以继续垄断下去。另外一块是带有经营特点的,就是带有非常强的技术特征的,这一块,我们是把它按企业制度设计。但是,这两块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这样一个点,是要以最低的费用,去获得一个相对能够接受的经济结果。这样一种分立会不会获得呢?现在看至少需要一段过程,目前仅仅是在制度上开了一个头,继续往下走,有两步是需要考虑的。第一个,怎样保证基本的动力?一个组织制度的变革,是要以比较小的组织运行费用,提供更好的服务。那么,怎样保证分立之后,组织能有这样的动力呢?第二个,电信,在经济学上是一块非常特殊的资源,因为它带有非常强的资源垄断性,象铁路一样,我们不可能建很多的重复的东西来进行竞争。这就意味着,电信建了一个网以后,投资非常大,与整个国民经济有非常大的关系,不仅牵涉到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也牵涉到国家的各种东西,而这块从世界的市场上看,到目前为止,大家能看到的比较大的一块蛋糕,电信的两个增长点,一个在拉美,一个在东亚,大家知道欧美的电信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了。这两块蛋糕,竟味着技术垄断性肯定要转化到经营中来,这时就很明显地看到跨国集团对我们的压力。也就是说,电信最终的企业化模式,比如中国电信,以及今后组成的专业公司,如果不能保证技术上的创新能力,至少在和跨国公司合作的时候,能够提供内在的技术支撑的话,也就意味着,中国电信对内可能可以垄断,但会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技术上完全被人家垄断,你又想挣钱,怎么办呢?可能就把这个费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三、徐立:


我不赞同邮电分营是迫于形势所进行的组织制度改革,按世界各国邮电的发展,是技术支持网络决定了它要分营,同时也必然要分营,不分营,下一步的任何改革都谈不到,也包括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适度开放电信业务市场。国为邮政、电信混在一块,没有进行专业划分,所以,邮电分营不是为了分营而分营,是为了一步的改革发展,或更大的利益,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只是选择什么时机中进行分营的问题。

四、 :


经济学家在谈电信的时候,不得不给反对竞争的那一派观点一个理由,就是说,这是一个天然垄断的,或者说,很可能成为铁路那样天然垄断的部门,所以国家有一块,定价也跟别人不一样,因为有一个技术上的制约,可是,美国的互联网,电话的发展都说明,经济学家在考虑问题时,在现代的产业结构里面,不应该把技术作为一个给定的约束,而应该把技术作为一个内生的因素来考虑,因为技术进步取决于制度结构。如果引入一个竞争性的制度结构象香港电信打破垄断时的样子,它就会按竞争的格局来开发技术,然后,天然垄断的技术就没了。所以,技术并不是象郊用函数那样,给定之后就不变了,这个想法,在考虑电信业立法的时候,恐怕非常重要,如果一开始就限定自己的眼界,承认一个现成的看法,将来走不下去的时候,要承担更大的痛苦。

五、 盛洪: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分,跟科斯谈到为什么要存在的话题是一样,为什么几个工具要合在一起,现在是为什么几个不同的部门要把它分开。大概举得出几个理由。为什么要合?一个理由是上下工具之间,有很多资产专业线都是非常专业化针对对方,如果进行市场交易的话,空间很大,所以要合并在一起,还有一个理由,这两部分在基本的技术上是一样的,合在一起,有一个管理的规模经济,还有一个技术的规模经济。第三个理由,是有综合效益,象化工行业,有综合利用,现在,邮政和电信有什么理由还合在一起,如果不存在,它就应该分开。

第一个理由是不存在的,因为电信和邮政不存在上下工具的关系,开始时的电报可能有一点的,但是这是和规模相关的,规模大了之后,它会独立出来,所以第一个理由不存在,而且电报在衰落,传真、电话在发展,第二个理由,它们俩不是一个东西,技术上是不一样的,第三个理由,他们有没有综合利用的效率,如果技术上不一样,可能不存在,当然有一点,有的地方没有分,一个是房子,一个是管理人员,但这也不能成为理由,邮政是不是可以和一个饭馆合在一起管理呢?所以不成为理由,一般来讲,如果没有合在一起的理由那就是分开的理由。

还有一个好处。邮政和电信是特殊的领域,这个领域似乎是自然垄断的领域,但至少网上服务是可以竞争的。基础网可能有垄断因素,在邮政电信领域内部,不同的服务的竞争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接近自然垄断,有的是竞争的。这种分开,有个好处,尤其是邮政这方面,邮政和电信有点儿不一样,邮政似乎是一个比较自然垄断的行业,所以,大家公认邮政价格又高,态度又不好,绑在一起,可能会使所有的这些行业都变成自然垄断,分开以后,把可以竞争的这一部分分开,让它去竞争。当然并不是说邮政就不竞争了,象快递还是可以竞争的,这是分开的一个好处。

谈到"怎样分"和"什么是分",我们讲"分",是制度上的分。原来是一个企业,现在变成两个企业,但是它们有可能还是有一个房子。关键在于:两个企业分开,并不在于物质上的分开,大家在一个房子里做一件事,这并不是成立一个企业的原因,因为我们任何一个人可以到房子里去租一块地。台湾有一种观念叫"协立",有强协立和弱协立。强协立就是:我就是一个工人,到你这儿租一台机器,10个工人都到这儿来租机器,跟我都没有关系,就是一个租赁关系。只要把这两部分的关系变成市场的合约关系,我们就是分开了,而不见得非得分出房子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如说:原来的房子,可以归邮政所有,但是电信局租它的,这是可以做到的,包括机器设备,都可以通过市场合约分开,不见得非得在物质上分,这就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需要二、三百亿,可能不需要二、三百亿。再进一步,很多服务是可以提供的,象文秘服务、会计服务都是可以计价,不见得一个会计就在一个企业,这个会计可以租给你。所以,关键是理解怎么分和什么是分的概念,关键是制度上的分,是从企业内的一个经理对下面的管理,变成两个企业的合约关系,这样就可以节约一大笔钱。

六、 徐立:


从理论上可以划分产权关系,但是在实践中产权往往难以划清楚。

七、
邮政电信行业出现了好多有意思的现象,有些应该有竞争的地方,没有竞争,有些不应该有竞争的地方,竞争已经出现了,象联通进入市话行业。问题是,分了之后,是不是还有垄断。如果分了之后,中国电信还是这样垄断下去,分就只是重新一套机构。分的实质也许在于取消邮政和电信之间的交叉,那么邮政将来怎么办?它应该再细分,把该竞争的地方分出去开放竞争。电信的问题可能更大。电信的态度比邮政还差,电信近些年的增长,可能不是通过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很大程度是通过对消费者的剥削。比如电话的初装费,就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还有本地网,也是一个自然垄断的手段。

八、 郑也夫


分了以后,两个部门怎么改革,才是更需要讨论的问题。
两个在一起效率低,可能是因为两个在一起会有伤害;其二,两个各自有各自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合在一起没有搞好,可能分了之后各自的问题仍不好解决,仍然要下很大功夫去解决。邮政需要越来越大,效率还这么低,赔得还这么厉害,该怎么治理?

九、 茅于轼


第一个问题,中国的信箱的口子非常窄,稍微厚一点的信就得跑邮局。美国的信箱可以放一个包裹。邮局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基本通道就是信箱的口子,口子这么小,就说明它不愿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个,写邮政编码,我赞同。但是不知道邮编怎么办,可以去查。可是是邮政局写效率高还是我去查编码的效率高呢?当然是邮政局查编码效率高。表面上,邮政局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有电话,编码本,其实是故意刁难。所以,应该是可以写编码,也可以不写编码,但是,国内不写编码就给你退回来。
第三点,寄到国外的信要用国际标准信封。我在农村有个朋友,寄信到国外去,因为没有用标准信封,到太原的时候,注销了邮票,又退回去,写上一张纸条"请用国际标准信封",就让他坐汽车到太原,买一个国际标准信封再寄,这就是我们的邮政系统。
第四点,我们的印刷品里头不许夹带信。因为信比较贵,印刷品比较便宜,夹带信,邮政局就损失了邮资收入,可是这个做法是损人不利己的。如果信与印刷品同是一个收件人,那么你放在里面,分检两次变成分检一次,投递两次变成投递一次,提高了效率,现在要你多贴邮票,他自己还多分检,多投递,这不是损人不利己吗?

还有一点,邮政局还亏损。

很多地方自办发行,象《深圳特区报》,就是深圳报纸在北京印,然后自己雇人早上送,我每天早上七点钟就收到《深圳特区报》,来得最早。它就送一份报纸,别的不送。为什么要自办发行呢?便宜。邮政局有个高效率的邮政投递系统,但是收费太高,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低效率的投递系统。而这个低效率的,比它成本还低。

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一个准线,价格一定要定在成本上,价格脱离成本,很多无效的生产方式的出现。邮资定得太高,人家就搞自办发行,就鼓励了社会中用一个比较低效的办法,去实现同样一个目的。而且,不光是《深圳特区报》,很多报纸都在自办发行,如《北京青年报》等等,现在已经有几个城市联合起来了,这就更厉害了。我们现在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一个和邮政系统竞争的民营系统,这个投资效率高,经营效率高,但是技术效率很低,因为它没有设备,没有厂房,没有专业人员。按理说,它是竞争不过邮政系统的,可是邮政系统收费太高,我们天则所经常要发大批的信,有时候,比如说我要发到北大10本资料,还不如请个人打"的"去发,比它还便宜。邮政局成本高到这个地步,还要赔钱,实在是没法理解。

最后,我们要有一个成本低、高效率、服务好的邮政系统,分营方法能不能实现这样一目的,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

十、 来光贤:


邮电跟国民经济关系较大,应加快邮电建设。邮电是典型的国有企业,这方面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比较少。一个是政企分开,一个是邮电分营,这方面的改革和其它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一样。邮政的改革,不能不进行了。电信方面,现在有个联通,等Internet起来了,打电话成本还要低得多,现在电信主要的赢利是手机双向收费。

十一、 徐立:


我们正在进入后电话时代,它的主要特点是,一个信息传递需要的多元化,再一个是电信市场壁垒降低,国与国之间相互进入,全球的电信公司的融合。它也是与经济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网络的发展很快,不管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彼此之间融合,美国的网络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由于有后发优势,我们技术的层次上应该比他们高一层。从信息产业来考虑电信的运转体制和市场的管理体制、市场的价格。

邮政为什么亏损?邮政有规模效益,接受几十份报级还亏损。由于它是国有企业,邮政的财务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职工住房,按财务要求应该是在公积金或职工福利费,可是往往把它计入成本,走折旧费、维修费、职工的住房、福利,大量的流动的临时工。如果企业不通过独立核算,合在一起,电信在赚钱,邮政不用白不用,用了是加重亏损,侵占国家利益。是机制形成的问题,不是用财务管得住的。由于它是国有企业,由于制度上的问题,使得它大量不该进入成本的进入成本。这些通过改革,完全可以使亏损降下来。但是,亏损确实还是存在的,只是不应该亏这么大。亏损亏在哪儿?一个是边远山区的服务,第二个是免费军邮的服务,每年翻倍地增长,去年是1个亿,今年是2个亿,第三个是政府机构通信。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办发行的报刊活得很好?它们市场比较好,区域比较小,成本代价比建一个全国性的网要小得多,而邮政是面向全国的。邮政作为类似于国家部门的一个机构,承担了过多的义务、责任,如果国家实现了政企分开,通过市场关系来办,邮政最终要走向企业化、公司化。邮政的业务已经不是单纯的送信送报,已经发展了储汇等新业务。美国的邮政通过发送公司广告,是盈利的。如果我们还按过去的观念经营我们的邮政企业,这个局面是改变不了,包括我们一些财务制度,本身就不是按企业经营的。

十二、


电子手段必然大量淘汰邮政,信函的业务量可能会下降。传统的邮政业必然是一个萎缩的状态。邮政和电信分开以后,可能消费者付出的费用要高得多。邮政从国家得到了大量的补贴,这个补贴可能是从电信来的。邮政和电信分开之后,有些成本会降低,有些会继续升高。分开之后,一个是产权问题,房子怎么分,这个成本很高。总之分是要分。但还要往前再看一步,电子网络,物理网被四家控制,ISP服务商全都亏损,因为垄断。所以,能不能放开,让ISP服务商自由上网,网络服务费肯定会大量降低,电子邮件替代普通邮件,这个改革,需要从全局考虑。

十三、刘力:


网络上的垄断,使批发商的价格与零售商一样,批发商就经营不下去了,我们的数据网络究竟是什么经营管理关系?

十四、


"网络拥抱的时代",改革的呼声很大。

十五、


香港电信基础网是垄断的,一家公司铺出来的,港府就勒令它公开招标,完全透明,根本就没法垄断。香港电信自己也经营业务。但是是它同时把基础网租出去,两年之内,打长途从11.5港币降到1块不到。六家竞争,价就降到这样。

十六、


徐立:下一步信息产业发展的方针,大家都关心。在发展信息产业的时候,要重点解释的就是我们的市场是什么样的,包括数据网的问题等等。


香港电信规模很小,它有竞争,一个是通过政府,香港电信管理局向社会招标,发了四次许可证的牌,可以进行移动通信的经营。到去年,它是把香港电信国际业务卖了,加了一张国际业务的牌,补贴,在香港电信补贴了120亿,新加坡补贴了120亿。因为香港有它的特殊性,除了本地市话之外,它没有长途电话,长途电话就是国际电话,很有特点。我们有市话,长途电话。但是,香港电信领域的竞争,都是在业务层,而不是在网络层。现在香港电信要减少工人工资3个亿,它的人工比较少,同时业务种类比较多。

再谈数据网,最根本的物理网就是光缆,发射一个卫星,或者建一个干线。由于不同的物理网承担不同的业务。数据网的管理可以通过招标进行,因为它是通过节点的,通过电话交换总站或路由器,但它的物理网,基础网还是通用。个别网是租用卫星的信道,用卫星转发器构成网络,这种通过卫星的一般是极点对多点或多点对多点的,从传输数据量和质上看,都没有光缆网优越。刚才提到的进入竞争的网络商,都不是ISP网。ISP网是发展用户的这一块,它是接入网的下一个层次。我们在输出网的管理上是这样,基础网还是光缆网,再上面是中国电信的节点,再上面是各省的节点,这样下去。发展用户,一方面是由国际式的电讯部门去办理,另一方面,也发展ISP,不管我国还是美国,都存在着网络运营的经济效益问题,目前的网络运营,所有各家效益都不好。中国电信投资很大,现在的用户还完全不足以弥补它的运行成本。但它确实在增长,去年用户是二、三十万,今年超过100万了,确实是按几何级数在增长。如果我们的经济在发展,电信发展跟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而且,哪个区域经济发展得越快,那个区域通信也发展得越愉,量也越大。我国与世界各国同期相比,电信的发展的水平是很高的,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我们同国外的电信发展是在一个起点上,而经济发展、文化背景不在一个起点上,但是通信产业是一个最敏感,最新兴的产业,它跟国际上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如果抓住这个契机,可能能真下地改变我们的产业结构,使我们摆脱人家必须走的一些阶段,使我们又跨过几个台阶。

十七、张曙光:


邮政和电信分家,表现是行政分家,从上到下全部分开,这种分家可能比较快。邮电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把物理网与网上的业务分家。物理网可以是垄断的,但网上的服务,可以竞争,邮电部门既占有基础网,又从事网上服务,所以别人进来,肯定是不平等。所以,现在关键的问题是电的分家,才能真正出现一个竞争的局面。

至于邮政,也是需要竞争。竞争迫使它改革。

所以,应该考虑,通过引进竞争的分家,使邮电发展更迅速,服务更好。

十八


物理网是不是能够从电信分出来,为大家公用?
多媒体应用,象有线电视,是不是还会搞一个自然垄断?
卫星网、终端设备是不是还会搞一个自然垄断?
信息源的问题,今天的制度是昨天的制度的延续,如果今天晚上没有革命,对制度应该没有一个合理的预期,能否谈谈将来这方面怎么发展。

十九


能否用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考察邮电的问题?我们不一定要走美国走过的弯路,也不一定要走工业改革的弯路,就是承包,后来又不好。我们不能套用其它产业的办法,要从经济学上探讨新的改革思路。

二十 茅于轼


我们知道国有企业都缺乏效率,办法就是产权改组,产权改组会直接影响企业效率,这个道理非常深刻的。一个企业的所有权本来很模糊,现在改组之后,它就清晰了。清晰了之后,经营就有效了。邮电分营的思路,是不是产权重新的改组?我觉得是改组。可是遗憾的是,改组还是一个老板在改,没有新的产权所有者进来。它是行政分家,不是产权的重新介入,这样一个改组,我预期,它不会提高效率,不会引进竞争机制。因此,这个方案值得慎重的考虑。

点击: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