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侨的公仆朱治华先生
[ 1999年第12期 阿根廷华侨的公仆朱治华先生 作者:应男 ]
“这是我第九次回国,祖国的变化每次都使我兴奋不已,而这次国庆回国观礼,我却无法用言语来向你表达我的心情。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叫我终生难忘……”在北京新世纪饭店门口,朱治华先生握着我的手滔滔不绝。
“伟大壮观的阅兵游行队伍,这是在其他任何国家都见不到的,当然,某些国家可能有更多的新式武器装备,但难有这种组织能力,把这些动人的画面展示在世人面前。最打动我心的是十多万小孩子的游行、拚图队伍,从小就这样有组织、有纪律、有热爱祖国的感情,这是一种惊人的潜在力量,势不可挡。这是我们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希望。”
“我是含着热泪目不转睛地捕捉了每个珍贵的镜头,我有责任回阿根廷后立即向侨民播放,让他们分享我的荣耀、幸福和欢乐。”他停顿一下又说:“只可惜我没有在群众画面中,因为我在摄影,否则我该有多么骄傲,因为这不是随便的人能有此福分身历其境的。”
朱治华先生是阿根廷籍华人。连任三届阿根廷商会会长。他出生于上海近郊南汇县,1948年随家去香港。在香港完成中学学业后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桥梁专业,取得学士学位。1952年移居乌拉圭,不久又举家住阿根廷安居立业。他经营珠宝、首饰、房地产和进出口贸易。他为人正直忠厚,乐于助人,在阿根廷商界颇有影响,并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几任市长交往甚笃。
近年来,他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关爱阿根廷侨民的发展事业。
组织起来,团结就是力量
由于阿根廷在南美洲离祖国很远,疏为国人所了解,所以来阿根廷居住的华人很少。五六十年代,来的多为上海人,个人谋生,也很少往来。改革开放后,华人开始逐渐迁入,有四五百华人集中布市。社会关系复杂了,各种矛盾多起来,根据朱先生多年与上层社交和接触群众的经验,他认为首先要把华侨组织起来。
1992年11月,他和友人发起成立华侨商会,以联合侨商,团结互助,拒恶助善,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当即得到从事超市、餐馆、贸易等各行各业首领的拥护,三次筹备会后,1995年3月华侨商会正式成立,公众一致推选朱治华先生为会长。
商会设俱乐部、体育馆、小卖部等场所,还办理各种咨询业务,请了法律顾问和医疗顾问等,由热心华侨工作的老华侨办了西班牙语学习班;有著名医学教授为华侨义诊;根据具体情况介绍工作;协助办了餐馆。商会很快就成为当地一个很有影响的华人团体。
1992—1995年,到阿根廷的华人猛增,初步统计上万人,究其原因有三:一、传闻在阿根廷的华侨生活得好;二、改革开放后,国内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要换个方式谋生;三、1992年阿国经济稍有抬头。但其中也出现了问题,如1994年,福建侨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举南迁。其中许多属于上当受骗,甚至连护照和合法的证件都没有,花了许多钱,由“蛇头”给带过来了,当地政府不予接受。不少人流落街头,有的人还被当地警察机关抓进了拘留所,饥寒难熬。朱先生便组织商会老华侨送饮料、食物、毛毯等生活必需品,又多方交涉才把人放出来。朱先生又把他们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渡难关。其后,阿根廷的华侨又先后组织了七个侨团,其中三个侨团仍请朱先生当名誉会长。
保障侨民权益,维护侨民尊严
阿根廷华侨商会成立后,几乎每个侨民落脚到阿根廷国土,朱先生就向他们交代三条,也算是约法三章吧:一、努力学习西班牙语,否则寸步难行;二、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严格遵守当地法律制度;三、刻苦学习自立求生的本领。此外,朱先生还利用报刊定期撰文分析形势,提出侨民需要注意的问题。朱先生说,只要大家走正道,如有人受气、受辱,我一定为他竭尽全力讨回公道。
1994年,当地个别人对华人办餐馆生意欣欣向荣的景象眼红,兴风作浪,在报上丑化我侨胞,还到餐馆出言不逊,捣乱正常营业。朱先生当即向官方交涉,制止了一些不轨行为,并在报上发表文章,文中说明华侨开设餐馆是符合当地社会环境的需要,是华侨以我勤劳美德为社会繁荣进步、方便群众生活做贡献。文章并严正声明:如有人故意中伤,华侨商会一定追究责任,采取必要措施,决不会袖手不管。由于华侨团结力量大,这场风波就很快平息了。
也是1994年,福建侨胞林某被当地汽车撞伤,不治身亡。他家属赶到当地奔丧,人地生疏,言语不通,走投无路。李先生闻讯赶到,挺身而出,放下自己的业务,用自己的车载着死者家属到处奔跑,买棺木,找墓地,到殡仪馆联系安排丧葬事宜。同时请律师向当地法院申诉,明辨是非,要求抚恤等等。有关当局强词夺理,推出假证,说死者属于“一级自杀”,针对这种情况,李先生以华侨商会名义印发呼吁书,求救于社会力量,并同其他侨领一起去法院作证,说明是司机快速行驶造成的车祸。在众人主持公道的情况下,当局不得不判死者家属胜诉,家属除领取大笔抚恤金外,还得到当地合理安排。朱先生最后说,维护华侨合法权益的斗争是大家长期的任务,要斗争就需要大家紧密的团结。
对祖国情深意重,时时注意维护祖国利益
他经常说祖国是华侨的根,祖国强大才是华侨有力的靠山,华侨地位是跟着祖国威望水涨船高的。
朱先生相信百闻不如一见,除他本人经常回国看看以外,还资助他人组团回国观光旅游、投资。他很重视中阿民间的贸易往来,每次回国都带回许多国外产品样品到江西、南京、上海、四川各地介绍;又把国内的产品如医疗器械、小型农机等向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南美国家推销。他不辞辛劳地穿针引线,还出面解决买卖双方的一些矛盾。
1994年12月,阿根廷一医疗单位在我国某公司买的碎石机发生故障。买方数次到我驻阿使馆找麻烦,朱先生自报奋勇,不惜花时间、花精力、花路费亲自到北京,找到卖方公司说明情况,又带回了合适的零部件。随着机器运转的合格,纠纷也解决了。此举提高了我国商品在国际上的声誉。
朱先生家人不乐意朱先生此次远行,因为圣诞节、元旦临近,而且12月20日是他唯一的宝贝女儿将取得学士学位的日子,12月27日朱先生60大寿。朱先生却说: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不要紧;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很要紧,1994年的事不能留到1995年去办。
他时时关心当地和南美各国的经济、政治动向,不失时机地向国内提出建议。1997年底,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也冲击了南美各国,他们为了本国利益对我国实行反倾销措施,对我国出口商品调高进口关税,限制配额。对此,朱先生多方考察、研究,向国内有关单位提出可行性建议。要改变传统的对阿根廷及南美各国部分商品直接出口的办法,改为依靠华侨商会及华人的资金,在本地直接设厂、投资项目或合作经营,在本地及南美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佳投资项目,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向本地及南美诸国销售。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进口关税及避免配额限制,减少诸多费用,减少两国贸易矛盾,同时保护和提高华侨的政治地位和增加经济利益。
国庆期间,朱先生将这份建议递交国内有关单位,希望能对国家决策有参考价值。
为侨民与祖国搭桥
朱先生利用一切机会让华侨心系祖国,报效祖国。除重大节日,侨团组织庆祝活动大家团聚外,国内访阿根廷的国家领导人,各省市代表团、文艺表演团,朱先生都出资举行盛大招待会,让华侨与祖国亲人见面,请祖国亲人向他们介绍祖国改革开放的情况、祖国的建设成就,同时也希望祖国亲人听听华侨的声音。
1997年,阿根廷华侨商会侨团组织盛大焰火晚会庆祝香港回归,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长冒着寒风出席并讲话,很多地方的头面人物也到场祝贺。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我国没受重大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人民币不贬值,大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一些企业家夸奖中国政府是很负责任的政府,为稳定世界金融市场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华侨听了无不欢欣鼓舞,觉得脸上有光。
也正是这一年国内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朱先生利用侨团力量积极投入救灾活动,在很短时间内向国内捐了10万美金。祖国的大事时时牵动着侨民的心。
当地华侨说:是朱先生为我们和祖国搭起了桥,我们和祖国人民心连心,共同努力,使祖国日新月异更加繁荣昌盛,以更加坚实的步伐同步迈向21世纪。
(责任编辑 舒元璋)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