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里山川 五千年的书

2000-08-15 作者: 魏亦胄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0年第8期 二百里山川 五千年的书 作者:魏亦胄 ]

炎陵县原名酃县,位于湖南东南边境。一个山川纵横二百里、人口不足18万的边远山区县,却因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而闻名遐迩。

城西17公里一个叫鹿原陂的地方,群山环抱,眕水绕流,中华农耕文化创始者的杰出代表炎帝神农氏就安葬这里。

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她崇拜祖先,崇拜为民族生存和民族文化发展做出了非凡贡献的人。炎帝便是以炎黄子孙自谓的人们所崇敬的人文始祖之一。

炎帝的功绩及其葬地,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只能以口碑传世;周秦以前,即有祀五帝之说,炎帝为赤帝,主南方;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茶陵县,茶者,”山谷生茶茗也”,陵者,即炎帝陵;晋代皇甫谧著《帝王世纪》,称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这里所说的长沙,指汉代以前的长沙郡、长沙郡国;宋代罗泌广泛收集古史和民间传说,并实地考察,著《路史》一书,详述炎帝安葬之地:”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所谓天子之墓者”。

为纪念这位”天下共尊”、”民共仰之”的”文化英雄”,在鹿原陂这个地方,西汉时建炎帝庙,唐代继为奉祀,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下诏,建殿立庙肖像而祀,”三岁一举,率以为常”。

炎帝陵历经沧桑,有史记载的大修葺17次,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形成帝王陵殿格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炎帝陵殿为”五进”。一进午门,正中有江泽民题写的”炎帝陵”汉白玉石碑;二进行礼亭,庑殿式,上悬周培源手书”中华始祖,光照人间”扁额;三进主殿,殿中厝放着炎帝神农氏的金身祀像。大殿门额高悬陈云题写的”炎黄子孙不忘始祖”的匾额;四进为墓碑亭,亭中立汉白玉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为胡耀邦手书;亭后为墓冢 。

炎帝神农氏的至尊地位,所以能跨越时空,世代不变,就是因为她是我国农耕文化的代表,中华民族兴始和统一的象征,开拓、创新、奉献精神的化身。

《易经·系辞》说,神农”斫木为耜 ,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这是说他始作耒耜 ,教民耕种;《太平御览》引用《周书》说,神农”耕而作陶”,这又记下了他在”刀耕火种”过程中发明了冶陶。

《帝王世纪》说,炎帝”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被尊为”先医”。当地的人们说,鹿原陂山顶上有终年不肯干涸的”洗药池”,陵西北10余里有”药湖” ,峤阳岭上还有”尝药鼎”等等,这些说法固有附会之嫌,但世代相传炎帝走遍天下,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最后误食”断肠草”而亡,是应该信而不疑的。

《易经·系辞》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是生产发展的必然。交易的产生,满足了人们对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反转来,进一步刺激了生产分工和技术进步。过去我只知”日中为市”之说,却不知在炎陵县赶场逢墟,相沿成俗。《炎陵志》引《二斋堂丛话》说,”酃邑多墟。墟者虚也。商贾交易,朝实暮虚,殆日中为市遗风”。

肇始于炎黄的悠久文化,有比血缘更为强大的凝聚力。海内外炎黄子孙,魂牵梦绕的便是中华情。

1993年8月,国家体委和全国侨联举办”炎黄杯”世界华侨、华人龙舟系列赛,在炎帝陵和黄帝陵同时点燃圣火。人称”杂交水稻之父”的水稻专家袁隆平,在炎帝陵区的圣火台上,庄严地点燃了手中的火炬。

80年代以来,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炎黄胄裔,远渡重洋,前来寻根问祖。素有尊崇炎帝之风的祖国宝岛台湾,岛内有140多家(一说四百余家)炎帝庙宇、堂所,供炎黄子孙祭拜。近八年来前来谒陵祭祖的台胞200余批万余人。其中多批专程前来为台湾新建神农大庙的炎帝圣像开光分灵者,截止目前,已迎回炎帝神农金身祀像12尊。最早迎回的一尊”神农金身”安放台中县雾峰乡圣贤宫神农大庙的消息,一时轰动台湾岛,广大民众争先恐后前往接驾并敬”头香”。1995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台湾省第一任民选省长宋楚瑜率文武官员及民意代表至此,恭祝炎帝诞辰,祭文赞神农”光昭中华,为民造福”,”以农立国,名垂千古”,而后发感慨曰:”朝代变换,有兴有废,此其自然规律。五千余年来,历史巨轮,不停推进。”海峡两岸文化渊源之深可见一斑!

炎陵县不仅名胜古迹众多,也有多处革命遗址。土地革命时期,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来到炎陵县,在眕泉书院的左厢房内,研究部署接应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上井冈山。随后才有了两部在宁冈的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第四军,这便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人们却很少知道(或称很少注意到),毛泽东和朱德这两位震撼20世纪中国的巨人的第一次见面地,是在炎陵县城东26公里的十都。毛泽东在县城南28公里的水口镇叶家祠,主持六名战士的入党宣誓,以亲自实践他的”把(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的著名主张。在县城南50公里的中村,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土地改革在这里插牌分田。井冈山红军八大哨所,有两所在炎陵县与宁冈县交界处。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遍了炎陵县的山山水水。县里的领导同志对我讲: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三万余炎陵人为求解放献出生命,血沃这方热土,演出了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活剧。你能说其中没有五千多年前炎帝创业与献身精神的传承吗?

从炎帝时代直至今日,数千年的积淀,造就了这里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请君能到炎陵来,这里的二百里山川,一沟一壑 ,一草一木,处处是歌,处处是诗,处处是浓缩了的中华文明史。

今年的九九重阳,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与炎陵县人民政府将在这里联合主办龙年祭祖大典,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读史的机会。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