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枢与毛泽东的几次交往

2000-09-15 作者: 孙琴安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0年第9期 陈铭枢与毛泽东的几次交往 作者:孙琴安 ]

陈铭枢将军字真如,广东合浦人,生于1889年。他是国民党陆军上将,在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与张发奎所率的第十二师,是北伐战争中主力之主力,世称“铁军”,曾参加过攻占湘南、衡阳、长沙、岳州、汀泗桥、贺胜桥、汉口、武昌、马回岭等许多重大战役。攻占武昌后,他曾任武汉卫戍总司令、第十一军军长,后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

陈铭枢奉命“围剿”朱、毛红军

1931年,陈铭枢去日本小住,回国后不久,蒋介石即邀他聚谈。当时广东反蒋呼声甚高,而江西朱、毛红军也在扩展势力,早就成了蒋介石的心病。他想利用陈铭枢在南方的声望和军事才能,到江西重领十九路军,既“围剿”朱、毛红军,又可对广东造成威胁。他坦率地对陈铭枢说:“共匪不是短期所能消灭的,到进剿一定阶段时,就要你担负起打回广东的任务。”

陈铭枢答应了蒋介石的要求,随后就着手准备去江西指挥军事的事宜。在他临出发到江西的前一天晚上,蒋介石又电邀他到自己的官邸单独谈话,对他说:“革命大业的创造,还很艰难,北洋军阀虽然被打倒,赤祸又来,而我们党内各地同志,又各怀异心,隐患重重,现在又临到多难的时候了。”

同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率30万大军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红军的第三次“围剿”,而陈铭枢则被任命为右路军总司令。

毛泽东早就知道陈铭枢善于打仗,与朱德很重视这次反“围剿”的指挥,对蒋介石、陈铭枢的军情都作了了解和侦察。以后,他曾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一个月后,蒋介石亲自出马统率30万军队,要最后消灭‘赤匪’。协助他的有他最得力的将领陈铭枢、何应钦、朱绍良,每人负责一路大军。”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红军大学所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讲演中也说:

第三次“围剿”的情况是:(一)蒋介石亲身出马任总司令,下分左右中三路总司令。中路何应钦,与蒋同驻南昌;右路陈铭枢,驻吉安;左路朱绍良,驻南丰。……

由于毛泽东对对方的军情了解得比较详细,又采取了“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而陈铭枢名义上统帅不少部队,如卫立煌、上官云相、郝梦龄、赵观涛等部都由他节制,但其中多属蒋介石嫡系,他很难指挥得动,再加上蒋介石到“围剿”后期,又急于想夺回由汪精卫、陈济棠统治的广东,要他率十九路军作前锋向广东进发,搞得他很不满意,于是在高兴圩与红军决战了3天后,就结束了这次“围剿”的军事行动。

“九一八”后,陈铭枢开始与朱、毛秘密交往

此次“围剿”刚一结束,“九·一八事变”发生,从此,陈铭枢便竭力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3年5月,当他游历欧洲抵达香港后,就派梅龚彬等人到上海与中共接头,并写信给黄琪翔,要他积极配合,就近搞好联络工作。与此同时,他又派陈公培去福州,同蔡廷锴等研究与红军联系的问题,并写了一封亲笔信,派陈公培为代表,带此信由延平西南地区进入苏区,表示和谈愿望,主张双方先行停止战争行动,共同抗日。彭德怀等在8月初会见了陈公培,从此闽北地区出现缓和转机。

陈铭枢知道了这些情况后,非常高兴,特意去电,希望十九路军方面再直接派代表,到江西瑞金去会见中央红军领导人。随后,他又亲自来到福州,布置陈公培与十九路军秘书长徐名鸿一起去瑞金。到了瑞金后,毛泽东、朱德等人会见了他们两人。他们将陈铭枢的意见告诉了毛泽东与朱德。双方经过具体商谈,在边界划分、物资交换等方面取得一致意见。毛泽东、朱德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赞同和十九路军在抗日反蒋上进行合作。

同年10月26日,在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和苏维埃政府及红军签署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工农红军与福建政府及十九路军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协定中说:

双方为挽救中国民族之垂亡,反对帝国主义殖民地化中国之阴谋,并实现苏维埃政府及红军屡次宣言,准备进行反日反蒋的军事同盟。

陈铭枢等反蒋抗日

朱毛两次联名致电声援然而,就当陈铭枢等派代表去瑞金秘密会见毛泽东等,又积极准备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在11月20日上午9时在福州南校场举行“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时,南京国民党当晚召开384次中政会,议请国民政府严厉处置“闽变”。

当毛泽东得知蒋介石将派重兵入闽讨伐陈铭枢等人时,立刻与朱德联名致电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与十九路军,郑重指出:

在这危险面前的任何消极与迟疑不决,对于中国革命是极大的罪恶。我们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准备在任何时候,同你们联合,同你们订立作战的军事协定,以反对与打倒我们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

但是,此时陈铭枢等对毛泽东、朱德的建议看法不一致,因此没有实行这项建议。

11月21日,陈铭枢与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人联名通电,宣告自11月20日起脱离国民党。

11月22日上午,陈铭枢、李济深等宣告“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陈铭枢任文化委员会主席兼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世称“福建事变”。

“福建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马上在12月内调兵遣将,讨伐陈铭枢等,并从“围剿”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北路军中抽调了一部分兵力,进军福建。

毛泽东闻知后,竭力主张利用这一机会,以红军主力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蒋军重地,并可援助福建“人民革命政府”。

但是,党中央领导层内的“左”倾关门主义却拒绝了毛泽东的主张,他们怕丢掉中央苏区,不敢实行打向蒋军后方的战略进攻方针,并以为陈铭枢等人所搞的“福建事变”只不过是“反革命派别骗人的把戏”。

然而,毛泽东却不以为然。1934年1月13日,他又与朱德联名致电陈铭枢等人组成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和十九路军,向他们提出了六项建议,其中包括应该立即实践人民民主权利、武装群众、赞助群众组织反日反蒋团体、采取反日反蒋与红军一致的军事行动等。可惜没过多时,“福建事变”即在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下失败,陈铭枢只得逃亡香港,后又流亡欧洲、苏联,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才返回祖国,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参,积极从事抗日民主运动。

陈铭枢对毛泽东说:这次和谈是不会成功的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时成为全国瞩目的大事。那时陈铭枢正在重庆。当毛泽东8月28日乘飞机抵达九龙坡机场时,陈铭枢也去机场迎接,并与毛泽东握手寒暄。8月30日,陈铭枢又来到桂园,与张澜、沈钧儒、章伯钧、黄炎培、柳亚子等一起,同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的广泛交谈。当毛泽东问及陈铭枢对这次和谈的看法时,陈铭枢因与蒋介石交往多年,深知其为人,所以十分明确地对毛泽东说:“我认为这次和谈是不会成功的。”

过了几天,毛泽东邀请李宗仁、白崇禧的老朋友刘仲容来到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当时毛泽东对他说:“全国人民希望和平,希望谈得成,通过谈判实现和平。也有朋友认为谈不成,因为蒋介石完全靠不住。”

刘仲容说:“蒋介石是个不讲信义的人。我也认为谈不成。即使谈成了,达成了协议,他也不会遵守。”

“你是跟陈铭枢将军、跟爱国侨领陈嘉庚一派,是认为谈不成的。”毛泽东接着说:“谈得成也好,谈不成也好,国共两党坐下来谈判这件事,说明蒋介石无法将我们吃掉,而不得不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存在,说明历史进步了。”

1947年底,陈铭枢再度来到香港,与李济深、何香凝等筹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于1948年1月1日宣告成立,陈铭枢任中央常委委员。

毛泽东建议:陈铭枢可任农林部长

1949年秋,陈铭枢来到北平,又与毛泽东相逢,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9月23日,毛泽东设宴招待程潜、傅作义等原国民党起义将领,陈铭枢也应邀作陪。

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

1950年2月3日,毛泽东就有关原国民党高级将领陈铭枢等人的任职问题,亲自给刘少奇打了份电报,电文云:

少奇同志:

我们意见,刘斐宜任水利部长,而不宜在章伯钧领导下任交通部长,贺耀祖可任交通部长,陈铭枢可任农林部长。唐生智黄琪翔可以分任湘粤两省副主席。

毛泽东

二月三日上午四时

这样,在毛泽东的建议下,4月11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陈铭枢就被任命为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长。

毛泽东读陈铭枢论佛法书

由于陈铭枢早年曾入佛门,学佛念经,对佛教甚有研究,在1950年他曾就论佛法问题给毛泽东写过一封信,并附上了自己在这方面所写的一本书。毛泽东当时因工作繁忙,未及时回复,直到6月12日,才略读了一下他寄来的论佛法书,并回信道:

真如先生:

尊著略读,未能详研,不敢提出意见。惟觉其中若干观点似有斟酌之必要,便时再与先生商略。存放甚久,迟复为歉。敬颂

健吉

毛泽东

六月十二日

陈铭枢就批判梁漱溟

向毛泽东提问

过了3年——1953年9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扩大会议和政协常委会扩大会议期间,毛泽东与梁漱溟发生了争执,特别是9月18日那天的会上,两个人争得很厉害,相持不下,会场上的人都要叫梁漱溟下台,不让他再讲下去,就连坐在主席台上的李济深、张澜也很尴尬,难以表态。这时,惟有陈铭枢一个人在会场上突然站起来,大声问毛泽东:“现在看来,梁漱溟的问题是很严重了。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不明确,要请示主席。”

经他这一说,全会场顿时鸦雀无声,都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就连毛泽东也凝神静听。

“那就是——”陈铭枢十分清楚地说:“梁漱溟的错误究竟是政治问题,还是思想问题?如果是政治问题,那就是革命与反革命之分,应该用别的办法解决,而不必在此多费唇舌;如果是思想问题,那就可以另当别论,采取耐心的教育、批判的办法,使他逐渐醒悟,而不必操之过急,如何?请主席指示。”

陈铭枢话音刚落,人们便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又集中于坐在主席台上的毛泽东。

毛泽东意识到:他必须要对陈铭枢的这一提问作出反应;他略加沉思了一会,然后从容地回答说:“梁漱溟这个人很反动,公开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立场上说话,但没有发现他暗中有什么活动,也没有发现他与美帝国主义和台湾有什么联系,因此他的问题仍属于思想范围的问题,因此我仍提出保留他当政协委员的资格。对于他的反动思想,不充分揭露不行,不严厉批判也不行。”

陈铭枢一听梁漱溟的问题“仍属于思想范围的问题”,这等于是给他定了性,心中不禁暗暗松了口气,因为他不希望毛泽东把梁漱溟的问题拉扯到“政治问题”上去解决。

陈铭枢向毛泽东提意见

又过了四年——1957年,中共中央开展整风运动,号召党外人士提意见,进行开门整风。陈铭枢响应号召,在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座谈会上发言,认为文教界的共产党负责人不称职。还说了毛泽东好大喜功,偏听偏信的话。

接着反右派开始,陈铭枢被打成右派,全国各大报纸都对他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批判。陈铭枢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打击。1965年5月15日,陈铭枢在北京去世,终年76岁。

(责任编辑王恂)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