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元老吴铁城的宦海浮沉

2002-12-15 作者: 方 可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2年第12期 国民党元老吴铁城的宦海浮沉 作者:方 可 ]

“国父”的小同乡“蒋校长”的心腹

吴铁城,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县)平湖乡人,与孙中山是小同乡。但他并未在故乡长大,而是于1888年3月9日生在离香山有千里之遥的江西九江。

吴铁城早年入九江同文书院读书,经林森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策动新军标统马毓宝于九江独立,任参谋次长兼外交部长,为统一江西立下了显赫功勋。同年12月,吴铁城以江西代表身分,到南京商议国是,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受到孙的接见。当孙中山得知这位年轻的革命者是自己的香山同乡,便将他留在身边工作。

孙中山成立广东护法军政府时,吴铁城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参军,后改任总统府参军。

1923年1月,孙中山发动讨伐陈炯明叛军的战争,吴铁城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军司令。2月,孙中山回广州设立大元帅府,吴被任命为广州市公安局长兼警务处长。10月25日,他又被孙中山指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参与国民党改组工作。

1924年9月,孙中山誓师北伐,吴铁城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参军长,率部保卫孙中山的安全。10月,广州商团叛乱,吴铁城率领警卫军星夜回师广州,与蒋介石领导的黄埔军校学生军一起,平息这场叛乱。

这是吴铁城与蒋介石的第一次合作。蒋介石对这位“书生”的果敢坚毅非常赞赏。

由于孙中山的信任和器重,平定商团叛乱后,吴铁城重兼广州市公安局长、市党部委员、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等职。对于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吴铁城从思想上不赞成,故竭力反对国共合作。

吴的这种坚决反共的右派态度,受到孙中山的批评,但却得到了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粤军参谋长蒋介石的欣赏。

为了支持蒋介石办黄埔军校,吴铁城将自己举办的警卫军讲武堂学员送给蒋介石,作为黄埔二期学生。当时,黄埔军校经费拮据,蒋介石为此大伤脑筋。身为广州市公安局长的吴铁城,从公安局经费中专门拨出一笔款项,以每天伙食费五百毫洋的标准,源源不断地供给黄埔军校。

孙中山逝世后,吴铁城所在的国民党广州市党部,一度成了反共的大本营。吴铁城、孙科和伍朝枢等人成为广州国民党右派的中坚。

利用任公安局长的便利条件,吴铁城将苏联顾问及在广州的知名共产党人登记造册,探清在广州的住址,准备寻机一网打尽。1926年3月初,吴铁城与孙科、伍朝枢一起到黄埔军校,与蒋介石密谋清除广州的共产党事宜。经过一番严密的策划,扣押了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派兵解除了苏联顾问团卫队的武装。

可出乎吴铁城意料的是,就在他准备在广州大捕共产党人的时候,他却被蒋介石下令逮捕了。

原来,吴铁城与孙文主义学会骨干欧阳格等人策划的“中山舰事件”爆发后,共产党、国民党左派纷纷抗议和谴责,要求严厉惩办肇事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感到自己羽翼还没有丰满,不敢立即与共产党公开决裂,遂采取“舍卒保帅”的办法,借惩处制造事件的右派分子,以示其作为国民党“第三者”的“公正”。结果,吴铁城作为“替罪羊”之一,被免除本兼各职,押解到虎门横档炮台禁锢。吴铁城对此百思不解。但时间一长,他逐步琢磨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蒋介石逮捕自己是“挥泪斩马谡”。

1926年双十节,吴铁城获释后投居上海的孙科家中。鉴于吴铁城在最困苦时刻仍不出卖自己的“义举”,1927年6月,蒋介石决定再次起用吴铁城,任命他为广东省政府委员、建设厅厅长。

游说东北,助蒋完成统一大业

1928年4月,蒋介石举行第二次北伐。6月4日晨,日本悍然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东北能否易帜归附,是国民党政府能否统一全国的最后标志。蒋介石派吴铁城北上,游说张学良归顺南京国民政府。

吴铁城沿京奉路乘“蓝钢花车”由浦口经济南到北平,与张学良所派代表进行了多次谈判,然后经山海关直驶沈阳。张学良及东北政要看到吴铁城如此豪壮的排场,不禁刮目相看。吴铁城利用与许多东北将领的旧交,感以私谊,晓以大义,几经折冲,始排万难,达成易帜协议。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冲破日本阻力,通电全国宣告“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终于使蒋介石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

1929年9月,蒋介石策动张学良挑起反苏的“中东路事件”。为了鼓动张学良的反苏情绪,蒋介石决定任命吴铁城任东北劳军宣慰使,再赴东北劳军。

此时的吴铁城,正与林森忙于主持将孙中山的灵柩由北平奉安南京。他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立即冒着零下50度的严寒,秉节出关,驰驱于冰天雪地中,往来于中东路,遍至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各地。

吴铁城到处发表演说,疾呼:“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危机。”

这两句话,一时传颂全国,成为流传甚广的名言。

此次东北之行,炫耀了蒋介石的中央政权的声威,加深了他与东北人士的关系。

1930年,阎、冯、桂、汪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坐视关外的张学良,对时局有举足轻重之势。所以,交战双方都不遗余力派出说客云集沈阳。蒋介石第三次派吴铁城出关游说。

吴铁城至沈阳后,缠住张学良不放,向东北军政当局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伐交”。

此时,辽宁国民外交协会正召开“追悼抗俄将士大会”,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都派代表参加致祭。按照吴铁城的要求,蒋介石命令南京政府拨款50万元,褒奖东北边防军对苏作战阵亡的东北军将领。吴铁城代表国民党中央政府向张学良、王树翰授勋。

6月3日是张学良的生日。吴铁城宣读了蒋介石的贺电:“汉卿兄及凤至夫人赏鉴:贤伉俪华诞,中正等远道未能趋贺,谨电祝福寿连绵,德泽广被!蒋中正、宋美龄同叩。”

对于蒋介石的关怀,张学良表示:“决愿为国家、为介公效命”。

但张作相、张景惠等老派将领认为:“我们吃高粱米的,哪能斗得起南蛮子,最好离他们远远的。”他们主张东北军的任务是保境安民,不与任何方面合作。故此,张学良为摆脱群集沈阳的各方代表的纠缠,避居葫芦岛。

吴铁城觉得,要想使“伐交”取得实效,关键是要有强大的雄厚的金钱作基础。所以,他回到南京向蒋介石建议:要舍得花钱才行。

蒋介石立即命令财政部长宋子文,给吴铁城拨了600万元现金,作为“伐交”费。

吴铁城利用手中雄厚的金钱,对东北军政大员发动了强大的“银弹攻势”:他一次就将百万元巨款送给张学良,惊得张少帅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在一次赈灾会上,以4万元买下一朵少帅夫人于凤至所做的纸花,令在场的人瞠目结舌。

他又与东北政要们豪赌,一夜之间赢得他们一无所有,但又如数奉还,他更会故意输掉数十万,令这些东北政要们心花怒放。

有人说:“张学良的副官、马弁都被吴铁城收买拉拢了,以致于张的一切行动,吴铁城都了如指掌。”

在吴铁城等人的劝说、利诱和催逼下,张学良终于表示:“待中央军拿回济南时,可以考虑出兵。”

8月15日,蒋军夺回了济南,并从9月6日起,展开陇海线上的总攻。9月15日,张学良召开的东北军政会议最后决定:“我们为整个大局计,必须从速实现全国统一,早停内战。最近阎、冯的军队已退至黄河北岸,蒋军业已攻下济南,我方应实践出兵关内的诺言。”

9月18日,张学良发表“巧电”,令东北军大举入关。腹背受敌的冯、阎联军迅速土崩瓦解,蒋介石终于获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

10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张学良在沈阳宣誓就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职务,800多人参加了这个隆重的庆典。吴铁城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做监誓人,向东北各界致词:“本党政府特以此重任,付托张副司令者,知张副司令笃信本党之主义,接受国民革命之使命故也。”

他在表彰张学良自东北易帜以来的功绩后讲道:“任重道远,惟望张副司令辅助蒋总司令,同心协力,共策进行,党国前途,实利赖之。”

卖国挨揍,励精图治建上海

1931年12月,上海市长张群因学生反日运动高涨,被迫辞职。蒋介石命吴铁城接任上海市长职务。

就在他上任不久,日寇挑起“一·二八事变”,蔡廷锴率领十九路军被迫抵抗。蒋介石仍竭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月31日,蒋介石授意军政部长何应钦电告吴铁城:(一)各国领事既出而调停,不得任意射击;(二)通令蒋光鼐、蔡廷锴等将领,没有上官命令,不得任意射击;(三)亲善各国军队与侨民,以取同情;(四)对假托爱国主义之捣乱团体,应严加制止;其他民众爱国之行动,须周密注意,以防“共匪”从中利用机会。

2月15日,何应钦再次致电吴铁城,让他以私人资格与攻沪日军将领商定“和平”方案。

唯蒋介石之命是从的吴铁城,立即多方拜见,竭力媾和。5月5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在签订这个卖国的协定前,爱国律师吴迈曾亲晤吴铁城,义正辞严地告诫:“阁下如不顾民意,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协定,到时杀市长头者就是我吴迈!”

然而,《淞沪停战协定》还是签订了,这使吴迈悲愤交加。他率爱国学生、群众500余人直赴上海市政府,声讨吴铁城。一见到吴铁城,就怒斥道:“日前,市长向市民保证不与日军签订城下盟约;今日食言自肥,阁下有何理说?”

吴铁城窘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说:“这都是中央的命令,我是实难违抗呀!先生何不进京向行政院表达民意,吁请收回成命?那么,不仅协定条款可以从长斟酌,连我也当解厄之情,对得起民众了!”

吴迈听后怒火中烧,禁不住脱口问道:“倘若中央命你施美人计,派夫人、令爱前去慰问白川大将,我断言阁下必将犯颜抗争,以全家声。然而,近年来东北诸姑姐妹,被兽军凌辱蹂躏者何可计数?阁下却知而无动于衷。两相对比,岂不是重家耻、轻国耻的汉奸惯常行为吗?汉奸人人皆曰可杀,今天我与你同死报国!”

说着,吴老先生操起席前痰盂,猛然朝吴铁城砸去。

只听“嘭”的一声,痰盂击中吴铁城左肩。吓得吴铁城连声呼救。预先埋伏在室外的上海市警察局长吴芷贤,急忙率便衣警察破门而入,将正欲穷追猛打的吴迈拦住,并抓进了看守所。

吴迈被营救出狱后,上海律师协会组成律师团,依法具状控告吴铁城、吴芷贤利用职权侵犯人身罪。

吴铁城知道众怒难平,也采取了当年蒋介石玩弄的采取“舍卒保帅”之计,将吴芷贤当作自己的“替罪羊”,撤职查办,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经过上任短短几个月的紧张忙碌,吴铁城开始知道上海市长真难当。还好,他没有像他的前任张群那样灰溜溜地下台,而是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终于渡过了“难关”。

上海是中国的交通枢纽,南京的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同时,上海又是江浙财阀的重要据点,是南京政府赖以存在的支柱。所以,蒋介石特别提醒吴铁城:“上海非普通都市可比……无论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问题无不以上海特别市为根据,若上海特别市不能整理,则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则不能有头绪。”

吴铁城奉行蒋介石的意旨,在上海停战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继续推行黄郛在1927年任上海市长时所拟定的“大上海计划”。

为了建设大上海,吴铁城曾两度发行公债,第一次300万元,不到十天便已销完;第二次600万元,也很迅速的筹足。他运用了这900万元,建设新的市政府、各局所、市医院、市体育场、市图书馆、市博物馆,使市容面貌一新;他建筑虬江码头,港深可泊巨大商轮,对外贸易,日趋发达,工商百业,随之繁荣。全市人口也由1932年的290余万人,激增到1937年的500万人,使上海不仅成为全国第一大都市,也成为东亚举足轻重的重要商埠。

吴铁城任上海市长5年多的时间,便完成了蒋介石赋予的“整理”大上海的使命,将上海建设成了当时中国最发达的国际大都市。

喊出悲壮口号,发明“吴铁城条文”

1939年春.蒋介石调吴铁城到重庆,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1941年5月,吴铁城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党中央秘书长。

中央秘书长,实际上是“管家婆”。对于吴铁城任职期间的工作辛劳情况,陈立夫曾感慨地说:“无日无夜的开会,舌敝焦启的讨论,党内的意见,要不惮辞费的求沟通。党友的意见,要接纳,要让步。共产党的意见要争辩,要驳斥。国际友人的意见要尊重,要解说。直到国民大会开会的前夕,我和铁城先生,简直到了日夜不得休息,身心交瘁的境况。”

吴铁城既有坚强的毅力和原则性,又八面玲珑、善于交际,很会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不久便赢得了国民党上下的好感和蒋介石的欣赏。

1944年,日寇发动湘桂战役,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到12月时,日军在占领桂林、柳州后,一度侵入贵州境内,陪都重庆告急。正是在这种困难时刻,蒋介石发起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发布文告号召大中学校的青年学生“投笔从戎”,踊跃参加青年军,准备最后大反攻。同时,他给吴铁城下了一道手令,命他全力宣传并发动这一运动。

吴铁城立即遵照蒋介石的指令,通令各地党部积极行动,在短期内完成了蒋介石的使命,并以“用美式武器装备青年军作为反攻的主力部队”,以“青年军将享受比一般军队更好的待遇”之类许诺来吸引青年。

在宣传“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中,吴铁城作出的最突出贡献,是将蒋介石的这一运动用两句口号加以概括:“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这两句口号,深深打动了当时许多知识青年的心。吴铁城这两句简短有力的口号,与他在东北所发表的“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危机”一样,成为传颂一时、流行全国的名言。

抗日战争结束后,吴铁城是国民党政坛上最活跃的人物之一,被称作“全党的幕僚长”,专以调停国民党内各派系之间的纷争为务。1946年1月,吴铁城以国民党中央秘书长的身分当选为国民党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当各方代表在审议宪法草案时,对“国民大会”的职权问题产生异见,互不相让。结果,吴铁城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令各方都能接受,达成协议。这一方案,被负责起草宪法草案的张君劢写入《宪法原则》第27条,称为“吴铁城条文”。

以一个人名命名一条法案,这在近代中国还是第一次。

党国“铁老”顶撞“总统”服药自杀

1948年11月26日,蒋介石批准行政院长翁文灏辞职,提名孙科组阁。这样,孙科留下的立法院长的位置便理所当然地要由吴铁城来继任,蒋介石也表示同意。可出人意料的是,在孙科开出的组阁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铁老”,要他当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并且向蒋介石表示,“非铁老同出不拜命”。

吴铁城走马上任未久,蒋介石下野了。但蒋介石仍在溪口通过电话向孙科内阁发布指令,以孤立代总统李宗仁。对此,吴铁城甚不以为然,与蒋介石之间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

为了取得美国政府的援助,与共产党“划江而治”,吴铁城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进行了一次会谈,请求美国贷款。

司徒对吴铁城说:“美国国会对中国政府内部不团结表示忧虑,如果蒋先生不出国,南京无从集中权力,因而和谈也就没有希望。”

对此,吴铁城也有同感。他认为,必须尽快劝说蒋介石出国,才能将权力集中在李宗仁和自己的内阁手中。于是,他请曾当过蒋介石机要秘书的李惟果,到溪口转告自己急切希望其出洋的意思。

吴铁城没想到,他的这个建议,蒋介石非常恼怒,大骂吴铁城忘恩负义,几天以后,他逼迫孙科内阁辞职,而吴铁城的中央秘书长一职也被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的名义下令撤销。

国民党政权迁到广州以后,美国希望李宗仁在广州组成一个与蒋介石截然分开的政府,但蒋介石无意帮李宗仁保广东,暗中指挥从上海、青岛等地撤出来的军队往沿海一些岛屿驻防,吴铁城对此痛加责难。

当美国政府公开发表给蒋介石当头一击的白皮书之后,这位早已不再是外交部长的党国“铁老”,又应麦克阿瑟的私人邀请,悄悄到东京访问。麦克阿瑟向吴铁城提出,美国政府已放弃对蒋介石的支持,但对李宗仁仍寄予希望。

借财政税收等问题,吴铁城向受到蒋介石支持的阎锡山内阁猛烈开火。

吴铁城尽管对国民党的内外政策提出批评,但对蒋介石仍是忠心耿耿。一位朋友问他:“那你今后作何打算?”

吴铁城凄惨地苦笑说:“到不得已时,恐怕只有到台湾去再说了!”

1949年底,吴铁城到了台湾。次年3月,蒋介石复任“总统”职,吴铁城被任命为“总统府资政”,继续辅佐蒋介石,苦心经营台湾孤岛。

1953年11月,“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为收容顾孟余、张君劢等人到台湾诸问题,与蒋介石父子产生了矛盾,蒋介石下令将王世杰免职查办。吴铁城与王世杰关系密切,闻听此事,立即特地跑进“总统府”替王世杰求情。并与蒋“总统”正面顶撞。本来,从1949年蒋介石下野后,蒋就对吴铁城支持李宗仁的做法大为不满,现在又来顶撞更是怒火中烧,将吴铁城骂了个狗血喷头。吴铁城也不是那种随便服输的人,他毫不示弱,据理力争。

蒋介石气急败坏地摔碎一个茶杯,把“总统府资政”赶出了总统府大门。

吴铁城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大辱”?感情一激动,夜不能寐。他本来就患有高血压病,平日每晚只吃一粒安眠药即可入睡。但因对蒋介石一腔怨气,却连吃两片仍睡不着。

1953年11月18日夜,吴铁城服了三粒安眠药,方才入睡。次日早晨,家人发现这位党国“铁老”真的长眠不起了。

(责任编辑 庄建平)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