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问题的几点思考

2002-12-15 作者: 李靖炎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2年第12期 对社会主义问题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靖炎 ]

作者说明:本人是一名自然科学工作者,主要从事细胞核的起源进化问题的探索。但我在解放前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1958年以后国外所发生的种种重大事件,迫使我不得不反反复复地思索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种种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路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开拓了我的思想,而我有幸多年担任云南省政协常委,也使我有机会接触到多方面的实际。基于我对国内外实际情况的一些了解,通过多年的思考,我逐步产生了一些看法,原已取得的认识得以更为深化。现在,把我多年来的思考所得提纲式地写出来(主要是关于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前途问题),供读者参考。

关于现今时代资本主义的活力,资本主义即令在当今最发达的国家也尚未达到其末期阶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各自要经历其发生、发展与衰微的历史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将会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

但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却造成了一种想法,即认为无论资本主义发达或是不发达,都一样可以创建社会主义。而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以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更加加深了这种错觉,竟认为即使资本主义极不发达,也可以通过“非资本主义道路”而达到社会主义。这种错误认识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波尔布特等人竟妄图在柬埔寨创建一个没有货币的“纯粹的”社会主义。

早在十月革命以前,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的孟什维克派,就已在是否要夺取政权的问题上与列宁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一论战一直持续到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在他的晚年,在《论俄国革命》一文中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俄罗斯的生产力和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都还很低,我们为什么不利用无产阶级的政权来尽速地提高俄罗斯的生产力和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呢?历史已证明列宁的答辩是正确的。但这种正确应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政权必须遵循一条正确的路线。如果路线错误,尽速提高生产力和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愿望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如今回过头来看,问题非常明显,路线正确与否的一个关键,即是否承认和充分发挥资本主义的活力。世界帝国主义第一次大战,十月革命,接着又是惨烈的国内战争,使本来就不高的俄罗斯的生产力遭到剧烈破坏。但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充分利用了资本主义的活力,迅速地医治好了战争所带来的创伤。我国解放初期实行新民主主义政策,充分利用了资本主义活力,结果创造了我国解放以后(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粉碎“四人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我国又进入了第二个而且更加辉煌的黄金时代。在这两个黄金时代,全部是注意到充分发挥资本主义的活力的。

反之,在无产阶级国家力图搞纯粹的社会主义而全面禁止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时,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却会大大变缓,甚至远比不上资本主义国家。苏联、过去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北朝鲜和我国过去的历史,全都无一例外地表明了这一点。在上一世纪20年代末,布哈林与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布哈林主张继续坚持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并且予以发展;斯大林则认为搞新经济政策纯然只是出于无奈,现在已经可以完全禁止资本主义而只搞社会主义的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了。论战的结果是以斯大林得胜,而布哈林数年后遇害而暂告一终结。如果当时苏联当局在建设国有企业的同时继续发挥资本主义的活力,在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30年代,大力吸收各发达国家的资金,那样一来,不仅苏联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加速,甚至有可能避免由于只搞计划经济所造成的自我孤立状态。还有,由被包围的恐惧感所造成的歇斯底里式的“大肃反”的大惨剧都可能得以避免。

问题还远不仅在于在不够发达或极不发达的国家进行经济建设时,必须利用和充分发挥资本主义的活力,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世界资本主义是否真的已经发展到了其日暮途穷的阶段?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为资本主义是到末期了。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更助长了这种认识。兴起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正是奠基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新建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后半期的历史却没有主宰世界革命理论的现实性,也没有证明资本主义确实已经进入了它的末期阶段,因而非得为社会主义所取代不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种社会制度之所以灭亡并为更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根本上是因为它已经不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反之,当一种社会制度尚能继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时,它也就不会灭亡。

那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基本观点来看,世界资本主义是不是已经发展到了它的末期呢?看来并没有。不仅在十月革命的时代资本主义并未达到其末期阶段,就是在现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看来也尚未达到其末期。

诚然资本主义世界在20世纪后半期,发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危机,但是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经济大萧条却再也没有出现过;而且每一次经济危机使得产业结构得到调整,落后的企业被淘汰,整个的生产力反而得到了发展。具有极大的讽刺意味的是,反倒是在搞计划经济的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受到了阻碍。仅从我国过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所生产的解放牌汽车的“几十年一贯制”来看,就不禁令人担心,如果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全都实行了计划经济,那么,汽车业究竟还会不会再有所发展?

在20世纪后半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科学技术上的大革命,大大地推进了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令人非常遗憾的倒是,所有这些科技的大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项是率先在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

苏联的党和政府领导从来都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从他们一再受科学骗子们(如李森科)的欺骗,以行政力量去推广伪科学,另一方面却又把真正的科学当作是伪科学(如基因学、控制论等)。社会主义苏联的垮台有许多具体的因素,但是最根本的一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赶不上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明显不过的一点是:美国能把全世界最优秀的科技人才收罗到美国,为己所用;苏联却做不到这一点。总之,资本主义,即使是在当今最发达的国家,也尚未达到其发展的末期阶段。

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与资产者推动科技发展的历史作用

恩格斯早就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工人是资本的奴隶,资产者其实也是资本的奴隶。资产者终其一生不断为资本的扩增而奋斗,如此积累起了巨额的财富。这些财富虽然是以私有财产的形式而存在,但是大资产者及其家属一生中生活所消耗的在其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微乎其微,其绝大部分最终实际上是为全社会所有。全部现代文明也就建立在这些巨额的财富的基础之上。没有巨额的财富,也就没有现代的城市、现代的交通、现代的企业、现代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现代的医院和医学,于是也就没有任何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文明可言。“四人帮”想搞“穷过渡”,提倡“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实在只能说是愚蠢至极的狂人呓语。终生不停地为资本的扩增而奋斗,客观上为社会积累起巨额的财富,从历史角度说,这正是资产阶级的巨大历史任务和贡献。

这种巨额财富的来源是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马克思早已阐示清楚了的。但是剩余价值所以能够产生的根源又何在呢?是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剩余价值可以剥削,一切剥削都只能是超经济的,数额也只能是极其有限的。反之,科学越发达,资产阶级所能获取的剩余价值的数额也就越大。

在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是科学技术知识分子的贡献,但是严格说来,应该说是全社会(也包括资产阶级)的功劳,因为是这个社会培养造就了这些科技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了进行发明创造所必需的条件。这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好处,理应属于全社会,而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也就在于:资产者利用其在文化上、组织管理上的才能和资金上所占的优势,将这些理应属于全社会的好处攫为己有。

科学技术越是发达,资产阶级也就越能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现代的大资产者是充分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们能自觉地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来支持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这一点却远非所有的劳动人民阶级或阶层都能做到的,甚至较小的资本家也未必都能做到。因此说,推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现代大资产者所承担的第二个重大的历史使命。

现代大资产者的最大优势即在于他们掌握了现代的科学文化,因此能够充分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包括那些并不能赚钱的纯基础科学和那些甚至在眼前会给他们带来麻烦的学科(例如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重要性。他们能够理解现代科学技术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因此也才有能力掌握和发展。

大资产者不仅通过其所控制的国家机器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直接出资组成各式各样的基金会,以支持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科学技术的探索;从有直接应用前景的技术创新起,直到高度理论性的纯科学研究为止。这也就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不断取得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它使得人们可以不受官僚主义的阻挠,而纯粹只从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要求来考虑问题,研究问题。

除此而外,大资产者在各大企业中还开设了专门的科研机构来为各企业自身发展的利益服务,以保证企业自身的发展。

许多大资产者,在遗嘱中把巨额的资产捐赠给大学或科研机构,这也正是他们理解和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种表现。应该说,大资产者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和重视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国力的一个重要的基石。

什么人能够取代资产者继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劳动人民中间的什么阶级或阶层在执掌政权以后,能够取代大资产者而继续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是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面临着的一个最根本的严峻问题。

现代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发展上的竞争。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有最先进的企业、最先进的农业和最先进的军事力量。因此,掌握了政权的劳动人民若不能像大资产者一样有能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那么他们所创建的国家迟早会因为科技的落后和生产力发展的滞后而被推翻。

如果劳动人民中间没有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在执掌政权以后能够代替大资产者在推进科技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则社会主义事业就根本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曾就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承担者问题,与无政府主义的头子巴枯宁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巴枯宁主张“越穷越革命”,因此把希望寄托在城市贫民和流氓无产者身上。而马、恩则把期望寄托在产业无产者的身上,因为他们必将在与资产者的罢工斗争中受到锻炼而越来越有组织性,而且他们也是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直接有联系的。

历史已经证明,在这一论战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对的。在十月革命和东欧社会主义各国的创建中,产业无产阶级都是主力。但是夺取政权是一回事,在夺取政权以后能否最迅速地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却是另一回事。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中央在发展科学的问题上所犯的错误,表明他们在理解和掌握现代的科学文化上是有困难的。苏联晚期科技发展迟缓,生产力停滞不前,虽则有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更是表明了最高权力并未掌握在真正能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最能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阶层的手中。否则的话,他们早就会对起了阻碍作用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了。从美国的产业无产阶级对美国发展航天事业(登月、登陆火星、考察各个行星)的冷漠态度,甚至反对的态度来看,他们显然也不能取代大资产者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上所起的作用。一则在对现代科学文化的掌握上尚有相当大的差距,二则他们的眼前利益与发展科学技术的要求也并不完全一致。

那么,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究竟有什么劳动阶级或阶层既能创建新社会,又能完全取代现代大资产者在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上所起的作用呢?

这本来似乎是一种无解的难题,因为它要求出现这样一种劳动阶层,它对现代科学文化的掌握上,以至在组织管理的能力上,都不亚于现代的大资产者。

但是20世纪的后50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这种社会变化在马、恩和列宁的时代是难以预料的。实际的发展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中自动化的程度日益提高,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以后,传统上作为产业无产阶级的主体的体力劳动阶层逐步走向衰微,将来还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走向没落。举例来说,产业无产阶级的重要成员之一的矿工,将来就必然会被操纵着自动化采矿机器的机器人所全面取代。与此同时,现代工人阶级中的科技知识分子阶层,却空前迅猛地急速发展了起来,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迟早要变成工人阶级的主体。

这个科技知识分子阶层不仅包括所有设计和操纵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器械的人员,而且包括所有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教师和传统上历来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资方代理人”)的所有企业管理人员,只要他们主要是靠拿工资吃饭的雇佣劳动者就行,无论他们所拿的工资有多高,也无论他们怎样看待他们自己,他们的意识形态如何(只有“四人帮”之流的反马克思主义者才会叫嚣要按照人的思想意识来划分阶级)。

实际上,作为雇佣劳动者的科技知识分子阶层,他们从来就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最有文化教养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一部分。只是在过去的时代,他们的人数太少,又是资产阶级所不得不依靠和利用的对象,从而也自然是资产阶级所必须收买的对象。在那个时代,他们的社会地位与他们实际上的雇佣劳动者的身份是完全脱节的。但是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的人数急剧地增长着,要全部加以收买已经越来越不可能,将来还会更加不可能,这无疑将有助于他们获得阶级的自觉。

在过去的时代由于他们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他们对于工人阶级所进行的社会主义运动抱有冷漠、甚至反对的态度是势所必然的,他们因而受到马、恩和列宁的批判性的评价也同样是势所必然的。但是,即使是在那个时代,他们作为科学技术的直接推进者和推广者,对于社会主义事业来说,就已经是至关重要的。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就曾经指示说,要让科技知识分子通过亲身的体会,认识到无产阶级的政权是对科技事业的发展更为有利的,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是根本不可能进行的(除非是搞“大跃进”式的大胡闹)。

近50年来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人阶级已经发生了并继续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日益走向衰微没落的体力劳动阶层不大可能继续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反之,日益发展起来的科技知识分子阶层也日益变成为大资产者谋取超额的剩余价值的直接剥削对象,这自然也大有利于他们获得阶级的自觉。近几十年来有日益增多的科技知识分子在大企业所开设的科研机构中工作,他们所取得发明创造的专利则完全为大资本家所占有。大资产者由此得到的剩余价值之丰厚,是任何体力劳动工人所绝对无法提供的。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上造成了革命性变化的PCR技术的发明者(后来得到了诺贝尔奖)仅从他的老板那里得到了一万美元的奖金,而他的老板却由此项技术专利而得到了数亿美元的利润!其实,即使发明的专利为发明的科技知识分子所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他也只能把专利卖给大资产者,让后者去赚大钱,这样的客观现实自然迟早会促使科技知识分子达到阶级的自觉。英国的大学教授历来被认为是英国社会的上层,但是,早在20世纪的70年代,他们就已经不得不组织工会以保卫自己的利益了。

在全体工人阶级中间和全体劳动人民中间,科技知识分子阶层是唯一在现代科学文化的掌握上和组织管理的能力上,都丝毫不亚于现代大资产者的力量。作为科学技术的直接创造者和发展者,他们也是唯一能在执掌政权以后,完全能够代替大资产者而继续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力量。由于他们自身就从事现代科学技术的创造和发展,他们比大资产者更了解发展科技事业的个中甘苦,更能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他们理应能比大资产者更好地、更有效地推进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根据以上的分析,这个目前在工人阶级中所占比例还很小,但是正在日益发展中,迟早有一天会变为工人阶级的主体的阶层,这个在目前阶级的自觉性还极低,但是迟早会觉醒起来的阶层,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唯一能在将来开创新的社会以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力量。

在他们发展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以后,他们终将会按照自己的阶级利益而进行斗争,逐步地把资本主义社会改造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如今看来,大资产者不太可能,也不会有能力对他们进行镇压,而只能在他们的要求面前逐步地退却。因此这种社会革命很可能是长期的和渐进式的,但是总会持续地进行下去。现代的大资产者即使完全意识到了这种必然的历史发展,但是只要他们还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资产者之间的竞争也迫使他们不得不如此),他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阶层日益壮大起来。

如此创建起来的新社会无疑会跟“早期的”工人阶级所创建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很多的差别,但是,那毕竟是次要的事了,而且只可能做的更好,而不会不如。

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所应该做的事

如果认可我前面的分析和推断,那么,共产党人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应该自觉地代表这个唯一有远大前途并肩负着历史重任的阶层的利益,为这个阶层的发展壮大和及早地获得阶级的自觉,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党要成为他们的先锋队,无论这个阶层目前还是多么微小,多么地缺乏阶级的自觉性。

为此共产党人就应该尽一切可能学习和掌握现代的科学文化,把自己锻造成为科技知识分子队伍中先进的一员。也只有这样,共产党人才真正有可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并代表劳动人民的长远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只能代表他们的眼前利益。

全世界的共产党人,无论是在发达国家中的,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也无论是已执政的,还是未执政的,都应该努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科技知识分子阶层的发展壮大,促进他们的阶级觉悟。为此,共产党人应该与一切怀有同样的具体愿望的政党和团体合作,无论他们是代表大资本家、小资本家或劳动人民。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既符合于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于发达国家中大多数大资产者的利益。

在不发达国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共产党人领导劳动人民夺取政权的目的,只是为了尽快地发展生产,尽速地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发展科学技术,而不是为了搞乌托邦式的“纯粹的”社会主义。为此就得充分地发挥资本主义的活力,走开放的道路,以求把自己的国家尽速地建设成为发达的国家。夺取政权的共产党人切不可搞任何形式的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损害科技知识分子阶层利益的平均主义,虽则某些劳动人民可能会渴望这样做。如果那样做了,就必然会损害他们自身的长远的根本利益。

(责任编辑 程 度)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