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制是中国的必然取向

2003-04-15 作者: 杜润生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3年第4期 民主法制是中国的必然取向 作者:杜润生 ]

三个月以前,党的十六大,全面布置了新世纪前期的发展目标和各项具体任务,完成这些目标和任务,可使我国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并进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十六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可圈可点的一件大事。过去20年中,由于政治改革滞后,对经济改革缺乏群众性民主监督,从而引起寻租腐败屡禁不止和两极分化开始萌发。这种趋势,是和社会主义不相容的。一个时期从南到北都在呼唤政治改革,确立民主法制秩序。民主法制是国家发展的必然取向,应当顺势推进。逆潮流而动,是没有出路的。

《炎黄春秋》近两期先后刊出李锐同志关于政治改革向中央的建议书和钟沛璋同志《以俄为师得失探讨》,两篇文章都对以党治国制度进行了评论,并就执政党如何改善执政方式提出一些建议。这显示了《炎黄春秋》与时俱进品格,值得称赞。

舆论监督,是现代民主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项政治保障条件,党和政府既要领导群众,又要接受群众监督,《炎黄春秋》作为媒体是做出贡献的。它介绍一些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及其事迹,把一些被歪曲报道的重大事件,还原它们本来历史面目,并辨明是非正误,通过以史为鉴,体现了监督功效。这正是《炎黄春秋》的宗旨所在。

刊物是文化产品,表现为一篇篇文章。不同于一般刊物,《炎黄春秋》主要是提供了可靠的史料,并团聚了一批掌握史料的撰稿人。二者都是一种稀缺资源,值得格外珍贵。

《炎黄春秋》肩负上述历史使命,社领导要不断改进编审工作,每期要安排一、两篇贴近国家发展形势,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有分量的文章。还必须审时度势,扬长避短,独立自主,多谋善断,收集信息,拓宽稿源,为刊物办得更好打下基础。

本人作为刊物顾问之一,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深表歉意。谨祝《炎黄春秋》越办越好。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