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敷仁与《老百姓》报

2003-06-15 作者: 傅国涌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3年第6期 李敷仁与《老百姓》报 作者:傅国涌 ]

在中国报业史上,李敷仁和《老百姓》报具有独特的魅力,在面向识字不多的底层读者的通俗报纸中,迄今还鲜有一份报纸曾攀上这样的高度,今天知道的人恐怕已不是很多了。

李敷仁原名文会,字敷仁,生于陕西咸阳县北杜镇一户贫苦人家,1913年考入咸阳县立高等小学校。1922年,他考入西安第三中学,曾被选为学校代表之一,参加了省学生会的工作,领导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

1928年8月,他在上海一家叫《生华》的期刊编辑部做编辑、校对,边学边干,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新闻事业,为他以后办报打下了一些基础。当年他应邀回到西安,在国民党省党部宣传科当助理干事兼《中山日报》校对,后升任宣传科长、报社总编辑,写过《地皮将透的咸阳》、《虎口余生记》、《空前的大荒旱》等文,指出“天灾的原因是人祸——人祸就是军阀!”

1931年6月,在杨虎城资助下,李敷仁东渡日本留学,1932年3月,回到陕西后,先后在省立二中、汉中五师等学校教公民课,一干就是十多年。

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后,他写了《以鲁迅的话悼念鲁迅》一文:

他像个莽原上奔流的壮丁。他瞧见许许多多的死魂灵!在热风冷草中彷徨,瞻仰着桃色的云,南腔北调地吟风弄月,他更瞧见坏孩子盗表,青年人苦闷的象征,工人绥惠略夫。他于是以自由之笔,在夜的故乡里,朝华夕拾,作成狂人日记,尽量地呐喊,要救救孩子!……

1937年7月,他被陕西省教育厅派到国民党举办的庐山暑期训练团受训。10月,他却在西安师范秘密加入了中共地下党,其实他早于1932年起就被国民党列入了黑名单。

1937年11月12日,在“七七事变”以后的烽火硝烟中,李敷仁和一群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办起了《老百姓》报,创办资金仅仅是两个新生儿满月的一百多元喜酒钱。这是他一生最值得纪念的一件事。在第二期的刊头语中,他阐述了办报的宗旨:“宣传抗战,反对投降,反帝反封建,宣传民主,反映劳苦人民的痛苦生活。”以后他在1946年写的《忆〈老百姓〉报及其与读者的结合》文中说:“报纸要交给人民,成为人民的报纸,说老百姓心中要说的话。”

《老百姓》报是周报,先是八开两版,后扩大为四开四版,内容有社评、评述、一周战事、社会情况、名人传略、读者来函、防空防毒知识等。《老百姓》报一共出版了113期,到1938年创办一周年时,共发行了100多万份,行销国内13个省,是全国影响较大、特点鲜明的通俗报纸,而且美、英、苏、法、加、瑞典、匈等国都有订户。

在李敷仁主持下,《老百姓》报以民间喜闻乐见的通俗形式,辛辣、犀利的笔锋揭发贪污,痛斥奸商,宣传抗日,嬉笑怒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产生了其他报纸无法起到的作用,不仅替老百姓说了不少话,老百姓也说了不少话。《老百姓》报因此被誉为“人民喉舌”,老百姓亲热地称《老百姓》报和编辑是咱“老百姓”。李敷仁索性以“老百姓”作自己的笔名。李敷仁的文章常常切中时弊,击中要害,1938年10月24日,他在42期发表社论《反对隔桌子打人》:

而今是民国了,老乡!不要说以民作主,就是拿官来作主,试问老百姓跑光了,你能打日本、建立新国家吗?你连白蒸馍都吃不进嘴了!孔夫子说:做官人要“使民如成大祭。”孟夫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皇上不值一个“大板儿”。前次国民政府到汉口开最高国防会议,大家商量好的议案,马上下令全国各省县政府,“如有违法滥权,侵害人民”,老百姓得依法上告或请愿,总要叫老百姓不吃亏才是。这是多么替老百姓操心的公事,所以我们大声喊叫,反对“非刑拷打!”“反对隔桌子打人!”

在《老百姓》报存在的不到三年中,它就经历了三次大收买、两次大分化。一次是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后来是行动委员会和胡宗南的战干四团。战区司令长官部的政治部、陕西省党部先后找李敷仁,请他干一份兼差,还继续主编《老百姓》报,他谢绝了。收买分化不成,等待着他们的就是禁止发行、检扣稿件、上黑名单、逮捕编辑(常奋、董秋儒、佟添等三位青年为此坐牢,有的被迫害致死)等等,先是党部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后是战区政治部新闻检查所,一字一句都要经过检查,目的就是要置《老百姓》报于死地。

1940年4月6日,《老百姓》报就预感不妙,在112期刊出紧急启事,称“现一面交涉一面出刊”。4月18日,他们倒填日期“1940年4月17日”出版了113期,也就是终刊号,李敷仁流着泪连夜写出《与读者告别》文,回顾了《老百姓》报走过的曲折艰辛的历程,表示:

中宣部下令各省新闻检查所,调验报社、通讯社的登记证,《老百姓》在一九三七年冬季开刊时,只得到省政府教字一六六七一号指令‘准予发行’四个字,而登记手续,从此就屡办不成。以至于四月十八日接奉长安县转下省府令,即日停刊!

《老百姓》报的停刊对李敷仁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他对朋友说:“我的‘儿子’被掐死了!”

1942年10月,李敷仁被派到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国民党封官许愿,蒋介石亲自接见,并赠送签名照片,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动心。

1944年10月16日,他在辛亥革命元老景梅九主办的西安《国风日报》开辟《农村周刊》,为老百姓大声疾呼。当地老百姓奔走相告,“老百姓复活了!”在11月12日发表的《勿谈国事》中,他说:

原来在前清的时候,……不管皇上多么混蛋,朝政多么黑暗,谁还敢放个屁!……后来孙总理起来革命,赶走皇帝,把专制政体改成“民主共和国”,就是说,国家大事应该叫老百姓来管,不应该叫皇上称孤道寡。……

现在世事变了,不但老百姓能够谈国家的大事,而且政府还要对这件事大加提倡;……大家越能谈国事,“国事才能变好”,大家也就能过幸福的日子了,反正国事是大家自己的事情。

好景不长,不过一个月零六天,到11月21日,《农村周刊》只出了六期就被绞杀。

1945年5月21日,陕西省教育厅所属民众教育馆创办《民众导报》,四开小报,每周一期,请李敷仁主编。《民众导报》继承了《老百姓》报的传统,语言通俗,笔锋犀利,详细报道了咸阳灾情、县长刘发珏贪污及当地人民惩办贪官污吏的要求,刘重金聘请律师在《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广告栏中逐条答辩。李敷仁亲自到咸阳农村深入调查,组织老百姓推出代表成立“控诉委员会”,还鼓动学生成立“咸阳旅省学生驱刘后援会”,召开“咸阳旅省同乡会”通过声援议案。这一切《民众导报》都作了报道。他以记者身份参加驱刘大会,刘终于站在了被告席上,当局也只得当场宣布将他撤职查办,退还赃款、赃粮。从此李敷仁的名字就更传遍了咸阳城乡,成为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偶像。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民众导报》出版了25期,在大众化、通俗化方面下了功夫。1946年,当局开始追究《民众导报》的立场、背景及李敷仁和中共、民盟的关系。在当局的步步进逼下,李敷仁决定5月1日离开《民众导报》、离开西安。

但已经来不及了,国民党特务经过密谋策划,终于在1946年5月1日对他下了毒手。他们把李敷仁绑架到咸阳西北的苏家庄,向他开了两枪,第一枪没打准,第二枪从背部右侧射入,穿过颈项两动脉之间,重伤未死,被当地百姓所救。

李敷仁惨遭暗杀,引起各界抗议,西安各界组织了自卫委员会,教育界组成“五一”李案后援会,通电控诉当局的罪行。民盟中央向当局提出严正抗议。重庆、上海、北平等地新闻界、文化界也先后通电抗议。李敷仁随后去了延安。

1958年2月19日,李敷仁因“心力衰竭”逝世。(责任编辑刘家驹)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