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艾青在北大荒
[ 2003年第7期 诗人艾青在北大荒 作者:赵国春 ]
著名诗人艾青,被错划为“右派”后,王震把他找到家里谈话,劝他到北大荒来。第二天又亲自到艾青家里,动员他和妻子高瑛带领子女一起前来。
1958年4月,艾青来到北大荒后,王震再三嘱咐八五二农场领导:“政治上要帮助老艾,尽快让他摘掉帽子,回到党内来,要让他接触群众,了解农垦战士。”
身材高大、年近半百的艾青,在王震将军的关怀下,当时担任八五二农场示范林场副场长,他是当时来北大荒的1500名“右派”中惟一挂了职务的。示范林场当时刚建,场部就坐落在八五二农场场部东面四里地的密林中,四周是茂密的红松林,一条小溪在附近流过。艾青到示范林场上任那天,林场还专门为他开了个欢迎会。
王震部长在大会上说:“你们知道诗人艾青同志吗?他是我的老朋友,他是来歌颂你们的。你们要像尊敬其他领导一样,尊敬艾副场长。在延安的时候,艾青就是名人,我在南泥湾搞大生产,当我的三五九旅旅长。”接着他向大家再一次介绍了艾青,对艾青说:“你是大诗人,不要忘了你是耍笔杆子的。要多积累素材,多反映英雄开发北大荒的业绩,这就是你崇高的职责。”
看起来当时艾青心情很沉重,他对着大家躬了躬腰,点了点头,语气忧虑地说:“我一定要好好干。至于王部长说的我这‘大诗人’的桂冠嘛!请同志们以后不要再提了,大家是了解我的心情的。”艾青当时住的俄式木壳笼填锯末的房子,是八五二农场总场部当时最高级的房子。当时,总场部有四幢这种高级房子,党委书记李桂莲原是少将军衔,黄振荣场长和匡汉球副场长是师级干部,又是老红军,他们四家各住一幢。艾青每天早早起床,从总场部和他爱人高瑛,步行到示范林场上班,风雨无阻。
艾青干活有股犟劲。有一次总场号召大家上山搞“小秋收”,每人都有定量。他提着大筐随着大家上山采橡子,干得挺热心。内行人知道哪里有橡子,很快就采满了筐。艾青不懂得要领,等大伙走得差不多了,他才盖着筐底。他的犟劲上来了,不完成任务就不下山。示范林场上山的同志们都回来了,就缺艾青副场长一个人。那时山上野兽很多,不要说狼,连黑瞎子都会白日露面。同志们都焦急地到山上去找,费了很大的劲,才在一棵大橡树旁找到他。见他正跪在地上的泥水里,用手指头从土里往外抠橡子呢。
在农场,诗人拿起搁下多年的笔,写出了以“老头店”为主题的长诗《蛤蟆通河畔的朝阳》、《踏破沃野千里雪》等,歌颂开拓北大荒的动人业绩。诗人在劳动期间,还写下100首《风物诗》,连同其它诗稿一起送上审查。上级一位负责人批道:“此诗看不懂,原稿退回。”诗人为此又沉默了。诗人曾说:“不是我的诗看不懂,而是我头上这顶帽子,压得我的诗也叫人不敢‘问津’”。
“老头店”,原来叫“蛤蟆通店”,由于日伪时期的“宝大公路”(宝清县至大和镇)从这里通过,上山打猎的、冬天进山伐木的,一般都在这里落脚。据当地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姓田的老人带着一条狗住在此处,后来又收留了姓于的老头在这住。1956年前后,铁道兵部队有几个勘探队员,在这一带踏察荒原,曾得到老人的许多关照,有时领他们趟漂垡甸子,有时给他们热干粮、烧开水,有时队员们赶不回营地,就在老人家里过夜……有人说老田头是抗拒日本关东军抓劳工的避难者,有说他是个老猎人,还有人说,是一位什么隐士。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就给此地起了老头店这个名字。时间长了,人们都叫这里“老头店”。
有一次,转业军官、他的浙江同乡孟达问他:“艾青副场长,听说你在写长诗《老头店》?”“嗯!”
他的“嗯”字刚说出口,就抬起头来,他警觉地问:“你听谁说的?”
孟达看了他那窘态笑道:“我不是奸细,我不会告发,你放心。”
作家钟涛也热情洋溢地用手拍着案子上一大叠写好的书稿说:“写文章是好事,你这个大诗人今天怎么也扭扭捏捏起来了!”
艾青同志红着脸说:“我当前的处境,嗳!”
一天,艾青把新写的长诗《老头店》,拿给王震看,王震看后说:“诗写得不错,但,目前还不能拿出去发表。”
长诗就压下来了,诗人继续默默地干他的活儿。1959年底,艾青把王震给他的一封信交给了示范林场的领导。王震在信中说,他要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视察,问艾青愿不愿意同他一起到新疆去一趟?林场的领导看艾青愿意换个环境,只好让他走了。
农场派人去哈尔滨买东西时,艾青说他在哈尔滨银行里还存着些钱,只要林场需要的东西,他都给买上了,从不到会计那儿报销。到他离开农场时,有人又提起这件事,他把手一挥,深情地说:“感谢八五二领导同志们对我们的关怀,这些东西就算我艾青留下的纪念品吧!”
艾青虽然在北大荒才工作、生活了20个月,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用自己的稿费,给林场添置了发电机、圆盘锯、扩大器、话筒、电唱机等,每当人们看到林场那通亮的电灯、听到高音喇叭传出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时,都会想起大诗人艾青的音容笑貌。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