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上》的词作者桂涛声

2003-09-15 作者: 刘大明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3年第9期 《在太行山上》的词作者桂涛声 作者:刘大明 ]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歌,以其优美的旋律,恢宏的气魄,坚决的意志,唱遍了祖国大地。

这首歌的曲作者,大家都知道是冼星海,词作者桂涛声却鲜为人知。

桂涛声,原是抗战前由李公朴创办的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的编辑,后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的救亡活动。因我这时也在该社工作,所以我们得以经常相处。他对人平和,热情,社里同仁都以“阿桂”称呼他。

阿桂,云南人,1903年3月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回族,1918年毕业于沾益县高小。1919——1926年先后肄业于云南省立第三师范、云南省立美专绘画科。在美专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开除学籍。第一次大革命爆发后,他参加了广东韶关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任参谋处书记员,并在这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阿桂在上海工作。因在他宿舍中搜出了几本马列主义的书籍而被捕,判刑5年,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当时一起被关的有:曹荻秋、彭康、黄洛峰、吴黎平、徐君曼等。被关5年后,阿桂又被解到苏州反省院关押1年,终于在1937年2月出狱。

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相继爆发,全国抗战开始,刚刚出狱不久的李公朴决定前去华北前线劳军,阿桂随行,阅二月任务完成,又随同李到达武汉。

阿桂到达武汉时,适逢汉口文化界发起为在平型关取得抗战开始以来中国战场上第一次大捷的八路军募捐棉衣。两个来月的前线劳军,阿桂亲身体验了前方将士的英勇艰辛,值此募捐活动,当即触发了他以民歌的形式写了一首情感深厚的《做棉衣》歌词,由冼星海谱曲,很快在武汉群众中传唱开来。

秋风起,秋风凉

民族战士上战场

民族战士上战场

我们在后方

多做几件棉衣裳

帮助他们打胜仗

打胜仗,打胜仗

收复失地保家乡

上海“八一三”抗战末期,上海守军一部即国民革命军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率部800人(实为400多人),孤军退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这一誓死不屈的壮举,很快得到了上海数百万人和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尊敬,也感染了阿桂像火一样燃烧着的心,当即写下了《歌八百壮士》一首。“中国不会亡”的强音,不知使多少民众从迷雾中奋起,坚定地投入抗战洪流里。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东战场

四方都是炮火

四方都是豺狼

宁愿死

不退让

宁愿死

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

阿桂这时非常忙碌:要出席救亡团体会议,应邀到一些单位讲演“游击战争”,最使他心潮起伏的是他在太行山将近半年的感受:他见到了敌骑深入祖国内地,他见到了有志青年踊跃参军,更见到了在敌后艰苦抗战的八路军,使他得到了力量……于是在他心中酝酿多时的诗篇《在太行山上》,一下子从心底迸发了出来。阿桂在誊抄这首歌词,将要寄给冼星海时,我正好在他旁边,因此快速地浏览了一遍,大概半月后,阿桂把冼星海谱好了曲的《在太行山上》歌篇给了我,并说:“唱吧!”我不由得照着歌谱哼了起来。不久《在太行山上》广泛地传唱起来。直到今天!

后来我在太行根据地、冀鲁豫根据地工作9年,直至全国解放前夕,均不知阿桂下落。上海解放后始知他在上海复兴中学任教,知道了他于1940年在济源四十七师工作时,竟失去了党组织的关系,并已离开了部队,先后在西安、洛阳等地的学校教书。据说在西安时,有人“劝说”他把《在太行山上》一曲的某些词句作一改动,但他一口拒绝,一字不动。抗战胜利后,他到了上海,在复兴、育才等中学继续任教。上世纪70年代,他曾到北京访友,我陪他参观了人民大会堂等处,这时他年事已高,言谈举止均已略显迟钝。1982年12月16日,他在上海育才中学病逝,享年80岁,学校以回族习俗礼葬了他。

今年恰是桂涛声百岁诞辰,我们深深地怀念他。他留给我们的多首歌,将长传不竭。

(责任编辑刘家驹)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