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记者眼中的邓颖超
[ 2003年第11期 香港记者眼中的邓颖超 作者:牛 钊 ]
在北京的香港记者群
新中国成立以来,香港记者很少到内地采访。至80年代中英两国开始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后,北京便成为香港传媒界的注视焦点。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到最后中英协议签字,其间经过23轮谈判,每次都有大批记者追踪报道。到了后来,这些记者不仅关注中英谈判,还获得了全国人大、政协开会时的采访权,报道范围更为扩大。
中国收回香港主权,是举世瞩目的重要事件,更是香港同胞的切身大事。因此各媒体派到北京的都是强兵悍将,有的派出经验老到的资深记者,有的则派出精明伶俐的后起之秀。其中最活跃的有四大名旦,即《快报》记者曾慧燕、《成报》记者黄婉玲、《天天日报》记者岑倚兰、亚洲电视台记者戚香莲。这四位女将一到北京,便广结善缘,各找门路,在追新闻、抢新闻、挖新闻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一时名震京华。比如“三女独闯钓鱼台”一事,就充分显示出这些女将的本领。事发于第八轮中英谈判后,当天记者们一无所获,但听说晚上中方代表团在钓鱼台国宾馆宴请英方代表团,便提前守候在英国大使馆门外。不料英方代表出来后不发一语,在警卫人员簇拥下乘车疾驰而去。记者们颇感丧气,但女将们心有不甘。她们坐着从宾馆租用的小车在后边追。开车的是个憨厚的小伙子,女将们逗他说:“小师傅,你这技术不行嘛。”小伙子一听,马上猛踩油门,加大马力,竟紧追在外宾车队的后边。到了钓鱼台宾馆门口,警卫以为是随从车,挥手放入。当然,进去以后境遇颇为不妙,经过严格盘问后,被有礼貌地送了出来。小伙子这时哭丧着脸说:“我上了你们的大当,回去肯定要受处分的。”女将们笑嘻嘻地说:“不会的,我们把这事在香港报纸上登出来,你们的领导就不会处分你了。”小伙子更加惊慌,“姑奶奶,你们饶了我吧。把我的错误还到香港去宣扬,成心想砸掉我的饭碗。”女将们又嘻嘻哈哈地安慰了一番。第二天在香港报纸上果然登出了“三女记者勇闯钓鱼台”的花絮报道,文中对司机和宾馆门卫都开脱了几句。这次的“勇闯”虽未达到采访的目的,但女将们由此声名大噪。而她们与邓颖超的亲密接触,更传为一时佳话。
“祖母型的大姐”
当时的香港传媒,由于政治倾向不同,对大陆情况和中英谈判的报道各有侧重,在新闻分析、新闻评论中也表现了不同的观点。有些报刊还对中央高层领导率尔品评,时有臧否。但是,有一位领导人是香港记者一致尊敬与推崇的,这就是邓颖超同志。曾慧燕写道:“说实话,香港记者不分左中右,对邓大姐都有一种莫名的敬意,这不仅因为她是中共元老级人物,是周恩来总理的遗孀,而且由于她态度慈祥,平易近人,一派仁者长者之风,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因而她给邓颖超定了个称呼,叫“祖母型的大姐”。这个称呼曾为港报经常使用。
香港记者第一次接触并报道邓颖超同志,是在撒切尔夫人访华期间。按预定日程,撒切尔抵京后,第一天与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会谈,第二天与邓小平会见。但在与赵紫阳会谈后,记者突然获悉,第二天上午撒切尔还要拜会邓颖超,地点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于是这天早晨,记者们提前到新疆厅守候。上午10时,邓颖超从里边走出来,站在外边等候客人。这使记者们大感意外,因为按照中国官方礼节,领导人会见外宾,都是肃立在大厅中央,等客人进来后握手、照相、就坐、寒暄。其中照相一项更是必不可少,有些外宾不懂这规矩,还须经主人指点,才转过身来,让摄影师拍出一幅免冠微笑之标准像。邓颖超这次会见撒切尔,不仅没有硬拉着拍标准像,还提前走出大厅迎候,打破了官方礼节的格式。
香港记者描述邓颖超出场的情形时说;“她的突然出现,使我们大为吃惊,这是我们香港记者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近邓大姐。”又说:“她穿着一套米色女式中山装,内穿白色恤衫,脚踏中式皮鞋,带着一副棕色胶框眼镜。虽然她的声音仍然清脆响亮,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她鬓发灰白,步履蹒跚,明显的有些‘老态龙钟’了。”
邓颖超出来后,看到许多记者,便举手打招呼。片刻,英国客人走进来了,由于来人较多,邓颖超问身旁工作人员:“哪个是撒切尔夫人?”有位香港记者即代答道:“手捧鲜花的就是。”原来这天撒切尔专门准备了一束鲜花献给邓颖超,由于花束很大,把脸遮住了,邓颖超一时看不清楚。这时撒切尔一看邓颖超站在门口等候,便急步趋前,送上鲜花,邓颖超连声致谢。撒切尔说:“你和已故的周恩来总理,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我和我的同事也非常尊敬。”接着她指指港督尤德和英国驻华大使柯利坚,说:“他们都很尊敬你。”邓颖超连声说:“不敢当,不敢当”,接着便与英方客人一一握手。以下是港报刊登的撒切尔与邓颖超的对话要点:
撒:你身体还好吗?看来精神很不错。
邓:我的健康还可以。你当了首相以后,事务繁忙,精力充沛,我对你治国的才能非常钦佩。你工作很忙,要保重身体。
撒:谢谢你的称赞和关心。你也应该保持身体健康。责任越多,身体也要越好才行。我这个人是越忙越精神。
邓:我老了,你的年纪正处于黄金时代,(撒切尔时年52岁)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为国家作贡献。
撒:谢谢你的祝愿,但愿借你的话,使我这个“黄金时代”更延长一些。
接着两人又谈了些生活方面的事,如邓颖超问:到中国来饮食习惯不习惯?撒切尔说:我喜欢中国莱,这是我第二次访问贵国,一切都非常满意。临别时,邓颖超又拉着撒切尔的双手,说:你这次来,任务繁重,一路辛苦,希望多多保重。
香港记者在报道中,对撒切尔的衣着装饰有具体的描绘,并对比说:一面是朴实无华的老革命,一面是艳光四射的铁娘子,两个人的对话,不仅是国家领导人与领导人之间的对话,而且是“女人对女人”式的对话。有些记者评论道:在第一天的会谈中,由于中国政府坚持收回香港主权,撒切尔神情沮丧,闷闷不乐。在会见邓颖超后,体会到中国政府的亲切友好,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邓大姐“临场爆料”
香港报纸为了吸引读者注意,在标题上常常故作惊人之笔。1984年5月13日的报纸上,出现了《邓大姐当场爆料》的大字标题,就有点耸人听闻的意思。这是香港记者第二次报道邓颖超。
原来在这前一天,全国政协第六届第二次会议开幕,允许香港记者参加。这是首次让香港记者参与两会的报道,大家都很兴奋。不过大家的注意力仍集中在邓颖超身上。自从第一次见到邓颖超以后,几位女记者好像着了迷,多次要求对她进行采访,被有关部门拒绝。故在这次政协会议上,对邓颖超的一言一语非常注意。
会议开始,当邓颖超从主席台左方出场时,全场爆发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我们这些平时不大习惯在任何场合拍掌的香港老记,也都情不自禁地起劲拍起来。”记者们注意到,距第一次见到她后,她似乎又有点衰老了。“八十岁的邓大组,虽然声音依然悦耳动听,但走起路来双腿颤巍巍的,明显地不听指挥,特别在下台阶时似很艰难。不过,她仍拒绝了工作人员的搀扶,吃力地步下台阶,走到主席的坐位处。”邓颖超就位后便宣布开会,接下来是全体起立、奏国歌、致开幕词等,一切按预定仪式进行。不料邓颖超在致词后,突然插了一段话。她说:
我还想说几句话。别的国家在奏国歌时,都要脱帽,军人要行军礼。但我们一直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国歌是庄严的神圣的。因此我有个提议,希望转达给国务院,最好发个通知,以后在奏国歌时大家都要脱帽,军人要行军礼,以表示对国家的尊重。我们要养成讲礼节的习惯,不要给别人笑话。
邓颖超这番话,引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和笑声,气氛也一下活跃起来。香港记者认为,北京每次开大会,都是照稿子宣读。邓颖超这次打破惯例,是其他领导人做不到的。香港有的报纸的标题是:《闻国歌顿生感慨,邓大姐敦促注重礼节》。
但是,邓大姐还有第二次的“爆料”。就在上午会议结束时,委员们已准备离席,邓颖超突然说:
我还想耽误大家一点时间,有几句话要跟大家说,已压在心里一年多了。去年我当选了政协主席,以我的年龄来说,本应退休了,我曾要求中央批准我退休,但没有批准。大家选举我当政协主席,我只好服从。但按我的年龄、体力、精力和能力,实在是“实不符名”。我这个政协主席没能尽好责任,感觉到内心经常不安。去年开大会,正碰上我身体“零件”有些问题,小组会一个也没参加。今年呢,我力争参加些小组会,但小组有四十多个,我不能都参加。因此我想向大家说明,我很惭愧,也很抱歉,请你们谅解。
这段话更出乎香港记者的意外。他们说:“中国领导层很少有人在大会上如此坦白诚恳地吐露心声的,也很少有人公开承认名实不符的。”“邓大姐以她特有的风格,使严肃的大会变得坦诚亲切,使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也有的记者写道:“听了邓大姐的讲话,使人心酸。她是中共元老,辛苦一生,膝下无子无女。现在到了八十高龄,中共理应给她安排个宽松的生活环境,以颐养天年。而不应让她继续从事繁杂的政务,劳心劳力。”
“膝下承欢”
政协开幕后的下午四点,香港记者到北京饭店二楼采访港澳区小组的讨论,规定只能留15分钟时间。但到达后发现大门紧闭,有几位穿便装的警卫把守,不让进去。记者据理力争,说是他们的采访是经大会秘书处同意的,警卫人员不听。不得已他们找来了香港新华分社派去负责与记者联系的周珊珊。周珊珊经过交涉,警卫人员答应进去请示一下。片刻,大门打开,警卫员示意他们可以进去。冲在最前面的照例是几位女将,她们一进去就看到邓颖超坐在里边,但她们不敢造次,怕工作人员干涉。这时邓颖超面带笑容,向记者招手示意,说:“你们就采访吧。”听了这句话,记者们才走向她,而几个女将手脚麻俐,立即抢先上去,半蹲半跪地围在她周围。曾慧燕写道:“邓大姐就像个慈祥的老祖母,我们就像是她的孙儿辈,围在她的前面,也算是膝下承欢。”她又写道:“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近的靠近她,我以为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便忍不住摸了摸她那青筋毕露的手,心中有无限的感触。”
这时,记者的摄像机、录影机全对着邓颖超,闪光灯不停地闪烁,照得她睁不开眼来。不过她并无愠色,只是大声说:“你们这样不公平,你们应该照他们。”说着指了指周围的委员们。“他们才是主角,我只是来听听的。”记者们看到她并未生气,便得寸进尺,问这问那。这时邓颖超忽然转头叫道:“夏梦,夏梦在哪里?”夏梦坐在后排,听邓大姐叫她,急忙站起来答道:“我在这里,大姐有什么事吗?”邓颖超说:“你来,过来一下。”夏梦便急忙趋前。
夏:“邓大姐,你今天很开心,看到你身体比去年好了,我们都很高兴。”
邓:“谢谢你,你也比过去胖了。”(香港记者附注道:大概邓大姐不知道‘胖’是香港人的大忌,特别像夏梦这样的美女。)
夏:“是吗?大姐你身体好了,讲话中气也很足。”
邓:“不敢不足啊,做工作,总要讲话呀。”
接着,邓大姐转向香港记者:“她是夏梦,是著名的电影演员,你们认识吧。现在让她讲讲。”
夏:“这怎么可以,今天他们采访你,你是主角。”
邓:“我不是主角。”接着对记者说:“其实不管各行各业,人人都是演员。她是电影方面的演员,你们是新闻方面的演员,我呢,算政治方面的演员,在坐各位,有的是金融方面的演员,有的是商业方面的演员,有的是文化方面的演员。反正大家都要尽好自己的责任。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都热爱我们的国家,都希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使我们的祖国尽快强盛起来。”香港有些报纸报道这段话的标题是:《历史即舞台,人人是演员———邓大姐畅谈人生哲理》。
在进行上述谈话时,工作人员几次来提醒邓大姐注意健康,不要多讲,邓大姐不听。香港记者看到这情景,便又即时发问道:“邓大姐,你对香港同胞有什么要说的?”邓大姐说:“今天我来参加港澳委员小组会,一来是向他们学习,二来也表示我们政协对香港问题非常关心。香港同胞都是热爱祖国的,都希望祖国强盛。他们不光有爱国热情,还有行动,有表现。他们对国家建设献计献策,还捐钱。(此时工作人员又来劝阻,邓大姐挥挥手,继续讲下去)至于解决香港回归问题,要请香港同胞十二分放心,中央政府将来收回香港,不会使香港任何一方面受到损失。”接着她还谈到对台政策问题。待到她刚说完,工作人员立刻下了“逐客令”,记者只好退场。
按照大会秘书处的规定,香港记者的采访时间,只能拍几张照片。但邓颖超不管这些禁令,使记者采访了半个多小时,这更博得他们的好感。
“借花献佛”
5月18日,政协宴请香港记者,由于请柬是以“全国政协委员会办公厅”名义发的,记者们事先估计最高也就是大会秘书处的负责人出面接待,后来忽然听说邓大姐要亲自主持,这使大家兴奋不已。经过商议,决定用凑份子钱的办法买一束鲜花献给邓大姐,并公推黄婉玲为献花代表。黄婉玲普通话讲得最好,在北京一段时间还学会了一点“京腔”,故选她献花并致辞。
当天下午5时,记者们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厅等候。首先来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胡子昂、刘澜涛、屈武、王光英、费孝通,接着邓颖超出来了,大家热烈鼓掌,她也招手致意。黄婉玲便趋前献花并致辞,代表大家祝愿邓大姐身体健康,并感谢邓大姐的关心和政协的热情接持。邓大姐握着黄婉玲的手,问是哪家报社的,接着她把花转赠给站在身旁的岑依兰,说:“我这是借花献佛,将这束花送给港澳记者,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接下去便与记者们并立在迎客松屏风前拍照留念。其时邓大姐右边是曾慧燕,左边是戚香莲,旁边的工作人员几次要两记者用手挽住邓大姐,以示亲切之状。不料邓大姐把两记者的手轻轻推开,低声说:“这样照相不好看,还是双手下垂站直才好哩。”后来记者描述这一细节时写道:“显然,就是在这些小事上,她也不愿受人摆布。”
拍照完毕,邓大姐带着大家步入安徽厅。就坐后,她即席致辞说:“你们这次采访人大和政协,非常热情,积极性很高,你们很辛苦,我首先向你们表示慰问和感谢。你们记者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当你们工作的时候是一个人,但是你们的报道联系着千千万万的读者。所以你们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这样,搞新闻报道要有几个准则:一是要快,二要实事求是,三要有针对性,四要懂得读者心理,要把他们最关心的最注意的最喜闻乐见的东西报道出来。”这段话被香港记者称为“邓大姐新闻四原则”,他们对当时内地的新闻政策和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并不认同,但对邓大姐的四原则则无异议。
邓大姐接着讲:“我对新闻工作一直很羡慕,可以采访各种事,接触各种人。记者可以到处采访,在国内外,记者一到谁敢挡驾?不能挡呀。所以,我很羡慕你们的工作。比如,我现在讲的话,只有在座各位朋友听到,要是你们写下来登在报上,就有数不清的读者知道了。在这点上,我是落后的,没有你们先进。还有件事说一说,你们在香港可以接触到许多台湾同胞。我请你们带句话,欢迎台湾同胞常来内地看看,也欢迎台湾记者来北京采访。”
邓大姐致辞后,宴会开始,记者们纷纷向她敬酒,邓大姐兴致很高,谈笑风生。但她并不以自己为中心,向记者们介绍各位副主席,要88岁的胡子昂谈养生秘诀,要85岁的钱昌照朗诵自己的诗作,形成轻松愉快的气氛。
这次政协会议,香港记者对邓大姐作了较为集中的报道。此后,由于邓大姐年事已高,外事活动减少,但只要她出场,记者们都会报道的。
邓大姐受香港记者的普遍尊重,并非只因她是“中共元老”、“周总理遗孀”,而是由于她具有的人格魅力。她不虚饰,不矫情,坦坦荡荡,以本色示人。她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尊重对方,平等相待。她常常打破常规,甚至不顾有关规定,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些才是记者们欣赏并折服的。从香港记者的这些花花絮絮的报道中,显示出了邓大姐的风采,也使我们领悟到某些做人以至做官的道理。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