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袁晓园女士欧

2004-06-15 作者: 欧 初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2003年11月18日晚,我接到中华女子诗书画联谊中心理事长李宝光女士自北京来的电话,说袁晓园女士于17日下午在南京仙逝。心里一阵难过,我把这一噩耗告知工作人员,请其立即打电话给袁女士的亲属严敬先生,表示哀悼,并敬献花圈。

袁女士是当代的奇女子,慈祥、刚毅、多才,是她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她少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勤奋学习的习惯,对传统文学、书画艺术、英语都很有心得,尤其是汉文造诣很深;她又是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家。上世纪30年代,她出任我国驻印度加尔各答副领事6年,为外交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不但是外交人才,而且还是个汉文字学家,在文字改革中曾提出“袁氏汉字拼音”的方案;她对哲学也有研究,对人生、社会的各种现象分析的十分条理;有文学修养内涵,她的书法苍劲而典雅;她热爱祖国,夫妻俩曾联名上书国民党当局,呼吁国共合作,和平统一,因而遭到开除国民党籍和通缉,因而被迫经香港转到美国定居。

她告诉我,新中国成立后,她一次回国,周总理见她,对她说:“你研究汉文字,应该回来研究,才会有优越的研究条件。”她认为总理的话很有道理,遂于1985年申请回国入籍,美国有关办理人员奇怪地问她:“很多外国人都希望能来美国定居而未被批准,可你却为什么反而舍弃美国籍而回中国?”她态度鲜明地回答:“我热爱我的民族,热爱我的国家,我对汉文字有点研究,我要回国致力于文化事业。”

她热爱文化艺术事业,1993年中华炎黄女子诗书画联谊中心在广州成立,1995年女子诗书画联谊中心第二次理事会在三亚召开,她都参加了。雅集中,老人精神矍铄,毫不龙钟。她或笑语连篇,或诗酒唱和,或玩弄翰墨,大家对此十分感动。

2002年5月22日,中华女子诗书画联谊中心第三届理事会议要在广州召开。她于5月21日又从徐州飞来了。刚下飞机,知道住处离广州艺术博物馆不远,马上要求前往参观。当晚香港梁洁华博士举行小型晚宴,她、任仲夷夫妇、李宝光女士、祁烽、陈开枝和我参加,大家谈笑风生。她神情爽朗,毫不显老。谈到老人要有乐观的精神,要成立一个什么会的时候,她提出“我们是不会老的,就叫不老会吧!”大家一致赞成,并立即推举仲夷为会长,她为名誉会长,80岁以上的祁烽和我都当了会员。随后名誉会长立即在红布上挥笔书“不老会”三个大字,我们在红布上签名。“不老会”三个大字,却被不知哪位“识货”的人,顺手牵羊拿去了。

在第二天的中华女子诗书画联谊中心第三届理事会上,她发言思路敏捷,口齿伶俐,她说:“……我经过许多曲折,但我不怕困难,什么困难,可以想办法把它克服……我不认老……”一番短小精练、富有人生哲理的话,赢得与会者热烈的掌声。香港亚洲电视台王明清小姐立即专访了她。她对记者侃侃而谈,认为艺术要不断求新、求变,不落俗套,要想“古怪”也不容易,怪要怪的有趣。老人又关心国家大事,又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归国后,她曾捐赠6万美元,资助泰山石刻及《人民日报》海外版大楼建设,又曾对贫困地区儿童、孕妇有过资助。1998年南京江苏遇上百年一遇的大水灾,她除捐赠书画作品外,还亲自到长江大堤慰问抗洪官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她病重弥留之际,亲属向其报告我国神舟五号飞船升天的消息后,她瞪大眼睛兴奋地说:“中国人永远不会落后,中国总有一天会赶上美国!”

老人走了,但她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曾手书一诗赠我:“不拜耶稣不参禅,不信气功不练拳。人间哪有不老药,顺其自然到百年。”诗意明快豁达,充分反映老人宽阔胸怀和顺其自然的心态,也许这就是她活到102岁的原因吧,我想。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