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柳亚子的牢骚

2004-09-15 作者: 李海珉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4年第9期 解析柳亚子的牢骚 作者:李海珉 ]

1949年3月28日,柳亚子撰写了一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毛主席于4月29日回复了《和柳亚子先生》一诗,其中有“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一联,此后,各家各派对柳亚子的“牢骚”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最近,又有好多文章谈及柳的牢骚诗,其中孙有光的文章,2004年在《炎黄春秋》第6期发表以后,很多报刊纷纷转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孙有光文章认为,由于中共方面让柳亚子从六国饭店移居颐和园,于是引起了他的牢骚,在颐和园益寿堂生活期间,柳亚子对那些“土八路”看不顺眼,于是就发牢骚、打门卫、骂哨兵、打管理员等等,发生了一系列的不愉快。

笔者认为,孙有光同志的文章,抓住的只是一些枝节,不是根本,罗列的只是皮毛,而非本质。

柳亚子一家移居颐和园是在4月25日,而孙有光同志提前到3月29日,因此接下来的孙文叙述的事件几乎都与事实有了误差。

2004年6月21日,那天是柳亚子逝世46周年的忌日,正好柳亚子的一位亲属与笔者等人在柳亚子故居缅怀柳亚子先生,座谈时说到最近好些文章对柳亚子先生作了颇不恰当的评价,尤其是孙有光的文章,他说:“柳亚子先生根本不会为了什么新鲜的扁豆和黄瓜大发脾气的,生活上的事都有夫人操办,他从来不管,对手下人,比如书僮、佣人都是很和善的,从来没有骂过他们,更不要说打了。”

最大的牢骚为和谈

要说柳亚子牢骚的原因,有必要再来阅读一下柳亚子的牢骚诗。1997年笔者发现了柳亚子先生《感事呈毛主席》的手稿,与发表稿较有出入,所以想把原稿和改定稿一起参互品读,以便更好地探讨柳亚子牢骚的原因。

初稿:

开天辟地君大健,俯仰依违我大难。

醉尉夜行呵李广,无车弹铗怨冯。

周旋早悔平生拙,生死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发表稿: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通过对柳亚子的立身行事的认识,对他全部著作反复阅读,特别是日记和牢骚诗的研读,笔者觉得,初到北平,引发柳亚子牢骚的事件决不是一桩一件,也决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现在就从引录的牢骚诗谈起吧。“俯仰依违我大难”(初稿)和“说项依刘我大难”(发表稿),二者指的同一回事,这是柳亚子最大的牢骚。

1949年2月,在香港的柳亚子接到毛主席的电召,邀请他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临起程的时候,柳亚子写下了格调欢快的《二月二十八日启程有作》:“六十三龄万里程,前途正喜向光明。乘风破浪平生意,席卷南溟下北溟。”

从2月28日到3月18日到达北平这20来天的时间里,柳亚子不止一次地赋诗表明自己的观点,打过长江去,彻底消灭偏安长江一隅的蒋家皇朝。在柳亚子看来,打过长江去是必然之举,蒋介石大势已去。想到解放军即将渡江南下解放东南父老,心中的欣喜常常溢于言表。尽管也听到有关国共再次和谈的传闻,但他深信毛主席不会中此缓兵之计。纵然有人要同国民党和谈,他柳亚子也会纵其张仪苏秦之舌,“一唱纵教万和来”,以回报共产党的礼遇。

3月25日,毛主席抵达北平,柳亚子与众人前往欢迎。欢迎晚宴后柳亚子写了四首七律,力主立即渡江作战:“华、拿陈迹休怀念,希、墨元凶要荡夷。”“长江自昔非天堑,逆豫何曾幸瓦全。”“百万大军渡江好,夫差授首甬东天。”再次观点鲜明地直陈己见,打过长江去。

然而,就在次日,意外的情况突然而来。3月26日早晨,电台中广播了一条重要新闻:中共代表团将于4月1日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举行和平谈判。这大大出乎柳亚子的意料,仅仅过了一天,即3月28日,柳亚子写了这首感事诗。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在初稿上,也即“俯仰依违我大难”句,柳亚子认为在对蒋介石和与战的大问题上,要自己俯仰其间随宜应付发表些模棱两可无关痛痒的言论那真是太难太难的了。但柳亚子正式定稿时作了改动,改成了“说项依刘我大难”,认为要说服项羽归附刘邦这是天大的难题,对蒋介石没有和谈的可能与必要,柳亚子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不满。初稿的“俯仰依违我大难”,偏重于个人角度来考虑国共和谈;发表稿的“说项依刘我大难”,则从大局上来看待国共和谈。弃个人角度而取大处着眼,这就是柳亚子修改的原因了。

柳亚子对蒋介石的认识是深刻的,而毛主席对蒋介石的认识同样是深刻的,且棋高一筹,毛主席要利用和谈争取更多的中间人士。4月20日,当蒋介石拒绝在和谈方案上签字之后,毛泽东与朱德发布渡江命令,不仅军事上势如破竹,在舆论上也广收仁德。

毛主席接到柳诗,没有立即作答,直到4月29日,人民解放军已经打过了长江,才回赠柳亚子,“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柳二十多年知交,有什么不可以说呢,然而出于对国家大局的考虑,这是国家机密,当时无法作答。毛主席是理解老朋友的,理解老朋友的“牢骚”,希望老朋友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共产党不会中蒋介石的缓兵之计,现在不是打过长江了吗!

现在,孙文虽然也提到“柳亚子先生对和南京国民党政府和谈本来就不同意”,但是把柳亚子牢骚的重点放得不当,说“此时为了给国民党代表团腾住地,又让他从生活条件优越的六国饭店移居到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颐和园居住”,引起了柳亚子不满,因此撰写了《感事呈毛主席》一诗。

第二大牢骚为被“夺席”

柳亚子第二大牢骚,初稿和发表稿提到的是不同的两件事,当以发表稿为是。“醉尉夜行呵李广”(初稿),“夺席谈经非五鹿”(发表稿)。

“夺席谈经”和“非五鹿”这两个典故,相当部分的注释说成柳亚子非常自负,把自己比喻作极有能力极有学问的人,也就是像朱云像戴凭。其实,正好相反,柳亚子引用“夺席谈经”之典,不是说自己是戴凭,相反自己是被戴凭夺了席的人;“非五鹿”,柳亚子说自己是被非难被驳斥的五鹿充宗。

早在1949年2月28日,柳亚子抵北平20天前,李济深主持了民革第一次中央联席会议,推选民革的新政协代表,柳亚子已经被排除在外了,更谈不上代表民革参加新政协筹备会了。后来,在政协筹备会期间,民革政协代表由6人增至16人,柳亚子才成为民革政协代表。

大家都还清楚记得,1948年上半年,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成定局。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议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2日,中共中央就邀请各党派代表赴解放区协商召开新政协问题电示中共上海局:新政协会议由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主同盟及中共联名发起。我党拟邀请民主人士前来解放区参加协商。所列32人名单中,柳亚子列名第五。

可是在到达北平之前,民革已经确定了参加新政协的代表,柳亚子先生竟然不在其内,原先列名第5的柳亚子连作民革代表参加新政协的资格都没有了。意外,大大的出乎意外,柳亚子岂能无动于衷?

更可气的是,当时文化界的主持者,也没有给这位名满天下的文化人,著名的诗人、学者安排位置。

新中国成立在即,柳亚子作为文学艺术颇有造诣的活动家,极望发挥特长,有所贡献。1949年3月20日晚,李维汉和周扬召集并主持了学术工作者会议,讨论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筹委会问题。柳亚子应邀出席,可是发言时意见不同。这在当天柳亚子的《日记》中有:“晚上开学术工作者会议,李维汉、周扬所主持也。李、周招宴,饮酒仅七杯,颇不痛快。”又,3月24日日记:“下午,赴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地址在中南海),被邀讲话,尚未垮台为幸!……又出席文协筹委会,未列名常委,从此可以卸肩了。”

柳亚子一生无意仕进未脱书生本色,不过他一生爱国爱民救国救民的思想信念不衰,始终想着为黎民百姓贡献才力。可是,至此柳亚子有一种被闲置起来的感觉。

“夺席”句和“醉尉”句都有被人冷落闲置甚或非难呵斥的意思。初稿“醉尉夜行呵李广”,着眼于妄评大作,尽管柳亚子很生气,但毕竟是小事一桩;发表稿“夺席谈经非五鹿”,着眼于被“夺席”,不让参加所擅长的工作,着实受不了,因此,柳亚子在定稿时将“醉尉夜行呵李广”改成了“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也是牢骚

柳亚子第三点牢骚是“无车”,“无车弹铗怨冯”。

关于“无车”,柳亚子在《恭谒孙先生灵堂有感》中写道:“余税驾北平之日,馆舍粗定,即思往香山碧云寺恭谒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总理孙先生之灵堂及衣冠冢。乃招待处诸同志恒以道为言。嗣迁颐和园,相距益近,相思益切,因乘毛主席枉驾之便,面陈衷曲,一诺无辞。……”又1949年4月1日日记:“夜,餐时与任老夫妇及寰老之夫人同席,谈得很起劲,约明日同往北京饭店赴民盟例会,可不叹出无车矣。”柳亚子是高度近视,又加那时体弱多病,出门无车无陪同是方向莫辨寸步难行。一个行动不便但社会活动十分频繁的老人,感到无车的苦恼而提出要车的要求,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

对无车一事,柳亚子是有意见的,但是决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柳亚子私心发作的表现。记得在1949年4月25日迁居颐和园前夕, 柳亚子写了一诗赠给负责六国饭店接待工作的邓子平同志,题目就是《赠邓子平》:

嘘寒问暖费经营,豪气能消邓子平。

出入车鱼宁有憾?播迁吴粤岂无名!

狂奴肝胆吾轻剖,琐事眠餐汝总成。

自是人间美男子,翻疑母性太多情。

其中“出入车鱼宁有憾?播迁吴粤岂无名!”意思是说自己是在吴粤等地流亡出了名的人,实在不会为生活上的某些不足而闹意见的。写此诗时,柳亚子还没有接到毛主席的答诗,可见对“无车”一事,柳亚子在诗中仅是顺手一笔,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耿耿于怀。

希望进言而没有机会

在北平,柳亚子一直盼望毛主席的接见,他肚里有话,希望一吐为快。孙有光的文章谈到:“黄炎培3月25日到北平,3月26日毛主席就在香山双清别墅宴请黄炎培,畅叙别情、纵谈时局,而他(柳亚子)到北平一个多星期了,毛主席还没有接见他。”还有李济深和傅作义,他们都到毛主席的双清别墅,就国共和谈问题进行了交谈。可是,等啊等的,就是没有机会见到毛主席。

有许多话,柳亚子觉得只有向毛主席才能说,只有向毛主席说才有效。

比如与国民党和谈问题,在柳亚子看来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和谈只会给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队带来喘息的机会。

比如民革代表问题。1948年元旦民革组建时柳亚子是核心人物,被公推为秘书长,目前也是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如今怎么连个民革代表都当不上?李济深在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是跟着蒋介石屠杀共产党的,现在当上了民革主席,而1927年柳亚子因为反蒋而遭到蒋的通缉,现在竟把柳亚子排挤在外了。

比如北平的文代会筹委会没有柳亚子的位置,全国文联领导机构也没有柳亚子的位置。

比如“醉尉夜行”问题。在诗词创作方面,柳亚子自认与毛主席有着相当多的共同语言,毛主席一直非常赞赏柳亚子的诗词。早在1945年10月4日,毛主席就在信中高度评价了柳亚子的诗:“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奋起。”可是,柳亚子刚到北平,就有某同志对柳的诗文妄加诋訾,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此,柳亚子非常愠怒,大有被醉尉呵斥的耻辱。

比如出无车的问题。等等。

希望毛主席接见,柳亚子在《感事呈毛主席》颌联之中也有所表露:“周旋早悔平生拙,生死宁忘一寸丹”(初稿)。“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发表稿)。

柳亚子是易冲动的诗人性格,他没有城府,崇尚率真,待人接物方面的确不会周旋,更别说掩饰自己喜怒哀乐了。这里的“周旋”,根据上文来分析,包括两类内容。一是“俯仰依违我大难”、“说项依刘我大难”的周旋,二是“醉尉夜行呵李广”、“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的周旋。前者属敌我,后者属内部。共产党马上将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重开和谈,作为长期与蒋介石斗争且为蒋介石开除出国民党的柳亚子,别说是和谈成功,就是和谈期间,他都是拙于周旋的。柳亚子满怀希望来到北平,却不料被晾在了一边,民革代表当不上,文坛上居然也沾不了边,就是自己引以自傲的诗作都被人妄加评论。同住六国饭店的人中有的出入有车,而柳亚子从资望、地位、年龄、视力来看都应安排车子却没有安排。见不到毛主席,也见不到周副主席,对谁说都不管用。

在这里,柳亚子向毛主席作了拙于周旋的表白,希望生死之交能够让他一诉衷肠。可是,因为建国在即,毛主席日理万机,一时安排不过来。

孙文回忆有误

柳亚子搬进颐和园益寿堂,应当是在4月25日,有柳亚子《日记》、《柳亚子年谱》等材料可证。即使是3月29日,那么“土八路”之类的事情也写不进牢骚诗里去。柳亚子《光明集卷九(万寿乾集)》有一段序言:“1949年4月22日,齐燕铭同志访余六国饭店,谓将迓余夫妇赴西郊万寿山之颐和园益寿堂休养,盖奉毛主席之命而来者也。翌日,余偕佩妹、超弟乘汽车诣园中相宅。其圆满超出意外……”柳亚子一家23日去相宅,24日准备,25日移居。事隔50多年,孙有光同志记忆有误是情有可原的。

由于柳亚子移居颐和园的益寿堂,孙文提前了27天,所以对事情的产生与分析就大相径庭了。

4月25日移居,那时国民党和谈代表团的任务已经结束,不存在让柳亚子腾让住地的问题了。移居颐和园益寿堂,是毛主席让柳亚子去那里休养,柳亚子相宅之时觉得“圆满超出意外”,移居之后,柳亚子在写给美国的儿子柳无忌信中说:“此地是皇宫,我们居然享受帝王之乐,也算翻身了。”住进颐和园柳亚子是非常兴奋的,根本不存在引发牢骚的问题。

孙有光文章说:1949年4月22日上午,周副主席电话通知高富有说:“我要和邓颖超同志请柳亚子先生夫妇到颐和园听鹂馆吃饭,你和颐和园管理处的另一位同志作陪。”接着写了周副主席批评柳亚子发牢骚,打骂门卫、哨兵、管理员等情节。

笔者查找了这一时段的有关柳亚子的资料,也搜寻过其他材料,发觉4月22日上午,柳亚子因为要迁居颐和园,正在六国饭店请各房间的友人题名留念。周恩来到听鹂馆宴请柳亚子一事是有的,但是,时间不对,宴请的目的更不对。柳的《北行日记》里明确写的是6月28日,出席者一共13人,有具体名单。设宴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柳亚子,而是为柳亚子补祝寿辰。

还有一些,列举如下:

孙文:4月5日,柳亚子先生买回一个孙中山先生小型石膏像,门卫以为他是颐和园内的住家户的亲友,就挡住问他:“找谁?”这一下惹他生气了,他说:“我住在这里七八天了,你还不认识我?”说着就举起拐杖打门卫。

据柳亚子《日记》柳亚子买“得孙先生遗像一页”,也不是石膏像,时间在4月10日。不管是4月5日还是10日,柳当时都没有搬进颐和园,怎么会与门卫发生这档子事件呢?

孙文:4月7日,周恩来副主席在听鹂馆宴请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和谈代表邵力子。柳亚子听说周恩来到颐和园没有去看他,以为毛主席、周副主席忘了他,就更生气了,牢骚也更多了。他说:“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再不理我,我就跳昆明湖或吊死在益寿堂。”

当时,柳亚子还没有移居颐和园,而且也不知道日后毛主席将让他移居益寿堂,这时怎么会说出“跳昆明湖或吊死在益寿堂”的话呢?

孙文:4月12日,柳亚子先生提出,要吃炒青扁豆和顶花带刺的鲜嫩黄瓜。管理员到东宫门外、青龙桥、西苑、海淀等菜市场跑了个遍,都没有这两种菜。……柳亚子本来就有气,一看到管理员回来,没有买回他想要吃的那两种菜,气就上来了,询问间,管理员刚要向他解释,一句还没有说完,柳亚子先生就打了管理员一个耳光说:“你没有尽到职责,还讲什么客观理由!”

当时,柳亚子居住在六国饭店,生活都由饭店安排。

孙文:4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中央社会部长李克农等在景福阁召开保卫工作会议,景福阁周围布置了武装警卫哨,不是参加会议的人,不让上景福阁。偏偏这时柳亚子偕夫人要上景福阁,又受到哨兵挡驾,他又大骂哨兵,生气而返。

游颐和园事,柳《日记》写到过两次:第一次在4月27日(柳亚子夫妇刚搬进颐和园益寿堂的第三天),“至乐善堂,以无字不得入,一怒冲锋,看门者亦无如何也。”

关于景福阁事,柳亚子《日记》中作5月17日:“傍晚,吴柳生、陈麟飞夫妇挈小孩持敏同来,留之同饭,不肯,送出门外,佩妹邀登景福阁,为哨兵所阻,余大骂拂衣而返,不复管客人的事了。”

回忆半个多世纪前的事情,某些具体事情和时间不准确难以避免,可进一步考证、核实。像柳亚子先生这样一位感情容易激动的诗人,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的岁月,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属正常。我们不应就事论事,应透过现象分析其实质。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