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摘登

2004-11-15 作者: 佚名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4年第11期 读者来信摘登 作者:佚名 ]

读了2004年《炎黄春秋》第8期《于右任的乡愁》一文,深受于右任的爱国之情所感动。文章述及他生于1879年,1969年于老80周岁。恐怕时间标错了。(编者注:于右任80周岁应是1959年)(华国贤)

现就第9期《炎黄春秋》中的两个问题和你们商榷:

一、《杰出青年思想家王申酉》一文在第8页右栏倒数第5—3行说,“9月11日下午4时,押解王申酉的吉普车向普陀区拘留所呼啸而去!那时文革刚刚结束。”

一般都把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作为结束文化大革命时间。文中所述的1976年9月11日,还不能算作“文革”结束。

二、《李立三在自我批评中度过后半生》一文在第20页左栏第4段中有“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纪念大会”等之句。“十月革命”即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此时,苏维埃政权尚未建立。所以,这次革命可称俄国“十月革命”,不能称苏联“十月革命”。(牛兆奇)

顷阅贵刊2004年10期,发现47页冯雪峰照片实为郑振铎照片,该照片见于郑振铎公子郑尔康编著的《郑振铎》一书(《转变中的中国丛书》之一,文物出版社1990年)73页。(王世民)

今天浏览10期《炎黄春秋》时发现两个问题:

田纪云《近距离感受胡耀邦》,“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一节中写到“……传达了兼校长胡耀邦……”。在“胡耀邦的历史功绩”一节中写到“……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到底是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还是校长,应该明确。(编者注:应是副校长。)

尹振环的《中西历史比较再谈“秦家店”》文中的“蒙《炎黄春秋》2024年第7期”中的“2024”应是“2004”。(张晓春)

《炎黄春秋》是一本读者爱看的杂志,但也时有差错。今年第10期就出现了几处:

一、陈敏在《抗战前期的外交战场》一文中说道:“炸死张作霖的柳条沟事件(应为柳条湖事件。引者注。)现在被证实为苏联间谍所为,张作霖并非死于日军之手而是死于苏联间谍之手,从这个逻辑来看是完全合理的。”(见39页右栏第2自然段第6行。)这里所说张作霖之死,有几个问题:一是,张作霖不是死于柳条湖事件,而是1928年6月4日凌晨在沈阳皇姑屯车站被预先埋置的炸弹炸死。二是,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驻我国东北的侵略军———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是为“九一八”事变。三是,张作霖到底死于谁人之手,似已有定论,即死于日本关东军之手。这里提出张作霖死于苏联间谍之手既无自证,也无旁证(或引用别人的证明)。大有疑问。

二、赵锡骅在《张澜:追求民主的“川北圣人”》一文中说道:“1945年8月1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见57页左栏倒数第4行)此事不确。事实是,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苏联8月8日声明加入),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声明,对公告“不予理会”。此后,日本及其侵略军遭到沉重打击。8月9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4日,日本照会中、美、英、苏四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其他差错:第68页左栏第4自然段第二行:《一言堂造主像》,显系《一言堂主造像》。76页右栏第2行末多一“”字。(夏玉林)

另:本刊今年第10期74页左栏17行开头缺少四个字:“乾隆帝统”。这是在电脑调版过程中丢失,未能发现。谨此说明。本刊编辑部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