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声日报》事件与记者节

2005-01-15 作者: 刘晓滇 刘小清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5年第1期 《江声日报》事件与记者节 作者:刘晓滇 刘小清 ]

(一)

上世纪30年代在镇江曾经有一份报纸叫《江声日报》,该报创办人刘煜生为江西人,大革命时期曾接受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熏陶。抵镇江后,刘煜生立志以报纸唤起民众,遂创办《江声日报》,自任经理与总编。取报名“江声”是喻指镇江百姓代言人。刘因其在报界的影响,被推为镇江报界公会主席。

民国时期,虽然政府规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居住信仰之完全自由”,而且强调“保障人民的自由权”,但这一纸空文丝毫未能约束政府官员对舆论的钳制。1932年,刘煜生抱着“犁尽天下不平事”的愿望,在《江声日报》开辟《铁犁》副刊,并称该副刊“需要新的记述,爱的素描,是大众的呼声,是不平的呐喊”。之后,《铁犁》陆续刊登了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进步文章。其中,在《时代不是时代》的文章中有这样的描写:“时代已飞卷起狂涛,一切旧的马上就被冲倒,时代已撞起丧钟,一切旧的眼看就要葬送,奴隶们斗争吧!”这是对新时代即将到来的一种呼唤和期盼。

不料,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顾祝同以“显有阶级斗争之用意,察其文字,含有共党口吻”为借口,称刘“意图颠覆政府,实属罪不可逭”,亲自下令省公安局逮捕刘煜生,查封《江声日报》。

一介报人何以令省主席亲自出马并如此大动干戈呢?原来其中另有隐情。此前,江苏省民政厅长赵启吸食鸦片成瘾而不思政业,为百姓所痛恨。刘煜生闻讯后即在《江声日报》揭露其丑闻,同时披露了省政府官员参与买卖鸦片的内情,由此触犯当局。赵启长期为顾祝同部下,两人过往甚密,私谊笃厚。北伐时,顾祝同任第九军军长,济南惨案后,蒋介石收缩编制将第九军改编为陆军第二师,顾祝同任师长,参谋长即为赵启。以后顾、赵又发展为儿女亲家。顾祝同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后,拥有实权的民政厅长一职自然非赵启莫属。由于关系非同一般,有时赵启甚至能当顾祝同的家。顾、赵如此亲密,如此默契,刘煜生揭露赵启,顾祝同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二)

刘煜生被捕及《江声日报》被封,立刻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镇江新闻公会率先而起,向全国新闻界及南京国民政府发出呼吁,要求保障新闻自由。无锡、南京等地新闻界随之形成呼应之势,抗议顾祝同滥用职权,封禁民声,要求立刻放人。南京新闻公会同时派员赴镇江详细了解事件真相,并当面向顾祝同递交抗议书。继之,上海、北京等地新闻记者在全国各大报纸发表文章,以为声援。在民众强大的压力下,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不得不干预此案。经过调查,省党部形成结论性意见,认定《江声日报》“无反动文字”,望顾祝同准许该报复刊,并将刘煜生交保释放。

然而,顾祝同根本不把省党部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拒不释放刘煜生。

顾祝同藐视法律的行为震惊了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院长于右任拍案而起。他随即派两名监察委员赴镇江调查。顾祝同自恃有蒋介石撑腰,对监察院调查不予配合,甚至处处掣肘,拒不交案卷。面对顾祝同的傲慢和嚣张气焰,于右任要求监察院依据《国民政府弹劾法》,呈请国民政府将顾祝同“交付惩戒”,“以维法纪”。

然而,就在监察院呈请弹劾之际,顾祝同置民怨和法纪于不顾,诬刘煜生违反《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于1933年1月21日将刘煜生秘密枪毙。在给行政院的呈文中称:“刘实系共党”,以为掩盖。

顾祝同的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以及对监察院的蔑视激起了众怒,特别是监察院的威信受到了挑战。为此,监察院对新闻界发表谈话称:“中国为法制国家,监察院是属总理手订五权之一,凡属公务人员理应遵守。今顾对党纪国法一再破坏,且蹂躏人权,监察院职司所在,当然不能漠视。”于是,列举顾祝同五项罪状在《申报》上公布,其中包括拘押刘煜生未移交法院;拒绝监察院调卷;非法逮捕,逾越职权;意图陷害;妨碍言论自由,破坏法制精神等。并且再次提出弹劾,以“彻底根究,而清吏治”。

刘煜生无端丧命,顾祝同逍遥法外,新闻界亦为之大哗。上海新闻记者公会成立了“刘煜生案专门委员会”,并派代表赴南京吁请国民政府查办顾祝同。同时发出《上海市新闻记者公会呈请中央撤惩顾祝同通电》,其中称:“如此摧残人权,草菅民命,在军阀时代已属罕见,而顾祝同竟敢悍然为之。”强烈要求将顾祝同撤职归案,依法惩办。南京新闻记者公会在《宣言》中称:“似此任加人罪,何殊军阀暴行,若不加声讨,严惩重罚,不特新闻记者人人自危,即全国人民亦时时恐怖,国家纪纲破坏无余,社会秩序岂有宁日。”之后,发出振聋发聩之呼声:“全国各界,一致奋起,共作不平之鸣,籍尽护法之责!”抗议并要求严惩顾祝同的浪潮迅速蔓延到全国,无锡、常州、镇江、北京、天津、武汉、广州、青岛、太原、杭州等地新闻界均举行集会,发表通电,抗议顾祝同破坏法纪之暴行,呼吁保障新闻自由。其时较有影响的《申报》、《生活周刊》、《新闻记者》等也载文谴责顾祝同,争新闻记者之权利。

(三)

刘煜生及《江声日报》事件同时也得到社会知名人士的极大关注。身为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主席的宋庆龄闻知顾祝同如此践踏民权,非常震惊。她随即召集同盟紧急会议,并通知驻沪各新闻单位派记者参加旁听。既是同盟成员又是社会知名人士的蔡元培、林语堂、邹韬奋、史量才等均到会。

面对同盟成员和新闻记者,宋庆龄女士不无激动地说:“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以保障民权为己任,对镇江新闻记者刘煜生这样连生命权都得不到保障的事件,我们岂能旁观。”蔡元培在会上宣读了谴责江苏省政府顾祝同、赵启蹂躏人权的宣言。宣言称《江声日报》事件“实与北洋军阀在北京枪毙邵飘萍、林白水如出一辙,全国人民应予以严重之注意。”邵飘萍、林白水均为著名报人,他们针砭时弊的犀利笔锋透骨见血,为军阀忌恨,1926年先后遭张宗昌枪杀,成为中国新闻界骇人听闻的惨案。《宣言》将顾祝同与北洋军阀视为同类,并称“顾祝同任意滥用其权利,蹂躏人权,破坏法纪之黑暗暴行,已明白证明顾祝同实质与北洋军阀毫无二式,亦即为我国人民之公敌。”宋庆龄随后倡议由上海新闻界发动罢市一日,以示态度之坚决。此倡议得到参会者的一致响应。

翌日,上海滩著名的《新闻报》公布国民党元老李烈钧专门致当局电:“欲集人民智能共决国事,首当以诚意示天下,人民所渴望者在此,政府所当努力者亦在此,则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经屡次所宣示者,当不致再托言。”李烈钧虽没有明确抨击顾祝同,但此时此地呼吁保障言论自由,其寓意十分显然。史量才任总经理的《申报》亦发表时评《顾祝同枪毙刘煜生案》,矛头直指国民党当局,认为对此案“政府有彻底根究以昭示于全国民众之必要”。著名报人邹韬奋在《新闻记者》一文中慷慨陈辞,不要“以为只须新闻记者能受操纵,能驯服如绵羊,便可水波不兴,清风徐来”,而“水波不兴的下面必将有狂澜怒涛奔临,清风徐来的后面必将有暴风疾雨的到来!”

刘煜生案与《江声日报》停刊事件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是顾祝同所始料不及的,更何况此案的发展已给国民政府造成巨大压力。为平息众怒,国民党中常委蒋介石、汪精卫、居正、冯玉祥等于1933年8月联署发出《保障正当舆论》的通令,其中称“扶植民众运动,保障正当舆论,为本党一贯政策”。9月,国民政府又发布《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称“各地方政府对于新闻事业人员常多不知爱护,甚至有任意摧残情事”,“应由内政部通令各省市机关,对于新闻事业人员一体切实保护。”尽管当局在这些通令中作出了一些姿态,但对于刘煜生案的责任人顾祝同如果没有丝毫触动,既不能取信于民,亦不能平息党内怨言。迫于无奈,蒋介石最后还是撤销了顾祝同的江苏省政府主席,调任它用,以搪塞民愤。

《江声日报》事件给新闻界留下的印象是深刻难忘的。1934年,在刘煜生遇害一周年之际,新闻界纷纷发起纪念活动。杭州新闻记者公会有感于《江声日报》事件,倍觉新闻自由必须得到保障,遂倡议每年9月1日为记者节,以争取新闻记者的社会地位和保障记者之人身安全,同时促进全国新闻界团结一致,共同争取民主自由。这一倡议随之得到全国各地新闻界的响应。当年9月1日,北京、杭州、太原、青岛等地的新闻记者均举行了欢庆记者节活动。以后,活动影响逐步扩大,进而延及全国。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